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基于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及机具研究论文

基于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及机具研究论文

3

2024-10-17 09:47:4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种植中应用的技术愈发先进,种植产量与品质逐年提高。播种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需要保证播种时间和方法的合理性,与农业技术要求吻合,为玉米增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机械化播种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有助于播种效率的提高,也能节约玉米生产成本,促进作业效率提高,使播种质量、出苗率达到最佳。因此,为实现玉米增产增收目标,应该加强对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研究,同时深入分析机械化播种过程中的配套机具,结合生产要求与种植标准,灵活选择与使用机具,并加大

     摘要: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种植中应用的技术愈发先进,种植产量与品质逐年提高。播种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需要保证播种时间和方法的合理性,与农业技术要求吻合,为玉米增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机械化播种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有助于播种效率的提高,也能节约玉米生产成本,促进作业效率提高,使播种质量、出苗率达到最佳。因此,为实现玉米增产增收目标,应该加强对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研究,同时深入分析机械化播种过程中的配套机具,结合生产要求与种植标准,灵活选择与使用机具,并加大技术的推广力度,同时注重技术配套机具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玉米种植;机械化播种技术;机具

  前言

  播种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需要保证播种时间和方法的合理性,与农业技术要求吻合,以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为玉米增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可以借助玉米播种机一次性将开沟、施肥、播种等工作完成,保证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同时,能减少机具进入田地的次数,促进作业效率提高,让播种质量、出苗率达到最佳。可以说,加强对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利用,能够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为机械化田间管理以及收获提供技术支持,对于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建设进程的推动有促进作用。

  1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
       1.1玉米机械化整地技术

  在利用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过程中,整地是重要的一环,与玉米种植效果及玉米产量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应该对机械化整地技术。现阶段,机械化旋耕灭茬、机械化深松整地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具体分析如下。

  (1)机械化旋耕灭茬技术。玉米收获后通常会有根茬,需要进行旋耕灭茬处理,为后续玉米种植做准备。在对机械化旋耕灭茬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对土壤翻耕与玉米根茬进行统一处理。在一茬玉米种植地对该技术科学使用,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有助于玉米产量的提升,也能让土壤肥力进一步增强。但是,该技术在应用期间,对地块坡度的要求较高,需要在60°之内,玉米留茬在高度20cm以内[2]。同时,灭茬时间的选取要适宜、合理,通常在春季播种前的12~15天左右展开,保证水土不会出现大量流失的现象。在机械化旋耕灭茬中,操作人员需要对土壤含水量密切观察,地表深度大约为1cm,并且最好是干土层。如果土层太干或者太湿,会对作业的最终成效产生影响。此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工作效率提高,适应性较强。

  (2)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该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土壤通透性的增强有促进作用,也可以让玉米种植多年形成的犁底层彻底打破,保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能始终处在良性的环境。在利用该技术开展整地工作期间,可以采取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两种方式。如果利用局部深松手段,最好在土壤含水量为15%~22%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深松间隔把控在40~80cm之间,以促进整地成效的提高。如果利用全面深松方式,土壤含水量要适中,不能出现过低的情况,若土壤含水量偏低,深松作业开展前需要完成造墒操作,将深度把控在35~45cm之内,不能重复深松的现象,同时以土壤情况作为基础,对深松的强度和力度进行严格控制。

  1.2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

  在运用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期间,需要将种子处理好,明确加种的位置,保证在正式播种时,效率和质量能达到预期。

  (1)科学选择和处理种子。玉米品种的选取与玉米质量、品质有密切联系,只有保证品种选择的合理性,才能让玉米健康生长。在对玉米品种选取期间,应该以本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为基础,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选择和运用,确保种子发芽率、纯度、净度等能够与国家既定标准吻合。在播种前,将种子处理好,选取包衣或者拌种的方式对种子提前处理。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利用60%吡虫啉悬浮溶液剂40mL与水进行勾兑,含量为120mL,同时选取10kg种子进行拌种。这种方式能让玉米苗期出现蚜虫、灰飞虱等虫害的概率降低。若想让地下害虫得到有效防治,在种子处理期间,可以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种子进行搅拌。在处理种子时,还需要做好筛选工作,将种子的杂质清除干净,以便后续机械化播种能顺利展开。

  (2)确定加种位置。在利用机械设备组织开展玉米播种工作前,需要从耕地的一侧加种,并将种子放在玉米种植地中间位置。为确保播种的效率能提高,让整个播种过程更为均匀,设备在使用期间,种子量需要为整体容量的1/3左右。

  1.3玉米精量化机械播种技术

  为促进玉米机械化播种效率的提高,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不同播种技术,保证人工播种效率不高的问题能有效解决。现阶段,常见的播种技术有半株距精密播种、全株距精密播种等,具体分析如下。

  (1)全株距精密播种技术。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播种工作,同时依照玉米品种,对播种的深度、行距、株距等各方面因素着重考量。播种工作结束后,及时开展镇压工作。为促进播种精度的提高,让良种得到有效节约,可以强化对该技术的运用,确保后期间苗量能减少。但是该技术在应用时,对土壤以及种子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需要做好种子的选取工作,种子的纯度、发芽率均要达到最佳。

  (2)半株距精密播种技术。该技术是现阶段玉米播种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术,可以让玉米播种株距适当缩短,保证播种密度能达到最佳效果,让土壤结构不完善、品种选择不合理等导致的缺苗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在出苗后,如果发生缺苗问题,需将前期的补苗工作落实到位,以便玉米生长到后期时,出苗率能达到预期,促进玉米整体产量的提高。但是,该技术在使用期间,会大量消耗玉米种子,土壤肥力如果不能达到要求或者地块缺乏稳定性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利用此技术。

  (3)半精密播种技术。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每穴可播种玉米1~3粒左右。玉米苗至少1株/穴,以便规避后期玉米缺苗现象。但部分苗穴中的苗数量较多,很容易发生相互争夺土壤养分、水分的情况,导致玉米的生长效果不佳,影响后期玉米整体产量和品质。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将后期间苗工作落实到位,如果出现苗数量过多的情况,应及时处理,保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能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吸收,不会出现生长缓慢的情况,为玉米后续产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2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配套机具

  在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应用过程中,为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和作用,相应配套机具的选择和利用尤为重要,需要根据玉米种植情况以及所在地的实际现状,合理选择配套机具的类型,并严格按照流程和规范操作,保证播种效率在提高的同时,提高播种质量、出苗率。

  2.1播种机的结构组成

  玉米播种机在应用过程中,组成部分包括机架、排种器、种箱等,部分玉米播种机还会配置施水、覆膜、打药等多个装置,具体要依照种植情况与要求而定。其中,机架xxx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多为框架式结构,能够对播种机各个工作部件起到支持作用。排种以及排肥部分,主要包含部件有种子箱、肥料箱、排水器等。开沟覆土部分包含的部件有开沟器、覆土器等。

image.png

  3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及机具应用效益

  3.1各类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配套机具测评

  结合某地的玉米机械化播种发展现状,对适合本地的机型深入分析,并对各类型的设备进行测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60分表示应用效果不好、70表示应用效果一般、80表示应用效果比较好、90表示应用效果非常好。

  假设每款机具的每项测评内容总的平均作业效果为(Zn),计算公式为:Zn=(An·90+Bn·80+Cn·70+Dn·60)/(An+Bn+Cn+Dn)公式中:An、Bn、Cn、Dn代表的是每款机具的对应效果;n代表的是测评项目的个数。最后对每款机具的综合测评分值(S)进行计算,公式为:

image.png

  公式中:Wi代表的是各个测评内容的权重;最终得出综合测评分值,具体如表2所示。

image.png

  结合表2中的数据来看,利用A厂家3行、A厂家4行、A厂家5行能获得良好的播种效果。与人工播种相比,利用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及机具,二者的应用效益对比如表3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机械播种期间,设备折旧依照8年计算,每年工作的时间是8天,配套应用量为全年1/20,根据4900元/台计算,配套动力取50马力,依照中等性能65000元/台计算,具体为:(4900元÷5+65000元÷8×1/20)÷(40亩/天×8天)≈4.23元/亩

  合计成本为287.71+4.23=291.93元/亩

  机械化播种比人工播种节省580-291.93=288.07元/亩

  4结语

  综合而言,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合理且规范利用,对作业效率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也能让播种质量、出苗率达到最佳,促进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提高,真正达到农民经济收入最大化的目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此技术的重要性,加大技术的推广力度,同时注重技术配套机具的推广和使用,保证玉米各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能不断提升,为玉米生产安全过程机械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大燕.浅析玉米对生种子栽培机械化技术及配套机具[J].种子科技,2019,37(16):165+168.

  [2]钟发龙.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J].种子科技,202341(24):40-42+72.

  [3]陈建国.玉米机械化播种关键技术及作业注意事项[J].农业机械,2023(12):83-85.

  [4]刘振刚.玉米节水灌溉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应用[J].河北农机,2023(11):19-21.

  [5]程建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特点与农机选型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03):83-85.

  [6]蔚海涛.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J].种子科技,2023,41(2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