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老年人数字鸿沟弥合路径探究论文

2024-04-22 09:39:14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在智媒时代与人口老龄化交织的背景下,“数字鸿沟”问题成为老年群体融入当代社会较大的绊脚石。面对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多数老年人成为数字技术应用困难群体,如老年人因为不会扫码支付在商店里手足无措、不会线上预约挂号而在医院里频繁等待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正逐渐步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数字鸿沟”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国老龄化问题雪上加霜。文章基于对河南省郑州市老年人“数字鸿沟”状况的调研,以网络接触沟、使用沟、知识沟为框架,在分析老年人“数字鸿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在智媒时代与人口老龄化交织的背景下,“数字鸿沟”问题成为老年群体融入当代社会较大的绊脚石。面对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多数老年人成为数字技术应用困难群体,如老年人因为不会扫码支付在商店里手足无措、不会线上预约挂号而在医院里频繁等待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正逐渐步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数字鸿沟”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国老龄化问题雪上加霜。文章基于对河南省郑州市老年人“数字鸿沟”状况的调研,以网络接触沟、使用沟、知识沟为框架,在分析老年人“数字鸿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关键词]智媒时代;老年人;数字鸿沟;弥合路径
0引言
近年来,移动网络、智能设备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一方面,大家享受着智能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如移动支付、手机点餐、网上订票、电子社保卡等;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并未普惠到所有受众。由于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的限制,老年人正面临着“数字鸿沟”的困境。结合中国现状来看,我国逐渐步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数字鸿沟”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刻不容缓。1智媒时代老年人“数字鸿沟”现状与表现
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大数据、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智媒时代,如何使老年人与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科技产品完美对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1]。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现状与表现有清晰的了解,从而为成因分析乃至提出弥合路径提供参考。经调查,郑州市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网络的接触沟、使用沟与获取知识信息的知识沟上。
1.1老年人网络接触沟现状
智媒时代,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人们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全国范围来看,老年网民群体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群体仍为小众群体。郑州市统计局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郑州常住人口有1 274.20万人,65岁以上常住人口有116.1万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但老年网民增长速度却较为缓慢。受到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龄较大、设备不足等的影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比重仍然较低[2]。
1.2老年人网络使用沟现状
老年人“数字鸿沟”中的使用沟指的是老年人在具备相同数字接入条件的情况下,在相关数字技术的使用方式、程度和技能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尤其是5G建设和普及不断深化,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仅存在着明显的接入鸿沟,而且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使用鸿沟。根据郑州市老年网民的调查结果可知,在老年网民网络接触设备方面,以手机使用为主,占比为99.5%,电视、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比重分别为17.9%、17.7%、12.4%。这主要是因为手机相比计算机来说,操作更加简单,出行时携带更加方便,且相比电视,手机能够更有选择地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服务[3]。
在本次郑州市的调研中,能够独立开展线上购买生活用品、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比例较高,分别为52.1%、46.2%,能够叫车出行、订票、网上挂号、问诊以及使用网上银行的比例较低。在本次深度访谈中发现:不会使用智能App叫车出行的老年网民会以公交车、地铁等出行方式替代;不会使用网上挂号、问诊的老年网民会选择亲朋好友的帮助,对外界帮助具有较高依赖性;大多数不会使用网上银行的老年网民会放弃使用。这些情况说明数字适老化及信息无障碍服务需要持续推进,使老年人舒心地接受网络产品,享受新时代信息化成果[4]。
1.3老年人网络知识沟现状
1.3.1信息甄别能力弱
老年人接触互联网时间相较于中青年群体较短,风险意识低,信息甄别能力弱,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从互联网自身角度出发,互联网匿名性、自由化程度高,管理难度大,相关政府部门对于互联网的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需完善互联网使用法律法规。老年人容易被一些“小便宜”优惠行为所吸引,参与免费领红包、分享得礼品、低价抢购及团购等活动。
1.3.2偏好注重实用性
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更加注重实用性。与中青年使用互联网购物、娱乐、游戏、网络消费目的不同,大多数老年群体使用微信这种交流平台与家人朋友视频聊天进行情感沟通,通过今日头条等App了解新闻资讯。受到一些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些老年人抱有科技恐惧心态,不想再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互联网的使用技巧。老年人在涉及互联网宽度、广度方面存在不足,较为局部、片面,无法全面获取信息网络资源。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数字融入能力,提高网络应用信心,使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观念更趋向积极[5]。
2智媒时代老年人“数字鸿沟”成因
2.1老年人个体因素
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高低与能否正常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联系密切。通过研究发现,刚刚迈入60岁、四肢健全有力、视力和听力较好、反应快、思维较为活跃的老年人通常能更好地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相对接。而年龄较大(75岁以上)、身体机能有所欠缺的老年人会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6]。
经济水平同样影响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在经济水平具有一定差异的城市与农村,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同样有较大的差异。农村的“数字鸿沟”相较于城市来说更加严重。当今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出生的。在那个年代,人们形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尽管如今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他们依旧保持着精打细算的习惯,不愿意去了解数字化产品。
教育水平对互联网使用同样产生影响,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接受互联网的速度就越快。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较高,思维更加活跃,对于新事物更加包容,更愿意主动了解和接触新事物。而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群体,受到思维、知识水平的限制,常常对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感到恐惧,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2.2技术包容因素
老年人在智媒时代出现的这种“数字鸿沟”也与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缺乏对老年人关照息息相关。一些企业为了利益,以迎合年轻人为导向,没有及时有效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数字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即使是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也有因眼花缭乱的内容和复杂的操作而无法及时学会使用智能设备[7]。当前的数字技术大多没考虑到老年人的切实需求,最终导致老年人在智媒时代进一步扩大了“数字鸿沟”。
3智媒时代老年人“数字鸿沟”弥合路径
3.1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困境
3.1.1积极承担责任,加强顶层设计
政府需要发挥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建设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的支持作用,加快构建老年数字鸿沟治理体系,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3.1.2加强监督指导,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弥合“数字鸿沟”这一目标,需要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规范与制约[8]。针对现在的数字智能研发企业,如应用程序研发公司、网站开发企业等,政府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指导。在生活中,老年人因操作不当而上当受骗的事情屡见不鲜。针对此类情况,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公司、网站平台的监督,不定期抽查,尽量从根源上拔出有害因素,以防老年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9]。
3.1.3优化公共服务,关注老年群体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遵循公平和正义理念,要关注所有群体的需求,当然也包括老年人。老年群体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中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政府要优化公共管理方式,避免一刀切,即“完全杜绝纸质化办事”,要打造纸质社会和数字社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从根源上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基本权利。比如,如果老年人不会使用或者没有智能手机,无法通过扫码办理业务,政府部门可以提供登记身份证、电话号码的方式予以办理。
3.2营造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的社会氛围,发挥家庭反哺作用
家庭内的数字反哺是缩小“数字鸿沟”,促进老年人融入智能社会的重要渠道。郑州市调研数据显示,“子女教给”在老年人希望学习智能技术中的占比最高。通过访谈,笔者也了解到大多数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较长,更方便与老人交流和沟通。基于此,对于这一部分老年人来说,家庭反哺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最有效的方式。根据我国国情可知,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家庭反哺是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较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另外,将家庭“数字反哺”纳入中小学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意识,动员中小学生群体,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在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方面的作用。我国可以通过改变青少年对老年人的态度、观念,营造帮助老年人、反哺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3.3社区提高服务水平,助力老年人跨越鸿沟障碍
社区是连接老年人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帮助老年人的服务平台。社区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特事特办,关注特殊人群,保障服务人性化。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社区要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适老服务,助力填补老年人“数字鸿沟”。
3.3.1完善社区老年人基础设施
完善社区老龄配套设施是社区提供助老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社区可以通过建立老年人咨询服务点、设立老年人网络学习中心、搭建老龄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年龄相仿且有共同爱好的老年人在互联网的学习中会相互借鉴,交流经验,能提高学习效果。为此,社区要为老年人网络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3.3.2开展智能产品培训
郑州市的实地调研显示,老年人在“希望学习智能技术方式”中选择“社区培训班”的占比为30.8%,仅次于“子女教给”。因此,社区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互联网学习的宣传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与完善老年人终身教育体系,开展智能产品培训,努力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设施和机会,保证他们不被时代抛弃。社区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社区志愿者的成熟机制,倡导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教授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
3.4老年人迸发内生动力积极融入智能时代
3.4.1老年人为自己搭桥
老年人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从心理上接纳新思想和新技术,主动接受智能设备,克服“怕麻烦”“想用不会用”“会用不敢用”“学不会”的心理。另外,要树立正确的心态,克服因智能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增强学习智能设备使用的信心。老年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新事物,保持对互联网学习的热情,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在遇到智能设备使用困难时,积极求助家人、朋友或志愿者。
3.4.2老年群体积极实现自我帮助
老年群体要“先动带后动”。数字技术掌握娴熟的老年人可以教授数字技术掌握困难的老年人,营造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老年人要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提高互联网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激发自身对智能技术的学习兴趣,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10]。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娜,邝木子.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数字融入机制研究[J].传媒,2018(22):91-94.
[2]李成波,闫涵.美国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策略及启示[J].青年记者,2020(6):82-83.
[3]张建新.信息时代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弥合机制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7):73-75.
[4]王艳玲,姜怡宁.老年数字鸿沟之痛及弥合之径[J].新闻爱好者,2021(7):31-34.
[5]刘海明,马晓晴.断裂与弥合:“银发数字鸿沟”与人本主义伦理建构[J].新闻爱好者,2021(3):18-22.
[6]刘奕,李晓娜.数字时代老年数字鸿沟何以跨越?[J].东南学术,2022(5):105-115.
[7]李静,朱兰兰.包容性发展视域下信息低层老人“数字鸿沟”的治理方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82-92.
[8]杜鹏,韩文婷.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内涵、意义与实现路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2):40-47.
[9]武文颖,朱金德.弥合数字鸿沟: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的困境与突围[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1):162-169,213.
[10]张钊,毛义华,胡雨晨.老年数字鸿沟视角下智慧养老服务使用意愿研究[J].西北人口,2023(1):104-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