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设备在畜牧养殖业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2024-12-04 13:52:4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畜牧养殖业正加速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现代科技设备在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引入先进的基因检测和编辑技术,机械设备和电子监控系统,畜牧养殖业可实现遗传改良和环境优化,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同时指出当前存在的治理措施不到位、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等问题,提出完善政策法规和科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和具体措施的探讨,能为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畜牧养殖业正加速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现代科技设备在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引入先进的基因检测和编辑技术,机械设备和电子监控系统,畜牧养殖业可实现遗传改良和环境优化,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同时指出当前存在的治理措施不到位、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等问题,提出完善政策法规和科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和具体措施的探讨,能为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科技设备;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基因检测;机械设备
0引言
传统畜牧养殖业仍然依赖于落后的设备和方法,导致其经济效益低迷、生产效率低下、工作质量粗放,甚至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破解该难题,将现代科技设备应用于畜牧养殖业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不仅能使畜牧业发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更能显著提升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深入分析和研究现代科技设备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是推动畜牧养殖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畜牧养殖发展现状
1.1规模化、集约化
昔日的散户养殖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畜牧业发展的更高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畜牧产品的品质、安全和效率提出更高诉求,推动了畜牧养殖业转型升级,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正加速成为畜牧养殖业的主流发展趋势。现代化的养殖模式突破了传统粗放式管理的局限,广泛应用高科技智能化设备,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生产,并得到一系列惠农、助农政策的大力支持,推动着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1.2区域化布局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化发展模式正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畜牧业提供了优质的种源资源、高效的繁育体系和坚实的遗传改良基础,推动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得益于区块化发展模式的强力推动,我国畜牧遗传改良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畜牧养殖品种改良方案不断优化,有力地满足市场和社会的日益多元化需求。同时,依托各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差异化的气候条件,我国畜牧养殖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发展格局,不仅促进畜牧养殖体系的完善和畜牧品种的改良,也为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3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便、饲料和药物残留物等污染物,若未得到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倘若大量畜禽粪便得不到妥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导致水质下降、土地退化,并引发多种生态疾病。不合理的饲料投喂和药物使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动物健康问题,不仅会造成土壤和空气的严重污染,还会沿着食物链层层传递,威胁人体健康安全。
2存在的问题
2.1治理措施不到位
如今人们对肉类产品的品质、安全和营养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市场需求,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型升级,养殖模式持续优化,并逐步向城市延伸,布局城郊养殖基地,满足市民对多样化畜产品的消费需求。然而,部分养殖户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畜禽养殖质量管理,导致不规范的养殖操作和违规使用兽药等现象频发,给畜牧产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2.2缺少环境保护意识
不规范的畜牧养殖管理模式正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安全,部分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大量禽畜粪便和尿液随意排放,污染土壤和水源。其次,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的养殖管理知识,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随意倾倒、堆放粪污,导致氨臭味弥漫,严重影响周边环境质量。禽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和重金属,若未经妥善处理,极易污染地下水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多种生态疾病。
2.3畜牧养殖业落后
尽管我国畜牧业经过多年发展,但传统养殖模式的束缚依然桎梏着行业发展。部分养殖户固守成规,缺乏更新观念和技术意识,制约养殖水平的提升,导致禽畜存活率偏低。尽管在畜牧部门的指导下,部分养殖户掌握一定的先进养殖技术,但受限于科技设备的落后,环境污染问题依然难以根治,生产效率也难以大幅提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畜牧业的科技设备仍存在较大差距,亟须加快更新升级步伐。
3现代科技设备的应用
3.1利用现代科技设备进行遗传改良
通过利用先进的基因检测和编辑技术,可对畜牧物种进行精准的遗传改良,有效提升畜牧品种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代基因检测设备如高通量测序仪和基因芯片,可以对畜牧物种的基因序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检测,这些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物种基因组中的优良基因和劣质基因。通过这些基因检测技术,科学家可了解不同基因在畜牧物种生长、发育和疾病抗性中的作用,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育种策略。例如,牛的乳汁产量和质量是奶牛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指标,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筛选出具有高乳汁产量和优质乳汁成分的奶牛,有针对性地进行繁育,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除了基因检测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也是现代遗传改良中的重要手段。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可以在特定的基因位点上进行精准地修改,从而实现对畜牧物种基因组的定向改造。例如,通过CRISPR技术,可删除或修复引起猪瘟病毒易感性的基因,使猪群对猪瘟病毒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猪肉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以美国农业部及多个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的“牛基因组计划”为例,通过对大量奶牛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科学家找到影响奶牛乳汁产量、乳脂含量和抗病能力的关键基因,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这些基因进行改良,使新一代奶牛在产奶量和抗病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澳大利亚的CSIRO研究机构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改良绵羊的基因,使其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生长性能,这一技术对于提高绵羊养殖的抗逆性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2引入现代机械设备,提高养殖环境的通风性能
引入现代机械设备,提升养殖环境的通风水平,已成为优化养殖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养殖场通过配置先进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可实现粪便和污水的集中处理。这些设备包括自动刮粪机、粪污分离机和生物滤池等。自动刮粪机可以定时将畜舍内的粪便集中刮至指定地点,粪污分离机则可将固体粪便与液体污水分离,分别进行处理。液体污水通过生物滤池进行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菌,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在山东省某大型养猪场,通过引入自动化粪污处理系统,实现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改善了养殖环境,将处理后的有机肥用于农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加装自动通风系统是改善养殖环境通风性能的重要措施,自动通风系统可以根据养殖环境的空气质量自动调节通风强度,及时排出畜舍内的废气和湿气,保持空气的清新和干燥。通风系统通常由排风机、通风管道和控制系统组成,具备高效净化空气、清除细菌和有害气体的能力,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例如,在江苏省某蛋鸡养殖场,通过安装先进的自动通风系统,有效降低了养殖场内的氨气浓度和湿度,提高了蛋鸡的健康水平和产蛋率,同时也减轻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
3.3应用先进电子设备,全面管控养殖场内部情况
现代畜牧业广泛应用先进的电子设备进行全面管控,能够优化禽畜的生长环境,确保养殖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传统手工搅拌饲料存在效率低、质量不均的问题,而自动搅拌机能实现饲料的均匀混合,确保每只禽畜摄入的营养均衡。饲料加温装置在冬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低温环境下,禽畜容易发生胃肠道应激反应,影响生长和健康。通过对饲料进行加温,可以减少这种应激反应,促进禽畜在寒冷天气中的健康生长。电子监控系统在养殖场中的应用,实现对环境的全方位监控,养殖场通过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具备实时监测养殖场环境参数和有害气体浓度等功能,这些数据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调整环境参数,确保禽畜生活在适宜的条件下。紫外线消毒系统在养殖场内的应用,有效降低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风险,紫外线消毒是一种高效的灭菌手段,有效消除空气和表面的病原体,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3.4采取科学的管理制度
高效益和绿色环保的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它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障环境保护和疾病防控。在现代化养殖企业中,科学管理方式已成为建立先进养殖体系、治理环境污染和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在规模化养殖中,养殖场通过精细化管理,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例如,在山东省某大型奶牛场,该企业引入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定期饲料配方调整、精准饲喂和健康监控等措施。通过这些管理手段,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比传统养殖方式提高了20%以上。畜牧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污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科学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理系统,确保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例如,在内蒙古某养猪场,通过实施严格的粪污处理管理制度,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和供热,沼渣和沼液则作为有机肥料还田,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还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疫病防控是畜牧养殖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以江苏省某家禽养殖场为例,该养殖场建立了严格的疫病防控管理制度,包括定期疫苗接种、健康监测和隔离制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隔离和处理措施,有效防止了疾病的扩散和蔓延,保障禽畜的健康生长。
3.5完善畜牧养殖政策法规
我国畜牧养殖业取得显著发展,然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更加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加以解决。为确保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能真正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关键。相关政府部门应持续加强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制定全面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畜牧养殖过程中废弃物处理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以欧盟为例,其对畜牧养殖场的环境保护要求非常严格,包括粪便处理、氨排放、用水管理等方面。中国也可以借鉴这种经验,制定更加严格和具体的法规政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法规的实施。例如,近年,中国政府发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废水排放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取得一定的成效。强化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监管,筑牢畜牧养殖生态安全屏障。滥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养殖场的检查和监测,确保其遵守相关规定,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例如,河南省某生猪养殖场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猪肉品质下降,政府部门对其进行严格处罚,并要求整改,通过一系列监管措施,确保养殖场的饲养过程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和模式,例如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推广无抗生素养殖、有机饲料等环保养殖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畜牧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以北京市为例,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支持无抗生素养殖,推动环保养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实现了畜牧养殖过程的绿色化,有效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也是完善畜牧养殖政策法规的重要环节,政府应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监督体系,强化公众参与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助力环境治理效能提升。
4结束语
畜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挑战。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导致的排泄物随意排放、饲料浪费和兽药滥用等问题,不仅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也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为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升级,行业应深入剖析自然环境污染的根源,构建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现代畜牧业体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徐震.现代科技设备在畜牧养殖业中的有效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38(4):73-74.
[2]余远帅.智能化设备在生猪养殖产业中的运用[J].今日畜牧兽医,2024,40(1):59-61.
[3]姚毅,程春明,周艳兵,等.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锦鲤自动化投喂养殖设备单元设计与实现[J].江西农业,2024(4):190-192.
[4]赵红勋.现代科技设备在畜牧养殖业中的有效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2019,40(7):57,61.
[5]樊彧.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与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23):169-171,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