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农机工程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农机工程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3

2024-10-17 16:42:0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分析了农机工程科技创新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阐述了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的整体环境,提出了加强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的对策。

  摘要:分析了农机工程科技创新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阐述了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的整体环境,提出了加强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农机工程;科技创新;对策

  1农机工程科技创新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农机工程科技创新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机工程产业的整体水平还不足,相应的投资与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在国际上拥有领先地位的农机企业数量还很少,农机工程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农机工程的产业化水平不高,核心技术掌握得还不够多。我国农机工程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我国农机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整体实力偏弱,缺乏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核心技术骨干。目前,我国农机工程相关高校科研人员的结构还不够合理,存在着“高龄化”“断层”等突出的问题,年轻的科研骨干比重较低,缺少后备的科研力量。二是缺乏创新性。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液压、气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的结合不紧密,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成果。三是农业机械项目和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当前农业机械工程与农艺相分离,使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适用性受到限制,进而影响成果的应用和进一步推广。四是成果转化率不高。项目研究缺乏连续性,研究与成果转化相分离,研究结果面临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度不足等问题。“重科研,轻转化”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还没有建立起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对农机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五是缺乏科学研究的经费。资金短缺已成为高校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严重制约着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阻碍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省、市的科研经费大幅度减少,国家的科研经费难以获得。六是科技推广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农机工程研究为主,对技术推广不够重视,缺乏稳定的综合科技创新与成果示范基地。七是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只抓课题、抓人才,却无学科、无特色。八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现行的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影响着相关科研人员从事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方面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

image.png

  2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的整体环境

  2.1不利条件

  一是从国内和国际的整体经济情况来看,发展形势并不乐观,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受到周围环境的长期影响。尤其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非常复杂,这就直接限制了对农业相关科学技术的投入,并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农业整体转型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依然非常艰巨。二是从农业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农业发展的环境状况和内在动力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耕地的数量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劳动力越来越紧缺。这些都给农业科学技术带来了新的需求。因此,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有效地利用耕地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三是从科学研究情况来看,一批重要的农业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国际、国内农业科技发展高地上展开的竞争日益加剧。但是,相应的科研经费的增长力度还不够,项目的申请也变得日趋复杂。我国农机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国家其他重大项目的竞争和项目资助的困难。四是从市场情况来看,在全国范围内,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市场的发展。但是,在农机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均衡的程度,在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上,对机械设备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农机工程的结构性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再加上最近几年主要粮食玉米的价格不断下跌,农民购买的热情也越来越低,农机的销售已经出现了问题。

image.png

  2.2有利条件

  一是从国家情况来看,我国农机发展依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多年来一直实行的农机购置补贴、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项目补贴等扶持政策,已是促进农机市场成长的引擎,农机科研工作正在蓬勃发展。农业仍然是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的稳定因素,它将继续被关注。与此同时,作为国家现代装备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机工程设备制造业,其落后的现状亟待改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从农业角度来看,促进农业农村由过度依靠资源消费、注重数量增长转变为以绿色生态可持续、更注重质量的需要,尤其是要对农产品的产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促进农业质量的提高,而农机科技和农机化对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所扮演的角色尤为突出。三是从产业角度来看,农机工程科技创新在全国农机工程化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与农机工程部门的紧密联系,为今后农机工程科技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管是农机工程管理制度,还是农机工程技术推广和农机工程质量监督等方面,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产业,在项目申请、科技推广、科企对接、基地建设等方面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产业,这也是农机研究工作所依赖的一股力量。四是实际发展角度:农业机械与农艺的融合,扩大了农业机械与科技的协作范围,农业机械与农艺互相配合、互相提升,不同专业之间的互补和协同,将大大提升技术创新的效能和发展的空间,实现用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

  3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的对策

  3.1抓重点做强特色

  课题管理体制改革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对现有的学科体系进行改革,创建领先学科,做强重点学科,发展新兴产业学科和地区(或行业)特色学科。

  在新的学科体系建设中,应把重点学科和行业特色学科放在突出位置。这是因为重点学科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而行业特色学科则是支撑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应当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科技优势,如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精细播种和施肥等,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

  要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集成创新与技术推广。农机工程在农业的各个方面都能发挥其优势,凸显产业特色。通过集成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必须打破学科边界,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建立跨地域、跨机构、跨领域的科研合作队伍,以突破原有科研机构单一的科研模式。

  在新的课题管理体制改革下,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推动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产出。立足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深化课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创新发展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技术,打造具有领先地位和行业特色的学科体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2引入高层次人才建立高水平队伍

  要想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面对我国农机工程技术创新缺乏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年轻骨干的现状,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国的思想,破解长期以来存在的人才紧缺、年龄断层等问题,使国家农机工程科学技术实现高效运转与持续发展。一是引进优秀人才。要把好质量关,积极引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使我国农机工程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要培养优秀的人才。设立“青年资金”,鼓励年轻科学工作者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他们快速发展、早日担负起重要责任提供保障。重视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训,为其提供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加强创新队伍建设。根据学科建设的需求和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将研究人员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学科队伍。真正加强团队精神,激发创业和创新的热情,为农业科学研究培养骨干人才,为那些想干、能干的人搭建平台。

  3.3以需求为本扩大企业的创新空间

  一是注重研究结果,力求改进研制样机,将其转化为可批量生产的成熟产品,推进农业机械工程的工业化进程。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资金的利用率。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研发工作。从乡村现实出发,掌握农民需求,以市场为中心,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投入和输出统计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三是与产业化发展紧密联系的科研和发展。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应侧改革机遇,发展经济作物、中草药等,把绿色农业做好,做好安全、高质量、高效能、充分利用机械功能的大文章。四是针对行业发展的需要,开展研发工作。将农机工程各环节的薄弱环节、农机农艺的结合点、产学研的结合点和为农机和农业的工作重心等方面的结合点紧密联系起来,从为农机产业的大局服务的角度出发,开展科技创新和普及工作,为国家农机产业甚至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4做好分工协作提高创新合力

  一是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共享资源,各方可以共同利用已有的科技平台和设施,以更低的成本和风险开展科技项目。发挥优势互补,可以帮助各方提高效率和产出质量,从而实现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充分发挥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共享和转化。各方积极投入并主动地分享自己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只有在这种开放和共享的氛围中,科技成果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三是借助各种力量,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与机制。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各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起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制度和机制,包括政策支持、资源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四是利用企业已有科技平台,实现科技项目对接与交流。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技术实力。通过与其他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科技项目的范围和深度,实现更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五是利用产学研合作、院士工作站等平台,推动已有领域的突破和新领域的开拓。产学研合作和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这些平台的共同努力,已有领域可以取得更多的突破,同时也可以开拓新的领域,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嘉豪,梁丽巧,梁惠婷,等.农机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J].新农民,2020(33):80.

  [2]杨莉.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践研究[J].现代农机,2021(03):47-48.

  [3]陈华.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9,50(20):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