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农业机械零件损耗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

农业机械零件损耗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

4

2024-11-19 14:02:17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阐述了农业机械零件损耗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农业机械零件损耗原因以及农业机械零件损耗案例,探讨了农业机械零件损耗的预防措施。

  摘要:阐述了农业机械零件损耗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农业机械零件损耗原因以及农业机械零件损耗案例,探讨了农业机械零件损耗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零件;损耗原因;预防措施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装备,其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农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农机零部件损耗问题十分普遍,不仅影响作业质量,加重维修成本,还缩短了农机的整机寿命,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系统分析农机零部件损耗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提高农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1农业机械零件损耗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生产效率下降农业现代化进程受阻

  农业机械零件的过度损耗会直接导致农机设备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这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进度,延误农时,而且还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频繁出现的零部件损耗问题却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农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修或更换损耗的零件,这无疑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降低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1.2维修成本攀升农民经济负担加重

  农业机械零部件的损耗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零部件的频繁损坏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农机维修的成本。一方面,损耗的零件需要更换,而农机零部件的价格往往不菲,尤其是一些关键零部件,更换成本非常高昂。另一方面,零部件损耗还会导致农机设备的停机时间延长,农民不仅要承担零部件更换的费用,还要承受农机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这无疑加重了广大农民的经济负担,许多农民因此陷入了“农机买得起,但修不起”的窘境。高昂的维修成本不仅挫伤了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也使得一些农民铤而走险,选择使用劣质零部件来降低成本,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农机设备的故障率上升,维修成本进一步攀升,形成恶性循环。

  1.3安全隐患增加农业生产风险加大

  农业机械零件的损耗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关乎农业生产的安全。零部件的过度磨损或损坏会导致农机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给农机操作人员和农作物带来安全风险,例如,联合收割机的割刀、输送带等关键零部件如果出现损耗,可能会导致收割机工作时出现卡阻、振动加剧等问题,甚至引发机器失控、操作人员受伤等严重事故。再如,植保机械的喷头、管路等零部件如果损耗严重,容易造成农药喷洒不均匀,既影响防治效果,又可能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2农业机械零件损耗原因

  2.1材料选择不当

image.png


  农业机械零件损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材料选择不当,一些生产厂家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选用质量不达标或者与实际使用要求不相符的材料,这些材料有些存在硬度不足、韧性差、耐磨性低等缺陷。在使用过程中,这些材料制成的零件承受不了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导致零件快速磨损、变形甚至断裂。除此之外,选用的材料如果与使用环境不匹配,如耐腐蚀性差的材料用于潮湿环境,也会加速零件的损耗。

  2.2制造工艺不合理

  农机零件在制造过程中,如果工艺控制不合理,也会埋下损耗的隐患,比如热处理不当会使零件未达到预期的硬度和强度;机械加工的尺寸精度不足则会导致零件之间配合过松或过紧,影响传动效率,加速磨损;表面处理如喷涂、镀层等如果质量不过关,也无法有效发挥耐磨、防腐的作用,使零件表面易受破坏。此外,一些关键工序如果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措施,产生的工艺缺陷也可能随时引发零件的损坏。

  2.3使用环境恶劣

  恶劣的使用环境是加速农机零部件损耗的另一大原因。高温会使零件的强度和硬度下降,同时加速油脂的氧化变质,失去润滑作用;潮湿的环境则会加剧零件的生锈和腐蚀;粉尘、泥沙等异物会对零件表面造成磨损和冲蚀;一些酸碱性的化学介质也会侵蚀零件,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能。在这些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零件的材料疲劳、性能退化就会大大加快,使其损耗速度远超正常水平。

  2.4操作不当

  农机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习惯也是导致零部件损耗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经常超负荷使用会给零件带来过大的冲击载荷,加速疲劳失效,而频繁的启停则会使零件承受瞬时的冲击和振动,产生额外的磨损,当然粗暴的操作如急刹车、急转弯等也会引起零件的局部应力集中,产生塑性变形或断裂。此外,一些不规范的作业方式,如长时间偏载运行会导致零件偏磨、不均匀磨损加剧等问题,这些人为因素无疑会缩短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2.5维护保养不足

  农机零部件的损耗与维护保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日常的清洁、防锈等保养措施执行不到位,会使得泥沙、锈蚀等对零件的破坏加剧。如果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那么零件的早期损耗问题就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小问题也会累积成大问题,也有一些零部件的更换不及或选配不当,进而影响农机的整体性能,加速其他零件的磨损。此外,维修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缺失,也会造成维修质量不高,加速零部件的损耗。

  3农业机械零件损耗的预防措施

  3.1合理选择材料提高零部件质量

  农业机械零件的损耗预防,首先要从源头抓起,采用高质量、适用性强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遵循“适材适用”的原则,综合考虑零件的受力特点、使用环境、工作要求等因素,选用与之相匹配的材料。同时,还要重视材料本身的品质,确保其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各项指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在选材时,要优先选用品质优良、供货稳定的材料供应商,建立严格的材料检验和验收制度,把好材料入厂关。对于一些关键零部件,要选用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损的优质材料,如高强度钢、耐磨合金等。对于暴露在恶劣环境中的零件,要选用耐腐蚀、耐老化的特种材料,如不锈钢、工程塑料等。此外,还要注重材料的合理搭配和匹配。对于需要配合使用的零部件,要选用热膨胀系数、硬度等物理性能相近的材料,避免因材料属性差异而引发的不兼容问题。同时,材料的选用要兼顾轻量化和低成本,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密度小、加工性能好、价格合理的材料,如铝合金、工程塑料等,以降低农机的整体重量和制造成本,提高其经济性和操作便利性。

  3.2优化制造工艺提高零部件性能

  先进、合理的制造工艺能够从微观组织结构上改善零部件的材料性能,从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上保证零件的匹配性和耐磨性,进而全面提升零部件的综合性能和可靠性。一方面,要优化机械加工工艺,提高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合理选择加工设备和刀具,优化切削参数,严格控制加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对于一些精密零件,可采用数控加工、精密磨削等先进工艺,配合在线检测手段,实现零件的高精度成形。同时,要重视毛坯料的预处理,如调质、正火等,消除材料内应力,稳定尺寸,为后续加工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强化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进一步强化零部件的使用性能。针对零件的材料特性和使用要求,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回火、表面渗碳等,通过调控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等参数,来优化零件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同时,要采用适宜的表面处理技术,如喷涂、电镀、氧化等,在零件表面形成耐磨、耐蚀的保护层,有效改善其表面性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零部件,要采用先进的表面强化技术,如激光熔覆、等离子喷涂等,大幅提高其抗磨损和抗疲劳性能。

  3.3针对具体使用环境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要面对各种恶劣的环境,如高温、潮湿、粉尘、酸碱等,这些环境因素会加速零部件的损耗。因此,针对具体的使用环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延长零部件寿命,保障农机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防护措施的选择要全面考虑环境特点、作业要求、防护效果、成本等因素,通过合理设计和匹配,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因素对零部件的侵蚀和破坏,提高其环境适应性。在高温环境下,要选用耐热材料制造零部件,并在外表面涂覆隔热涂层。对于散热器、机油冷却器等散热部件,要合理设计散热通道,增大散热面积,并定期清理积灰,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在潮湿环境下作业,要优先选用不锈钢、铝合金等耐蚀材料,并在表面喷涂防锈漆,还应该加装密封件,提高零部件的防水性能。对于存在粉尘、泥沙的作业环境,需要安装高效的空气滤清器,定期清理或更换滤芯。对于易磨损件,可添加自动注油装置,持续供给清洁润滑油。在有酸碱、化学药品的环境下使用时,零部件要采用耐腐蚀材料或涂层,并尽量简化外观设计,减少药液的聚集。

  3.4加强操作培训规范作业流程

  农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习惯对农机零部件的损耗有着直接影响,不当的操作方式会给零部件带来额外的应力和磨损,加速其损坏,而规范的操作则可以避免零部件遭受非必要的损伤,延缓其损耗进程。因此,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规范其作业流程,是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零部件损耗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开展全面的岗前培训和定期的技能培训,重点讲解农机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使操作人员全面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带领操作人员熟悉每一个操作步骤,练就标准规范的操作技能。对于复杂的操作环节,要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操作人员充分掌握并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另一方面,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明确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要从农机的启动、运行、转向、刹车等各个环节入手,规范操作步骤,杜绝违规操作。例如,严格控制起吊重物的速度和高度,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危险操作,防止零部件承受冲击载荷。

  3.5重视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是延长其零部件使用寿命,降低损耗速度的关键措施,通过定期的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操作,可以有效去除零部件表面的污垢、锈蚀,补充润滑油脂,保持紧固件的可靠连接,从而维持零部件的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因保养不善而加剧磨损。同时,定期的检修也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零部件早期损耗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全面的拆检和测量,评估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和剩余寿命,对出现损耗迹象的零件进行修复或更换,可以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防止因零部件突发故障而导致的设备停机和重大事故。具体来说,要建立完善的日常保养制度,明确保养内容、周期和方法,并严格落实到位。要根据农机的工作强度和环境条件,合理设置保养周期,每次作业后,应及时清洗农机表面的泥沙、杂草等污物,避免其硬化后对零部件造成磨损。还要定期补充和更换润滑油脂,保证润滑效果。对于易松动的紧固件,应该定期检查和紧固,对于易磨损件,则要密切关注其磨损情况,适时调整间隙或进行更换。除此之外,要制定周密的检修计划,根据农机的使用时间和工作量,安排定期检修,应该全面拆检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关键部件,评估其磨损状况和使用性能。对于出现裂纹、变形、过度磨损的零部件,则应该及时修复或更换,避免带病运转。需要注意的是,要重点关注安全隐患较大的零部件(制动器、转向器、升降器等),确保其性能完好。大中修时,还要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必要的无损探伤和精度测量,全面评估其性能状态和剩余寿命,制定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计划。在检修过程中,一旦发现设计缺陷或选材不当等问题,要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家,协助改进设计、优化工艺,从源头上提高零部件的可靠性。

  4农业机械零件损耗案例分析

  以某款轮式拖拉机的离合器片为例,该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损耗问题,导致离合器打滑、动力传递不畅,严重影响了拖拉机的正常作业。经过系统分析,发现损耗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离合器片选用的摩擦材料性能不佳,导致其在高温、重负荷下容易发生剥落、变形;二是用户长期超负荷使用,且经常半联动操作,导致离合器片长时间处于半结合状态,大大增加了磨损。针对这些问题,厂家优化了离合器片的材料配方,提高了摩擦材料的耐高温、耐磨性能,同时加强了对用户的培训和指导,增强其规范操作意识,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了离合器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聂林红.农业机械零件断裂失效主要类型与优化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17):87-88,126.

  [2]李增彬.农业机械零件数控加工方法探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07):48-50.

  [3]代小雪.农业机械的故障检测与维修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7):116-117.

  [4]李雪莲.农业机械零件机械损耗特点分析及减少机械损耗的措施[J].科技风,202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