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探讨论文

2024-12-09 14:06:22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并在玉米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机械化技术应用推广期间,需要强调不同技术的融合,以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
摘要: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并在玉米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机械化技术应用推广期间,需要强调不同技术的融合,以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结合山东聊城玉米种植现状,通过对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介绍,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更好地指导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山东省聊城市作为农业大市,较多的土地适合玉米种植[1]。聊城市的玉米产量在不断增加,部分示范区玉米亩产均超过850公斤,甚至部分农田玉米每亩产量达到900公斤。此外,随着农业技术的应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玉米生产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山东聊城地区在玉米种植中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还需要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强调机械化技术与玉米种植农艺技术的结合,以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本文结合山东聊城地区的玉米种植现状,对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展开探讨,以更好地指导该地区的玉米种植。
1.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概述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农田管理中采取免耕、少耕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土壤耕作,对地表使用作物秸秆、残茬等覆盖,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保留超过30%的高根茬秸秆,使得整个作物残留物覆盖率超过30%。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应用中在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将现代机械化种植技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合,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土壤流失,降低土壤风蚀、水蚀,还能避免农田庄稼收割后引发的扬尘问题,在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提高的同时,为农作物种植创造有利条件,提高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内容
2.1主要技术路线
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应用期间的技术路线为:春季不对土地进行翻耕处理,在秋收季节运用田间玉米秸秆覆盖和高留茬技术→玉米播种过程中选择免耕(少耕)播种→通过化学方法完成灭草、灭虫→苗期深松→深松。
2.2田间秸秆覆盖技术分析
玉米种植过程中田间秸秆覆盖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三种技术路径:(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在玉米收获过程中通过秸秆还田机或者通过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还田机完成秸秆粉碎并完成田间的覆盖。(2)整秆还田覆盖技术,山东聊城冬季风较大,在人工完成玉米收获后,可让玉米秸秆继续保留在田地中,避免玉米秸秆被大风吹走,后续玉米播种时,可按照播种的方向将原有的玉米秸秆压倒,实现秸秆在田间的覆盖。(3)留茬覆盖,如果玉米种植区域内存在严重的风蚀情况,需要防范风蚀,此时为了提高对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可在采用机械收获玉米过程中采取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也可以采取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秸秆浅旋播种复式作业[3]。留茬覆盖在山东聊城风蚀严重的区域可选择采用,减少大风对土壤的风蚀,达到保护田间土壤的目的。
2.3免耕及少耕机械播种技术
针对留茬以及秸秆覆盖地,原茬保留在地表的可采取免耕播种,即通过播种机一次性完成作业,即破茬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针对部分农田,可在轻耙或浅旋灭茬等必要的地表作业基础上完成播种作业,即少耕播种。
实际在机械播种期间需要考虑播种质量,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免耕或者少耕播种,如果玉米种植田间的地表覆盖率不足40%,则可选择免耕播种,通过小型免耕播种机即可完成作业;针对地表覆盖率超过40%或需要完成高茬穴播作物播种时,可采取少耕播种处理。
2.4播种指标参数的选择
在具体免耕或者少耕机械播种技术应用期间,需要选择优良的玉米种,还需要控制好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深度等,以保证后续玉米种植质量。在播种量方面,玉米一般每亩的玉米种子用量在1.5—2kg,要求半精量播种单双籽率不小于90%。从播种深度方面分析,通常情况下需要保证播种深度在3—5cm,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沙土地区或者是干旱地区,则播种深度需要增加1—2cm;播种期间需要控制好施肥深度,要求种子和肥料分开,施肥深度通常在8—10cm;结合地区玉米种植品种差异,可选择登海11、沈单16、中科11等,对所选择的玉米种子有质量要求,其中净度≥98%,纯度≥97%,发芽率>95%[4]。针对选择的玉米种子还需要做好前期处理,比如通过药剂完成拌种、浸种等处理。
2.5杂草、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造成玉米减产以及影响玉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期间还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在玉米种植杂草、病虫害防治方面,需要合理使用化学药品,通过化学药品完成病虫草害的防治,此外,机械除草方面可采取浅松与耙地作业相结合。
从病虫草害防治要求方面分析,在选择化学药品过程中既要考虑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需要避免化学药品使用对土地、玉米等造成负面影响,选择的化学药品除了保证有效外,还需要满足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并配合施药机具、施药方法保证用药效果。从选择与使用化学除草剂方面分析,可在播种前或播后出苗前及时地施用化学除草剂,在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将除草剂施药的装置安装到播种机后面,这样在播种的同时保证除草剂分布到土壤表面,实现对表面杂草的清除。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玉米病虫害的历史情况预测本年度的病虫害特点,便于从不同角度完成病虫害防治,比如播种前要求种子完成包衣或拌药处理,在后续玉米出苗后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害特点选择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完成防治,增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当然在玉米虫害防治过程中,也可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高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6深松技术的应用
深松在应用期间或减少动土量,可最大程度保证耕层土壤结构不发生变化,通过深松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土壤的疏松,打破长期机械作业中形成的犁底层、让更多水分能够渗透进去,增强土体的含水量,减少土体中的水分蒸发。
深松技术在应用中视情况可采取局部深松,也可采取全方位深松。从全面深松技术方面分析,作业过程中可结合不同土壤条件灵活地选择倒V型全方位深松机完成深松作业,全面深松技术在应用中要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5%—22%,深松深度需要控制在35—50cm;一般是在秸秆处理后或播种前完成深松作业,要求深松的深度保持一致,避免出现重复深松或者局部漏松的情况;全深松作业可2—4年进行一次,如果全深松作业过程中气候干燥,可采取人工造墒措施。从局部深松方面分析,同样要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5%—22%,结合不同作物特点、土壤条件完成深松作业。局部深松的深度控制在23—30cm;可在播前或苗期进行深松作业,深松中需要同当地玉米种植行距相同,同样2—4年深松一次。在干旱的情况下需要人工造墒,以保证局部深松技术的应用效果。
3.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分析
3.1平作均匀垄行行间种植
平作均匀垄行行间种植属于常用的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之一,具体应用中不需要粉碎玉米秸秆,对秸秆覆盖区域采取大行距平作。玉米播种过程中,通过拖拉机轮胎对根茬进行直接碾压,然后在行间播种。平作均匀垄行行间种植方式在应用期间可保证秸秆的相对完整性,同时提高了秸秆的还田量,保证地面有更多秸秆的覆盖,提高覆盖的均匀性,增强田地的保墒效果。秸秆覆盖还能避免风对田间土壤产生的风蚀,通过秸秆还田让秸秆中的养分重新进入土地中[5]。针对山东聊城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气候适宜的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均可采取平作均匀垄行行间种植,比如高唐县。
3.2垄上种植
针对山东聊城市部分存在大量秸秆的地区以及有根茬的地块,在玉米种植中可采取原垄免耕种植,然后在收获玉米时完成秸秆粉碎,也可以在春季进行垄上浅灭茬,然后进行原垄免耕播种,不同秸秆能够腐烂到垄沟中,使其养分可进入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玉米在苗期可使用小铧起垄,通过起垄促进地温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原垄播种过程中玉米穴种位置对应的是上一年玉米生长区,所以养分存在不足,需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配合必要的施肥措施,满足玉米后续所需养分。山东省聊城市在综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情况下可开展玉米垄上种植,比如阳谷县、莘县有适合玉米垄上种植的地块与条件。
3.3宽窄行垄作种植
宽窄行垄作种植在玉米种植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在秋季完成玉米收获,并对玉米秸秆完成处理,在窄行里完成玉米秸秆放倒,视情况也可以在播种前通过改装的秸秆覆盖归行机(搂草耙子)完成秸秆的处理,放倒宽行中的秸秆并将其置入窄行中,之后采取免耕播种作业。宽窄行垄作模式在山东省聊城市有重要的应用潜力,需要综合土壤条件、种植习惯以及技术指导和推广力度,比如东昌府区、莘县、阳谷县等。
从宽窄行平作模式方面分析,该种植模式可直接在宽行间完成免耕平作播种,播种窄行控制在40cm—50cm,宽行控制在80cm—90cm。宽窄行平作模式在山东省聊城市也有重要的应用,在土地平整、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可采取宽行垄作种植模式。
4.结束语
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山东省聊城市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推广价值。通过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秸秆养分还田,在降低玉米生产投入的同时增加玉米产量,并能较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应用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玉米种植耕地的具体情况,保证配套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强在播种阶段的质控工作,增强对耕地的保护效果,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虎生.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1):85-87.
[2]葛宏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23):91-93.
[3]李红伟.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保护性耕作与机械化种植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0):81-82.
[4]王清明.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23):43-45.
[5]罗进宏.云南禄劝县机械化深松技术在玉米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农机监理,2022,(09):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