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基层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论文

基层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论文

2

2024-06-11 14:20:29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文章通过对实验室安全警示案例的分享,汇总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为各基层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建议。通过交流学习、查阅文献,文章总结了海南基层实验室现状,重点从防止火灾、爆炸、受伤、中毒、*生物和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管理建议和安全操作,并汇总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理和培训要求。但基层实验室受经费和条件所限,存在诸多弊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实验室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规范安全操作,才能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正常运行。

  摘要:文章通过对实验室安全警示案例的分享,汇总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为各基层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建议。通过交流学习、查阅文献,文章总结了海南基层实验室现状,重点从防止火灾、爆炸、受伤、中毒、*生物和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管理建议和安全操作,并汇总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理和培训要求。但基层实验室受经费和条件所限,存在诸多弊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实验室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规范安全操作,才能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正常运行。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0引言

  在海南地区遍布大大小小的各类实验室,如食品药品检验所、疾控中心、医疗检验室、环境监测站、质量检验所等,这些实验室在工作中可能涉及病原*生物、易燃易爆危险品、腐蚀性试剂、易制毒及剧毒化学品、麻醉与精神类药品、放射性物质、各种有害废弃物等[1]。基层实验室由于面积较小,管理层安全意识较弱,加上资金缺乏、设施落后、各种危险品的处置不规范、排风系统净化能力不足等[2],存在诸多安全风险点。一些一线检验人员防护的专业知识不足,存在较大的人员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2001—2020年间,媒体公开报道的仅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就有113起[3],可见全国基层实验室安全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基层实验室投入逐年增加,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针对海南基层实验室的现状,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安全管理领域两个著名理论“墨菲定律”[4]和“海恩法则”[5],本文提出做好培训、做好预案、实施风险管理,实验室大部分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

  1防火灾和爆炸

  基层实验室由于人员较少,对存放的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管理不严,加之电气设备老化缺乏资金维护和更新,导致发生火灾或爆炸的风险较高。

  1.1警示案例

  2010年5月26日,昆明某大学莲花校区矿业大楼2名学生做完实验后,忘记关闭电路,导致六楼的电化学综合测试室发生火灾。

  2016年1月10日,北京某化学实验室由于存放化学药剂的冰箱电路老化自燃,引发火灾。

  2021年3月31日,中科院某实验室1名研究生做实验时操作不当,导致反应釜高温高压爆炸,当场死亡。

  1.2管理建议

  管理层必须把定期梳理和排查安全风险点作为头等大事。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配备安全员,每月检查消防栓和灭火器是否正常;还应配备灭火毯、细沙子、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大功率电器设备旁均要放置泡沫型自动灭火装置,防患于未然;存放灭火设备的位置要固定,需有醒目的标识,方便实验人员记忆和取用;存放贵重精密仪器的房间应安装惰性气体灭火控制装置,避免水喷淋损坏贵重精密仪器;易爆的试剂和试药需存放在防爆试剂柜或防爆冰箱里;可以相互反应的试剂需物理隔离保存,如还原剂不能与氧化剂混放;存放钢瓶需要用铁链加固,远离热源,存放间保持良好通风;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乙炔与氧气分开存放,惰性气体尽量采用集中供气,便于统一安全管理。

image.png

  1.3安全操作

  实验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多是易燃的,应避免与明火接触;加热低沸点或易燃液体要注意控制温度,建议使用水浴加热;有些物质混合可能引起爆炸,如硝酸钾与醋酸钠、过氯酸与乙醇、高锰酸钾与浓硫酸、高氯酸与有机物,以及镁粉、铝粉、锌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等,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可燃气体与空气达到一定比例时,很容易引起爆炸,如氢气、乙炔等,应放置在智能报警气瓶柜中,使用前检查泄漏,严禁明火。

  2防中毒和受伤

  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实验室是易发生中毒的高风险区域。

  2.1警示案例

  2012年2月15日,南京某大学化学楼实验室甲醛反应釜发生泄漏,近200人紧急疏散,事故导致不少学生喉咙痛、流眼泪,感觉不适。

  2015年3月3日,上海某大学环境学院实验室由资质过期的气瓶公司工作人员更换硫化氢气体钢瓶时,气体发生泄漏,导致该工作人员中毒身亡。

  2017年3月27日,上海某大学实验室1名学生处理一个约100 mL的反应釜的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反应釜炸裂,该生左手大面积创伤,右臂贯穿伤骨折。

  2021年7月27日,广州某大学药学院实验室1名博士在清理通风柜时发现以前毕业生遗留在烧瓶内的未知白色固体,用水冲洗时发生炸裂,炸裂产生的玻璃碎片刺破该生手臂动脉血管。

  2.2管理建议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性等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等具有危害的化学品[6],按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将被纳入管制的148种剧毒化学品与其他试剂进行分类管理,入库后实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五双”制度管理[7],确保危化品整个生命周期落实闭环管理,同时要加大检查和抽查力度,对危化品管理的责任人员实行考核和奖惩,以增强其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8]。对海南这种常年高温的地区,需安装防爆空调对试剂房降温和排风;实验室各风险区域应有警示标识,标明危险*息和责任人;检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先做好安全防护,需配发防毒面具,并注意检查防毒面具吸附盒的有效期;严禁检验人员在实验室进食,饮水用具不得带入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实验室注意通风换气,可避免长期暴露在有机溶剂挥发的环境中导致慢性中毒。

  2.3安全操作

  危险品使用场所应张贴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措施等文件;使用有毒或易挥发的试剂和药品,如芳香族硝基苯、苯胺、有机汞、有机磷等能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的试剂,特别是剧毒品甲基汞,毒性比汞强1 000倍,可以被吸入或经皮吸收[1],使用时要特别小心,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同时佩戴防毒面具;海南温度高、湿度大,在开启密封的装有易挥发试剂的瓶子时,瓶内气压大,需在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避免突然开启时气液冲出伤人;可燃性气体钢瓶连接压力表的螺丝为右松左紧,不燃或助燃性气体钢瓶连接压力表的螺丝刚好相反,为左松右紧,开启钢瓶阀门时注意压力表,缓慢开启,不要将气体出口对人;存放低沸点试剂要注意防止挥发,如乙醚存放时检查内塞,再对瓶口进行蜡封存放;装配或拆卸玻璃仪器时,蘸取少量水或甘油,用布裹手,防止玻璃仪器破裂伤手。

  3防*生物和环境污染

  *生物的污染常常不易察觉,有时是缓慢的污染过程,每次使用后必须保证完全灭活,否则对人员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3.1警示案例

  2004年4月,安徽、北京先后发现新的SARS病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两名被SARS感染的工作人员引发。卫生部、科技部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认定,是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实验室污染和工作人员感染的重大责任事故。

  2010年12月19日,东北某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学生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时,因在无防护的状态下使用未检疫的羊进行活体动物实验,导致28名师生感染了严重的布鲁氏菌。

  2013年3月16日,某实验室实习人员在工作时,将大量的废弃溶剂倒入水池,引起下水道管路溶解漏水,造成环境和地下水污染。

  3.2管理建议

  管理者应制定易于执行的预防措施,避免*生物和实验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每日安排检查、*生物垃圾单独处理、每月进行环境消毒等。生物安全目的是要减少实验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的机会,避免感染性事故的发生[9]。在*生物实验室门口应有醒目的生物危害实验室标识,标明危险等级*息、责任人和紧急联系*;工作人员需持证上岗,尤其是存在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压力容器的人员,必须持有压力容器使用证,熟知压力容器的操作流程才能操作;存在活性*生物的实验室必须配备生物安全柜;严禁将废液倒入下水道,应根据废物的性质分类收集存放,废液存放室要注意通风透气,定期将废液交给有资质的专业公司统一处理;医疗垃圾、实验垃圾与生活垃圾要分类处理。

  3.3安全操作

  严格执行菌种管理,做好使用登记,*生物的废物必须日产日清,避免指数繁殖;*生物检验使用过的培养基需采取121℃高压灭菌30 min处理,再趁热将琼脂倒掉;血液、唾液、尿液等生物样品,需加漂白粉搅拌后放置2~4 h灭活后再处理;检验黄曲霉毒素需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并满足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10],同时要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识[11]。

  4应急处理和培训管理

  4.1起火爆炸应急处置

  基层实验室应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练,熟悉火灾处置程序,定期清理消防通道,醒目标注消防栓位置和火灾撤退路线,让所有人员学会使用灭火器。如果实验室意外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演练的程序沉着冷静面对,局部小火可立即用湿毛巾或专用灭火毯覆盖;衣服着火时勿奔跑,就地躺下滚动;电线和电器着火,首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切勿向失火电器泼水;精密仪器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比水轻的有机易燃溶剂起火,如苯、丙酮等,切勿用水灭火,应用细沙子或干粉灭火器;火势稍大必须第一时间拨打火警*。

  4.2受伤应急处理

  基层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烧伤、烫伤、流血等意外事件,应具备应急处理方案,对简单的受伤处理要全员培训,并设置急救箱或急救室,配备常用的消毒酒精、纱布、绷带、创可贴、烫伤膏、云南白药、体温计、剪刀、棉签、消毒棉花、2%醋酸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和20%硫代硫酸钠溶液等。还需注意每季度检查常备急用物品的有效期,及时替换过期物品。此外,每年要定期组织检验人员进行职业体检,及早发现健康隐患。

  4.3中毒受伤应急处理

  发生中毒情况时,必须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或蒸气,应立即把中毒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皮肤被强酸灼伤后,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5 min,然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涂抹皮肤进行中和,最后可以涂凡士林或可的松软膏;强酸或强碱溅入眼睛,现场立刻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不少于15 min),使用喷淋器要谨慎,长期未使用的喷淋器可能污染严重,适得其反,冲洗时将眼睛侧面朝下,拉开眼睑,冲洗水侧面流下,避免直接冲洗眼球,切勿因惊慌或疼痛而紧闭眼睛;吞入毒物,最有效的办法是借助呕吐以排出胃中毒物。

image.png

  4.4完善培训

  实验室安全影响因素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层建筑、安全教育、专业安全、基础安全、实验场所[12]。由此可见,首先应增强管理层安全意识,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才有保障,然后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基层实验室要根据各实验室特点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全面安全排查,做好风险点识别[13-14],再根据风险点对全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对危险物品实施“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15]的方法也值得基层实验室借鉴。实验室制定的安全培训制度应包括计划、实施方案、培训内容、考核和评价等。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充分了解所用试剂和试药的性质及防护措施,不确定的可以查询其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其可以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内容。员工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考核合格后,经过岗位授权才能上岗,还需每年进行继续培训教育,熟悉各项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实验人员培训技术档案。

  5结语

  “事故教训是镜子,安全经验是明灯”[16],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顺利完成检验任务的必备条件。因此要从“重能力、轻安全”的认知中走出来,从“重制度、轻人为”的误区中走出来[17]。基层实验室对安全的防范意识往往较弱,领导层应将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18]的要求贯通运用于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安全管理中,把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作为首要工作。只有加强检验人员的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操作,才能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裴云飞,陈国庆,赵庆友,等.“四品一械”检验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药事,2018,32(12):1608-1615.

  [2]何敏,黄镁,何秋云,等.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轻工科技,2017,33(8):134-135,137.

  [3]徐彭.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2):178-181.

  [4]裴继春,赵卿,王惠云.墨菲定律的客观性探讨及对安全管理的启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10):88-90.

  [5]李轩复.基于海恩法则建设实验室安全员队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254-256.

  [6]周颖君,纪剑辉.关于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J].当代化工研究,2023(17):173-175.

  [7]裴云飞,王全柱,柴海燕,等.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药事,2022,36(3):279-286.

  [8]李乐.浅谈高校危化品仓库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20(27):72-73.

  [9]刘诗川,胡薇薇,岑斌,等.杭州地区医疗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防控风险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19):3037-3040.

  [10]王传钧,张晶,张险峰.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菌(毒)种管理的思考[J].洁净与空调技术,2020,6(2):130-132.

  [11]黄瑛,徐永安,何晟煜,等.以风险思维管理食品检测实验室[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8):6304-6310.

  [12]陈丽丽.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探究[J].实验室科学,2022,25(5):227-236.

  [13]黄海斌.检测实验室风险管理和控制[J].化工管理,2020(1):76-77.

  [14]孟庆保,易琳,周志明.检测实验室风险管理[J].中国检验检测,2019,27(2):71-72,68.

  [15]高居荣,樊广华,李圣福,等.重点实验室规范管理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38-140.

  [16]李丹,宗鸣,韩成花.浅谈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J].清洗世界,2023,39(8):193-195.

  [17]杨正慧,宋继霞,夏春秋,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管理,2014,22(5):43-45.

  [18]杨悦.深刻领会新《药品管理法》中体现的“四个最严”监管[J].中国药事,2019,33(11):120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