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茶树病虫害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2024-12-09 13:47:49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以昭平县为研究对象,对茶树重大病虫害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摘要:以昭平县为研究对象,对茶树重大病虫害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昭平茶树;病虫害监测;物理防治
茶树是昭平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前,茶树的健康成长面临着诸多病虫害的危害,病虫害不但影响茶叶的质量与产量,而且还会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因此,构建有效的病虫害监测与综合防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昭平茶树病虫害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茶叶优良品种,但是也造成茶树病虫害严重。茶树普遍发生的病害有茶叶锈病、炭疽病、根腐病等,其中茶叶锈病是由真菌所引起的,可使叶片上产生淡黄色或黑褐色斑点,重者可使叶片剥落,从而影响茶树光合作用及生长。炭疽病亦为真菌所致,病斑初呈水渍状,以后变黑,重者叶片死亡。根腐病主要危害茶树根系,造成根部腐烂,会造成全株茶树枯死。从昆虫害虫来看,昭平县的茶树受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红蜘蛛、茶天牛、茶角胸叶甲等害虫干扰较大。茶尺蠖幼虫阶段食茶,重者引起茶树秃顶。茶小绿叶蝉会在茶树叶片上吸汁,使叶片变黄、萎蔫,而且它分泌出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而进一步影响茶叶质量。红蜘蛛在叶背吸取植物汁液,使叶片上产生白色斑点,对茶叶外观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茶天牛幼虫在茶树根颈部蛀食,造成根颈部中空,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从而使茶树生长缓慢或死亡。茶角胸叶甲以茶树嫩叶、嫩芽和嫩茎为食,造成缺刻或孔洞,导致茶叶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全株枯死。
2昭平茶树病虫害监测技术研究
2.1病虫害监测方法
昭平茶树病虫害监测方法主要涉及田间调查、实验室诊断2个主要内容。田间调查主要采用直接观察与样本采集相结合的方法,由监测人员对茶园进行经常性巡视,在收集受害叶、枝、根样本的同时记录病害发生的部位、程度、变化趋势。另外,安装了诱虫灯、粘虫板及其他诱捕设施捕捉害虫的种类、数量统计。该方法具有直观、实时的特点,但是劳动强度大,容易受到个体差异及经验的影响。实验室诊断有赖于显微镜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生化分析。利用显微镜对病害样本进行观测可以发现病原体的种类及感染程度。PCR、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来准确地识别病原菌的类型。生化分析是通过测定植物体内特定酶活性的改变或代谢物积累来体现病害对生理的影响。
2.2病虫害监测设备与工具
病虫害监测设备和手段的更新换代对于监测效率及准确性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昭平县茶园常见监测工具有手持放大镜、显微镜、湿度计、温度计等基本工具,方便田间对病虫害进行快速鉴定和评价。无人机携带多光谱成像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可以在空中监测茶园大范围病虫害,并通过植物反射光谱分析快速确定病虫害早期迹象。另外,自动诱虫灯、智能监测相机等自动化设备也开始在茶园推广使用,这些设备能够全天候监测并记录害虫的活动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病虫害的监测当中。藉由茶园中设置感测器来鬼集环境温湿度、土壤养分等资料,可预测病虫害的危害并达到精准监测之目的。
2.3病虫害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
昭平茶树病虫害监测收集数据量大,需要构建结构化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归类、管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既能保证数据完整性与一致性,又能支持繁杂的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数据分析工作一般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机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历史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能够把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周期性变化。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把病虫害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空间分析,并揭示病虫害地理分布规律。
3昭平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3.1物理防治技术
昭平茶区所应用的物理防治技术是病虫害管理策略上的重要补充。这些技术都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降低或者杜绝病虫害带来的危害,并且避免化学农药的应用,更加环保。例如用黄色粘板招捕害虫就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物理防治方法。黄色对一些害虫有很强的吸引作用。另外,性信息素诱捕器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通过仿制害虫性信息素来吸引同种异性从而对害虫种群进行监控与控制。光照调节采用遮阴网等措施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调节光照强度及光照周期可扰乱害虫生理活动以减少其繁殖及侵害能力,同时遮阴网能调整作物生长环境和提供较好的抗逆条件。除草、修剪、翻土等农艺措施也是物理防治技术之一。
3.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以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植物源生物制剂为主达到防治害虫及病原菌目的。比如引进瓢虫、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可直接降低害虫数量。放线菌、枯草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剂可通过侵染毒杀害虫或者抑制病原菌生长来防治病虫害。除虫菊、烟草提取物等植物源生物农药由于来源自然、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影响比较小而成为生物防治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些植物源生物农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驱避或者杀灭害虫。生物防治技术还具有可与物理防治技术等其他防治方法结合起来构成综合防治策略等优点。这样就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单一防治手段的依赖性,降低潜在抗性。
3.3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昭平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合成农药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对害虫生理机能的影响是通过暴露或胃毒而实现病虫害控制。化学药剂在选用与使用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才能保证药效,降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化学防治过程中,交替施用作用机理各异的农药是有效预防害虫抗药性形成的重要策略。合理配置药剂浓度及喷洒时间也是保证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的重点。此类农药一般安全性较高,对人类及非靶标生物伤害较低。但化学防治方法还面临着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多方面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菲.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12):125-126,129.
[2]张少华,李为争.茶树病虫害与农药的对应分析[A].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河南省昆虫学会、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河南省昆虫学会,2022:8.
[3]王前涛,杨华容,王燕萍,等.茶树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形势分析[J].茶业通报,2020,42(03):1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