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智慧教育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精讲效果的实践研究论文

智慧教育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精讲效果的实践研究论文

4

2025-03-27 15:39:5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智慧教育推向了教育领域前沿,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与创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生物课堂的精讲环节至关重要,其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智慧教育推向了教育领域前沿,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与创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生物课堂的精讲环节至关重要,其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如何在智慧教育的浪潮中优化初中生物课堂的精讲效果,成为教育领域亟须探讨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智慧教育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精讲效果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教育;初中生物;课堂精讲;教学模式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鉴于生物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会面临诸多挑战,而思维课堂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不仅使教师能更直观、生动地展示生物知识,还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突出的教育价值[1]。


  1智慧教育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精讲效果的实践策略


  1.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导向


  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正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导向,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2]。在此理念指导下,课堂从传统知识灌输场所转变为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索的阵地,而学生作为这一阵地的中心,其参与度和学习体验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生物学科作为一门揭示生命奥秘的课程,其实践性和探索性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介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在此模式下,视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资源,成为教师展现生物知识、创设生动场景的有力工具,可助力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还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使其能更主动地投身于生物学习中。

  1.2强化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与技能


  生物学科的本质在于实验性和实践性。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更是塑造学生科学思维和提升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3]。然而,由于实验设施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脱节,许多学校面临着实验教学不足的困境,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为突破这一局限,教师需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实验教学。以“动物行为观察”为例,鉴于在实际环境中直接观察动物行为的可能性不大,教师可通过前沿的信息技术来模拟动物的自然行为,引导学生开展沉浸式观察。这种虚拟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的观察平台,使其能自主开展实验操作。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和专注力,还加深了其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感知。相较于传统讲授方式,这种充满活力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兴趣。


  1.3注重过程追踪,引导学生对比研究


  在深入实施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活动因操作简便、时长合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使学生能及时记录并提炼经验,并快速实现实践目标,而另一些活动则因周期较长、实验步骤繁多效果不佳,如需要花费时间精力逐一对比与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等。对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尤为关键,可显著增强学生的过程追踪意识,避免因时间跨度大、任务复杂而忽略重要细节。


  例如,植物扦插是一项需要长期观察和实践的任务。传统记录方法因时间流逝易遗忘关键信息,而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则可使学生连续追踪、即时记录,确保学生对整个实践过程的全面把控。以月季花的扦插为例,从枝条的挑选、扦插操作的实施、生根阶段的观察到新叶的长成,每一步都需学生用心观察并详细记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尝试不同的繁殖方式,如扦插、空中压条、嫁接等,并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合作,利用信息化工具对实验过程实施多角度记录。这一做法不仅避免了信息的遗漏或混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过程性追踪,学生不仅能深入掌握植物繁殖的多种方法,还能在实践中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积极的团队协作精神。


  2实例分析——以“植物细胞”为例


  2.1课前预备


  对于学生而言,课前需借助网络学习资源和应用程序,温习显微镜操作要领、预习植物细胞相关知识点,并自主搜集感兴趣的生物样本。


  对于教师而言,课前需汇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初步反馈,并准备实验所需材料,涵盖多种植物样本(如菠菜、黄瓜、洋葱等),以确保小组间实现样本的随机分配,增强实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2.2课堂推进


  2.2.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教师行动:①播放汉克·格林(Hank Green)在网易公开课上的精选片段《植物细胞》,并简述内容:“汉堡美味背后,隐藏着自然界的神奇变迁,餐桌上的佳肴多源自植物的贡献……”通过案例,拉近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②引导学生从细胞这一生命起源出发,踏上探索植物世界奥妙的旅程,进而链接至课程教学主题。


  学生反应:全神贯注于视频内容,深刻体会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设计理念:将清晰简洁的视频作为引子,为课堂注入活力,并将生活实例与生物学理论融合,引导学生从生命科学视角观察世界。这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2.2.2材料筹备与分组实践


  教师流程:①精确说明实验目标与操作规范;②实施两两搭档的分组模式,以强化学生间的合作实验能力,同时结合随机分配与学生自选,确保实验材料的多样性;③详细阐述实验结果并记录标准,同时激励学生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学生行动:明确任务后两两组合,并灵活选取实验材料,合理运用教师配备与学生自备资源。


  设计初衷:鉴于初中生实验经验的有限性,详尽的记录指引能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并通过成果反馈深化学生理解。


  2.2.3虚拟示范与实操融合


  任务一:合作探索植物细胞微观世界。


  教师行动:①依托NOBOOK虚拟实验系统,开展“初中生物”系列实验演示,并聚焦“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备与显微观察”,借助大屏幕直观展示虚拟实验全过程,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参与;②鼓励学生自我回顾实验流程,同时教师现场演示,深入剖析操作难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③布置任务,基于小组自选或按指定选择材料,共同完成装片制作,并在显微镜下细致观察;④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供反馈。


  学生表现:①紧随NOBOOK虚拟实验指引,提炼关键操作步骤;②全神贯注于教师实操演示,牢记操作细节与安全须知;③开展小组合作,共同制作装片,并在显微镜下验证所学。


  设计理念:NOBOOK虚拟实验平台可解决视觉障碍,确保教学无死角;实操环节可强化技能,激发思维碰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探究精神;小组合作模式,是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有效锻炼。


  任务二:图形诠释,解析植物细胞结构奥秘。


  教师举措:①引领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目标对象并展开讨论,聚焦细胞结构的独特之处;②分配绘图作业,要求学生遵循绘制规范,创作植物细胞结构的简明图,并尝试说明各部分的功能职责;③组织展示,引导小组代表呈现作品,分享探索成果,同时师生共同评估并提炼要点。

ad0f380d4ac46bb62ae30309b48bfc4.png

  学生职责:①绘制细胞结构图,并准确标注各部分名称;②通过团队探讨或教师引导,深化对植物细胞各功能区的理解,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紧密关联的知识体系。


  设计宗旨:借助绘图与讨论,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技巧,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生命意识的发展。


  任务三:VR探秘,亲历细胞三维世界。


  教师方法:在学生建立细胞结构基础认知后,运用“VR生物公园”,在多媒体设备上呈现细胞的立体模型,让学生走进细胞内部,直观感受植物细胞结构的层次与功能。


  学生经历:亲身体验VR技术,开展沉浸式学习,并认识到显微镜视野下的二维图像仅为细胞复杂三维构造的冰山一角,从而树立起对细胞结构的立体认知。


  设计初衷:利用VR技术将微观细胞世界具象化,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生物结构的立体想象与整体观念。


  任务四:知识整合,链接生活现象。


  教师行动:①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携手学生系统梳理本节课学习要点,并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②提出并解析生活中的生物学案例,如沙瓤西瓜中的晶莹颗粒实为细胞实体以及西瓜的甘甜汁液源自细胞液泡等,以此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回顾并整理所学知识,尝试运用生物学理论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设计目标: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强化学习记忆;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生命认知与社会责任感。


  2.3课后深化与拓展


  教师安排:①提供NOBOOK虚拟实验室平台资源,方便学生复习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②布置植物细胞立体模型制作任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主完成。


  学生举措:根据教师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可自发组成小组,共同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同时撰写详尽的模型说明书,并在完成后在班级区域展示,以供师生交流品鉴。


  4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课堂高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革新。在智慧教育时代背景下,探索与初中生心智发展阶段相契合的教学路径至关重要。教师应利用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成效。同时,教师也需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个性需求,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与能力相适配的学习资源。通过上述改革,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有效满足现代教育的高品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雪平.互联网时代对初中生物教学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2):236-238.


  [2]翟羽佳.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中国新通信,2024,26(1):221-223.


  [3]李书义,常淑晖.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3,25(17):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