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植保技术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论文

2024-06-18 15:23:1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介绍了无人机植保技术的作用,阐述了无人机植保技术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方法。
摘要:介绍了无人机植保技术的作用,阐述了无人机植保技术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方法。
关键词:无人机植保技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无人机植保技术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代替了传统小规模种植中病虫害防治办法,以科技投入替代人工配制、喷洒药物,更加高效地防治病虫害。现阶段,马铃薯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较高,而且马铃薯的秧苗外形低矮,叶片宽大,致使人工喷洒药物不均匀,不能达到预期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然而,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人工药物喷洒的不足且取得了显著效果。
1无人机植保技术的作用
1.1在农作物植保方面的作用
1.1.1保障出苗率
科技的进步、农业经济的发展促使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也被广泛应用到农业植保中。农作物在出苗时使用无人机,可以精准地计算农作物的出苗率,同时使用无人机还可以使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得到精准测算。无人机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在测量过程中会重复测量某一测量点,通过光谱数据采集,经处理后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测量出农作物密度,使农作物的出苗率得到有效保证。
1.1.2监测病虫害
无人机因其数据精准而被广泛应用,具有较高效的勘探技能,能够检测出农作物的病虫害侵害情况和农作物当前的健康状况,对于病虫害的检测快速、有效,使农作物的病虫害可以及早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
无人机对于病虫害的检查工作具体过程为:首先,利用无人机对农作物的营养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数据,形成健康表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对于遭受病虫侵害的农作物,利用无人机探测农作物受侵害程度以及所受病虫害的种类,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工作,利用无人机做好农药喷洒,使病虫害能够得到有效防控。
1.2在农作物的种植方面的作用
首先,无人机可以监测农作物受到杂草侵害的情况,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除草药剂的用量。其次,无人机能够检测到农作物所需水分情况,以确定灌溉水量,保证水分的充足。再次,利用无人机检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工作人员根据检测结果开展后续耕种工作,提升作物质量。
2无人机植保技术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现状
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就当前农业植保发展看,与无人机的发展速度并不匹配,主要是由于农业植保技术发展速度缓慢,技术并不成熟。因此,无人机技术的实际操作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升机器蓄电、简化操作程序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当前,无人机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而且无人机也越来越受到各种农业种植和农业植保工作的青睐。为使马铃薯种植业快速发展,种植人员必须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种植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也就间接促进了无人机的购入和使用。据相关统计,目前购买无人机的种植户仍属于分散分布状态,其中以规模种植户为主要购买人群,小规模或是传统种植农户购买率较低。当购买无人机后,虽接受了专业的无人机植保操作训练,并且能够完成植保工作,但是由于以往操作经验不足,对无人机植保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难以应对,致使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情况仍不乐观。此外,由于当前植保无人机的购买数量有限,无人机的售后服务也因此并不完善,即使有少数的售后服务站点,也存在着维修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欠缺、内部维修设备不健全等问题。无人机操作人员在操作无人机时,不能全面考虑无人机工作失误的影响因素,风险意识淡薄。因此,操作人员在操作无人机时,要做好风险预判工作,全面了解影响无人机工作的多种因素,重视因无人机操作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将其纳入研发和操作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避免损失的发生。
3无人机植保技术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3.1药物的选择与配比
要想有效防控马铃薯的病虫害,首先要分析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种类,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在药物选择上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选择毒性低无残留的药物。在稀释药物时,仍以传统的水作为稀释剂。如果水的效果不足以达到高效防治效果时,还可选择微乳剂、乳油等,通过对药物的稀释还可起到保护药物喷洒工具的作用。
3.2药物的喷洒
当前,使用无人机进行药物喷洒是最高效的办法。主要原因是无人机能够将药剂以雾化的形式喷洒出来,喷洒时药剂呈现扇面状,中间多两边少。针对无人机药物喷洒的特性,要做好相邻喷嘴间距的调整工作,使其重叠范围大于30%,以保证喷嘴能够准确地将药物喷洒给作物。无人机喷洒药物时,要求高度不得低于1.5 m,如果飞行高度较低,浓度较高的药剂喷洒辐射范围无法使整个防治面积被覆盖,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同时,高度不得高于3 m,如果飞行高度过高,药剂在喷洒后可能会在落下时少部分被挥发,不能保证全部药剂均可作用于马铃薯。此外,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应在5.5 m/s内,但不得低于2.3 m/s,而且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要保持匀速,使药物可以均匀地作用于作物上。为提升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率,应做好飞航手的培训和挑选工作。
3.3防治效果检验
利用无人机对马铃薯病虫害进行防治,需在1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内对防治工作效果做出检验。主要检验工作方法是:依据马铃薯实际种植总面积,以科学比例进行抽取,抽选部分检验点开展检验工作,对检验点内的马铃薯进行密切观察,观察病虫害情况。如病虫害是否依然存在,如果仍然存在,观察病虫害发展情况,当检测病虫害仍然在不断发展时,就要对此检测点及时补充药物或是开展二次防治工作。
4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无人机植保技术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向成熟化发展,并且能够在农作物的植保和种植方面得到有效应用。无人机对于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治技术,能够提升工作质量,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节约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成本,提升马铃薯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季世松.无人机植保技术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36):62-63.
[2]张雷鸣.植保无人机在农田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1(1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