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机械的应用论文

2024-06-06 10:13:26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旋耕、播种和施肥是重要的作业环节。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下,该环节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作业质量相对较差。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的应用,可将小麦种植期间的土壤旋耕、种子播种及种肥施入3个环节通过机械一次性完成作业,具有较强的自动化、精细化、高效化特征。并且,此类一体机械在应用期间,可依据土壤特征、种植习惯等调节旋耕深度、播种株行距、播深、施肥量、施肥深度等参数,实现高效精准化的播种作业,提升作业的效率,并保证播种的质量,为小麦高产和稳产创造条件。
摘要:应用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可一次性完成麦田旋耕整地、小麦播种、种肥施入作业流程,显著节约小麦种植的劳动力及时间成本,提升小麦种植工作的效率及生产效益。目前,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在我国小麦种植产区应用较多,深受种植户的欢迎。为提升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效果,对四种不同机型进行对比分析,为小麦机械化播种机械选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机械选型;应用分析
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旋耕、播种和施肥是重要的作业环节。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下,该环节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作业质量相对较差。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的应用,可将小麦种植期间的土壤旋耕、种子播种及种肥施入3个环节通过机械一次性完成作业,具有较强的自动化、精细化、高效化特征。并且,此类一体机械在应用期间,可依据土壤特征、种植习惯等调节旋耕深度、播种株行距、播深、施肥量、施肥深度等参数,实现高效精准化的播种作业,提升作业的效率,并保证播种的质量,为小麦高产和稳产创造条件。
1.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机械选型
1.1土壤条件
不同的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型适宜的作业土壤环境有所差异,如有些机型适宜于在土壤条件较为松软、地形平整的地块,而有些机型适宜在土壤坚硬、梯田等地块作业。在购买或选择机型前,需对当地的土壤基础条件、种植地块坡度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合理选择。
1.2作物种类
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在播种、施肥方面的要求有一定差异,如株行距、播种深度、施肥量、施肥种类等。在应用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机械前,需对该地区的小麦种植制度有所了解,从而选用适宜的机型种类[1]。
1.3机械性能及售价
在选择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机械时,需对不同机械的工作宽度、可调整株行距、作业环境、工作效率等有所了解,并且对比小麦播种所需的作业面积、需求,选择适宜的机械种类。同时,对比适宜条件下的不同机型市场售价,购买与自身经济情况符合的机械型号,对比不同机型的维修及养护成本、应用后的经济效益,从而综合选用。
2.小麦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类型概述
2.1双轴旋耕贴地控深宽带播种复式作业机械
双轴旋耕贴地控深宽带播种复式作业机械是一款结合土壤旋耕、施肥、播种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此类机械应用在小麦播种作业,能自动一次性完成旋耕、播种、施肥等作业,作业效率高、经济效益好[2]。
2.1.1技术特征
双轴旋耕贴地控深宽带播种复式作业机械应用在小麦播种时,具有双轴旋耕、贴地控深、播种、施肥、复式作业等四种技术特征。首先,双轴旋耕过程中对土壤翻耕效果好,能够显著提升土壤疏松度,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性;其次,贴地控深是指该机械可依据土壤的情况特征和小麦植株生长需求,合理调整土壤的旋耕深度,保障小麦种子播种深度及均匀性,促进苗齐苗壮;再次,此机械应用期间有播种功能,并且可调控种植株行距、亩播种数量,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最后,该机械配备有施肥器,在小麦播种期间,可实现精准施肥。双轴旋转贴地控深宽带播种复式作业机械能够一次作业完成旋耕、播种、施肥作业,节约人工和物力。
2.1.2作业基本原理
双轴旋耕贴地控深宽带播种复式作业机械在小麦播种时,先由机械旋耕部位对土壤进行翻耕,随后通过贴地控深技术调整播种沟的深度。应用时,施肥器会依照设定好的施肥量及位置实现精准施肥,而宽带播种部位可按照设定的株行距精准播种小麦种子,以完成一体化播种作业。
2.1.3常见双轴旋耕贴地控深宽带播种复式作业机械基本参数
以江苏银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轴旋耕贴地控深宽带播种复式作业机械为例,该机械可适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的旋耕、播种、施肥、覆土等农事作业。旋耕宽度可达2.5m,可调节播种行距18-25cm,工作效率为0.27-0.4hm2/h。此机械具备上述所有功能,且采取贴地控深技术,促使种子播种深度更加均匀,小麦播种后幼苗出土整齐度强。
2.2双轴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作业机械
双轴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作业机械是一种可集土壤旋耕、施肥、种子播种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能够同时完成土壤旋耕、种子播种、施肥等项作业,应用在小麦播种时,可显著提升播种的效率,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
2.2.1技术特征
双轴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作业机械具有播种、自动化控制、可调节工作参数等技术特征。首先,该机械具有播种功能,可依据不同农作物生长需求、种植条件等调整播种的株行距、种子播种量,以实现标准化播种生产,提升农作物的播种效果。其次,配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其在农作物播种期间实现自动控制调节施肥量、播种深度及种子播种量,从而确保其在不同的土壤情况下的作业精准性及播种一致性。最后,可调节式工作部件使其能够满足在多种环境下的作业需求,机械的旋耕角度、旋耕深度、播种深度、播种量、播种角度、施肥深度等均可进行调节。
2.2.2作业基本原理
双轴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作业时,先由旋耕部件对土壤进行翻耕,随后调控施肥器实现精准施肥,最后播种机械部件会依据不同作物的种植密度、株行距进行调节,实现精量化播种[3]。
2.2.3常见双轴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基本参数
以南京沃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双轴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作业机械为例,该机械为多功能复式播种设备,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及作业精准度,可满足不同农作物的播种需求,同时,该机械为液压控制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控制等特征。此机型适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的旋耕、播种、施肥、覆土等复式作业,旋耕宽度可达2.4m,可调整播种行距18-25cm,工作效率为0.27-0.4hm2/h。该机型设计紧凑、操作便捷,可适用于多种地形、土壤类型的小麦播种。
2.3单轴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
2.3.1技术特征
单轴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机械种类,作业时可将土壤旋耕、施肥管理及种子播种三种农事操作集成为多功能复式作业。此机械对比传统的单一机械操作或人工作业,具有效率高、作业质量好、可一次性完成多种农事操作等优势。
2.3.2作业基本原理
单轴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通过单轴旋耕设备对土壤进行深翻及碎土,以提升土壤疏松透气性。其次施肥器进行精准施肥,以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最后,借助播种部件进行精准化播种,实现高效率、多项同步作业。
2.3.3常见单轴旋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基本参数
以连云港市兴安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一款单轴旋耕施肥播种作业机械为例,该机械为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旋耕、播种、施肥、覆土作业。可旋耕宽度为1.2m,可调整播种行距为18-25cm,工作效率为0.13-0.2hm2/h。对比上述两种双轴旋耕播种施肥一体化机械来说,作业效率稍低,但是市场售价相对较低,可满足各种小型农田的基本作业需求。
2.4犁旋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
犁旋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为一种集犁耕、施肥、播种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机械,可在同一作业内完成多种农事操作。该机械应用在小麦种植时可显著提升种植效率,降低种植生产成本。
2.4.1技术特征
犁旋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和上述一体化机械,两者均具有土壤旋耕、种子播种、施肥等基础功能,但是犁旋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犁耕的功能。此类机械配备有犁刀,可对土壤进行深度旋耕,打破犁底层,起到深耕效果,显著提升土壤疏松、保水保肥性,促使土壤条件更加符合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2.4.2基本作业原理
犁旋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作业时先应用犁刀对土壤进行深耕,打破犁底层,随后进行土壤旋耕,促使土壤细碎、均匀。随后,借助施肥器精准施肥,以提升土壤养分供应作物生长。最后,通过播种进行精准播种,实现高效复式作业。
2.4.3常见犁旋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基本参数
以连云港市威迪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犁旋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为例,该机械为一款集犁耕、旋耕、施肥、播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式播种机械,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的旋耕、播种、施肥、覆土作业,旋耕宽度为1.6m,可调节旋耕深度达到8-150mm,施肥方式为斗式施肥器,播种方式为喷粒施种器,可调整播种行距为18-22cm、株距为1.8-25cm,工作效率为0.13-0.2hm2/h。该机械采用全钢结构,具有极高的强度及刚性,设备使用期间较为稳定、耐用时间长。采用斗式施肥器,施肥均匀性高,不会出现过量施肥造成肥料的浪费及作物肥害。喷粒施种器可精准调整种子播种的株行距,播种精度水平高、可适用农作物范围较广。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小麦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推进,小麦播种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旋耕、播种、施肥作为小麦种植期间的重要环节,采取机械化操作对比常规人工或单一机械作业来说显著降低小麦种植人工和时间成本,提升小麦种植经济效益。目前,小麦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展,为提升其应用效果,种植户在选择此类一体化复式机械时应当从多方面分析、考虑,选择适宜的机械型号,在节约小麦种植成本的同时,促进小麦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万民.探讨信息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小麦智慧生产模式[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9):58-59,62.
[2]赵侠.提高小麦播种机械化作业质量探讨[J].农机质量与监督,2023,(6):36.
[3]沈建昶.发展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思考[J].当代农机,2022,(8):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