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的探讨论文

2024-06-25 11:57:4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概述了农业技术集成,阐述了大同市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的创建、保障措施,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摘要:概述了农业技术集成,阐述了大同市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的创建、保障措施,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探讨
1农业技术集成概述
在现代农牧业中,技术集成简而言之就是把一切序案宜现代实用技术,通过组装实验、示范成熟的集合技术运用生产,取得实际效果的一系列的综合体。农业技术集成强调多项技术的联动创新和配套运用。它既是一个科技创新的过程,不但包括原始创新,还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同时也是一个集成配套应用的过程。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仅仅依靠单一技术的突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科技资源,选择对农业发展关联度大和带动性强的多项农业技术进行联合攻关,紧紧围绕农业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将田间作业、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治等领域的技术集成组装应用于现代农业建设之中。
2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的创建
2.1背景
根据《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关于印发<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项目指导方案>的通知》(晋农机推一发【2023】4号)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加强农机技术装备全程全面集成推广为抓手,全面梳理和加快补齐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提高薄弱环节装备水平,开展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玉米生产装备水平,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真正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生产规范、服务高效、机具先进适用、配套合理、机艺技术集成融合。示范引领效果明显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大同市云州区是个传统农业县,耕地以平川为主,地势平坦,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3万亩(1亩约等于0.067 hm2),主要以种植玉米、小杂粮为主,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2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9%,在全区乃至全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玉米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但在高效植保、节水灌溉、中耕施肥、智能化作业、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急需引进创新装备技术。为此,云州农机中心率先承担了2023年省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项目。
2.2示范基地选择
基地位于西坪镇水头村、小坊城西村,示范面积2 055亩,辐射面积1 000亩,云州恒顺享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项目建设承担主体,实现示范基地玉米耕、种、灌溉、收、秸秆处理等环节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配套。
2.3机具引进
引进中联沃丰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FGH-450型固态肥抛撒机1台、河北双鹰农机有限公司ILTF-445型液压翻转犁2台、高碑店市越野农机制造有限公司2MBDJQ-2型全覆盖精量播种机2台、极飞P1003WWDZ-50A型农业无人机2台、极飞3WWDZ-20C型农业无人机1台、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4YZ-4EP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1台、四平市顺邦秸秆饲料打捆机1台、呼伦贝尔市蒙力农牧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9YG-1.1A型圆草捆打捆机1台、微农天下(山西)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平台1套、黑龙江惠达科技有限公司HDGPCS700型作业监测终端1台。
2.4技术路线
示范基地采用一年一作铺膜玉米模式,部分采用全膜式。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主要技术路线:机械耕整地—机械施肥铺膜播种(同时铺设滴灌管)—机械中耕施肥植保—灌溉机械联合收获—秸秆打捆离田—秋季机械深松、深耕。
具体来说,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主要技术内容是:春季拖拉机配套旋耕机旋耕整地,旋耕前使用固态肥抛撒机抛撒畜禽肥。机械施肥铺膜播种同时铺设滴灌管,一次完成施肥、铺膜、精播、覆土等作业。采用3WP-612型悬挂式喷雾机和农业无人机进行化学除草和植保。灌溉采用连续贴片式滴灌带进行滴灌作业。机械联合收获采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一次完成摘穗、收集、秸秆粉碎等作业。采用秸秆饲料打捆机打捆离田作业后,采用翻转犁进行机械深耕,并采用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一次完成深松整地作业。
2.5新机具、新技术观摩演示及信息化宣传
适时举办新技术、新机具观摩演示活动,让观摩者能看得见、摸得着,编印各类宣传、技术资料送科技知识入户,邀请新闻媒体参与来扩大影响力,提升推广力。
2.6创建信息化平台
引进微天下(山西)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平台,优化示范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包含农机作业监测、智慧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性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
3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的保障措施
3.1组织措施
成立项目领导组,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组建示范推广专家团队,常驻基地巡回指导。
3.2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包括:成立项目管理办,规范管理;建立财务组负责资金管理,阻塞“跑、冒、滴、漏”现象发生;成立技术服务组,负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引进机具的跟踪考核、技术应用效益分析等工作;成立项目检查验收组,严格过程管理,项目演示和绩效考核等工作。
4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分析
4.1.1春季机械耕整地环节
在耕整地使用引进的固态肥抛撒机抛撒有机肥,可使肥料抛撒均匀,能够节省20%以上的人工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4.1.2机械施肥铺膜播种环节
采用全覆盖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施肥、铺膜、精播、覆土等作业。经测算,比单一的播种机和铺膜机每1亩减少用工成本15元、种植成本10元。
4.1.3机械施肥植保环节
使用农业无人机化学除草和植保,比悬挂式喷雾机工作效率提升30%以上,单位面积减少农药用量约10%左右。
4.1.4机械联合收获环节
采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一次完成摘穗、收集、秸秆粉碎等作业,提高收获效率40%,减少收获过程中的损失,每1亩增加农民收入25元。
4.1.5秸秆打捆离田环节
采用秸秆饲料打捆机把作物秸秆打成捆后离开田地,消除了焚烧秸秆隐患,避免了作物秸秆在田地里堆放影响机械作业。
4.1.6秋季机械整地环节
采用液压翻转犁进行机械深耕,到春季作业可减少耕地作业量,降低了作业成本,每1亩可节约成本20元。
4.2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示范基地的建设,可带动全区玉米机械化装备结构的改善,全面提升玉米生产区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引进新机具、新技术的认知,进而转变生产意识,形成适宜大同市各县区的玉米规模化生产种植模式与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及装备配套模式,提升了示范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农机化作业服务能力,推进项目示范乃至全市各县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4.3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创建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有力地提升了玉米产区的生产效率,改善了耕地土壤质量(每1亩减少农药用量约10%左右),消除了焚烧秸秆发生火灾和环境污染的隐患,为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创造了条件。
5结束语
创建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以公益为指导,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采用资金补助的原则,项目承担主体引进新、特、绿色、环保等高性能播种、植保、节水灌溉、收获、干燥仓储、秸秆打捆离田等机械设备和信息化平台设施,优化配套,补“短板”,强弱项,实现玉米耕整、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等环节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配套,全面提升玉米机械化生产装备先进性、智能化水平,示范引领效果明显,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为此,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机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示范引领效果显著,广而推之,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刘世明.谷子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09):123-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