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的做法与成效论文

2024-09-19 17:10:3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国界之内,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的设立成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焦点。2021年南京市江宁区被确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2023年通过验收,本文重点介绍几年来在创建工作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等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2019年,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工作部署,南京市江宁区申请创建国家农产品质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国界之内,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的设立成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焦点。2021年南京市江宁区被确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2023年通过验收,本文重点介绍几年来在创建工作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等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2019年,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工作部署,南京市江宁区申请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在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全区的努力并认真做好创建的各项工作,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全面提升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关键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做法;成效;江宁区
1基本情况
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土地面积1563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农作物播种面积达99.2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2.82万亩、蔬果播种面积42.06万亩,近年来江宁区以建设都市现代农业为目标,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全国首批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等近20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区域内农产品资源丰富,“土桥大米”“横溪西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建设1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
2主要做法
2.1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江宁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将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及政府以法履职的重要体现,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成立了创建领导工作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担创建日常管理、协调工作。
创建办公室按照创建要求制定了“江宁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区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并将相关创建相关工作纳入考核范围,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2筑牢基础,夯实主体责任
2.2.1强化落实主体责任
全区生产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约2800家监管对象被纳入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对入网主体实施“五个全覆盖”:日常巡查全覆盖、信用监管全覆盖、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全覆盖、生产经营档案电子化管理全覆盖、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全覆盖。采取建立生产经营主体“黑名单”制度,公开违法信息、与监管对象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举办培训等方式,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质量管控责任。
2.2.2抓牢农业投入品质量关
实行“网格化+精准监管”,聚焦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5类物资,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有效保障了农资市场秩序。实行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准入管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印发《江宁区农药零差率统一配送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以供销社为主的农业投入品连锁配送营销网络,依托省农药电子台账系统将农业投入品100%纳入信息化管理。对农业废弃物实现定点回收,分类整理、集中转运、转库存储,集中无害化处理。
2.2.3加强农产品生产土壤保护
印发《关于建立江宁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水稻30万亩、小麦6万亩、油菜7万亩农地实现有效保护。设有47个土壤重金属监测点,对镉、汞、砷、铅、铬5种元素进行监测,定期发布墒情简报,全面落实测土配方施肥和统防统治技术,确保土质地力稳定。
2.3强化管理,健全管理体系
2.3.1监管体系
全区10个街道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共有监/协管人员192人,建设社区服务站35个,形成了“一伍一员一站”的监管服务体系。领导小组对监管、检测、培训等工作,年初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进行全面部署,街道按照“三定一考核”监管模式落实任务,依据生产主体的信用等级分级监管,年终,区农业农村局依据《江宁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考核办法》对各街道监管站、区监(协)管员进行考核,各街道对街道监(协)管人员、相关企业和社区进行考核。
2.3.2监测体系
全区建有1个国家计量认证(CMA)和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CATL)能力认证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主要负责农产品检测,为扩大监测品类范围,提高全区农业生产主体的监测覆盖率、区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区域内的农、畜、水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全区建有10个街道农产品食品快检室,30个田头检测室,对进入市场前的地产农产品进行快检,把好产品准出关,在4个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有检测室,45个农贸市场设有快检室,负责进入市场后的检测,进入市场前后有了有效衔接,进一步确保了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区全年定量检测2800批次以上,全区定量千人食品抽检1.7批次,定性检测达8万批次以上。屠宰方面建有无害化处理厂1座,配备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对于病死畜禽和不合格农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3.3执法体系
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分局等部门执法监管职责明确,针对收、储、运环节的监管薄弱点,特别是收购、储存、运输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协同相关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对检测超标农产品进行溯源整治,并及时通报和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使市场、流通领域到生产主体实现全链条监管,实现“向前一步”和“向后一步”均可追溯、均有监管,有效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筑牢农产品从农田地头到百姓餐桌的质量安全防线。
全区农业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年,针对重点品种“三棵菜”“一枚蛋”“一只鸡”“四条鱼”及肉牛肉羊,开展禁限用农药、“瘦肉精”、兽用抗菌药物、生猪屠宰监管,水产品违禁药物、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达到100%。市场监管局针对鲜活水产品、肉制品、食品加工企业等,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对270家食品生产企业、4个批发市场、40个农贸市场、54家小作坊实施全覆盖检查,发现并整改风险问题2151条,对连续抽检不合格的7家企业进行约谈,有力保障了全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
2.3.4标准化生产体系
江宁区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报绿色优质农产品,制定水稻、西瓜等主导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品质,全区累计认证绿色食品95个、有机产品56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横溪西瓜、土桥大米),建设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24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家、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20家。
2.3.5追溯体系
江宁区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为依托,先期开展了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试点信息化追溯,为102个社区配备了台式承诺达标合格证打印机,为400余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家庭农场及合作社配备了手持式蓝牙打印终端,所有规模化主体实现农产品带码上市。
2.4创新引领,提高监管效能
江宁区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和手段。建立了江苏省首个集指导员、信息员、宣传员“三员”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指导员”队伍,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与反馈、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等,指导服务精准、高效,实现了监管与服务的无缝对接。印制上门巡查告知单,解决了上门不遇的问题;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产品检测窗口、交通路旁等显著地段树立农产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监(协)管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种养殖)、加工企业进行农产品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通报,各街道及相关企业每天做好自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为加强风险研判防患于未然,着眼于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高效统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卫生、公安和社会等力量,建立健全食品农产品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和联动机制,邀请省、市专家每季度召开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研讨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会,科学制定了江宁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预案,编印应急演练手册,开发应用了农业执法单兵系统,多措并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3年来,全区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5强化宣传,营造共治共享氛围
江宁区坚持管行业管安全、管业务管安全、管生产管安全的指导思想,区农业农村局与市场监管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试行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工作的通知》《关于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产地准出和市场查验制度的通知》文件,明确产地准出、市场查验、网上销售农产品等制度,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优先采购承诺达标合格证产品。
成立“江宁区绿色优质农产品行业协会”,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发挥协会、媒体、消费者监督作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设定手机铃声、广场显示屏、公交站台、宣传画报、手提袋、横幅等载体,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创建工作氛围。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主题宣传周、食品安全进社区等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对监/协管员、检测员、入网农业生产主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提升基层监管、检测人员业务能力水平,提高生产主体安全责任意识,每年开展培训15场次以上,培训3000人次以上,发放明白纸5000余份。
3工作成效
几年来,区政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全面强化体系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开展治理整治、农业标准化、检验监测、评估预警及应急处置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健全
江宁区深入研究挖掘基层监管潜力,率先挂牌建立了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将监管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完善社区监管服务体系,打造兼具监管、检测、产地证明服务、风险信息收集反馈、生产指导等多种职能的区块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现有监管体系做了有效补充。
3.2监管检测能力有效提升
全区常年保持190多名监协管员,5名农安指导员的监管人才储备,全省首个“农安指导员”队伍,实现了技术服务与质量管理的无缝对接。区农业农村局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快检技术培训,提升监协管人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业务水平、检测能力,增强其责任意识。农业主导型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能力再提升,农/水产品快速检测设备提档升级,推广应用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提高了街道快检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扩大快检服务范围,全区累计建设了田头检测室40个,规模农业生产主体实现了快速检测全覆盖,检测产品涵盖蔬菜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
3.3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引导农业生产者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制定我区主导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等技术,建成2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个市级绿色防控示范片,农作物统防统治率稳定在6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建有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24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家、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20家,实现了生产有标准、管理有规范、质量可控制。
3.4增强追溯管理意识
加强产地准出管理,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证明制度。实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生产自查、委托检验等措施,把好产地准出质量安全关,做好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实现农产品合格上市和顺畅流通。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依托江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电子追溯+承诺达标合格证”开证模式,建设“源头可追溯、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全区入网监管对象平均每个主体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000张以上。建成集监管、抽样、检测、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服务、风险反馈等多种职能的社区服务站35个,守住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安全防线,确保人人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
3.5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
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鼓励企业创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品牌,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整合横溪西瓜、土桥大米、七仙银芽等地标农产品和有机绿色农产品进入“善田江宁”产品体系,全区以“善田江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种养殖、加工、收储、销售一体化,由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牵头,实行订单生产,优质优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上线“善田江宁”网上商城小程序,集中展示、推介和销售优质地产农产品。提升“善田江宁”品牌形象,实现了以品牌提升、品质保障、安全守底线,形成种养殖主体积极参与、消费者信得过的信誉品牌。
4结语
江宁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工作有方案、有步骤、有措施,有公众参与、全域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逐步形成。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江宁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进入,对区内的农产品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部门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策、法律、教育等多方面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的消费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梁丽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山西农经,2024(01):61-63.
[2]刘志宏,张佳,孙琪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20(06):67-68.
[3]杨明,马骞,刘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41(01):160-162.
[4]张涛,张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探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5):1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