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分析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分析论文

8

2024-10-23 10:49:37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必要性,分析了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问题,提出了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对策。

  摘要: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必要性,分析了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问题,提出了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

  1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必要性

  1.1乡村随意排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近年来,乡村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的现象相对严重,严重影响乡村环境,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对河南、山西等100个乡村近5年的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研,可知在生活污水排放方面无组织排放方式占比较大,50%以上的村庄污水排放是经过地面无组织排放,少部分是通过街道两侧的明渠排放和街道两侧的暗渠排放,很少一部分通过地下管道或其他方式排放。大量的无组织排放和暴露在外的排污方式给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例如,在冬季无组织的经过地面排放洗漱等生活污水会导致地面潮湿、结冰,给人们的出行造成巨大的不便;在春夏季,污水经过街道会导致蚊虫滋生、恶臭气体弥漫,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1.2生态宜居的目标达成离不开节能环保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方针政策已从感官的高频次感知到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态环境、宜居程度的追求越来越显著。但是,由于缺乏对乡村振兴建设的认知、技能、途径,对节能环保没有足够的重视,个人节能环保意识较差,加之乡村信息相对闭塞,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节能环保技术的完善,从而导致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宜居程度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而注重“环保”有助于乡村环境的改善,提升宜居程度;重视“节能”有助于节约村民生活成本,助益乡村可持续发展。因此,注重节能环保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目标十分必要。

  1.3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主要是通过对人们生活中排污方式、排污设施加以节能环保改造,以达到减少地面无组织排放污水,减少蚊虫滋生,改善乡村宜居环境,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乡村地区无序排放生活污水的现象和行为进行合理的改善和纠正,对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进行节能环保改造。

  2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问题

  在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按照砖混结构50年左右的设计使用年限来看,大部分村庄的住房工程主体结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随意推倒再建。但是,由于乡村前期的地形限制或缺乏整体规划的思路,导致街道的通达性很差,而排水、排污管线的布局与规划就更为落后,排污管线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2.1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意识较弱

  由于村民对乡村振兴改造建设认识的局限性,基层单位对乡村生态宜居改造建设宣传的力度较弱,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调查发现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意识较弱,不愿意进行排污改造的人群占比较高(见图1)。第一,村民对排污管道进行节能环保改造的意识较弱,仅少部分人群停留在将地上排污改为地下排污的意愿层面;第二,村民在节能环保问题上主要表现为对排污工程的节能环保意识较差,大部分为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厨房用水、洗涤污水以及少量厕所污水),而具备主动进行排污管道工程节能改造意识的人群数量几乎为零。第三,排污水源的环保处理很差。大多数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池塘、坑沟、河道。但村民关于无组织的随意排污对土地、空气质量及生命健康的影响并无思考。

image.png

  2.2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成本较高

  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成本较高。究其原因是:第一,排污节能环保改造需要村民自发投资购置和铺设排污管道。在调查中发现,由原来的无组织地面排放改成地下的排污管道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但排污管道的铺设材料费和人工费需要村民自己承担。有时一个村庄的不同片区管道改造也不同步,因此造成费用零散不统一,成本相对较高。第二,破坏原有街道和路面再重新铺设还原,导致综合成本较高。对即有道路的铺设部位进行拆除、管道铺设、路面的修补和重新复原等都会造成费用的增加。第三,在调研村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意愿时,部分村民不愿意使用节能环保管材,也不愿意对排污行为进行节能环保处理。

  2.3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专业人才缺乏

  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据调查,大部分为村集体带领退休的建筑工人或年长闲散人员改造。一方面表现为对排污进行节能环保改造的专业人才数量短缺,且高质量人群数量匮乏;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才的专业性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留村改造人员缺乏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乡村的排污管道设施改造建设工作量较大,工程施工地质、水文、路线复杂,节能环保选材面临的综合问题较多,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优化方案的支持,但专业技术人员在高学历的深造和施工经验提升之后,留在了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导致留村改造人员数量较少且多为临时性人员,且大多数留村改造人员的节能环保改造专业度不够强。

  2.4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处理系统不完善

  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需从源头、中端、终端进行综合系统改造,但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处理系统目前非常不完善。据调查发现,在源头出水位置进行节能环保改造的措施很少,基本为通过大门过道的暗渠和明渠直接排入街道,少量村民在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的收集方面进行了简易的管道收集,最后排入街道;在中端进行污水处理的节能环保改造措施目前很少,主要分为无组织排放、暗沟、明渠、少量管道排放4种,且使用管道排放污水进行节能环保改造的占比最低(见图2);终端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更少。

image.png

  3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对策

  3.1提升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意识

  针对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意识相对薄弱问题,可通过将非常愿意、愿意、较愿意、不愿意四类人群加以区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来提升排污管道工程的节能环保改造意识。第一,对于非常愿意、愿意、较愿意的人群和村组率先进行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计划宣传,进一步将愿意、较愿意进行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两类人群意愿再次提升强化。第二,将不愿意进行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的人群作为重点宣传对象。通过政府和村集体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线上媒介介入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和渠道,将改造前后的利弊尤其是对健康影响、环境改善方面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以达到有效提升不愿意进行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人群意识。

  3.2降低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成本

  第一,选取性价比较高的节能环保材料。一方面选取价格较低的污水管材。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或与源头厂商直接对接集中采购;另一方面选取寿命较长的排污管材。铸铁管是一种经久耐用的材料,使用寿命长达50年,一般的PVC、PE、PP管材使用寿命较短为20年。一般农户排水量不大,也无耐腐蚀性的污水,但跨越乡村主要街道、干道公路时,必须考虑管材的机械性能。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机械性能较好的PE管材和铸铁管。第二,减少安装、替换及清理成本。排污管道安装人员一般可以选用本村村民,每户提供必备的劳动力。另外,定期组织村民自发进行排污、减少阻塞、减轻腐蚀,可以延长管道寿命,减少替换频次,从而减轻成本。

  3.3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

  美丽乡村建设核心因素在于“人”。面对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的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要引进真正的高质量人群,即切实引进具有新兴产业创新创业能力,热爱乡村振兴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型工科人才。另一方面要实施留住新工科人才计划,即让建筑行业的对口人才真正指导排污管道节能环保改造,从选材、铺设、环保处理等方面切实指导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政府要提供人才引进政策,引领新工科人才返乡助力,成立专业管理组织,实施“美村”建设,让人才留得住。
  3.4完善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处理系统

  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处理系统不完善,要从源头、中端、终端进行细分完善。在排污出户源头,可以选用滤网将厨房污水过滤之后排入排污管道;在中端,采用粗排污管道与细排污管道相结合的原则,在污水出户口应当选用小口径排污管道,然后汇入集水井,再从集水井换用大口径排污管道之后,统一流入终端处理(见图3)。针对多数流向河道、坑道、池塘的现象应该进行专项整治,建设污水处理站,进行污水循环回收处理。

image.png

  4结束语

  结合对河南、山西乡村建设中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情况的调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乡村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需要采取提升对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不同意愿程度的村民意识,降低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成本,注重绿色基建人员和管道工程专业人才的引进,完善排污管道工程节能环保改造处理系统等对策,达到改善无组织排污现象的目标,进而达到节能环保、节约成本的工程改造建设目标。节能环保改造是一项长久之策,是重塑乡村环境的利民之计。为此,要进行排污管道工程的节能环保改造,切实解决村民的实际难题,最终达到保障农村居民生活舒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夫生,黄永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3,49(10):169-171,215.

  [2]徐亚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构建与评估[J].净水技术,2021,40(04):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