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研讨论文

2024-08-29 11:12:21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受到了充分关注,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升综合化管理水平,构建良好的控制模式,以促进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加快乡村文明建设,保证农业机械化能充分助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立更加科学稳定的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效能,为农业经济高质量运行管理提供保障,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受到了充分关注,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升综合化管理水平,构建良好的控制模式,以促进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加快乡村文明建设,保证农业机械化能充分助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立更加科学稳定的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效能,为农业经济高质量运行管理提供保障,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本文简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提出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度,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绿色生态农业机械化、农机示范项目、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计划等建议,旨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优势,让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战略;基础配套设施
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首先,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只有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瓶颈,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从而更好地落实农业生产方案,在完善农业生产标准的同时,保证农机维修、农机销售、农机服务的一系列产业链运行模式效率最优化,为农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保障,也为农业收益的增加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乡村文明建设综合进步的标志,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利用专业化人才参与农业经营管理的方式,组建职业化的农业队伍,保证乡村文明建设工作顺利落实,真正意义上构建新农村发展体系[1]。
2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整合资源的同时保证相关工作细节都能落实到位,搭建完整的控制体系和运行平台,保持综合作业的稳定性,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效果。
2.1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度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在农村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土地经营向着集约化、组织化以及社会化的趋势发展,要通过规模化生产机制和标准化种植等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水平,这些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操作,只有借助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才能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为标准化生产提供保障。只有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村资源优化转型的关键,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价值,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
第二,农业机械化是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家庭农场、中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多。新型经营主体都是将机械化作业作为主要生产管理方式,最大程度上替代人工劳作手段,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还能扩大生产范围。为此,农业机械化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管理的根本,要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型农业经营结构中农业机械的价值,积极推进工作进程。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在环保管理工作逐步开展的基础上,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只有积极推进绿色生产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动力。为此,要整合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价值,借助农业机械化运行操作模式和管理机制,有效搭建高效节本、绿色环保且智能安全的推广应用体系,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减轻农业资源压力,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得以全面开展[3]。
综上,为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引导其充分了解农业机械化的价值和优势,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化推进管理计划,保证农业机械化作业得以大范围推广,共同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扶贫、农业绿色发展等工作进程,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2.2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价值
在借助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中,要结合农业机械化特征,积极搭建较为合理的控制模式,确保相关工作都能依照规范设计逐步开展,保证资源优势的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2.2.1农机购置补贴
随着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成为鼓励农民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重要“推手”,利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能在优化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全面落实[4]。
各地区在开展购机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应因地制宜地落实相应的配套管理方案,将农业发展急需的农机具作为核心,在落实政策调控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更好地搭建良好的动态发展管理平台,依照便民利民的管理原则,保证农村产业效益最大化,为乡村振兴计划的全面开展和落实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农村相关基层管理部门要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予以集中宣传,利用多元化方式提高民众对于农机综合化发展的重视度,更好地参与到农业机械发展体系内,并积极响应乡村振兴规划要求,落实农业机械购置管理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上享受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提供的“红利”,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保证农业机械推广工作顺利落实。
2.2.2绿色生态农业机械化
近年来,结合环保发展要求开展的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宜居规划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积极推进精量播种、精准施肥等作业,有效平衡农业发展和绿色环保管理工作,配合机械化手段建立一控两减的管理机制,提升土壤改良管理的水平,并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更好地管理目标,最大限度上改善乡村人民的居住环境。正是基于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才能更好地维系绿色生态农业转型效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2.2.3农机示范项目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落实,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关键的助推力量,农业机械化示范项目能为农业机械化大范围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相关工作都能逐步落实,整合资源的同时维系统一管理控制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第一,依照“以项目促生产、以产业促发展”的管理思维,积极分析关联农机发展的相关要素,保证协同处理控制的科学性,并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乡村振兴规划落实规范化管理作业。利用农机示范项目维系农业多元化发展动力,如深松深耕作业、保护性耕作、农机服务体系等,正是借助完整的项目处理方案,在保证农机发展进程的同时,真正意义上为农民创收福利,保证综合化发展工作都能逐步落实,维系乡村振兴规划的综合效果[4]。
第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控制工作能有效维护现代农业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以及机械化作业的协同进步,利用统筹管理、规范控制的应用运行方针,维持综合作业的稳定性和合理性,有效提高农村农业综合产能的同时,提升农业增效工作的基本市场价值,更好地保证乡村振兴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
2.2.4农机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使得不少农户出现了“种地难”的问题。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能有效解决相应难题,在扶持和监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过程中,利用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队等,依照专业化市场运行管理方式,配合市场化管理理念,为农户提供一体化服务方案,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落实精准化评估分析方案,在保证专业化服务的同时,最大程度上解决农民务工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从而真正意义上构建更加稳定的服务化管理体系,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农机具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优化处理提供保障。并且,农机全程托管、农机网络化作业监督等方式的落实,也为综合化农事服务水平的提升予以支持,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实施。
2.3加大宣传力度
为更好地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要积极落实更为合理的农业机械化宣传作业,相关部门要创造良好的农机化发展环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落实相匹配的宣传手段,提升宣传效果。
第一,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并行宣传作业的优势,搭建良好的宣传作业平台。在线上宣传时,要充分调研农村当地比较常用的通讯平台或者是短视频平台,扩大宣传范围,利用一些短视频的方式更好地推送到农户手中,辅助农户深度了解农机农业技术的特点以及装备知识。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农机推广的价值和优势,才能为农机大范围使用提供保障;在线下宣传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干部的作用,通过到户宣传、组织讲座等方式更好地提升农机宣传工作的综合效果。只有从根本上凝聚社会共识,才能真正意义上落实推广作业。
第二,树立标杆作用,将当地农机使用较好的农户作为典型,有效落实全面化宣传作业,提升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激发农户购置、农业机械设备使用工作的热情,进一步提升机械化作业效能,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第三,积极贯彻落实具体的扶持措施,在普及相关政策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鼓励当地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激发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创建良好的管理环境,提高综合作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控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
2.4完善基础设施
为保证农机化发展进程顺利开展,相关部门要健全基础配套设施的管理环节,明确基础设施配套管理的重要性,依照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内容,保证农机化发展结构的稳定性和科学性。
第一,对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规划,确保农机化发展机制更加稳定,并充分结合当地农机发展需求和管理规范落实基础设施的处理,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实现统筹管理的目标。比如,落实机耕道路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建设和管理办法的同时,完善建设技术规范,保证道路满足不同类型农机设备出入需求,提高综合化管理的基本水平,提升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可控效果。
第二,对农机停放工作予以标准化管理,规范设备停放场库建设作业,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合理科学,强化农机发展动力,最大程度上改善农机作业环境,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步提供良好的保障。
第三,积极落实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作业,指导当地农户借助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更好地了解农机作业规范,或者设置相应的信息检索和查询服务台,最大程度上提升农机宣传水平[5]。
2.5完善人才培养
为更好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发挥其实际价值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要充分关注人才培养环节,组建更加专业化的农机作业团队,从而提升农机的利用率和使用水平,为农村多元化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只有真正意义上发挥人才的价值,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一,将改善知识结构和增强创新能力作为人才管理的目标,保证农机从业人员精细化培训指导工作能顺利开展;提高培训服务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更加规范的能力培养规划,发挥农业生产主力军的作用,确保相应工作都能逐步落实,提升农机协同化管理发展的效果。
第二,积极完善技能培训作业,将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提高相关技术培训的普适性和规范性,更好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将新型农民培养作为乡村文明建设工作践行的“标杆”,实现协同化管理的目标。
第三,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指导方案,借助农机现场作业演示、入户指导、农户帮带等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更好地实现农机技术的递进式传输,为农机作业、经营方面具有优势的大户能手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推动机械化管理效能,共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进步。
3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落实因地制宜的管理方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都能逐步落实,并完善组织建设工作,提高统一化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林娜,李吉,花登峰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保险现状与建议[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3,44(12):249-254.
[2]蒋和平,詹琳,何亚萍等.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路径与策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3(01):12-22.
[3]关博文.浅谈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4,55(02):76-78.
[4]时浩楠.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强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4):18-24.
[5]郑军,赵维娜.农业保险对中国绿色农业生产的影响[J].资源科学,2023,45(12):2414-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