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新时期铜矿开采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论文

新时期铜矿开采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论文

5

2024-09-07 10:43:2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极为快速。尤其在新型现代化生产技术加持下,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并取得了重大性的突破和进展。铜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无论是在微观冶金工业生产中,还是在宏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铜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性的价值和作用。为了进一步满足现实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整体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积极探讨现代化的铜矿开采利用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铜矿开采利用发展战略,真正的满足现代化铜矿资源开发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的综合需求。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极为快速。尤其在新型现代化生产技术加持下,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并取得了重大性的突破和进展。铜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无论是在微观冶金工业生产中,还是在宏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铜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性的价值和作用。为了进一步满足现实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整体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积极探讨现代化的铜矿开采利用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铜矿开采利用发展战略,真正的满足现代化铜矿资源开发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的综合需求。

  关键词:新时期;铜矿开采;利用现状;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铜矿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四大有色金属资源之一,作为我国重要的金属资源形态,铜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国防工业等领域。铜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利用,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市场和各行各业发展需要,起着直接性和关键性的作用。铜矿资源是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基础材料。铜矿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有效性供给,对于保障国计民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本文旨在对我国铜矿资源的基本特点进行剖析,并在铜矿资源分布、铜矿产资源禀赋及资源特点基础上,探讨新时期铜矿开采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

image.png

  1我国铜矿资源的基本特点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以我国为例,国家目前已经发现的矿产资源大约200种,但是我国并不属于世界上矿产资源储藏量较大的国家,铜矿资源相对贫乏。

  铜矿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形态,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可持续推进的重要资源支撑。我国各地区的铜矿资源,从铜矿品位、矿床物质组成、铜矿开采条件、矿床规模等来看,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矿床规模相对较小

  按照国家制定出来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小型矿床是小于10万吨,中型矿床在10万~50万吨之间,而大型矿床则是指铜金属储备量在50万吨以上。按照国家矿床划分标准,我国各地区的大型铜矿床也仅有不到3%,而中型和小型铜矿床占绝大多数。比如,我国500万吨以上著名的大型铜矿床,也仅有西藏玉龙铜矿和江西德兴铜厂矿床。整体上来看,我国各地区的铜矿床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大型铜矿床资源开发。

  1.2共伴生矿多,铜矿品质相对较低

  从全国各地区来看,我国共伴生铜矿所占比例维持在73%左右,而单一且纯粹的铜矿也仅仅占到27%。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铜矿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为0.87%,与世界其他大型铜矿品质相比相对较低。我国大型铜矿矿床中,品位大于1%的铜储备量,仅占到13.2%。例如,我国斑岩铜矿床平均品位在0.55%,而世界上铜矿主产区的秘鲁、智利等国家,斑岩铜矿床品位在1%~1.6%。再比如,我国的砂页岩型铜矿床,平均品位在0.5%~1%。而砂页岩型铜矿床产出大国刚果和赞比亚、波兰等,品位在2%~5%。

  1.3高品质和中大规模矿床处于边远地区

  我国高品位的铜矿床,也有些地区铜矿资源规模相对较大。但是砂页岩型铜矿床,在内陆地区很少,几乎大部分处于边远地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外部建设环境相对较差,虽然国家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方面对其有所倾斜,很难实现对高品位铜矿资源的高效化和快速化开发利用。

  2当前我国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整体形势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探明铜资源储量为9553.8万吨。中国铜产量集中在华东地区,占全国铜产量的51.84%,其中安徽和江西约占30%。西藏、新疆、云南和内蒙古也是中国主要的铜产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化工程的发展,工业化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加重和提升。我国虽然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但是铜矿资源可利用率则相对不高。当前我国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整体形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我国主要的铜矿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比如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内蒙古地区等。然而西北地区相对偏僻,自然环境也相对恶化,技术更新落后,无法真正的实现对铜矿资源规模化和高效化开采,更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第二,我国已经探明的铜矿资源储备,仅仅占到世界储备量的百分之八九左右。整体上看,我国铜矿资源自然禀赋不好,缺少优质的铜矿矿床资源。部分铜矿矿床呈现出矿体复杂、品位低、开采成本高、开采难度大的特点。

  第三,受到铜矿资源勘察技术的约束,目前我国铜矿资源勘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铜矿资源规模化和效率化开采需要。铜矿资源开发利用及勘察开采技术的创新和迭代,也是未来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第四,与世界上大规模铜矿采取露天大规模开采、装备先进大型化机械化设备、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存在不同,我国的铜矿资源大多数矿山井下采矿居多,采矿机械设备及仪器相对落后,无论开采劳动生产率、大型机械设备利用率,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我国部分地区铜矿开采区,采用污染严重、低效率、高耗能的鼓风炉技术和反射炉技术,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第五,铜矿资源开采成本方面,与开发利用技术密切相关。高端的铜矿资源开采技术,可以很好控制好采矿成本。世界范围来看,我国要比世界平均每吨铜的选采冶综合成本高约3%~4%左右。我国平均每吨铜的选采冶综合成本过高,在国际上存在竞争劣势。

  第六,我国铜矿资源生产、消耗和进口情况。目前来看,我国的铜矿资源主要集中应用于制造行业以及电子通讯行业当中。而且随着行业的快速化发展,铜的资源消耗量也是持续性增加。无论是开采、生产、消耗等,都面临着较大的“水涨船高”压力。基于我国铜矿资源开采供应能力不足,势必会导致进口量的猛增。从国内整体市场来看,我国国内铜矿资源消耗,面临着“高需求、低供应”的状况。依靠外来国际铜矿资源支援并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国际环境出现大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我国铜矿资源供应的不足,进而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新时期铜矿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发展战略对策

  3.1加大对国内铜矿资源的勘察和开发力度

  从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国内对于铜矿资源的需求量是极大的,是世界上少有的铜矿资源消耗量大国。要想始终保持铜矿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加大对国内铜矿资源的勘察和开发力度,是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的。“以国内供应为主,国外供应为辅”的战略发展目标不可动摇。因此,才可以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对铜矿资源供应量的持续性保障。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铜矿资源需求与铜矿资源供应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我国国内的铜矿资源储备量并不乐观。但是虽然如此,我国西部地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铜矿资源开发和找矿愿景。只有加大对国内铜矿资源的勘察和开发力度,加大对铜矿资源勘探经费持续性投入,依然可以实现对西部地区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在先进的铜矿资源找矿理念和铜矿资源找矿技术加持下,我国已经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铜矿矿体资源。未来几十年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铜矿资源供应不足的现状和窘境。加大对国内铜矿资源的勘察和开发力度,是发现新铜矿、利用新铜矿、促进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3.2努力持续性扩大铜废料、再生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保障我国铜矿资源的市场化可持续性供应,努力持续性扩大铜废料、再生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要的铜矿资源来源渠道。扩大铜废料、再生铜资源利用是我国铜矿资源整体开发利用的重要补充和分支。根据世界有关资源部门统计,早期的2007年时,世界范围内回收利用的铜废料共计约500万吨。其数据可以占到全年世界铜矿资源生产和消耗量的38%。尤其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讲,各个国家都十分注重对铜废料、再生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欧美国家相比,同时期的我国在铜废料、再生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2007年回收了大约30万吨,占比当年我国铜在开发利用和消耗量的26%。我国26%的铜废料、再生铜资源利用率,与欧美国家38%的铜废料、再生铜资源的利用率,依然存在着加大的差距。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已经逐渐加大了对铜废料、再生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而且与2007年相比,其利用率也在持续性攀升,但是与欧美国家的数据差距却反而在持续性增加。从另一角度来看,我国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铜废料、再生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潜力。相信未来在新型科学技术和开发利用理念加持下,铜废料、再生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将会大大的增加,期望未来我国铜废料、再生铜资源利用量可达到七八十吨。

  3.3加大铜矿资源市场经济布局,实现矿山规模结构优化

  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考虑,要进一步加大对铜矿资源市场经济结构发展布局,尤其要加强以铜为主导的矿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进行铜矿资源经济结构优化布局,迎合现代化铜矿资源勘察和开发体系,提高铜矿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效率。要根据国家铜矿资源整体发展布局,对各种类型的铜矿资源进行优化和组合。比如,要提高中大型铜矿资源矿山比例,要对小型和分散型矿山进行资源整合,保证开采规模和储备量规模相互协调。对于存在的一矿多开和大矿小开行为,要进行坚决抵制,实现矿山资源规模化优化,建立起完善化的采选冶产业链,形成良好的铜矿资源开发新格局,满足市场化和行业化铜矿资源的实际需求。

  3.4制定铜矿资源开发优惠政策,加大资源开发监管力度

  在铜矿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而言,国家层面要出台和制定,针对性的铜矿资源开发优惠政策,对铜矿资源安全、铜矿市场供应、铜资源市场价格进行保障。要加大对国内各地区铜矿资源勘察和开采力度,尤其对于西部地区,要寻找新型的大型的高品位铜矿基地,加大对铜矿资源勘察和开采力度。另外,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铜冶炼技术,提高铜冶炼技术水平,将品位较低的砂岩型铜矿和斑岩型铜矿进行品位提升。要同步进行国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要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得国内铜矿资源产量大大的提升。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铜矿资源开发监督力度,采取有力监管对策和措施,禁止出现如违法乱纪、乱挖乱采、资源浪费的现象。对于发现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发现一处立即处理,避免对铜矿资源开发带来影响。要从国家视野进行国际合作,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充分利用国外铜矿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对外国铜矿资源的引进力度,进而满足我国对铜矿资源实际需求。

image.png

  3.5发挥市场优化与调整优势,制定铜矿资源市场举措

  在铜矿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市场化资源配置优势,实现对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和规模化。要根据铜矿资源市场需求,进一步限制投资过热导致的铜冶炼能力扩张现象。要根据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调整铜矿资源进口和出口结构,进一步实施铜精矿联合进口。要进一步研发铜矿资源的替代品,要将铜矿资源需求从紧迫中解脱出来。要积极鼓励技术先进和资金雄厚的铜矿资源企业之间,进行强强联合,集中优势技术和优势资源,跨行业、跨地区进行联合合作,保证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战略。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铜矿资源市场化建设与整合,尤其要加大铜矿市场供需信息透明度建设,建立起稳定化的铜矿供需稳定市场。根据海外铜矿资源引进需求,可以加大对码头、港口、铁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缓解海外铜矿资源引进困境,实现国内需求和国外供给的双向良性循环。

  3.6持续加大海外铜矿资源开发进度,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在铜矿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布局上,我国始终坚持“以国内供应为主,国外供应为辅”的战略布局。单纯的依靠国内铜矿资源利用存在不足的话,也要适当的持续性加大对海外铜矿资源的开发进度,借助外来铜矿资源以维持国内经济的快速化发展。目前来看,我国企业获取海外铜矿资源的方式,主要是由如下三种类型:第一,从海外资本市场获得。所谓的从海外资本市场获得,具体指的是,利用跨国并购、控股合作具有优势资源的铜矿资源开采公司等,来实现铜矿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配置。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可以很快找到所需求的铜矿资源,甚至还可以获得较为优质的铜矿资源项目储备以及相关的先进技术和运营经验,从而促进跨国并购、控股合作开发企业的快速化和规模化发展,实现铜矿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进行铜矿资源自由贸易。主要是以国家或者国企名义进行铜矿资源或者铜矿产品的采购和长单。从长期来看,铜矿资源自由贸易,依然是我国企业获取海外矿产资源的主要途径,更是未来长久进行的矿产资源获取模式。第三,通过投资、合资勘察、开发或者参股模式进行铜矿资源获取。投资、合资勘察、开发或者参股模式,主要是以铜矿资源开发项目为切入点,可以很快的控制好铜矿资源份额,可以得到很好的回报。此种模式在海外铜矿资源开发中,应用效果较好。

  4总结

  综上所述,铜矿资源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矿产资源。铜以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电力、轻工、机械制造、交通运输、邮电等行业。铜工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铜矿资源的开采还有一定的潜力,但相应的冶炼技术往往跟不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依靠大量投入原材料来获得较高的产能。近年来随着对铜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铜矿价格不断上涨。铜矿价格的变化已经对我国加工、铜矿石开采和矿资源勘探产生重大影响。在铜矿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只有改变传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寻求全球化、一体化铜矿资源合理配置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铜矿资源需求问题,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