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LNG 接收站生产异常事件管理对策论文

LNG 接收站生产异常事件管理对策论文

2

2024-05-11 11:49:01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LNG接收站是天然气保持持续稳定供应的重要支撑基地,其生产稳定对保持下游燃气电厂、城燃企业及工业用户的用气至关重要,为此,研究LNG接收站生产异常事件管理对策,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某LNG接收站运行过程中生产异常事件发生的情况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探讨,从职责分工、设备维护等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管理对策,并与实际应用结合,评估出对策的有效性,以期为同类企业生产异常事件管理提供参考,助力生产设备管理及本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摘要:LNG接收站是天然气保持持续稳定供应的重要支撑基地,其生产稳定对保持下游燃气电厂、城燃企业及工业用户的用气至关重要,为此,研究LNG接收站生产异常事件管理对策,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某LNG接收站运行过程中生产异常事件发生的情况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探讨,从职责分工、设备维护等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管理对策,并与实际应用结合,评估出对策的有效性,以期为同类企业生产异常事件管理提供参考,助力生产设备管理及本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LNG接收站;生产异常;管理对策

  0引言

  LNG接收站是承担LNG的接卸、储存、气化和外输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为周边地市甚至全省份提供可靠气源。其设备运行要求可靠性高,尤其是关键设备的运行,一旦出现非计划性的停车,可能直接影响下游的正常用气。并且LNG接收站全场管线保持低温运行状态,投入运行后并无全厂设备大修的条件,非计划性的停车或故障易引起LNG泄漏、管道超压等其他次生事故的发生。

  因此,做好LNG接收站的生产异常事件管理,是在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基础上的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做好生产异常事件的分析与管理,能够大幅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故障维修及时性,进而保障企业安全平稳运行,对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和良好形象意义重大。

image.png

  1相关概念

  1.1生产异常事件

  生产异常事件是指造成生产运行部门整体或局部停产、停车或生产进度受到影响的非计划事件,本文所指的生产异常主要是因设备可靠性差或故障、外部动力系统(电力)故障、计划安排失误等原因导致的生产受到影响的事件。

  1.2设备可靠性

  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系统或各部件运行中,在特定环境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工作目标的稳定性:特定环境指设备运行的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介质及使用和运维条件等;规定时间指设备在计划时间内正常运行。设备可靠性包括两种:一是固有可靠性,是设备设计、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固有可靠性;二是使用可靠性,包括设备的使用环境、安装环境等因素,可表示为:

  工作可靠性=固有可靠性×使用可靠性(1)

  1.3区域责任制

  在厂区划定具体装置区域,每个区域由专人负责,以实现“人员面貌精神饱满、设备设施完好无缺、物资器具摆放有序、作业活动安全规范、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的工作目标。

  1.4浴盆曲线

  浴盆曲线(Bathtub curve),又称故障率曲线,是指设备从投入到报废为止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取设备故障率作为可靠性特征值,以使用时间为横坐标、以故障率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因该曲线两头高、中间低,形似浴盆,故称为“浴盆曲线”,如图1所示。

image.png

  2 LNG接收站生产异常事件现状

  LNG接收站运行的特殊性,造成其在设计之初时,便整体的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设备联锁关联性高、检测类仪表信号多,因而对设备运行可靠性的要求也较高。随着企业日益成熟的精益化管理,在运行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安全生产的事故管理,还要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深入下,逐步重视生产异常事件的分析和管理。

  对于LNG接收站来说,生产上非计划的停车事件,大部分并未对生产造成影响,但预防类似异常事件的发生,可有效避免生产事故或安全事故,便于提升LNG接收站整体设备管理和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以某LNG接收站2021年的生产异常事件统计来看,全年共发生各类非计划的异常工况25项,均未影响正常的天然气外输,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image.png

  从表1统计中可以看出,电气仪表类异常事件占比最高,为56%;其次是机械设备类,占比24%;另外也存在部门的土建设施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生产的异常事件,分别占比12%和8%。

  3异常事件管理存在问题及难点

  3.1生产设备老化加剧

  从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浴盆曲线”可知,随着设备运行年限逐渐接近设计年限,其设备的故障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是生产相关设备本身的老化和损耗所致,是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必经环节。LNG接收站地处海边,部分设备一直处于低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中,其腐蚀率大大加剧,尤其是针对零部件较为精密复杂的设备,其可靠性进一步降低。

  3.2事件分析总结不够深入

  发生异常事件后,因对生产造成影响不大,设备管理部门、生产运行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均容易忽视,并未对生产异常事件的管理开展足够深入细致的分析、举一反三的排查及相关警示学习,从而导致相关预防性措施未及时完善、管理机制未及时健全的情况。

  3.3维修人员技能水平有限

  鉴于部分企业的检维修类承包商人员更换较为频繁,存在参与检维修作业的承包商人员对公司相关设备及系统不熟悉的现象,导致出现人员误操作(如系统逻辑不清楚造成码头ESD等)、设备保护不当(如安全阀磕碰)等情况。同时,部分检维修承包商还存在对异常事件深层次原因判断不准确,导致无法第一时间消除类似事件。

  3.4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不足

  早期LNG接收站设备及系统的特点是国产化率不高,尤其在仪控系统、电气系统控制上的国产化不足,造成了设备和系统的预防性检维修、备品备件采购无法做到及时、高效。且部分设备相关元器件的更换周期并未明确,造成只能采取故障维修方式的被动局面。

  4减少生产异常事件的管理对策

  4.1通过强化责任意识,解决管理职责不清晰问题

  (1)在公司层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彻底解决职责不清、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第一,通过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健康安全环保责任制》等制度要求,监督各业务部门扎实履行“一岗双责”;第二,以“区域负责制”为抓手,进一步明晰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员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并配套实施相关奖惩约束机制,对各部门漏管失控和安全生产责任履行不到位的现象及时约谈提醒;第三,参照风险分级管控,出台并实施设备分级管控相关制度,针对重点设备实施重点管控,如加强储罐液位计、辅助靠泊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等关键设备设施的检维修工作,全面提高设备完好率,提升设备本质安全。

  (2)在职能部门层面,第一,进一步提升预防性检维修的深度,由维修部门相关专业人员通过认真梳理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参照厂家维护手册、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缺陷、设备故障率等要素,提前制定设备设施符合运行实际的月度、季度、年度预防性检维修计划,并严格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的周期要求;第二,安全管理部门应严格实施隐患跟踪督办和闭环管理,提升隐患排查治理的深度,对重点薄弱部分,组织各部门、各专业实施专项攻坚,统筹全员力量解决安全生产难题;第三,持续巩固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安全风险评估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自检自查成果,在生产设备设施硬件、管理两个方面继续组织开展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依据《油气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细则》《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专项检查细则》,进一步排查风险隐患,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3)在一线班组层面,加强设备设施检维修管理,实施“操作工日保、维修工定期保养、专业/专家维护”三级维保,并严格执行作业许可管理制度、现场作业监护人制度、每日现场安全巡查制度和安全承诺公告制度等,全面加强作业安全风险管控,预防作业类的事故事件。

  4.2通过举一反三排查,解决分析不到位、排查不细致问题

  (1)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深层次分析异常事件发生原因。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生产异常事件的管理,发生异常事件后,在及时处置的同时,第一时间组织各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实施现场调查和原因分析,深挖事件发生原因,进行举一反三的排查,解决同类隐患问题。

  (2)组织全员学习,强化类似事件的排查和处置。生产事件发生后,生产运行、技术、维修部门应第一时间组织警示案例学习。同时组织制定年度典型事件的案例分享手册,明确事件的原因分析、日常巡查要点、应急处置措施等,确保类似问题发生时应急处置及时,从而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4.3通过实施技改技措,解决关键设备故障率较高问题

  (1)利用好设备缺陷、故障事件大数据分析,实施关键设备或装置的技改技措。由生产运行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梳理因设备本身故障率较高而发生的生产异常事件,通过技改技措从本质安全上降低和防止事故事件的发生,例如增加地磅预防雷击系统(雷电监测预警系统、浪涌保护装置等)。

  (2)吸取事件教训,从制度层面进一步优化细化管理要求。针对技改技措和问题整改,进一步配套做好内控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关键的管控环节、管控步骤、操作规定等技术、安全、检维修方面的具体管理要求。例如,在预防雷击事件中明确指出强雷击天气停用的具体设备,在增加保护装置后明确配套检修要求等。

  (3)持续开展进口设备备品备件国产化的研究探讨和应用。探讨UPS系统部分元器件采用国产化替代的事宜,解决部分备品备件因国外厂家供货而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大、供货周期长等难题。

  4.4通过强化检维修计划管理,解决备件不足和维修质量问题

  (1)严把备品备件采办源头关。经分析,部分生产异常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备品备件质量不过关、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因此合同采办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共同研究商讨采办策略,如采用综合性的评标法,解决“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的备品备件采购问题,从源头上解决以次充好,确保采办关键备件的采购质量。

  (2)注重检维修过程中的质量管控要点。维修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承包商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培训的培训力度,辨识作业过程中安全和质量管控的关键环节,制定专门的管控措施。例如实施安全阀等特种设备附件检验程序的关键步骤确认、制定安全阀等关键设备运输过程中的防磕碰措施。并定期开展跨专业间的交流与培训,在检维修作业前,由专业工程师对生产运行和检维修承包商开展技术交底,明确检维修关键确认点,提高检维修承包商的作业质量,减小因维修质量不到位导致的异常事件。

  (3)进一步提高设备检维修的计划管理。维修部门应严格按照制定好的预防性检维修计划实施检维修,按照预防性检维修周期和元器件更换周期,提前制定备品备件的采购计划,为预防性检维修留足时间余量。另外提前梳理接收站故障率高、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和关键阀门,并对经常更换或长期未更换的易损易耗备品备件进行梳理,按计划实施采办,做好备品备件储备,确保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处置,避免对生产造成更大影响。

  4.5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措施,解决长效机制未建立问题

  (1)建立健全生产异常事件的激励机制。将生产异常事件的及时上报、原因分析由负向激励改为正向激励,针对非原则性的问题,鼓励各专业员工、承包商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消除异常事件影响,并对处置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个人予以HSE奖励。

  (2)加强外部高压线路特巡。针对外部易造成影响的110 kV高压线路,强化巡护单位的管理,采用远程激光漂浮物清除装置增强线路保护,并开展关键区域的保护宣传,增强周边群众的安全意识,以确保接收站设备用电安全,谨防线路跳闸引起设备停机。

  (3)不断优化事件应急处置程序。生产异常事件发生后,应强化应急沟通、及时处置,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和二次事故,另外,应注意梳理事故事件类型,并由生产运行部门提前做好相关应急措施和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不断健全事故应急的长效机制。

  5结语

  LNG接收站因其生产运行的特殊性,对其生产异常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措施研究探讨能够进一步优化生产运行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进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从研究探讨来看,减少生产异常事件不单单是设备管理部门、生产运行部门或安全管理部门某一部门的任务,而需要企业各相关职能环节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加强管理,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LNG接收站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策略,不断增强生产设备设施、仪控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本文所探讨的措施通过实际运用有效降低了LNG接收站的生产异常事件发生率,以期为同类行业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鲁霄.论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设备的故障维护[J].石化技术,2023,30(11):258-260.

  [2]张晓明.化工电气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策略[J].化工管理,2022(36):146-148.

  [3]宋冰雪,罗雅月,姚冰鑫.化工生产设备突发事件链的构建与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22,30(4):60-70.

  [4]何鹊,董双安,马涛,等.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维修策略[J].化工管理,2022(11):123-125.

  [5]肖伟,赵嵩正.设备可靠性与维修决策关系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1):85-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