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论打造天等县“广西养牛大县”的发展思路论文

论打造天等县“广西养牛大县”的发展思路论文

5

2024-11-21 15:46:0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我国作为肉类消费大国,近几年牛肉消费类不断增长。养牛业具有市场前景好、养殖效益稳定、易于推广等诸多优势,对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县域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天等县牛产业发展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天等县打造“广西养牛大县”,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我国作为肉类消费大国,近几年牛肉消费类不断增长。养牛业具有市场前景好、养殖效益稳定、易于推广等诸多优势,对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县域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天等县牛产业发展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天等县打造“广西养牛大县”,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产业;发展策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0引言

  “十三五”以来,崇左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的决定》,天等县委县政府相应出台了《天等县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优惠政策,激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养牛专业户及适度规模场(户)迅速发展。进入“十四五”的2023年,县委县政府又继续出台了《天等县2023年加快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针对产业短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从品种改良、见犊补母、金融保险、饲草料开发利用等多方位进行激励性补贴,极大地促进农户大力发展肉牛殖的积极性,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全县力争打造成为“广西养牛大县”的趋势基本形成。对天等县肉牛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为天等县打造“广西养牛大县”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崇左市肉牛养殖主要分布在天等县、江州区、龙州县等区域,截至2016年,全市年存栏稳定在30万头左右,年出栏量8万头左右。中等规模养殖比重较快提升,2016年,全市存栏10头以上养殖场(户)681个,年存栏100头以上或5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3个,年存栏1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13个。存栏1 000头以上规模化养牛场,到2022年底,全市存栏10头以上养殖场(户)1 023个,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养殖场37个。每年存栏100头以上或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年增长184.61%,存栏牛1 000余头,规模养殖场8个。

  在养殖方面,全市80余头肉牛75%以上为杂交牛,主要是西门塔尔、利摩日、安格斯等肉牛的公系与地方牛的母系杂交。是第1代和第2代杂交牛。据统计,全市年均人工授精配种母牛数约12 000头,产良种牛犊约有10 000头,良种率不断提高;其中,在天等县引进优质西门塔尔种公牛25头,种母牛3 000头,为全市肉牛品种改良提供了种源基础。但是,总体上来说,我市缺乏规模化牛养殖,当地畜源供应不足,养殖的杂交牛主要来自内蒙古、吉林、贵州等地。

  从养殖模式上分析,目前,全市肉牛养殖由传统分散养殖方式逐步向现代生态、适度规模养殖方式转变。

  作为养牛大县,天等县面积2 159 km2,气候温和,山与山之间形成的婉状地貌,是天然牧场,适合肉牛放牧养殖;全县主要饲草资源有玉米秸秆、甘蔗叶尾、稻草、木暑杆等农作物秸秆和人工种植牧草等,2023年,全县农作物秸秆饲草综合利用达16.38万t,占崇左市的40.20%,发展养牛产业客观条件“得天独厚”。全县养牛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家各户均养殖黄牛1~2头,均以役用为主,广大农户对养牛有独特的情怀,群众养牛基础好,经验丰富。全县牛养殖户2.58万多户,养牛带动脱贫户6 000多户,肉牛饲养量从2016年的3.8万头发展到2023年的13.77万头,占崇左市的39.34%,其中基础母牛存栏达3.02万头,饲养量全市第一,广西第三,肉牛产业产值达15.2亿元。全区共建成养牛小区(场)187个,1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1个,50头以上养牛场38个;拥有10头以上牛的养殖户640家,2 900余家拥有超过5头牛。2023年全县牛人工授精突破1.5万头,是广西牛人工授精达万头以上的5个县之一。在全产业链发展方面,天等县肉牛产业初步形成了“天等黄牛”“天椒香牛”等牛肉品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已初步构建。

  天等县肉牛产业发展在广西层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例如种业繁育体系、饲草料配送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三产融合等整个产业链条仍比较弱,每个环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质增效。

  2发展优势

  2.1资源优势

  广西作为蔗糖主产区,崇左市种植甘蔗约2 667 km2,每年可提供大量的新鲜甘蔗叶和干甘蔗叶,约年产有干蔗叶400万t、甘蔗渣600万t、糖蜜250万t,具有丰富的秸秆饲料资源。其次,玉米秆、稻草、红薯藤、木薯秆、坚果皮、茉莉花渣等饲草资源也比较丰富。同时,“以粮换粮”工程逐步推广至崇左市各县区市,配送整株玉米、种植象草等优质牧草,可为崇左市提供优质牧草作为牛的优质饲料。

  2.2地理优势

  广西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的重要省份。崇左市属于沿江边沿地区,紧邻平卢海峡新陆海走廊。周边的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已开发建设了20多个大大小小的港口,极具特色。地方优势,为崇左市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贸易市场、消费前景和交流平台。

  2.3技术优势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兽医研究所等区内高校院所拥有一批先进、吃苦耐劳的人才育种队伍,立足崇左市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研发推广了多项广泛的应用技术成果,支撑了崇左市肉牛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目前,天等县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县-市-县-乡”四级畜牧人才队伍,培养了一大批“素质改造者+兽医+防疫人员”的农村级技术人才”。服务店配备比较齐全的设备,能及时满足基本牛羊的技术需求。此外,天等县成立了牛羊养殖业发展办公室,配备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专职工作,注重与高校、科研究所和产业创新团队合作,推动以科学技术来促进全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2.4政策优势

  崇左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的发展,“十三五”工作基础上,“十四五”又出台了《中共崇左市委员会崇左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牛养殖业发展的决定》(崇左发[2021]2号),还配套《崇左市加快推进牛羊养殖业发展工作方案(2022—2025)》的通知(崇办发[2022]13号)、《崇左市加快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崇左发[2023]17号)等,明确提出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和政策扶植,到2025年,牛存栏40万头以上,其中基础母牛存栏15万头以上、肉牛出栏9.8万头,良种率达到75%以上,甘蔗叶尾等秆秸产品年利用30万t以上。总体来说,崇左市连续制定关于加快肉牛养殖业发展的《决定》,同时配套《工作方案》《政策措施》,体现政策的延续性,产业目标明确,发展优势明显。

  3发展目标

  2023年,广西牛存栏350万头,出栏144.14万头,牛产量15.25万t,均高于上年。到2025年,崇左市目标存栏量达到40万头,出栏量达到9.8万头以上。目前牛屠宰和肉类生产还未达到目标,所以“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牛羊产业是重中之重。

  4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天等县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限制该县肉牛小牛肉产业发展的问题和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本土种植、科学养殖、优质营养、产业融合、产业规划和金融保障6个方面。

image.png

  4.1种源培育问题

  目前,天等县优良牛肉源供给不足,系统化繁育工作薄弱,缺乏自主培育的主力品种,产业发展缓慢;牛的养殖品种复杂,产量大。基础奶牛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繁育后代不能满足整个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母牛繁殖率低、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偏低,养殖母牛的政策性补贴没有落实到位,企业(养殖户)养殖母牛积极性不高。并且,社会资金进入规模养殖大多数也以育肥为主,很少关注基础母牛。

  4.2科学养殖问题

  广西肉牛、小牛肉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现代生态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但实际应用尚未充分普及,关键技术尚未落地,缺乏配套技术。管理体制不完善,传统再生产模式占主导地位,生产效率低。

  4.3优质饲料问题

  全县甘蔗副产品、玉米秸秆等饲料资源丰富,但饲料化利用率仅15%~20%;“粮改饲”项目没有落实到位,出现“两头热、中间冷”的局面;对饲料开发、营养调控、饲草料均衡供应、饲草料产业化生产等问题的重视度不足,优质饲草料本地供应的不足。

  4.4产业融合问题

  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单一,缺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缺乏全产业链建设,未形成资源、资金、市场有机结合,缺乏品牌打造,市场竞争力较差,经济效益较差,制约产业做大做强。

image.png

  4.5产业规划问题

  政府在引导肉牛产业发展方面,尚缺乏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存在不够遵循产业发展科学规律,简单地用大量的产业扶贫资金建设牛场,牛场设计规模过大,盲目建设万头牛场,招商引资引进规模企业拎牛入住的产业发展效果差,不符合发展养牛的规律,导致一批牛场成为“建而不成、成而不用、用而不好”局面,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秩序。

  4.6金融保障问题

  肉牛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养殖周期长,资金投资大。目前,政府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金融保障运作体系,大部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贷款困难和政府财政补贴款领取困难,导致“有钱建牛舍,没钱买牛”“有钱买牛,没钱养牛”的局面,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

  5天等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

  5.1强化组织领导机构,压实责任,强化督查考核

  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肉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分管联系的处级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及乡镇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统筹协调解决肉牛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把发展肉牛产业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天等县发展肉牛产业不仅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又有利于甘蔗产业链的延长,推动“蔗—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规划出科学的产业发展蓝图。同时,全县要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突出发展重点,合理产业布局,适度规模安排生产,同时凝聚社会共识,有利招商引资,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推动肉牛产业发展与巩固脱贫、乡村振兴的目标看齐。

  5.2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要求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肉牛产业发展资金有保障。充分统筹使用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脱贫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以及粤桂协作资金。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持项目资金。结合“牛脸识别”保险服务,发挥政策性牛保险增信作用,以保单作为抵押开展商业融资。发挥政策性贷款贴息,支持养殖户申请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牛产业。狠抓落实,确保资金兑现。县财政通过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扶持政策兑现到户,有效提高振兴行业发展信心、调动群众养牛积极性。

  5.3强化技术支撑,完善服务体系

  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开展高层次专题讲座,定期举办养牛产业大讲堂,培育本土师资队伍。整合县政府、区农业农村厅定点帮扶、国家科技特派团培训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牛养殖技术培训班,技能培训全面覆盖。全县推广师傅带徒弟“葡萄式”串联发展模式。

  5.4积极打造示范场,全面带动

  加强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鼓励引进良种母牛,通过改良、培育、逐渐发展壮大基础母牛群,县辖区内实现群众饲养良种母牛的牛源能自给自足并不断扩繁增量。培育家庭示范牧场、养殖小区和牛品种改良示范村(屯)等。培育一批肉牛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一批自治区级以上肉牛农业产业强镇、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做法,强化龙头带动。

  5.5完善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

  天等县致力于打造1个大型活牛交易市场,方便活牛交易,繁荣市场,促进养牛产业的发展,通过冷鲜牛肉以及肉牛屠宰的副产品开发利用,提高肉牛产业附加值,提升特色肉牛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天等富硒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肉牛养殖企业积极创建富硒肉牛养殖示范场,开展富硒肉牛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通过结合打造党史教育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等,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品牌效应,锚定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推动富硒牛肉等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开拓富硒牛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养殖效益。

  5.6深挖潜力,解决用地难问题

  由于国家层面严格控制新增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使用一般耕地的政策影响,多数养殖场(户)缺乏正规的养殖用地、配套青贮场等生产用地,严重影响肉牛产业的发展。应充分挖掘养殖用地潜力,按相关标准及时批准用地,满足群众养牛产业用地问题。

  5.7找准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主流。因地制宜,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养殖模式。通过“公司+农户”发展代养、寄养的方式,或发展自繁自育、适度规模为主的家庭牧场养殖方式等,逐步实现“小规模、大群体、分散养、集中育”的“千家万户养母牛、企业集中育肥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8持续加强牛品种改良工作,大力推广牛人工授精技术

  2002年以来,天等县开始大力推进牛品种改良工作,推广牛人工授精技术,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广,广大养殖户普遍认可牛品种改良所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群众积极主动配合,并参与到牛品改工作中来。但仍需结合广西本地牛品种与优质牛品种的优点进行选育,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种。

  第一,组建和支持专家团队,围绕崇左肉牛良种化、新品种的培育,长期持续开展工作。

  第二,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新技术开展良种牛扩繁和杂交改良,建立“养殖企业+技术团队+养殖农户”肉牛订单改良模式,形成“千家万户养母牛、企业集中育肥牛”的良种牛繁育体系。

  第三,加强母牛大市建设,切实支持与扶持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计划,实行采购良种母牛补贴、“见良犊补母”、能繁母牛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母牛养殖风险,调动养殖母牛的积极性。

  第四,实施“北繁南育”工程,为了加快产业发展,近3~5年,可以通过“北繁南育”与“自繁自养”相结合,可以建立外省(内蒙、吉林等)安全可靠稳定良种牛源基地,有效解决良种牛源不足问题。

  5.9强化牧草种植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

  为了满足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所需的饲草料,大力鼓励养殖户种植全株玉米和优质牧草的同时,合理布局秸秆饲料化收储加工网点,开展“村企”合作联营,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收贮力度,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

  6结束语

  未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将会积极的引导肉牛产业发展,有牛产业特别是肉牛或牦牛产业发展基础的县域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持和发展。天等县要打造全区养牛大县,应继续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充分利用技术优势,配合崇左市农业农村局等行业部门,继续围绕现代种业、营养饲料、科学养殖、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及产业经济进行研发和推广,实现产量增加、质量提升、节本增效,全力把养牛业做大、做好、做强,以期助力广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兵海,李俊雅.2023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2023,59(3):323-329.

  [2]王天想,吕贵律.天等县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广西畜牧兽医,2023,39(3):119-121.

  [3]陈飞旭.广西肉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家之友,2020(11):55-58.

  [4]李万盛.两标建设促精品创新发展显效益全力打造现代绿色养牛大县.中国畜牧业协会、晋中市人民政府,第十三届(2018)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出版者不详]:2018:60-62.

  [5]肖正中,周晓情.广西肉牛产业发展形式分析与建议[J].中国牛业科学,2023,49(3):62-63,69.

  [6]方治山,贾银海.新形势下广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畜禽业,2020,31(12):67-68.

  [7]方文远,黄加祥,张瑞门,等.浅谈提高我区肉用水牛养殖效益的发展思路[J].广西畜牧兽医,2020,36(6):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