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中国稀土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

中国稀土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

23

2023-07-27 09:36:57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我国已经探明的稀土矿产资源在国际层面而言储量较为丰富,无论是品种还是产量质量,都处于国际首位,发挥着全球稀土矿产资源供应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在稀土矿产资源实际开发利用期间,存在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和环境破坏的问题等,如何有效解决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成为首要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现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良好开发利用而提供帮助。

  摘要:我国已经探明的稀土矿产资源在国际层面而言储量较为丰富,无论是品种还是产量质量,都处于国际首位,发挥着全球稀土矿产资源供应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在稀土矿产资源实际开发利用期间,存在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和环境破坏的问题等,如何有效解决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成为首要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现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良好开发利用而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国稀土矿产资源;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

  稀土通常为稀土元素或者是稀土金属的简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冶金生产领域和玻璃陶瓷领域等等。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稀土新材料的研发数量和规模开始增加,稀土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国际领域各个国家实现传统工业改造和国防尖端技术研发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在钢铁生产和铸铁生产中开始采用稀土矿产资源,目前已经初步构建稀土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市场应用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在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因此应重点分析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现状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能够促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使我国能够在国际领域保持稀土矿产资源方面的出口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水平。

  1中国稀土矿产资源的现状

  1.1稀土矿产资源的分布现状

  从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较为集中的特点,按照相关统计的结果,当前我国有22个省/区已经发现的稀土矿床与矿化点数量有上千处,内蒙古包头地区、四川凉山地区、赣南地区和粤北地区属于资源集中产出的地区,资源数量在全国总体数量的98%左右,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川冕宁-德昌地区、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湖北竹山庙垭地区等稀土矿的矿床,此类矿床属于我国稀土矿集区,另外,稀土矿的成矿园景区主要涉及北华陆块辽吉裂谷带的元古宙沉积变质稀土矿床、华北陆快龙宝山稀土矿、东南沿海海滨砂矿矿集区等。而从矿床的类型与分布特点来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白云鄂博类型的稀土矿床分布。此类矿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市的地区,矿床是国际较为知名的规模很大的多金属矿床,稀土矿资源的存储数量是国际第一,主要的稀土矿物质成分是独居石、铌铁矿、烧绿石等等。当前在国内外研究的过程中,认为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沉积类型或是沉积热液叠加类型结构的形成、火成碳酸岩类型的结构形成等。

image.png

  (2)沉积类型的稀土矿床。当前,我国尚未发现独立性沉积类型的稀土矿床,通常情况下是由于缺乏独立性的矿物质结构,稀土元素会在磷矿床或是铁矿床中沉积,主要的分布位置是贵州省、云南省等地区,最为典型的就是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等。

  (3)变质岩类型的稀土矿床。该矿床主要是在变质作用下,稀土矿物质元素富集而成的矿床结构,矿床的主要部分为混合岩化花岗岩,最为常见的矿物质成分就是独居石等,在我国的内蒙古和广东等地区都有发现,矿床的形成是在地质结构分化以后成为残坡积砂矿床,例如:广东五和稀土矿等。

  (4)残坡积。滨海砂矿。残坡积稀土矿矿体主要是在我国中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第四系冲积层中存在,矿物质成分涉及独居石、磷钇矿等,最为典型的就是广东省的电白电城冲积砂矿床。而滨海矿砂类型的稀土矿床,具体分布位置主要就是我国海南地带和广东地带等,矿物质成分涉及独居石、钛铁矿等,最为典型的就是广东省阳西南山海沙矿。

  1.2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所提升,随着国际层面对稀土矿产资源的开发,澳大利亚国家和加拿大国家等开始强化稀土矿产资源的地质勘察,我国虽然在国际层面中稀土矿产资源的存储数量较高。但是在其他国家找矿力度有所提升的情况下,我国在国际中的稀土矿产资源储备数量的优势有所降低。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地质勘察的方式、资源生产利用的方式,且稀土矿产资源消费开始发生了传统领域降低、新兴领域迅猛增加的新格局。我国在钢铁产业和有色金属产业中,稀土矿产资源的消费量最高,石油化工产业、轻工织产业的稀土矿产资源消费量次之。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稀土矿产资源开始应用在其他新兴的领域中,能够促使资源产业经济效益的进步。但是从总体层面而言,我国在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可开采的存储量增长缓慢问题和消耗过快问题,且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资源开发过度和科学技术创新研发不足的问题涌现。

  2中国稀土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2.1强化科技创新的力度

  (1)重点培养具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组建专门的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研发组织机构,在技术科研机构中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专业人才和专家学者,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提供充足的技术科学研发资金,加快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稀土矿产资源新材料和产品的研发速度。在科技研发的过程中,还需重点培训技术研究开发人才,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使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的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技能,可以游刃有余完成各项技术科研创新的任务,为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产品的开发创新等提供人才保障。

  (2)制定关于稀土矿产资源方面科技创新研发的工作方案和体系,以提升我国相关科技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技术研究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稀土矿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打破技术层面的堡垒,提升科技研发的效果和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同时,提升稀土矿产出口产品的价格,使我国在稀土矿产资源开发方面,能够从稀土矿产大国转变成为稀土矿产强国。

  2.2改善矿产开发模式

  在我国稀土矿产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应重点遵循科学化开发与科学性开采的基本要点,运用现代化的稀土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措施,科学合理地开采稀土矿产,全面保护生态环境,促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重视稀土矿产资源开采工艺技术的选择应用,有效预防出现三废污染的问题,强化对资源层面与生态环境层面的保护力度。同时,还需重视尾矿的回收再利用,塑造循环经济发展体系,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将资源节约和再利用作为主要目标,使稀土矿产开发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相互协调,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推动稀土矿产资源相关产业的可持续进步。

  (2)为了能够促使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严格控制产品出口配额,避免其他国家对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出口过于依赖,严格认定和控制出口企业资质,打击违法违规进行出口配额倒卖的行为,预防发生稀土资源流失的问题。

  (3)在稀土矿产资源生产之前,需要全面调查国际上不同国家对于产品的需求度,按照国际市场的具体状况,对产品出口地理位置重新分配,确保国际层面稀土矿产产品供应和需求的平衡性,为我国相关产品的良好开发与资源控制提供基础依据,使稀土矿产资源生产部门能够根据国内和国际的市场产品需求情况制定完善的资源开发方案,避免出现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促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虽然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存储量丰富,和澳大利亚国家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一样,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澳大利亚国家已经能够掌控国际铁矿石定价权,利用铁矿石出口获得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而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出口价格普遍偏低,导致相关企业发生严重的亏损。此情况下,我国在制定稀土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的过程中,应构建较为完善的出口价格监测预警体系,科学测度稀土矿产产品出口价格,统一价格,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掌握出口价格谈判权,避免出口价格过低对我国稀土矿产产业的效益造成冲击性影响,促使我国相关产业效益的可持续进步。

  2.3编制完善的资源储备战略

  近年来,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稀土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例如:澳大利亚等国家将自身的稀土矿产资源作为战略储备,在我国低价购买相关的产品。而韩国等国家并没有稀土矿产资源,却利用相关战略方式,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囤积了数量很高的稀土矿产资源,尤其是日本有80%以上的稀土矿产都是来自我国,多数都是在埋藏存储于海底。21世纪稀土矿产成为国际的战略资源,我国由于向其他国家出口的资源数量较多,导致国内资源的存储数量不断减少。在此情况下,为了能够维护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较为完善的资源储备战略制度,促使未来阶段我国稀土矿产资源产业安全发展,为产业的健康稳定进步提供保障。首先,在结合稀土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战略制度,明确提出关于资源开发利用和储备方面的战略要求,制定完善的战略方案,提出能够增加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存储数量、促使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避免我国资源过度出口而出现国内资源稀缺的问题。其次,在制定战略制度和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稀土矿产资源储备战略,以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为目标,严格控制稀土矿产资源供应数量和时机,有效缓解资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国际市场中掌握稀土矿产资源产品的话语权,控制资源出口的数量和价格。

  2.4国外资源供应基地的建设

  从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稀土资源储备数量在国际资源储备数量中占有1/3左右,在国际市场中属于资源储备量第一的国家。但是近年来,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强化稀土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全世界呈现出资源开发的繁荣景象,我国已经开始逐渐失去在国际领域中稀土矿产资源储备数量的优势。在此情况下,我国可借助国际层面稀土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热潮,按照新形势背景下的地质勘察情况,调查分析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度,积极参与其他国家的资源勘察工作。与此同时,我国也应充分运用不同市场,合理开发不同的资源,在开发我国国内稀土矿产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国外矿产资源层面与经济层面的共赢和互补,借助“一带一路”的机遇,主动和沿线具有丰富稀土矿产资源国家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引进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促使我国和沿线国家稀土矿产资源方面、产业和技术方面的对接,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例如:我国在“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在俄罗斯和内蒙古相互合作的通道上,包头某企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的线路,利用此类措施将我国质量很高的稀土矿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中营销,巩固我国资源优势的地位,同时进行国外稀土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在国外构建资源供应的基地,有效解决我国资源数量增长速度过于缓慢的问题、资源开发过度的问题等,推进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和利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在国外构建资源供应基地,是促使我国相关稀土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基础保障,应重点将目前已经构建的国外资源供应基地作为基础,探索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相互合作的方式和措施,争取在其他各个国家建设我国的稀土资源供应基地,满足我国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需求。

  2.5完善行业整合与资料利用的模式

  我国在推进稀土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重点构建较为完善的行业整合模式和资料利用模式,为相关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提供基础保障。

  2.5.1构建行业整合的模式

  当前,我国关于稀土矿产资源的行业普遍存在过于分散的问题,企业的规模很小,产量很低,不同企业独立生产可能会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或是重复工作的现象,浪费大量的资源。因此我国在对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还需着重促使不同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促使企业向着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强化不同企业资金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整合,发挥集团层面的各类优势,用现代化的技术开展勘察工作和生产工作。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不同分工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整体的生产工作效率效果,预防不同企业独立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复工作的现象或是无序竞争的现象,获得规模化的经济效益,使我国能够构建具有雄厚实力、专业性很强的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集团,促使企业在国际领域中竞争地位的提升。除此之外,建议我国相关部门结合稀土矿产行业的特点,不断提升行业的准入门槛,提出企业准入过程中的生产规模指标、工艺技术指标、机械设备指标、能源损耗量指标、环境保护效果的指标等,如果企业不符合相关要求则不可进入市场,对于已经进入市场,但是不符合此类标准的企业,也必须要淘汰产能落后且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我国稀土矿产产业尽快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2.5.2构建资料利用的模式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稀土矿产资源成为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和高科技材料,在此情况下,为了促使稀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我国应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相关资料为基础,构建完善的稀土矿产资源实物地质资料库系统,保存地质资料,集中性展示收集和利用相应的钻孔岩矿芯资料、岩矿系列标本资料、副样资料等等,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关于稀土矿产资源方面的实物地质资料共享平台系统,建设有关资料服务体系,便于资料的全面整合和利用,为稀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生产等提供资料的保障。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全面存储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规模资料、时空分布资料与类型资料等,收藏与筛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物地质资料并共享,使稀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地质科学研究等工作能够获得全面准确的资料和数据信息,促使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

  3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我国在稀土矿产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稀土矿产资源相关材料的应用与生产,多数集中于中低品质矿产资源,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关于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科学技术能力较低,难以确保相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层面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应以稀土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基础,加强相关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