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企业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的应用论文

2024-05-16 09:33:37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目前,炼化企业装置大检修周期大幅度延长,大多为3~5年,导致大检修期间作业数量大幅度增长。而炼化企业大检修期间涉及的动火、高处、受限、临时用电等高危作业数量多、交叉作业风险大,任何一项作业都伴随风险,如果管控不好就会发生亡人事故,这也为现代化安全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某企业大检修现场“一体化网格化”安全监管方法提升了大检修安全管控力度和精细度,大大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效率,确保了安全管理的准确性,并及时弥补了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摘要:目前,炼化企业装置大检修周期大幅度延长,大多为3~5年,导致大检修期间作业数量大幅度增长。而炼化企业大检修期间涉及的动火、高处、受限、临时用电等高危作业数量多、交叉作业风险大,任何一项作业都伴随风险,如果管控不好就会发生亡人事故,这也为现代化安全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某企业大检修现场“一体化网格化”安全监管方法提升了大检修安全管控力度和精细度,大大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效率,确保了安全管理的准确性,并及时弥补了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网格化;安全管理;炼化企业
0引言
网格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在大检修现场安全管控能力和精细度,可以实现属地和施工方有机融合、风险共防、责任共担的目的。该方法也从机制上改变了现有“甲方管乙方、自己管自己”的模式,解决了施工现场甲乙双方各级安全监管力量分散、不足的问题,消除了管控盲区,从组织上保障了施工作业活动安全管理全面受控[1]。网格化管理模式使得大检修期间企业安全管理受控,未发生任何事故事件,应用成效显著,极大地推动了安全管控责任的有效落实。
1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法
“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方法是将检修现场用网格化方法全覆盖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物理管理责任片区,每个网格责任片区设置“片区长”1~2名,“片区长”打破甲乙方单位属性和身份界限,由甲方统一授权,负责进入网格责任片区人员及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
实施流程包括:“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方案制定,网格责任片区划分,网格监管力量配置,片区长任职资格与职责确定,片区长选拔、培训与任命,网格责任片区信息公示、片区长标识、安全监管实施、监管效果评估等。
2网格化管理实际应用
2.1方案制定
某企业制定了大检修HSE管控方案、大检修HSE监督方案,明确了网格划分的方法及原则,明确了区长的责任,明确了监管模式,制定了考核管理办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应用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规律性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责任网格化管理模式和监督检查网格化管理模式。
2.2网格的划分
(1)一级网格的划分。某企业根据扁平化管理的实际,按照基层单位所在区域,也是就作业所在区域划分为一级网格,包括运行一部等6个一级网格。
(2)二级网格划分。某企业以运行一部为例,区域共有常压蒸馏、气分、MTBE、反应、分馏、稳定、联合脱硫、动力站、航煤加氢等区域,按照检修作业量,以及管理人员日常分工,划分为两个区块,即催化-动力站区块、常压-气分区块,其中催化-动力站区块包含催化、联合脱硫、动力站等3套装置,常压-气分区块包含常压蒸馏、气分、MTBE、航煤加氢等4套装置。
(3)三级网格的划分。以运行一部为例,常压-气分区块包含常压蒸馏、气分、MTBE、航煤加氢4套装置,分别划分为4个三级网格。
2.3区长的确定
2.3.1片区长的任职条件
(1)来自基层属地单位的片区长需熟悉掌握责任片区内生产工艺,是工艺、设备、安全等专业管理或技术人员或对工艺、设备、安全等业务经验丰富的技师、高级技师、运行工程师、班长(站长、区长、场长);或在基层属地单位工作5年以上,具备一定的安全管理知识,且经过评估满足片区长履职能力的其他人员。
(2)来自施工单位片区长应当是技术员及以上的施工和安全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并在基层从事本岗位工作1年以上;或者取得安全员C证,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资格,并在基层从事专职安全员工作1年以上。
2.3.2片区长职责
(1)总体职责。大检修现场片区长职责是指导、监督检修和施工作业活动各项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确定施工场地规范合理使用,协调落实交叉作业风险防控措施。
(2)大检修现场来自属地单位片区长职责。大检修现场来自属地单位的网格片区长注重工艺措施落实监管、人员资格确认和综合协调。
(3)大检修现场来自施工队伍片区长职责。大检修现场来自施工队伍的片区长注重施工方案和施工环节中风险控制措施落实监管。
2.3.3区长的设置
(1)一级网格区长。属地单位区长由属地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以运行一部为例,属地单位区长为运行一部主任;施工单位区长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
(2)二级网格区长。属地单位区长由属地单位领导班子副职担任,以运行一部为例,属地单位区长为副主任;施工单位区长由施工单位分管领导担任。
(3)三级网格区长。属地单位区长由属地单位技术人员担任,以运行一部为例,属地单位区长为工艺或设备技术员;施工单位区长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担任。
2.3.4网格责任片区信息公示与片区长标识
每个网格责任片区入口处设置片区长公示牌,明确网格责任片区范围、片区长职责、权力和联系方式。并在区长安全帽上粘贴甲、乙双方标识,或者佩戴有相关标识的袖章,所有进入网格片区内的人员都要服从片区长的管理。
2.3.5大检修网格化管理的实施
(1)确定网格化管理的监督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属地单位、专业管理部门、安全环保监督部门(包括所辖第三方安全监督)三级监督管控体系,相关专业全程参与实现监督全覆盖的原则。专业管理部门班子成员承包一、二、三级网格的监管,负责所监管区块的作业许可证的审批、界面交接的审批、日常管理中的资源协调、区块内的作业安全管控;专业管理部门的一般管理人员分别承包一、二、三级网格的监管,负责日常作业过程安全措施的落实,承包商HSE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检修过程的协调,发现典型违章问题的通报考核;安全监督部聘请第三方监督人员承包一、二、三级网格的监督,避免了人情关。
(2)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一级网格对二级及以下的网格履职情况监督检查,针对突出问题组织解决并指导协调,按照项目监督检查方案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二级网格按照项目监督检查方案对各装置所有施工作业项目开展日常与专项安全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督促下一级网格及时整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立即组织整改并向上一级网格报告;三级网格每天工作过程中对作业区域进行检查,规范施工作业行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受控[2]。
(3)风险管控制度。各级网格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督促下一级网格限期整改,按照PDCA流程形成闭环管理[3]。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典型违章行为形成QHSE监督检查日报并在公示栏内通报,并组织在检修例会上进行约谈、处罚和考核,同时列入各级网格专项监督检查进行跟踪处理,坚决杜绝安全风险失控的情况发生;对于重复性发生的习惯性违章行为,通过整改通知、违章罚款、清退人员等方式进行落实。
(4)信息报告制度。各级网格检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严重违章行为及时向上一级网格报告并督促整改,对没有按期整改到位的,移交“上一级网格”协调指导处理;对各级网格日常安全检查排查的安全隐患,由二级网格每月汇总并上报一级网格机构;一级网格机构针对突出问题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查找管理失效原因,分析判断各区域安全生产状况,定期在检修例会上督办、协调解决问题[4]。
(5)建立奖惩制度。为检验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成效,督促各级网格人员履行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建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机制。结合日常、专项监督检查和安全风险排查治理等工作,对下一级网格安全检查与治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验证与奖惩。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检查与治理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且及时避免事故发生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未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或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按相关规定从严处理。
3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1)风险防范方面。“三级网格负责”“三级网格监管”模式的实践应用,有效强化责任落实和过程监管。分区块明确工作任务,分解任务识别风险,现场施工步骤及环节更加精准具体,责任靠实促使风险识别更全面、准确。期间完成开停工风险识别及检修项目风险识别两个清单,实现环节、风险、责任、措施等表单化、具体化,进一步提升了风险管控力度和有效性。使进度、质量、安全在“网格”内得到更好的融合统筹,相互促进,安全、环保、绿色、高质量检修。
(2)行为管理方面。网格管理使“三管三必须”理念得到进一步有效落实,监管区域更具体,相互监管作用增强,促使作业人员被动监管向主动管理有效转变。基层单位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开展大检修监督检查20期,检查典型问题275项。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精准把控了大检修现场不安全因素类型,针对主要问题增强管控措施,强化现场教育引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现了整体问题总数与典型问题数量同步降低,人员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确保了检修施工过程风险受控。
(3)制度建设方面。通过大检修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应用,进一步完善了大检修HSE类方案及规范内容,以运行一部为例(下同),形成了基层单位大检修HSE管控方案、大检修HSE监督方案、大检修装置停开工风险识别及消减控制措施责任清单等管理文件体系,细化了大检修岗位责任制,使得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更加有效落实。在对检修文件管理条款进行梳理、总结后,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对基层单位设备、工艺、施工、安全等管理细则进行了修订完善,有效应用过程成果,使其固化为管理规范和制度细则,为大检修及日常检修工作开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管理依据。
(4)安全培训方面。教育内容更具体,实施效果更明显,有效避免了“一把抓”“不对症”等问题,安全教育因“区”施教,内容精练、具体,受教育对象更易理解、接受,属地与承包商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与施工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强化警示教育和现场引导,大检修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教育培训更便于组织,更便于交流沟通,基层单位每周对典型问题进行曝光公示,能够有效起到震慑和警示教育作用,安全教育资料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安全教育质量的提升。
(5)机制完善方面。网格化管理使得区域及属地等理念得到更深入理解,主动监管行为得到有效培养,形成大检修“三级负责”“三级监管”模式。基层单位结合实施经验,对生产区域进行区块化划分,并纳入到管理分工,职责得到进一步明确,细化了高危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分工。依托HSE监督实施,形成了分级明确、执行高效的奖惩机制,在属地范围内实现“全域、全级、全员”的动态安全监管机制。
4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网格化界限问题。按照区域实施划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施工的关联性、交叉性较强,容易出现项目与区域相互划分匹配性不强,导致网格划分界限划分不清晰的问题,具体实施过程责任和管辖权限容易出现“干涉”或“空白”区域。
(2)网格化信息传递问题。多级管理,细分网格容易出现信息传递缓慢、效率低、过程衰减等情况,导致协调联动工作量增加等问题,需要结合实际,综合考虑网格粒度与组织协调相互影响关系,进行科学、有效划分组织。
5结语
实践证明,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逐步培养起员工的安全生产自主管理思维意识,持续强化企业自主化管理的安全理念。这可以有效地控制安全等级、提高作业效率、改善安全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基层单位安全管理水平,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安全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鑫.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9(19):227.
[2]伊磊,韩伟,张赞玉.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践[J].现代职业安全,2015(9):38-39.
[3]秦玉海.推行消防安全网格精细化管理,网格承载大责任,网格夯实大基础,网格服务大民生[J].中国消防,2012(6):10-11.
[4]张梦伟.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