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植物疾病与害虫生物防治论文

植物疾病与害虫生物防治论文

21

2024-09-12 14:43:2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农作物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和经济来源,但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植物疾病与害虫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而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可持续、环保的植物保护方法备受关注,其主要利用生物制剂、天敌昆虫、微生物和植物抗性等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本文结合生物防治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了生物防治的原理、分类、实施策略。同时,分析了生物防治方法的潜力与局限性,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对比传统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方法,归纳

  摘要:农作物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和经济来源,但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植物疾病与害虫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而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可持续、环保的植物保护方法备受关注,其主要利用生物制剂、天敌昆虫、微生物和植物抗性等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本文结合生物防治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了生物防治的原理、分类、实施策略。同时,分析了生物防治方法的潜力与局限性,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对比传统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方法,归纳总结了生物防治的优势与前景,为推动植物疾病与病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植物疾病;害虫;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可持续农业

  疾病和害虫可以通过侵害作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引起植物生长受损、减产甚至死亡。而化学农药作为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由于其毒性和残留问题,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植物疾病和害虫防治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相较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具有很多优势,如对目标害虫或病原体具有选择性,在环境中可降解,不会产生抗药性,且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寻找并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此外,生物防治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增加生态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生物防治对满足粮食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植物疾病与害虫防治方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研究,积极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能够为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植物病害与害虫的重要性及威胁

  植物病害和害虫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会导致农民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有效防治植物病害与害虫对保障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至关重要。

  植物病害主要包括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和真核生物病害等。这些病害可以通过侵害作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引起植物形态异常、生长受限、减产甚至死亡。例如,青枯病会影响水稻和小麦的生长,致使作物产量严重下降;晚疫病会导致土豆叶片和块茎出现黑斑,降低土豆产量和品质。如果不加以控制,植物病害会对全球农业产量产生巨大影响,并威胁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而害虫主要包括昆虫、螨类、线虫和蜘蛛等。害虫通过啃食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导致植物营养物质丧失、病害易感性增加、生长受限和减产等。例如,稻飞虱会导致水稻叶片倾斜、生长不良,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水稻的死亡;棉铃虫会啃食棉花的绒毛,降低棉花产量和质量。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不仅损失了农民的收益,也影响着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植物病害和害虫对于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巨大,并且对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传统化学防治方法的限制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病虫害问题,但也带来了许多限制和问题。首先,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害虫和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使得原有的化学防治方法变得越来越无效。其次,常规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具体如下:  
       2.1化学农药的副作用

  传统化学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首先,化学农药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天敌和有益微生物,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扰乱了生态平衡。其次,大量的农药残留会通过土壤、水源和空气等途径进入环境中,对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造成污染和危害。此外,农产品中残留的化学农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潜在的致癌物质、内分泌干扰物质等。另外,由于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残留和持久性影响,也会对土壤质量、水体健康和空气品质造成损害。

image.png

  2.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传统化学防治方法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量的化学农药在施用后会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影响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造成土壤生态系统的紊乱。此外,农药残留还可能对地下水和水源造成污染,危害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同时,化学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也会导致许多有益昆虫和其他生物的减少甚至灭绝,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严重挑战。此外,空气中的农药颗粒也可能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image.png

  传统化学防治方法在解决病虫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限制和问题。化学农药的副作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积极寻求替代的、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生物防治方法的潜力

  3.1生物防治的定义和原理

  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生物制剂、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植物抗性等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的一种农业防治方法。相对于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选择性、可持续性和低毒性的特点。它通过调节生态系统以及利用天敌和抑制病原体的微生物等生物控制剂来缓解病虫害的压力,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

  生物防治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引进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或者利用植物抗性来控制病虫害。天敌昆虫是指以害虫为食的昆虫,例如寄生蜂、捕食性花金龟等。通过释放这些天敌昆虫,可以减少害虫的发生和繁殖,从而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有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线虫等,它们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此外,一些作物本身具有天然的抗病性或抗虫性,可以利用这种植物抗性来控制病虫害,例如培育抗虫病品种。

  3.2生物制剂的分类和特点

  生物制剂是生物防治的关键工具,它们使用活体或者活体提取物来控制病虫害。生物制剂可以分为三类: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和植物提取物。生物农药是指使用微生物或者其他活性物质制成的农药,例如苏力农、苏力多等。这些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特点,对环境和作物安全性影响较小。微生物制剂是利用各种微生物生产的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微生物制剂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菌丝分泌物或菌株与病原体竞争等方式进行病虫害控制。植物提取物是利用植物的抗虫病特性提取的物质,可以作为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这些植物提取物能够对抗特定的病原体或害虫,减轻害虫和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生物制剂具有多项特点使其在生物防治方法中具有潜力。首先,生物制剂具有高效低毒性,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影响较小。与化学农药相比,它们更具选择性,不会对益虫、天敌和人类产生毒害作用。其次,生物制剂的使用不易导致抗药性或耐药性的形成。由于其机制不同于化学农药,生物制剂能够有效地控制先前对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的病虫害,延长防治效果。再次,生物制剂具有环境友好性,不会对土壤、空气和水质造成污染。它们也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有助于保护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最后,生物制剂还更具可持续性,可以与其他农业技术和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生物防治方法在农业防治病虫害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利用生物制剂、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植物抗性等手段,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同时保护环境,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生物防治方法的潜力在于其高效低毒、选择性、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等特点,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和食品安全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向。

  4生物防治实施策略

  4.1生物防治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

  生物防治实施策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系列操作和管理措施。其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包括天敌和益虫释放、微生物制剂应用、植物提取物应用、病虫害监测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集成管理。

  天敌和益虫释放: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或益虫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首先,需要调查了解目标害虫的生态习性,以确定合适的天敌昆虫或益虫。其次,在合适的时机和数量下释放这些天敌昆虫,使其与害虫建立平衡和控制。

  微生物制剂应用: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用于控制病原菌和害虫。通过喷洒或灌溉,将微生物制剂施加到农田中,使其与病原体或害虫相互作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植物提取物应用:利用植物提取物的特性,如挥发物、生长调节物质和抗病性,来抑制害虫和病原体。植物提取物可以通过喷雾、浸泡或灌溉等方式进行应用,具有相对较低的毒性和环境友好性。

  病虫害监测:定期对农田进行病虫害的监测,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可以利用黄板、诱虫灯或人工观察等方法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集成管理:生物防治方法可以与其他病虫害防治方法相结合,如物理防治、合理施肥和轮作等。通过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形成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4.2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分析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生物制剂和天敌昆虫等生物资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获取和利用相对便利。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制剂和生物防治方法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影响较小,对环境友好。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化学农药导致的抗药性和残留物问题,增加防治的持久性和长期效果。生物防治方法还有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生物防治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考虑因素。生物控制剂和天敌昆虫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需要保证,否则可能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生物防治方法受环境条件和目标病虫害的限制,不适用于所有农作物和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指导和专业知识,需要农民和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学习和操作能力。

  因此,在实施生物防治策略时,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病虫害和作物的生态特点,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天敌昆虫及植物提取物等,合理安排施药时间和数量,并与其他病虫害防治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以促进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5生物防治的前景和挑战

  生物防治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健康、绿色、可持续的农业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物防治将会受到更多重视。未来的生物防治将更加注重生物农药的绿色环保性能和有效性,以及天敌昆虫和益生菌的应用研究。此外,生物防治将与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农业相结合,实现更智能化、精准化的病虫害防治。

  尽管生物防治具有诸多优势,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生物防治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保证生物制剂和天敌昆虫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解决存活率以及适应性等问题。生物防治方法需要更加精细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成本。生物防治需要应对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农田生态系统和病虫害动态的监测和评估。农民对于生物防治方法的了解和认识还需要加强,需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生物防治方法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

  6结语

  本文对植物疾病与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研究,得出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有效、环境友好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和植物提取物等生物资源可以显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本文比较了不同生物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发现微生物制剂和天敌昆虫的应用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未来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防治方法,如探索新的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制剂,开发更多适用于不同农作物和病虫害的植物提取物,探索施用方式和最佳使用剂量,结合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农业发展,实现生物防治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通过持续研究,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和可行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薄永琳.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探讨[J].山西林业,2023(05):54-55.

  [2]吴静,吕艳杰.浅析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23(05):29-31.

  [3]陈学新.我国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新进展[J].植物保护,2023,49(05):340-370.

  [4]徐艳梅.北方地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23(04):82-83+86.

  [5]陈美涛.关于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措施探讨[J].农家参谋,2021(1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