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及防控对策论文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及防控对策论文

35

2024-05-30 11:33:35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危险源较多且易发生事故的重点场所。为减少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需从安全隐患的定期排查及整改、构建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规范使用化学试剂及设备、制定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等防控角度出发,形成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减少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保证人员的安全。

  摘要: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危险源较多且易发生事故的重点场所。为减少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需从安全隐患的定期排查及整改、构建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规范使用化学试剂及设备、制定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等防控角度出发,形成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减少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保证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防控

  0引言

  2023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教科信厅函〔2023〕5号)[1],明确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管理体制[2]。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虽在不断加强,但目前仍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及管理中的不足,诱发事故发生。例如2018年北京某高校,学生在做科研实验时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在机械搅拌时金属碰撞产生火花,点燃氢气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由此可见,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所以为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事故发生,需要找出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对隐患点对点地制定整改措施以及应急方案。通过实施安全责任制,以及开展安全教育、准入制度及相关考核方案等有效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达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体化,从而营造安全、稳定、科学的教学科研环境。

  1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问题

  高校化学实验室因承担实验项目种类繁多且复杂,因此具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腐蚀性试剂较多,且具有实验室用电频繁、高温高压设备及精密仪器多等特点,所以相对于普通实验室更易发生安全事故[3]。安全隐患的防控措施不到位,也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隐患需要根据不同危险源进行具体的分析。

  1.1实验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欠缺

  高校化学实验室主要面向学生、教师以及科研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和内容更多是依附于理论课程进行设计,实验课程教师往往不是实验室负责人,因此部分教师会出现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或应急措施了解不足等情况。例如,2021年广州某高校学生在清理“无标签”白色固体试剂时,用水直接冲洗发生炸裂,碎片割破学生手臂,此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欠缺安全意识,认为一个无标签的瓶子不会发生危险。较常见的问题是将食物带入实验室、无任何防护措施使用强酸强碱、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等。所以,安全意识淡薄是发生事故的原因之一。

  1.2化学试剂、精密仪器使用储存不规范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试剂的量取、加入、混合等步骤是产生危险的源头之一。例如,不在通风设备中使用有毒有害的易挥发试剂、不佩戴任何防措施添加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试剂、随意使用没有标签的试剂、试剂混合时加入顺序错误等。除此之外,当试剂库中的试剂随意摆放、固体液体试剂混合存放、易燃易爆试剂没有单独分类存放、试剂购买、出入库无动态台账等,亦会产生危险。同理精密仪器使用不规范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发生危险。例如,2010年昆明某大学电化学实验室发生火灾,起因是学生做完实验后忘记关闭电源电路导致发生电火灾,所幸并未造成任何伤亡。设备引发的事故常见于操作不当引发的设备故障、使用前后没有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后没有及时关闭电源导致设备起火、仪器室没有配备专用灭火器等。

  1.3危险化学品管理不规范

  高校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包含易制毒、易制爆等管制类化学品,还包含气体钢瓶等易燃易爆危险物,管理不规范会引发事故。2013年南京某高校一处废弃实验室发生爆炸,原因是施工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使用明火切割金属,引发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对危险化学品的购买、使用、记录和处理环节必须严格管理。例如向没有销售资质的单位购买危险化学品、没有实行“五双”管理制度、随便存放隐患问题,会影响到实验室安全。如若因管理不规范发生丢失、盗窃等问题导致事故发生,还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

  1.4化学废弃物管理不规范

  化学实验室中主要产生的废弃物包含化学废液、化学试剂瓶和过期的化学试剂等,如回收方法不当,则会污染环境甚至产生危险。例如,2008年云南某高校的微生物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原因是实验人员在收集实验废料时操作不当引发爆炸。现阶段一些化学实验室对化学废弃物的收集不重视,没有单独设置收集存放地点,甚至直接倒入排水系统。即使设置了回收地点,也会存在处理不规范的现象,例如没有分类回收、试剂瓶随意处理、到无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液处理以及没有收集台账等。这类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实验人员不重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处理不规范也不会被发现。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地方环保部门的定期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1.5缺乏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

  不同化学实验室包含的化学试剂及设备不同,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不尽相同的。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需要参与人做到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试剂设备的使用规范和特性,掌握发生危险的应急处理措施,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例如,2012年某实验室将含有乙醇的物料放入烘箱中烘干,引发烘箱起火。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乙醇为易燃试剂,达到一定温度会将其引燃,但根本缘由是实验人员对乙醇的易燃特性不了解。此外,没有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没有开展实验室安全事故演习等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有的高校虽然存在相关的安全培训,但却是为了“走过场”、应付检查。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态度不严谨;二是缺乏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将实验人员带入“准入考核困境”中,让其认真学习相关安全教育知识。

  2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防控对策

  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找出隐患并制定对策,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保障实验室安全重要的原则和宗旨,制定预防、防控措施则是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有效的手段。

  2.1建立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

  在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教科信厅函〔2023〕5号)文件中提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原则[2]。党政负责人是学校第一责任人,而二级单位的管理方式与校级相同,同时也要明确实验室负责人以及根据实验室特点制定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签订责任书。项目或者教学负责人是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建立责任体系,才能将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image.png

  2.2合理使用、存放各类化学试剂及实验设备

  化学试剂是实验室安全隐患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严格制定使用、储存标准,从而达到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风险。所有化学试剂使用需要建立动态台账,对出入库、使用量真实准确记录,尤其是危险化学品。而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应符合固液分离,普通试剂与危险试剂分开存放;易制毒、易制爆、剧毒试剂等化学品需分类存放于专用场所、专用保险柜,并实行“五双”制度,安装监控摄像头及红外报警器;易燃易爆试剂需单独存放,并严格控制单位体积内的存放量,实行领用登记制度;化学试剂瓶标签清晰,无标签或标签模糊不得使用;过期化学试剂需定期排查盘点、上报等。精密仪器的存放应按设备特点存放于指定仪器室并配备设备专用灭火器;建立使用手册,对设备性能、电源开关定期检查;加热装置需设置提醒标识,重点防控手段是要开展定期安全隐患排查,找出问题并及时纠正。

  2.3加强化学废弃物过程管理,规范化处置实验废弃物

  实验废弃物是化学实验中必须产生的物质,收集处置不当会带来环境污染甚至爆炸的危险。对化学废弃物,虽没有工业“三废”的高量产出,但种类繁多,所以在收集时要按照无机废液、有机废液等不同类别进行回收。对化学玻璃仪器的碎渣以及用完的化学试剂瓶也要集中回收,交由相关单位处理。在化学废液的收集过程中,要防止各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直接回收的试剂成分先进行化学处理后再回收,同时对收集的废弃物需要建立收集台账。对化学废弃瓶的收集,要先对试剂瓶内的残留物质进行处理后再回收。

  2.4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2.4.1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消防、紧急逃生等实地演练

  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直接目的之一是防止造成人身伤害。涉及实验室的全体人员要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制度、实验项目危险源辨别及应急措施、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管理办法等相关安全内容有专业的认知并可灵活运用,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所以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同时需要定期对消防、疏散逃生等安全行为进行实操演练,避免事故发生时引起的慌乱和不知所措。

  2.4.2强化实验室安全准入考核,建立准入机制

  对实验室建立准入考核,可有效检验实验人对实验室安全的了解掌握程度,这是对实验室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培训、学习后的有效检验,只有考核合格后才可进入实验室进行教学或操作。针对不同的实验室人群,按照培训学习内容进行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及考核试题。定期开展考核测验,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发放相关证明,不合格人员进行重新考核直至合格为止。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及准入制度如图2所示。

image.png

  2.5加强实验室安全条件保障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支撑。加强实验室安全条件保障是稳中求进、重中之重的关键部分。学校及二级学院应建立充足的实验室专项经费资金,用于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和实验室安全设施的购买和维护。对于化学实验室而言,除日常涉及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灭火毯等,还需配备洗眼器、紧急喷淋以及消防干沙。对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室,需安装通风设施,配备防毒面具,以保证空气流通和人员安全。实验室重点场所应安装监控以及门禁。学校或二级学院应根据实验室特点和需求,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轮岗培训,提供外出学习的平台。

  3结语

  高校化学实验室现阶段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了保护师生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必须构建完整、健全、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减少安全隐患,同时提升教职工对实验室安全的责任态度[2],保证责任体系能长期有效完整运行。增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专业知识技能、制定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及完整的预防防控应急预案,以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开展消防器材、紧急逃生等实操演练,确保发生事故时减少人员伤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完善、预防以及持续维护和巩固,才能减少事故发生,从而营造安全、科学、稳定的工作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相桂生,赵晨,魏丽萍.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劳动保护,2023(5):40-41.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的通知:教科信厅函〔2023〕5号[A].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23.

  [3]郭泉辉,汤雁婷,李娟.新形势下化工类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与防控[J].河南化工,2019(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