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及维护管理探讨论文

2022-12-20 10:45:30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电气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稳定运行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降低生产的效率,而且还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要对故障进行准确的判断,以此来缩短维修的时间。另外,在电气设备的日常使用中也要采取维护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延长电气设备的寿命。基于此,本文从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的重要性入手,首先分析电气设备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然后重点探究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措施,希望可以借此给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及维护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电气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稳定运行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降低生产的效率,而且还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要对故障进行准确的判断,以此来缩短维修的时间。另外,在电气设备的日常使用中也要采取维护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延长电气设备的寿命。基于此,本文从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的重要性入手,首先分析电气设备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然后重点探究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措施,希望可以借此给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及维护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维护管理
1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的重要性
电气设备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企业没有重视电气设备的科学使用,缺乏定期的检查与保养,导致电气设备常出现各类故障,不仅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带来经济损失。对于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而言,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能深入的了解到企业所使用电气设备的相关情况,这样才能保障维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特别是对于电气设备的维护而言,通常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各项操作都有明确的要求,以此来为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对于大型的工业生产而言,很多电气设备是不间断运行的,因此及时维护管理十分重要,借助维护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这样就能有效减少由于故障而导致的生产停滞问题。当由于突发因素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时,故障诊断能够快速的找到问题点,并且指明解决的措施,可以极大的缩短设备维修的时间,能减少由于故障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2)提高生产的安全性。电气设备对于各类大型机械的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很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特别是对于钢铁企业和化工企业等,其生产过程中安全风险较高,如果电气设备缺乏正确的维护管理,很可能导致各类故障的产生,影响企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电气设备都有其科学的使用方法,而且部分零部件也有使用寿命,借助维护管理能够科学的管理电气设备,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故障,另外也能保证电气设备所处的运行环境在要求的范围之内,这样就能有效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企业生产的成本。而且电气设备的种类较多,不同厂家和型号的电气设备,在使用要求方面差别较大,借助维护管理能让不同的电气设备更加稳定的运行,避免由于人为因素等导致其故障的产生。
2电气设备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
2.1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
根据电气设备的实际使用,可按照故障发生的不同类型对其分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早期故障。电气设备的早期故障大多是由设计缺陷导致的,另外部分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了不合格的零部件,这也可能导致电气设备的早期故障。存在早期故障的电气设备通常在刚投入时能够正常使用,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各类故障,经过不断的维修与替换零部件,这类电气设备能够逐步趋于稳定的状态,其故障率也会有所降低。
(2)中期故障。中期故障大多是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这种故障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因此也被称为偶然故障。在电气设备使用的过程中,中期故障多是由于各项参数设置不合理与使用环境不恰当而导致出现了故障,通常是各类原部件的损坏,这类故障的诊断难度较低,维修时间也较短。
(3)后期故障。后期故障在电气设备故障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这类故障也通常是损耗故障,这是因为电气设备长期处于运行的状态,受到电流和电压的影响,其各源部件会逐渐老化,或者由于磨损而导致其功能的发挥受阻。除此之外,操作人员在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操作也会导致电气设备的后期故障。后期故障的诊断和维修难度相对较大,而且有很高的比例需要更换电器设备。
2.2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如下:
(1)分析诊断法。在电气设备故障中应用分析诊断法首先要了解其工作的原理,其次对电机设备的基本线路和操作流程等也要熟悉的掌握,然后凭借经验对电气设备的故障作出初步的判断。分析诊断法不仅能判断电气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而且也能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十分常用,但是对故障诊断人员的经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断路诊断法。断路诊断法是将电气设备中电路的某一点断开,借助从系统中逐步解开某条回路的方法来进行实验,这样就能找到系统回路中故障的具体位置。采用断路诊断法通常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其故障诊断的位置较为准确,而且对故障诊断人员自身的经验没有过高的要求。
(3)短路诊断法。短路诊断法是将电气通道中某一处设置为短路情况,这样就能够检测回路中的故障。但是采用短路诊断法需要带电操作,因此对相应的安全防护要求较高,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所以短路诊断法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使用相对较少。
(4)替换诊断法。替换诊断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它需要大致确定故障出现在哪一环节,然后将有问题的电子元器件拆卸,用不存在故障的电子元器件替代,如果故障没有消失,则表明所替代的元器件没有故障。如果故障消失,则表明所替代的电子元器件存在问题。替换诊断法所耗费的时间也较长,如果前期故障位置判断错误,则可能导致后续所有的诊断都没有意义。通常如果肉眼可看到电子元器件的损坏,则采用替换诊断法来寻找故障并解决故障。
(5)对比诊断法。如果电气设备没有图纸资料,这时其故障诊断就可采用对比诊断法,通过与相同型号、相同线路的电气设备进行对比,分析正常运行电气设备与故障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不同之处,进而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这种诊断方法通常是用于不熟悉的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例如某些进口的电气设备等,而且整体操作的难度较大。
随着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正向着信息一体化的方向完善,一方面故障诊断技术更加综合性,另一方面诊断的效率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会集成数据库,由计算机对数据库进行监管,而且各类电气设备都有相应的传感器,能够将各类参数发送给中央处理系统,这样就能实现对电气设备的全面监控。当出现故障后能够快速的找到故障位置,有效简化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另外,信息化系统还能预测故障的发生,根据其运行中参数的变化做出分析,提前预判故障发生的位置,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由于电气设备故障而造成的各类损失。当然,随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技术也会更加针对性,各元器件及控制系统等的运行数据会与主控室相连,而且还能建立部分独立的数据系统,当发生故障时就能借助独立数据库高效的进行诊断。
3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措施
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对于减少其故障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大型的企业而言,都有专门的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电气设备的分级管理
电气设备的分级管理是指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按照电气设备的操作难度、维护难度、重要程度等进行分类,将电气设备分为主要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等不同的类型,这样就能按照类型来针对性的设定管理制度。后续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人员就可严格参照规章制度来对电气设备进行操作和管理,以此来推进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的规范化,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电气设备故障。另外,还可根据电气设备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将其分为非完好设备与完好设备两种类型,相应的维护管理人员在开展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时能够明确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位置,对于故障诊断和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电气设备的分级管理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密切注意电气设备的检查工作,同时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人员也要与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流,这样就能更好的掌握电气设备运行的状态,对于确定维护手段和保养策略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大型的企业而言,其内部的电气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借助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推进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的规范化,对于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相应的分级标准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其根本目的是简化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的工作。
3.2建立电气设备的巡检与点检制度
点检和巡检制度是为了减少电气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它对于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而言,要根据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完善定期点检和巡检的制度,这样就能有效发现故障隐患,借助应对措施来将设备故障的影响有效降低。以我国的钢铁企业为例,目前都有十分严格的点检与巡检制度,相关负责人需按照制度来执行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同时都会形成相应的记录,这样就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对于后续的维修保养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电气设备的巡检与点检都采用责任制,如果巡检与点检人员没有发现电气设备的隐患,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对于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减少电气设备故障发生的几率。
电气设备的点检和巡检制度要充分结合其实际情况,这样能够提高点检和巡检的针对性。在这方面可参考其使用说明,结合厂家的建议来完善制度,以此来进一步明确电气设备运行时异常的具体表现,对于发现其潜在隐患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电气设备的点检和巡检制度也要结合实际的反馈进行改进,对其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重点检查,然后根据其异常作出判断,并且将情况汇报给维修部门。
3.3落实电气设备的具体维护办法
电气设备的维护办法与其工作条件和技术要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容易由于各类因素而出现运行的异常。因此在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中需结合多种维护办法,以此来保障故障能够被及时发现。结合电气设备的应用情况,其维护管理的具体办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形判断。观察电气设备各结构是否发生了外形上的变化,例如有熔断器烧断、绝缘器碳化发黑、紧固件松动等问题,同时也要观察电气设备监测仪表中的数值是否正常。
(2)声音判断。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发出各种声音,根据声音也能判断其运行情况是否正常。例如异步电动机在无法启动时就会发出“嗡嗡”的声响,而电动机轴承损坏会发出“沙沙”的声音。
(3)气味判断。通过用鼻子闻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气味也能对其故障进行一定的判断,例如若电气设备发生了过载和短路等故障,就会由于设备升温而散发出刺鼻的烧焦味。
(4)触摸判断。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人员可通过触摸电气设备来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大致的判断,这是因为通过触摸能够感受到电气设备的温度,这时就能借助温度来确定电气设备的运行是否存在异常。
(5)测量判断。通过各类专业的仪器来对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测量,这些参数能够直接体现出电气设备运行是否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电气设备的具体维护办法要充分结合其种类和应用要求,相应的维护办法有主观的分析,也有借助测量的客观判断,不同的维护办法要充分结合,这对维护管理人员的经验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当然,企业也要有相应的制度来支撑电气设备具备维护办法的落实。除此之外,还要严格的按照其维修保养的周期来做好定期清洁与保养检查等工作,这是延长电气设备使用寿命和保证其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3.4完善电气设备维护工作流程
电气设备维护人员需严格按照管理程序来开展电气设备检查与保养工作,而且都要形成数据记录,这不仅有利于发现电气设备的故障隐患,而且能推进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的规范化。通常而言,对于电气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等工作都不由同一个人来完成,这是为了避免由于维修人员个人因素而导致检测与维护不到位的问题。因此,要考虑到电气设备的具体情况,采取优化的人员配置,借助人员交叉的方式完成电气设备的运行进行的全面检测与维护。另外,相关人员在进行工作交接时也要借助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来对设备运行的情况进行告知,这样能够有效保障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完整性。
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完善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的工作流程,用制度来引导相关人员工作的开展。这一方面能够推进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的规范化,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落实责任制,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方面,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来建立规范的电气设备维护工作流程,充分考虑不同电气设备的维护需求,同时结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以此来让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
除上述的几点措施外,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还可引入现代化的技术,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通过对电气设备运行数据的深入分析来挖掘其潜在的故障隐患,这样就能使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根据针对性,而且也能显著提升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效率。目前,我国有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但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这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改进和完善。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工业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因此其使用的电气设备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借助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维护管理来提高其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由于电气设备故障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电气设备的故障主要分为早期故障、中期故障和后期故障,故障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分析诊断法、断路诊断法、短路诊断法、替代整体法和对比诊断法。根据我国企业电气设备应用的需求,本文从电气设备的分级管理、建立电气设备的巡检与点检制度、落实电气设备的具体维护办法、完善电气设备维护工作流程四个方面分析了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措施,希望可以借此给我国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管理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