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茄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茄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3

2024-09-25 14:58:3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茄子的相关内容,分析了茄子栽培技术要点,探讨了茄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旨在加强对茄子栽培的研究,改变传统的茄子栽培方式,有效把控茄子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无公害防治措施来处理病虫害问题,以避免茄子受到病害、虫害影响,保证茄子的正常生长,增加茄子的栽培产量,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种植收益。茄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涉及多个方面,需要进行系统化管控,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只有把控好每一个技术要点,才能实现茄子栽培的高产高收。通过对茄子栽培技术的研究,有利于促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茄子的相关内容,分析了茄子栽培技术要点,探讨了茄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旨在加强对茄子栽培的研究,改变传统的茄子栽培方式,有效把控茄子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无公害防治措施来处理病虫害问题,以避免茄子受到病害、虫害影响,保证茄子的正常生长,增加茄子的栽培产量,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种植收益。茄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涉及多个方面,需要进行系统化管控,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只有把控好每一个技术要点,才能实现茄子栽培的高产高收。通过对茄子栽培技术的研究,有利于促进茄子栽培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满足人们当前对茄子的营养需求,从而推动茄子种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茄子;栽培技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种植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茄子栽培是农业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茄子味道甘甜,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以及不错的市场前景,为了满足人们对茄子的需求,应当转变传统的栽培方式,采用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茄子的种植产量,增加农户的收入。在茄子栽培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控每一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田间管控,尊重茄子的生长习性,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贯彻落实绿色理念,在应对茄子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时,则要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来处理,在保证茄子正常生长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推动茄子绿色栽培技术的发展。

  1茄子的相关内容

  茄子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内部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对人们的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因为含有龙葵碱,对人们的胃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茄子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采收期也比较长,其能够耐高温,具有喜光性,但不耐涝。通常是利用播种方式进行繁殖。茄子适合种植于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需要充足的阳光,最适合的种子发芽温度为25℃至30℃之间,幼苗阶段需要控制好白天和夜间的温度,夜间一般在15至20℃之间。茄子的生长对光照要求较高,需达到一定的光照时间、强度,才能茁壮生长,保证花芽质量。茄子在不同生长周期对水的需求量有所不同,一般在形成茄子之前无需过多的水量,茄子收获前后要浇透水。由于茄子不耐涝,因此土壤的湿度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否则会引发病害问题。

  从植物学角度来看,茄子有三个变种:一个是圆茄。这种茄子的植株较为高大,能够结出较大的圆球或是椭圆球形状的果实,不同的气候环境下茄子的果皮颜色有所不同;一个是长茄,果实呈现细长棒状,果皮颜色多样化,主要栽培于我国南方;另一个是矮切,其植株相对较矮,果实偏小,呈现出卵形,大多是早熟品种。

  2茄子栽培技术要点

  2.1做好选地和整地工作

  在进行茄子栽培时,应当先做好选地和整地工作。为创造茄子无公害种植环境,需要根据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区域进行种植,种植区域不可存在污染源,也不应存在有害气体排放,区域内的土壤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农业种植标准要求。所选土壤不可有农药残留,种植区域附近不可有矿山存在,要优选肥沃的土壤,需保持土壤的疏松性,这样更有利于茄子生长,茄子适宜生长于微酸性沙土中,应有充足的有机质含量。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并且不可进行同科作物连续种植。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整地工作。茄子有着较为发达的根系,可快速吸收肥料,在种植之前要先深翻土地,翻地深度控制在25cm左右,可适当添入些许石灰粉,控制好石灰粉的用量,一般是每公顷1200kg,其作用在于杀菌消毒,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移栽茄子之前还应当于土壤中添加适量的腐熟农家肥料,旨在强化土壤的肥沃性,为茄子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2科学选种和处理种子

  栽培茄子时,应做好选种工作,要优先选择具有抗病害、虫害能力较强的茄子品种,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尽量以本土茄子品种为主。与此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从经济性方面考虑选种。完成选种之后,要做好播种前的处理工作,需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水的温度要控制在50℃至55℃之间,期间需要通过搅拌来使茄子种子漂浮于水面。等到水温降低至30℃时,可捞出种子,将其沥干,再将其浸泡在浓度为百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时间为十五分钟,完成浸泡后要洗净茄子种子。之后,再重新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此时的水温应当为30℃,浸泡时间为一天,在浸泡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揉搓的方式来清理种子表面的黏液,帮助茄子种子完全浸透于水中。浸泡一天后便要捞出沥干,可将茄子种子放在干净的纱布上,将种子包裹好之后实施催芽作业。茄子种子催芽的适宜温度是28℃,每天都要进行浇水,持续浇水四至五天之后,大约八成的茄子种子都能发芽。

  2.3适时播种,加强播种后管理

  在完成茄子播种的准备工作之后,还需要在适合的时机下播种。播种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特征,综合分析茄子栽培条件,然后据此来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来说,如若是春季种植那么要在十二月就播种;如若是大棚种植茄子,那么可以在二月中下旬栽植茄子,四月底的时候便可以进行茄子采收;如若是五月份播种茄子,六月份的时候进行定植处理,那么一般八九月份的时候就可以采收茄子。在播种时,要根据实际面积,结合茄子的生长特征,来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一般为每公顷300g。可通过撒播的方式进行茄子播种,需混合种子、细沙,将其撒入苗床中。等到种子破土之后,种植人员还需要施加一定的磷肥,旨在促进茄子的根系生长。茄子幼苗生长阶段,需要把控好幼苗和幼苗之间的距离,不可超出1cm至3cm范围。假植需要茄苗长出一至三片真叶后进行,假植时需要施加一定量的人粪尿肥。

  完成播种之后,种植人员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播种至茄种出苗这一阶段,保温、保湿工作十分重要,其中土壤的温度不可超过24至25℃之间,外界气温最好处于25℃至28℃之间。茄子出苗后到提苗阶段,则要把控苗床温度,苗床温度通常会慢慢降低,如若未能进行有效管控,则难以提高茄子的出苗率。一般来说,如若是白天,那么可将温度控制在22℃左右;如若是夜间,那么温度可控制于15至18℃之间。等到切苗破土之后,白天的温度要达到20℃以上,最好不超过24℃,其目的在于保证切苗的光照;夜间的温度则不可超出15至17℃之间。另外,还要做好炼苗工作,炼苗时间一般在七天以上,不超过十天,此阶段的白天温度要把控在15℃至20℃之间,夜间温度则不可低于5℃,也不可高于10℃。等到幼苗长出三片真叶一心的时候,可实施分苗作业,把控好苗株和苗株之间的行距,一般为10cm左右。移栽后的茄子幼苗可放入到营养钵中,种植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浇水、灌溉,控制好生长温度,直至幼苗长出五至六片叶片时便可以于低温环境下再次炼苗。

  2.4科学定植,加强定植后管理

  在进行茄子种植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定植工作的开展。需要实施有效的起苗处理,然后再来定植以免影响茄子的根系生长。在起苗之前,种植人员要对茄子进行浇透水处理,时间把控在三四天左右。定植的时候应当选择阳光充足、较为温暖的环境,把控好定植深度。茄子秧苗的深度,要与土壤表面保持一致。完成定植作业后,要做好回填工作,同时还要对茄子浇灌定根水。如若选择的是晚熟品种的茄子,那么种植时每一株的行间距需适当拓宽,种植密度不可过大。定植的密度受土壤肥力影响较大,如若定植的土壤十分肥沃,那么可密植茄子;反之则可降低茄子的种植密度。在定植的时候,可选用畦面双行栽植方式,要注意需根据茄子品种的早熟性、晚熟性控制种植行间距。

  完成定植之后要实施有效的田间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做好施肥工作。茄子定植后的十四天,要做好除草工作,实施中耕方法,可适当添入一定的肥料,用于促进茄子幼苗的生长,尽量优选被腐熟过的人粪肥料。当茄子坐果之后,要清理干净植株下方的侧枝,其作用在于保证茄子的水分,避免耗费养分、水分。如若未进行封行,则要进行深耕处理,加强除草工作,进行有效追肥。当茄子处于生长中后期时,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施肥,此时的肥料主要以复合肥为主,还可以在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的稀释溶液。

  二是要加强水分管理。在完成茄子定植之后,要根据茄子的生长需求来控制浇水工作,满足茄子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以免其干旱,分化花芽。茄子坐果后,灌溉量可逐步增加,需维持土壤的湿润性。

  三是要重视通风工作。如若是采用大棚种植茄子,那么种植人员必须把控好棚内的种植湿度,如若处于温度较低的季节,那么小拱棚可在每日上午九点至十点之间揭开换气;如若处于温度较高的晴朗天气,那么通风换气的时间可控制在上午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2]。

  四是种植人员要对茄子进行整枝处理,过于旺盛的枝叶不利于果实的生长,会抢占其养分,因此需要清理老叶、枝条。当茄子植株的高度达到四十厘米之后,要采取吊枝措施,可利用吊绳来固定其枝叶,以免果实坠落。

  五是要适时采收茄子果实。一般情况下,当茄子开花后的十八至二十天内便能够采收茄子,在六月至八月期间采收时,可于晨间、夜间采收,中午不应采收。

  3茄子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茄子栽培中常见的病害类型:一是茄子黄萎病。茄子感染该病后叶片边缘会逐步产生病斑,病斑颜色为褪绿色,病情扩散之后,叶片会呈现出褐色,而且会大量脱落,最终植株会完全枯死。黄萎病主要通过菌丝进行传播,存在于土壤中,有着较长的潜伏期,接触到茄子伤口、根部后便会损伤其健康,由于其有着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因此根除难度相对较大。二是茄子褐斑病。这部分主要损伤茄子的果实、叶片,患病初期会出现病斑,是褐色的水渍状。病情扩散之后,病斑会呈现出不规则形状、圆形,边缘部分是深褐色,中间部分存在黑点。

image.png

  茄子栽培中常见的虫害类型:一是棉铃虫。这种害虫会对茄子的花朵、果实造成损伤,危害茄子的茎部、叶片。棉铃冲蛀食茄子花蕾后,茄子苞叶将逐步变成黄绿色,两至三天之后便会脱落;蛀食果实后便会导致果实腐烂坠落,难以取得较好的收成。二是茶黄螨。这种害虫主要对茄子的嫩叶部位造成侵蚀,体积较小,繁殖能力相对较强。茄子植株新芽容易被损伤,被害叶片会呈现出黑褐色。

image.png

  4茄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4.1实施农业防治技术

  在进行茄子病虫害处理的时候,可采用农业防治技术来加以处理。首先,所选择的茄子品种要健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能够抵抗病虫害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其次,为了预防茄子出现病虫害问题,可采用轮作、倒茬等方式进行种植,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另外,还要有效处理种子,播种前进行浸泡并消毒杀菌。种植人员采用日光消毒的方式来照射苗床,以便于杀除土壤中的细菌和虫害。可适当增添适量的热石灰于土壤中,也可把切碎的稻草加入到土壤中。完成整地工作之后,要覆盖地膜,至少密封二十天,这样有利于消除土壤中的病虫害。

  4.2实施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处理茄子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是利用生物链特征来进行防治,采取以菌治虫的方式。在防治棉铃虫的时候,要喷洒浓度为0.65%的茴篙素杀虫剂400倍液;防治茄子茶黄螨的时候,则要使用浓度为1.8%的阿维菌素3000倍液。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害虫的天敌,利用生物链来消除虫害。

  4.3实施物理防治技术

  在进行茄子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根据害虫的特性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如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喜好黄色,因此可以布设一些黄色机油板,或是将黄色黏条粘贴于大棚的通风口位置,以此诱杀蚜虫和白粉虱。除此之外,大部分害虫都具有趋光性,因此可设置诱虫灯进行诱杀,也可安装防虫网来减少害虫数量。

  4.4实施化学防治技术

  利用化学防治技术来处理茄子病虫害时,要避免使用化学浓度过高的农药,以免农药残留过多,威胁茄子的食用安全。针对不同病虫害的类型,可实施相应的处理方式。比如说,当茄子感染黄萎病后,便可使用熏蒸剂来降低土壤中的微菌核数量。发病初期可使用植物抗菌剂来防护,利用多菌灵进行抗菌治疗。在处理茶黄螨时,则可使用浓度为1.8的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来处理,七至十天内施药一次即可。

  4.5实施生态防治技术

  在利用生态防治技术处理茄子病虫害时,需要调控好茄子的生长温度、湿度,把控好通风时机,同时还要清理干净田间的杂物,做好施肥浇灌工作,使茄子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5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茄子栽培时,应当做好选地、整地工作,优选适宜的茄子品种,在适合的时期进行播种,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工作,定植后要加强田间管理,以保证茄子的正常生长。同时,还要采用适宜的无公害技术措施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廖小亮.茄子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8):156-157.

  [2]郭欣华.茄子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8(15):80-81.

  [3]尹满义,王小林,刘园.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2018(0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