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中的绿色防控技术论文

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中的绿色防控技术论文

5

2025-02-26 18:05:5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民众生活质量的飞跃式提升,食品安全与品质保障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当前,有机蔬菜的大棚种植已成为农业领域演进的关键趋势之一,它旨在迎合民众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日益增长,进而推动市场经济的蓬勃兴旺。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民众生活质量的飞跃式提升,食品安全与品质保障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当前,有机蔬菜的大棚种植已成为农业领域演进的关键趋势之一,它旨在迎合民众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日益增长,进而推动市场经济的蓬勃兴旺。在我国,随着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业的不断扩展与深化,为确保蔬菜的绿色健康,正逐步摒弃过时的病虫害管理方法,转而积极采纳并推广绿色防控策略。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有机蔬菜在自然环境中茁壮成长,还极大地增强了其安全属性,为解决我国农产品安全领域的核心挑战铺设了重要基石。本文深入剖析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中绿色防控技术的实际应用,细化其关键防控环节,旨在为未来有机蔬菜的种植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与宝贵借鉴,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大棚;有机蔬菜;绿色防控技术


  在传统农业领域,化学农药长期作为病虫害防治的支柱,但其过度应用已加剧了环境恶化的挑战,并悄然对公众健康构成隐患。在此背景下,有机蔬菜凭借其绿色、无害的农产品特质,迅速崛起为社会各界推崇的典范。为契合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迫切需求,大棚有机蔬菜种植模式顺势崛起,成为农业转型升级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蔬菜产量,还通过精细管理,实现了对病虫害的高效控制,保障了生产过程的绿色生态。


  1大棚有机蔬菜种植和绿色防控技术的概述


  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模式,凭借其对环境友好和生态健康的显著优势,正稳步成为农业生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相较传统的露天种植方式,大棚环境为蔬菜生长提供了更为精细调控的生态系统,包括温度、湿度及光照等关键要素的精确管理,从而实现了蔬菜生长周期的灵活延长与产量、质量的双重飞跃。大棚有机蔬菜的种植过程坚持拒绝化学农药与化肥的介入,转而聚焦维护生态平衡与土壤健康的长远目标,这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对人类健康福祉的深切关怀。

  绿色防控技术,作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亮点,其核心在于运用生物学智慧、生态学原理及先进的工程技术,旨在减少农业生产对化学药剂的依赖,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压力,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传统化学防控策略截然不同,绿色防控技术崇尚自然界的调控机制,通过引入天敌、优化种植结构等生态友好型措施,构建起对病虫害的自然抵御体系,实现了防治手段的可持续性与生态和谐性,为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开辟了新路径[1]。


  2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中的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

       2.1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在加速大棚有机蔬菜种植实践的步伐中,为确保种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繁荣与生态平衡稳定,亟须深度发掘并高效整合绿色防控技术的独有价值。这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如天敌引入、生态互作等创新模式,以显著降低对化学药剂的依赖与用量,从而减轻蔬菜种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负荷与生态压力。绿色防控技术的精妙部署,不仅是维系种植生态系统健康运作的关键,还能在保障生态平衡的同时,显著提升蔬菜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通过这一系列绿色措施的实施,可以实现蔬菜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促进了“金山银山”的创造。


  2.2有助于降低农药残留量


  从审视传统蔬菜种植模式的视角出发,不难发现蔬菜产品中往往残留有种类繁多的化学农药,这一现状无疑对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健康与安全保障构成了潜在威胁。为应对此问题,绿色防控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显得尤为关键。该技术不仅倡导生物防治策略的广泛应用,还提倡将有机农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混合使用,以此显著降低蔬菜中化学残留物的含量,从源头上保障蔬菜的安全、绿色,使民众能够放心享用更加健康、干净的蔬菜。


  2.3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在绿色防控策略的具体实施初期,确实会面临资金投入相对较大的挑战。然而,若以长远的经济视角来审视,可以实现生产投入成本的降低。通过绿色防控措施的有效推行,能够逐步减少对化学药剂和化学肥料的依赖,进而显著降低其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量。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还能在长期内实现生产成本的总体下降,为企业带来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增长。因此,尽管绿色防控初期投入较大,但其长远价值不容忽视,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3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策略

      3.1农业防控


  3.1.1完善培养管理制度


  为了高效且全面地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构建并优化一套完善的培育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关键。此管理体系需要贯穿大棚有机蔬菜种植周期的始终,从播种前的准备直至收获后的处理,无一不纳入其精细化的管理范畴,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持久繁荣与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为此,首要任务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棚有机蔬菜种植计划,旨在遏制害虫与病害的滋生,同时增强土壤的自愈能力与健康状态。建立健全的害虫与病害的定期监测机制亦不可或缺。通过精准的虫情与病情监控,能够迅速捕捉问题苗头,并立即启动相应的绿色防控预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且有效的解决。此外,还应定期对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评估,这不仅是对过往努力的总结与反思,还是为下一阶段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科学指导。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更好地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1.2选择优良品种


  在选取蔬菜品种时,应优先考量那些展现出优越的抗病虫害能力与环境适应性的品种,这样的选择策略有助于减少蔬菜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进而促进整体生产效益的显著提升。依据大棚有机蔬菜种植的特定需求,应聚焦于那些天然就具备较强抗病虫害能力,或是经由人工精心选育、强化此类特性的有机蔬菜品种。这些品种能够有效减缓病虫害的传播速率,显著提高作物的存活率,为农业生产的安全与稳定奠定坚实基础[3]。


  所选品种还需要具备对大棚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即能够灵活应对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波动,减少因环境不适而诱发的病害风险。这种适应性还体现在对不同季节与气候条件的广泛接纳上,这使得蔬菜生产能够跨越季节限制,实现全年稳定供应。


  至关重要的是,必须警觉并规避“品种单一化”潜藏的防控难危机。为防止单一种植模式诱发的大规模病虫害风险,积极保护并合理利用有机蔬菜的遗传多样性资源显得尤为迫切。这要求在品种选择上保持多元化,以减少病虫害的侵袭风险。


  3.1.3沼渣、沼液代替化肥


  在有机大棚蔬菜的种植中,一项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应用是将沼渣和沼液作为一种环保肥料来取代传统的化学肥料,以此来改善土壤质量、保障作物健康并提高产量。


  沼渣,这种从沼气工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是一种含有丰富氮、磷、钾等植物必要营养成分的有机物质。它的有效再利用不仅减轻了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还为大棚蔬菜的成长提供了自然的养分来源。通过将沼渣转化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土壤,不仅能够精准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养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优化土壤结构,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为蔬菜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沼液作为沼气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液态有机废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活性微生物及多种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经过科学、合理的配比与净化处理,沼液被赋予了生态有机肥料的崭新角色,通过精准喷施于植物根部周围,可以有效增强土壤肥力,进一步激发蔬菜的生长潜能[4]。


  3.1.4实施轮作或间作


  在大棚有机蔬菜的种植实践中,实施轮作或间作策略构成了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中的关键一环。通过科学规划不同作物间的轮作或间作,可以构建一道天然的病虫害防线,还能促进土壤健康的维护与整体生产效益的提升。


  轮作指的是在同一地块上,依据既定的周期与顺序,依次栽种多样化的作物。此举巧妙利用了病虫害对特定植物种类的偏好性,通过轮作种植,有效抑制了某些病虫害的滋生与蔓延,为土壤生态的良性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


  间作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播种两种或多种作物,这种共生共荣的种植模式不仅减缓了害虫在单一作物间的快速传播,还促进了不同作物之间的生态互补与资源共享,从而增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韧性与稳定性。


  通过轮作与间作的巧妙结合,可以避免单一作物在固定地块上的长期连续种植,减少了土壤中病原体与有害物质的累积,为土壤的持续健康与肥沃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与品质,还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2物理防控


  3.2.1诱捕害虫


  在培养绿色有机蔬菜时,病虫害的侵袭构成了一项不容小觑的难题。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控会背离绿色种植的基本理念及初衷。因此,采取生态友好的方法成为必然之选,如设置粘虫板、启用高压脉冲式杀虫灯及使用性引诱剂等手段,这些都可以有效地缓解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粘虫板因其高效、直接的特点,在治理像尖椒这类的有机蔬菜的病虫害时显得尤为关键,能够准确捕捉到,如蚜虫之类的微小害虫,大幅降低了病虫害出现的概率。性引诱剂则巧妙地利用生物学原理,通过扰乱害虫的性别比例,特别是捕捉和消灭雄性个体,从而从根本上抑制害虫群体的繁衍能力,大幅降低交配成功率,从而控制害虫种群增长。至于高压脉冲杀虫灯,则依据害虫趋光特性,夜间悬置以诱害虫接近光源,一旦害虫靠近,就即刻施以电击,实现快速捕杀,保障蔬菜健康生长[5]。


  3.2.2棚内消毒


  确保大棚内有机蔬菜高质量生长的前提在于实施周密的消毒预处理措施。在每季绿色有机蔬菜收获后,大棚内往往遗留杂草与致病菌源,成为病原菌滋长的温床。若不及时消毒,则将直接威胁下一季蔬菜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其质量与产量。因此,消毒工作是预防大棚病虫害的首要且关键步骤。具体消毒方法有多种:硫黄熏蒸法,有效遏制白粉病复发,并清除棚内潜在病虫害;臭氧消毒技术,显著降低黄灰霉病的发病率。此外,利用冬季低温进行自然冻棚消毒亦是一个良策,低温环境迫使害虫难以存活,在蔬菜收获后,及时开启大棚通风,可以使严寒成为天然的杀虫剂,彻底清除棚内害虫隐患。


  3.3生物防控


  3.3.1病原微生物防治


  通过运用真菌,如白僵菌(真菌)、苏云金杆菌(细菌)等具有抗生物质分泌能力的微生物,能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玉米螟等有害生物。此外,针对松毛虫、蜀柏毒蛾等特定害虫,病毒同样展现出强大的防治效果。通过引入赤小蜂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对蔗螟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3.3.2寄生性天敌防治


  寄生性天敌防治常采用寄生蜂或蝇类生物作为控制手段,以对抗天牛、松毛虫等有害生物的侵害。


  3.3.3捕食性生物防治


  捕食性生物防治主要依赖捕食性的脊椎及节肢动物进行害虫控制,其中脊椎类典型代表有食虫鸟类(如山雀、啄木鸟)及捕食鼠类的天敌(如猫头鹰、蛇);至于节肢动物方面,则包括螳螂、瓢虫、蚂蚁等,它们可对螨类及蜘蛛等天敌进行有效捕捉。

  3.3.4昆虫激素防治


  昆虫激素防治利用性外激素与内激素的注入手段对蔬菜进行防护,如小菜蛾性诱剂及保幼激素等,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治理。


  3.3.5生物制剂防治


  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制剂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辣椒水、蓖麻浸液、草木灰溶液等生物制剂已广泛融入农作物种植实践。辣椒水溶液凭借辣椒中强烈的刺激性成分,可以有效破坏害虫生存环境,兼具触杀与诱杀双重功效;蓖麻浸液则运用蓖麻碱特性,致使害虫中毒麻痹而死;而草木灰溶液,凭借其高碱性特质,同样能破坏害虫栖息条件,且富含促进有机蔬菜生长的矿物质养分,其双重作用可以提高蔬菜产量与质量。


  3.3.6抗生素防治


  抗生素作为生物防控领域的尖端技术,以微量的高效药性对有害生物构成致命威胁。例如,将含1.8%虫满克有效成分的乳油稀释3500倍,便可有效歼灭蔬菜种植中常见的青虫、菜蚜等害虫。此防控手段的核心在于其微生物成分,这些成分源于自然发酵,对环境及土壤均展现出无污染的友好特性。一旦释放至土壤中,它们就能迅速被其他微生物降解,同时在杂草控制方面展现出了卓越成效。


  3.4绿色肥料的应用


  绿色肥料的应用不仅契合有机蔬菜生长的全营养需求,还能显著提高其产量,且对环境友好无害。其中,沼渣与沼液作为种植过程中的优选绿色肥料,经科学研究发现,它们富含有机蔬菜生长必需的氮、磷、钾等关键元素,充分满足其营养需求。进一步地,沼液作为肥料施用,不仅促进有机蔬菜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高,实现增产增收,还能有效抑制害虫滋生。至于沼渣,作为基肥施入土壤,则能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确保土壤肥力持久,进而提升有机蔬菜的整体质量[6]。


  4结语


  综上所述,大棚有机蔬菜种植的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是农业领域的一次革新实践,还是推动农业向生态和谐方向转型的关键步伐。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与广泛应用,能够有力促进农业的绿色化、健康化及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农业的繁荣与可持续性奠定坚实基础,贡献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肖晓华,牛小慧.秀山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调查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31):39-41.


  [2]刘万才,朱景全,赵中华,等.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研究进展[J].植物医生,2021,34(05):5-12.


  [3]倪萌,强胜,华艳洁.江苏无锡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7):92-93.


  [4]陈艳,曾泉,王长青,等.枝江市柑桔大实蝇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J].湖北植保,2023(05):74-76.


  [5]李国.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J].河北农机,2024,(13):43-45.


  [6]刘胜利,黄海泉.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中的绿色防控技术[J].中国农机装备,2024,(0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