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以东单1331农机与农艺结合种植为例论文

2024-09-20 11:52:4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摘要: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对于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东单1331玉米为例,在介绍其品种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包括播种前田间整理、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和产品收获与储藏。分析了农机与农艺相互结合的有效方式及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通过科学合理地把玉米种植技术和农机农艺相互结合,可显著提升玉米的品质。
关键词:高产玉米;农机农艺融合;东单1331;种植技术
探讨绿色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探索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对玉米高产稳产和提高玉米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东单1331玉米品种特性分析
东单1331是由母本XC2327和父本XB1621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经过多轮审定,包括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包括国审玉2016607、国审玉20196034等。在东北和华北中晚熟青贮玉米组中,出苗至收获期118.5天,相比对照雅玉青贮26早熟7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株型为半紧凑型,株高约307cm,穗位高约121cm。果穗为筒形,穗长约22cm,穗行数在16-18行之间,穗轴红色,籽粒黄色且为半马齿形。东单1331产量优异,在2023-2024年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1080.2kg。全株粗蛋白含量8.2%,淀粉含量29.75%。该品种适宜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种植,显示出广泛的适应性。东单1331中抗玉米大斑病和茎腐病,具有较强抗逆性,能在不同土地条件下种植,如水地、旱地、盐碱地等。由于茎杆坚韧如竹竿且根系发达粗壮,能够有效抵抗风雨并保持直立。密度弹性大,种植密度可从3500株/亩到5500株/亩调整,适应不同种植需求。
2.绿色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1播种前准备
选择种植地块时,考虑土地历史种植情况、土壤类型以及前茬作物。优先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前茬作物未对土壤造成过多负担的地块。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对土地进行深翻,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通透性。深翻深度达25-30cm,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玉米根系生长提供良好土壤环境。去除地块中杂草、石块等杂物,确保播种顺利进行。基肥施用应在播种前进行,确保养分能及时供应给幼苗。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提供全面营养。若土壤存在某些养分不足或酸碱度失衡等问题,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例如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或碱性肥料调节土壤酸碱度。养分不足土地,增施有机肥或微量元素肥料丰富土壤养分。播种前检查灌溉设施是否完好,确保在播种后能及时灌溉,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提供必要水分。
2.2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选择对玉米生长周期有重要影响,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温度以及玉米品种生长周期确定。在春季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此时播种可确保种子在适宜温度下迅速发芽,提高出苗率。常用播种机械包括精量播种机和穴播机,精量播种机能实现单行或双行播种,精确控制播种深度和株距,确保每颗种子都在最佳位置发芽生长。穴播机则适用于坡地或不规则地块,能灵活调整播种位置和深度。
玉米播种密度控制在每亩3500至5500株之间,等行距种植时,行距控制在60至70cm之间。宽窄行种植时,宽行为80至90cm,窄行为40至50cm。有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播种密度为每亩4000株左右时,株距可控制在25至30cm之间。播种密度增加时应适当减小株距;反之则应增大株距。
2.3田间管理
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水分,如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期。灌溉时要确保土壤湿度适宜,避免干旱造成减产。根据土壤相对湿度,当低于70%时应及时浇水。在多雨季节注意田间排水,防止积水导致玉米根系受损。在灌浆期间,应注意防洪排涝。在拔节至孕穗末期应追施穗肥,有助于果穗发育和小花分化。追肥以氮肥为主,如尿素,施用量可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情况调整,一亩施尿素25-30kg。利用中耕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有助于玉米根系生长。田间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玉米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治。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控制害虫。通过多元化管理方式,规避传统管理带来的不足,实现丰产优产。
2.4收获与储存
当玉米穗中籽粒变硬变黄,且叶子和茎干开始变黄时,可进行收获。收获方式主要分为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两种,人工收获对小面积种植或者地形复杂地区是可行选择,机械收获则提高收获效率,对大面积种植农场使用收割机可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储存玉米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环境容易导致玉米发霉变质,在选择储存地点时,应优先考虑相关因素。定期检查玉米质量,一旦发现发霉、变质等问题应立即处理,防止问题扩大影响整批玉米品质。做好防虫、防鼠工作,确保储存环境安全卫生。
3.农机与农艺结合在绿色优质高产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3.1农机具选择与配套
根据耕地面积和作业需求选择合适作业机械功率,例如中等规模玉米种植地选择功率在50-100马力拖拉机。考虑“东单1331”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建议为4500株/亩,选择能适应该种植密度的拖拉机型号,确保播种施肥均匀性。根据种植宽度和效率需求选择合适播种行数,如4行、6行或8行播种机。例如,若选用80马力拖拉机,应选择功率消耗低于80马力的旋耕机,确保拖拉机能够带动旋耕机正常工作。保障拖拉机悬挂机构类型与旋耕机相匹配,如Ⅱ类悬挂对应Ⅱ类悬挂。动力输出轴拖拉机轴转速应与旋耕机需求匹配。例如,旋耕机正常工作刀轴转速为200-280r/min,最高不能超过300r/min。
3.2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
传统播种方式依赖于农民经验,现代机械化播种技术则能实现精准播种。通过农机具精准控制,将“东单1331”等玉米种子按照预定株距和行距准确播入土壤中,确保每株玉米有足够生长空间,实现均匀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传统土壤耕作效率较低且不精准,机械化耕作可提高施肥效率,确保肥料均匀施加到土壤中。根据“东单1331”玉米营养需求,精确控制肥料种类和施用量,满足玉米生长需要,提高其产量品质。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玉米生长情况,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建议,帮助提高“东单1331”玉米品质。例如,实时监测玉米生长需求,精准控制肥料和农药施用量。根据玉米成熟度和天气条件自动调整收割参数,确保玉米籽粒完整性。后处理设备如烘干机、清选机等实现自动化控制,进一步提高玉米加工效率。
3.3农机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整合农机专合社、大户、村集体经济等装备,构建现代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例如搭建“1个县级中心+8个片区分中心+36个镇级农机大队+378个村级助耕队”服务体系,形成“网格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格局。利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对全机化土地、农机装备、农机手等数据进行统一汇总、调度管理。如整合农机装备28万台套,其中大中型农机317台,农机总动力达到54万千瓦,有效提高农机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农户“点单”、中心“派单”、分中心“接单”模式,为农户提供便捷高效农机作业服务。定期组织培训班,提高农机化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建立信息平台,实现农机资源实时监控调度,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加大对农机服务体系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农机服务体系完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农机服务中。
4.结束语
以东单1331玉米品种为例,通过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实现绿色、优质、高产玉米种植目标。农机农艺融合能提高玉米种植效率,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通过精准播种、智能化管理,确保每一株玉米都能得到最优生长条件,从而实现高产稳产。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污染,实现玉米绿色种植。
参考文献:
[1]李献斌.山东鄄城玉米高效种植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3):80-81.
[2]杨士钧.影响玉米高效种植的六个因素[J].农家参谋,2022(6):52-54.
[3]刘如水.探析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22(14):108-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