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分析论文

2024-10-17 10:30:3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金融业一直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长期以来,金融业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是助力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保障,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金融也是核心。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金融领域整体发展效果不太理想,例如,涉农金融服务可得性低且便利性差等,农村金融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分析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再结合实际情况罗列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摘要:金融业一直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长期以来,金融业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是助力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保障,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金融也是核心。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金融领域整体发展效果不太理想,例如,涉农金融服务可得性低且便利性差等,农村金融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分析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再结合实际情况罗列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最后思考走出困境的对策,希望本次研究能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发展;对策
前言
金融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极其显著,深入探究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术界有关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研究也比较多,笔者总结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个人实战经验,分析在我国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金融业的真正作用,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帮助乡村地区及时解决“三农”发展中的问题,找到制约农业农村建设的因素,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
1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1.1加快乡村振兴目标实现速度
农村地区金融业相对较为特殊,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时间性也比较突出,精准程度更高,尤其是点对点、面对面贷款还款,周期通常较短。首先,发展乡村金融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率,避免出现大量呆账坏账。其次,促进金融领域发展也有助于加快资金周转,使得相关企业的利润率提高。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信贷额度不但偏低,而且利息也比较少,如果资金周转速度持续加快,那么利润空间必然加大。再次,农村金融快速发展不仅仅助力了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为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即使发展农业金融和互联网也不至于使实体经济受到太大冲击,而且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共同发展,使得二者成为互利互惠、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1.2促进脱贫攻坚战任务圆满完成
在发展农村金融行业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明确金融领域的发展方向,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持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尤其是精准扶贫,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助力。除此之外,将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二者相互融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惠民利己举措,使得金融支持和企业扶持合二为一,并打造二者联动的机制,从而帮助农村贫困户增收减贫,还能在当前的基础上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提高脱贫效能。
2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
2.1国家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历来就深受国家政府以及各机构的关注和重视,我国“三农”问题提出于2005年,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xxx发布了各种各样的文件。例如在2019年6月,xxx发布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这对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而言,具有参考价值,其中针对解决该问题提出的建议包括促进农业与多产业有机结合,助力农村发展的同时,促进其他产业进步,如加工业和旅游业等。2022年1月,xxx再一次发布了新的意见,即《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研读其中的观点发现,发展乡村金融服务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也就是说,要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各级部门应注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发展。总而言之,我国乡村振兴有国家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保障,国家的高度重视也证明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2.2央行大力支持
《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发布于2021年,该文件由多个部门共同设计,如央行、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等,也就是说,央行非常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并且在意见中指出,作为金融机构,应该积极为国家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而乡村振兴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尤其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此外,在202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规定要大力支持“三农”,科学配置有限的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其中从多个维度出发,包括现代农业、基础性金融资源投入、农产品金融服务供给以及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对各方面都做出了重要阐述,希望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快乡村振兴速度,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3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困境
3.1融资难且融资贵
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主要供给者通常是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和乡村合作组织,以上机构都是比较正规的机构。就商业银行而言,其本质是企业,因此其发展目标主要在于获利。商业银行在放贷时通常倾向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或是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农村地区农户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缺乏充分的抵押物,贷款额度偏低,且金融需求不太集中,再加上服务成本比较高等,大部分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给农户家庭提供贷款。而农村金融机构自身问题比较多,短板表现非常明显,比如规模小且创新能力不足等,不能给农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金融服务,不仅如此,支农资金收益相对较低,正规金融机构针对农村融资的帮持也较少,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商业银行数量也在持续减少。由于融资存在问题,农户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乡村振兴受到阻碍。
3.2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因为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加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精准帮扶、精准扶贫等,农村地区许多农户也获得了充分的资金保障。但是和实际需求相比,现有的资金保障还是杯水车薪,二者差距比较大。且资金支持渠道比较单一,稳定性也较差,这同样会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此外,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其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比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等,这使得乡村振兴资金缺口越来越突出,争取各方面支持迫在眉睫,包括政府、金融机构等。
和我国城区相比较而言,农村地区本身经济不够发达,而在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其他各方面都存在短板,如基础配套不完善等,这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分析我国农村地区资金投入情况发现,主要投资主体在于政府。此外,政策性农业贷款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选择该模式的人数较少,且乡村获得社会资本的难度更大。久而久之,农村无法顺利融资,许多业务发展都缺少资金支持,因此收益率也不断下降,正规农业机构无法从中获益,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缺少资金支持。
3.3农业保险发展不充分
农业和天气息息相关,该行业比较脆弱,要想满足农村金融发展需求,就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化手段。但是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保险供给端确实不太充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逐步落实,许多地区都在积极培育新的产品,希望提高产品质量并延伸产业链,农民群众收入有所增加,经济发展也有所改善。但是,特色农产品保险还是没有全面纳入地方财政保险补贴范畴之中。对于特色农产品而言,由于缺失农业保险,其发展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中央财政要介入农业保险,前提是具有充分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也就是说,假如配套资金不充足,农业保险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但通过了解现实情况发现,各省农业保险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大多数省份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而该问题会影响农业保险作用的发挥。此外,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设计以及覆盖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许多短板需要弥补,无法真正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4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对策
4.1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融资可得性
从国家发展角度来看,促进金融领域发展,可以帮助广大居民增收,对于居民而言,金融机构可以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比如信贷等,居民的收入会随之上升,而经济发展也会从中受益。此外,金融业在方方面面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优势比较突出,比如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控制风险等,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注重金融领域发展。相关单位和部门需要坚持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积极促进乡村金融领域发展,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在当今社会,各领域发展速度均较快,金融科技亦是如此,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由此可见,要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有关单位和部门应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突出新兴技术的优势,促进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等的创新。
我国乡村振兴目标之一是产业兴旺,而实现该目标的前提是有机结合农业产业以及乡村振兴。金融机构要想发挥自己的作用,助力该目标的实现,首先应全面分析广大农户的实际需求,尤其是金融层面的需要,由此优化产品设计方案,并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更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户的满意度。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国各地都分布着农村,不同地区农村的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设计方案以及提高质量过程中,金融机构还应善于挖掘各个农村的特色,使得各地区形成适合自己的产业链。
4.2培育资金投入渠道,加大支农力度
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策性金融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策性金融支持需要考虑农村产业部门提供金融供给的选择性,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前提,在此基础上科学配置政策性金融资金。中小微企业是助力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支柱,也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但是和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一个巨大挑战,即融资,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贵。但中小微企业也有一些优势,尤其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吸纳就业人员方面,不仅如此,其经营方式也更加灵活,对此,政策性金融应针对农村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例如,商业性金融银行应正视中小微企业,明确其定位,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切实帮助其缓解融资压力,帮助企业减少融资成本的同时,也应确保企业能从融资中获益。此外,农村金融支持体系也不可或缺,有关部门应结合乡村振兴需求创新农村金融投入机制,尽最大可能开发融资渠道,帮助乡村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从政府角度分析,应当积极解决融资问题,例如,针对乡村投入更多民用资金或社会资金,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督促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齐心协力解决乡村经济问题。发行债券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式,可以使用该方式筹资。中央银行同样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适当增加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服务资金数量,以此加大支农力度。
4.3发展农业保险,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发展农业保险除了可以保障农村地区农户的基本生活之外,还能防止已经脱贫的人返贫。因此,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保险一直都是值得重视的内容。也就是说,相关部门应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以此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是核心,但是农业产业比较脆弱,风险性较大,且目前大宗农产品保险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新的农业保险险种。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对来说更高,优势也更加突出,不仅能帮助农民增收,而且能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所以,在新时代,有关部门应扩充农业保险内涵,完善农业保险功能,确保农业保险覆盖方方面面,比如农民、农村、农业等,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政府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产品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实现该目标,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比如税收优惠、贴息或奖补等,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扶持和帮助,为相关主体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农户、企业。有关主体也应该持续扩大保险试点范围,比如金融机构和政府等,由于各地区的农业保险发展情况不同,险种和风险系数等也各有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保险政策。各级部门还应注重涉农保险补贴资金预算管理,对当前的支出结构做出优化和改进,使得农业保险投入增长机制更加健全,进而提升涉农保险保障效能。
5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持续完善金融支持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进和完善金融领域的相关政策等。鉴于目前农村金融发展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在后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能从多个维度出发,探究更多行之有效的金融支持方案,比如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挖掘融资渠道等,切实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燕.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以毕节市为例[J].山西农经,2024(07):206-208.
[2]肖丽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对策[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08):60-63.
[3]陈劲,潘信然.加快形成赋能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J].农村金融研究,2024(04):3-11.
[4]宋佳怡.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模式分析—以温州为例[J].当代农机,2024(01):80-81+83.
[5]王玉静,阚立娜.农村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研究[J].山西农经,2023(08):187-189.
[6]刘娟.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分析[J].山西农经,2023(23):164-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