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分析中离子色谱法的应用分析论文

2024-12-13 11:28:40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在水质分析中,为了降低水样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阶导数离子色谱法进行水中钙镁离子测定的方法。在实际测定中,先综合分析各因素对测定方法的影响,最终选择中性酸碱度、室温的测定环境。
摘要:在水质分析中,为了降低水样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阶导数离子色谱法进行水中钙镁离子测定的方法。在实际测定中,先综合分析各因素对测定方法的影响,最终选择中性酸碱度、室温的测定环境。其次,在获得对应离子色谱图后,会对各色谱图进行一阶求导和另一离子导数值的获取,可证明导数值与钙、镁离子的浓度具有线性关系,可支持测定工作。最后,将该方法和滴定测定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能证明该方法在水质钙镁离子测定中具有良好价值,利于提高实验室分析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水质分析;一阶导数;离子色谱法
0引言
在应用传统的离子色谱法进行水质分析时,基于钙镁离子所保留的时间具有接近特点,若对水样的稀释处理不充分,离子含量大于50 mg/L时,钙镁离子的色谱峰会存在部分重叠,影响测定精度。结合本文所用样品为工业循环水,在水蒸发下盐类会持续浓缩,因此有必要在离子色谱法应用中,借助Tsallis模型分析、非线性数据拟合分析和导数处理等技术,通过零交点一阶导数离子色谱峰的利用、特定零交点的选择,可实现对峰形的优化、光谱带窄化,进而完成叠峰的处理,提高钙镁离子含量测定精度。
1水质分析的实验方案
1.1仪器和试剂准备
本次实验所准备的各类仪器设备参考表1,除了要做好各类仪器试剂的选择优化,也要对色谱条件进行确定,具体如下:柱压要控制在11 MPa、进样体积设为20μL、柱温保持在45℃、实际流速为1.5 mL/min。最后,明确IC色谱站价值,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要应用Origin转变为导数谱图,然后进行实验计算。
1.2实验方法的过程
本次实验流程如下:第一,要在比色管(25 mL)中加入镁或钙离子标准溶液,然后使用二次蒸馏水对待测溶液进行定容至刻度,并在摇匀操作下,确保部分混合标准溶液使用具有良好性;第二,为实验创造良好的环境,然后测定溶液得到离子色谱图,然后对色谱图进行一阶导数处理;第三,在零交点保留时间处,对另一种物质的一阶导数(dσ/dt)进行测定,然后进行对应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1]。
2水质分析的实验方案改进讨论
2.1试验影响因素
2.1.1 pH的影响讨论
要求对钙镁离子质量浓度(50 mg/L,下同)进行固定,研究不同pH数值对一阶导数离子色谱值的影响。在完成对比实验后发现,当pH处于6~8时对测定数值影响最小,因此将试验的pH设为7。
2.1.2温度的影响
固定钙镁离子浓度,分析温度对一阶导数离子色谱值的影响。在完成对比实验后发现,温度处于6~30℃时,对一阶导数离子色谱值的影响最小。因此将试验的地点选择室内,以室温开展实验。
2.1.3离子强度的影响
固定钙镁离子浓度,向溶液中加入各浓度值的氯化钠,分析离子强度对一阶导数离子色谱值的影响。在完成对比实验后发现,氯化钠质量浓度在0~10 000 mg/L时,不会影响该方法的离子测定效果,一阶导数离子色谱值显示基本不变。
2.2离子色谱图构建
用离子色谱法对10 mg/L钙镁离子混合溶液进行测定,具体谱图参考图1。钙镁离子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5、7.7 min,同时具有谱图重叠过多的特点,影响两组分的测定精度、同时测定等效果。同时,钙、镁离子的保留时间在6.5、7.7 min时,其dσ/dt=0,导数值不随含量而变改变。
2.3导数离子色谱图构建
基于色谱图重叠问题,需要对两组分的离子色谱进行一阶导数处理,实现钙镁离子的同步测定,其导数离子色谱图参考图2—图4。具体分析:第一;钙、镁离子的保留时间在6.5、7.7 min时(钙、镁离子的零交点处),其一阶导数离子谱图的数值与钙、镁离子有良好的相关性,前者增加下后者也增加;第二,结合一阶导数离子色谱值和离子浓度的线性变化关系,可以在离子一阶导数的零交点处,完成对另一离子含量的测定工作,实现更加精确的测定[2]。
2.4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首先,实验开始前,在比色管(25 mL)中加入0 mL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钙、镁离子标准液,然后再准备四支比色管,向其中分别加入1.25、2.5、5、10 mL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钙、镁离子标准液,在统一定容和摇匀处理后,可以对溶液的离子色谱图进行构建,并进行dб/dt值的求值。其次,对于镁离子而言,当质量浓度在0~400 mg/L时,和一阶导数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于钙离子而言,也在质量浓度处于0~400 mg/L时和一阶导数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具体的检出限和标准曲线参考表2。
3水质分析的样品测定
以某化工厂的冷却循环水作为水样,进行一阶导数离子色谱法的应用试验。在按照上文提出的步骤及方法进行试验开展后,可通过测定得到离子色谱图、钙、镁离子一阶导数离子色谱图,最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可以参考表3—表4,其中加标回收率在91.1%~103.1%之间,数据合理。其次,为验证该改造方法测定精度,要应用滴定法进行对比验证,两种方法对比参考表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接近,证明一阶导数离子色谱法的应用具有可靠性[3]。
4结语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定水质中钙镁离子,决定应用一阶离子色谱导数法,降低色谱峰重叠的影响。具体而言:先进行仪器、试剂准备和试验方法论述;其次进行离子色谱图、导数离子色谱图的构建,可明确在钙、镁离子一阶离子色谱图的零交点分别为6.5、7.7 min时,能获得另一离子导数值dσ/dt实现同步测定且具有较高的测定精度;分析了pH、离子强度、温度对该方法的影响,并对离子的标准曲线和检出限进行讨论。最后,进行实例验证,该改进方法和滴定法测定结果相同,证明改进效果可靠。
参考文献
[1]邵哲,胡云辉.离子色谱法在饮用水水质分析中的应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3,36(1):163-165.
[2]王玲燕,李珍,张国辉,等.导数离子色谱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2021,43(7):959-962.
[3]赵秋娜.水质分析中离子色谱法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9(14):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