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论文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论文

2

2024-04-28 09:53:3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无法调和。西方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也无法调和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要求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能极大促进社会生产效能释放,同时还能保障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合理调节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的根本制度保证。

  摘要: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无法调和。西方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也无法调和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要求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能极大促进社会生产效能释放,同时还能保障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合理调节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的根本制度保证。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效率与公平;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

  一、引言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首先要明确该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范畴,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增进社会财富,做大“蛋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生产关系范畴,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分好“蛋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归宿是共同富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新时代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合理调节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功能,是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的根本制度保证。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二、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效率与公平协调困境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化解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然而,纵观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史,“辉煌30年”①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世界贫富差距问题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日益严重。为缓解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缩小贫富差距,西方经济学家们纷纷献计献策。“库兹涅茨曲线”“效率优先说”“公平优先说”“公平与效率兼顾说”等等在实践中均失灵。关于造成资本主义国家两极分化原因,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认为,“收入的差距主要是拥有财富的多寡造成的……工资和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2]。”进入21世纪,债务危机、金融危机频发,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托马斯·皮凯蒂认为,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r>g)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单纯依靠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是不能驱动经济健康运行的,剥削、歧视和垄断力量的影响可能会造成贫富差距悬殊,许多制度和政治性的因素,如产业关系、劳动力市场制度、福利和税收制度等也会造成不平等。萨缪尔森、诺德豪斯、托马斯·皮凯蒂、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等经济学家深入分析了两极分化原因,但他们并未注意到,造成资本主义社会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无法调和的原因恰恰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资本家在生产和分配中处于支配和控制地位,劳动者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实现资本自身增殖。马克思指出,“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吸吮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3]。”它无休止的循环、累积下去,“不追问资本以外的东西,不追问资本增殖的人生和社会意义,只追问如何通过在市场中的不断运动实现自身的增殖”[4]。资本的增殖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5]但资本增殖运动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陷入困境:频频引发周期性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之间关系异化。因此,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所做的改革和调整,无法从根本上减少效率与公平负向互动产生的摩擦和内耗。

  西方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也无法调和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理由:公有制和缺乏市场竞争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低效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够协调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正向互动。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的根本制度保证

  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目标。纵观70多年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演变历程不难发现,正义价值贯穿于始终。这里正义价值,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要求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要能极大促进社会生产效能释放,同时还要保障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谋求效率与公平的有机融合。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写入宪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扩展,表述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强调:“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这一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方向,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机融合。

  (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有制经济微观经济效率显著提升;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贡献不断提高。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极大激发了社会生产效能,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者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机融合。

  这主要表现在:(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保证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不偏离方向,这样才能加快中国式现代建设进程,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能够增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通过公有制经济调控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提高宏观经济效率,保证宏观经济秩序基本正常运行,避免或减少经济运行风险。(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制约,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在提高各自的微观经济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宏观经济效率,促进了社会公平[6]。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两面性,在提高生产率,扩大社会生产力同时,也存在自私性和盲目性。因此,可以通过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减少其自私性和盲目性,提高其宏观经济效率。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宏观经济效率高,而微观经济效率不足。因此,可借鉴非公有制经济有益的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提高公有制经济的微观经济效率。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1)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资改革重点在于:一是要真正落实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要求,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二是要理顺委托代理关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三是要提高整体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2)深化国企综合改革。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落实已近尾声,但还存在全国各地改革进展不平衡、成效参差不齐等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设、三项制度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仍将是国企(尤其是完全竞争类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改革:(1)围绕市场准入,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2)围绕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建设,清理废除一切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二)不断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机融合

  收入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以劳动分配为主,保证了人力资本价值、劳动者贡献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有利于激励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实现其人力资本积累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同时允许和鼓励各产权主体依法投入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知识、数据等,按市场经济规则参与经济活动,参与收入分配,这样有利于激发市场各产权主体活力,使其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使全体人民公平公正的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机融合

  市场与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目前世界各国都同时使用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独特的改革创新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二十大都重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市场失灵,如公共产品供给、外部性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平、垄断、宏观经济失衡等问题,因此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所有制和分配方式需要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市场经济依靠价值规律自发运行,在资本逻辑驱使下市场各经济主体追求短期局部利益最大化,微观经济是有效率了,但因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的自私性和盲目性,导致宏观经济效率低下,贫富两极分化,频发经济周期性剧烈波动。因此,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增强国家经济治理能力。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机融合。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能够自觉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积极主动探索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各个环节,使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而不断解放、发展的生产力又会对生产关系各环节提出新的改革及完善要求。如此循环反复,相互促进,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合理调节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的根本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252-125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269.

  [4]贾丽民,徐盈盈.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出场”—探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构资本逻辑的基本思路[J].广西社会科学,2017(0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6]丁春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的中国方案[J].广西社会科学,2019(04):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