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新工科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探析论文

新工科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探析论文

1

2024-04-19 10:41:27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为解决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结合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和“101计划”,文章主要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实施教学方式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6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为解决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结合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和“101计划”,文章主要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实施教学方式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6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101计划”,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

  引言:为促进高校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教育部于2017年陆续在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和北京召开相关研讨会,逐步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为新工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计算机类专业作为新工科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发展决定了新工科建设的质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类相关岗位的需求巨大,因此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

  民办本科院校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地方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也是当前新工科建设的重点。然而,民办本科院校由于师资紧缺、实验设备不全等诸多限制,无法完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经济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也有限[3]。因此,探索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1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计算机类专业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困难[4],具体如下:①实验室基础设施落后,机房网络不畅,导致学生无法上网查阅资料,影响实验进度,抑制其学习积极性;②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只重视某一知识点的实验,而未能通过项目驱动形式把课程体系串联起来,导致学生学习时仅仅掌握了单个知识点的应用,而忽视了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学生本身也有惰性,实验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遇到问题不能独立解决,甚至还存在抄袭现象。

333.jpg

  1.2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依据,因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关乎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但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不匹配、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雷同等情况。

  1.3产教研融合重视度不够

  产教研融合是一种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共享资源的合作模式,以市场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培养相关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目前多数学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育人,但是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定位不清晰、无处着力的情况。企业要求形式单一,与学校教育无法有效融合。由于缺乏双师型人才,教师教学和研究也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要求,不能把产教研融合落到实处,也未能有效设置校企协同育人的双向评价机制,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1.4学科竞赛有待加强

  竞赛是检验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力抓手。各大高校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然而,学科竞赛在实际选择、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经费不足导致参赛人数受限,竞赛的受众面过窄,达不到全员覆盖、全员提高的目的;②过度强调赛事类别;③部分赛事组织不够规范;④对学科竞赛的认识不足,仍处于实践教学的从属位置。2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专业建设是学校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办学的水平。如图1所示,下文将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实施教学方式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6个方面进行探析,为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11.jpg

       2.1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1.1遵循OBE理念和工程教育认证思想,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为解决计算机类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务之急是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通过毕业生调查问卷确定学生的就业需求,结合行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培养目标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及持续改进机制,设置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突出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在工程教育认证中所必需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最后,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新变化,定期审视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紧随时代发展要求,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优质人才。

  2.1.2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解决专业大类中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的问题,需充分理解具体专业的设定和属性,结合地方经济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对于民办本科院校而言,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除加强理论学习和提高计算思维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计算机类专业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是目前应用的重点领域,如“计算机+大数据”“大数据+教育”等。因此,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势在必行。

  2.2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教育部于2021年12月开始实施的“101计划”指出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核心任务是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5]。具体措施如下。①认真调研,针对民办本科院校特点等制定课程大纲、撰写教案和教学计划。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在线下课堂完成主要知识点的案例分析、代码演示等,把难点、选学内容等提前录制好视频,上传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查看学习资料、签到、作业提交、完成测试等。③对于部分互动性较强的课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由学生主讲、教师点评、分组讨论,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内容。④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按需搭建线上实验、实训平台,加强实验、实训教学。⑤充分利用虚拟教研室互相借鉴学习,不断完善课程教学。⑥建立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首先明确评价人员、评价对象、评价周期、评价过程及评价方法和依据等,然后组织专家、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定期评判达成情况。

  2.3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教师的质量决定着课堂质量,因此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具体措施如下。①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指导青年教师加强专业学习和科研能力。②根据专业要求,精心选聘和培养符合专业特色的优秀教师,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③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进行访学或假期“充电”。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④通过校企师资合作,发挥企业人才优势。聘任企业人才作为实践导师,提高实践课教学效率。⑤推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规划,激励教师投身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根据授课专业方向、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开展研究,实现教学相长,“以教促研,以研促教”。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学校应鼓励和派遣骨干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⑦定期举办各类学术讲座,邀请行业内专家参与指导,通过交流学习提高专业素养。⑧定期组织教研室中青年教师参加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课程思政比赛,相互交流学习,丰富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质量。⑨师德师风常抓不懈,营造氛围浓厚的教书育人环境。

  2.4实施教学方式改革

  根据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积极探索“3+1+小学期”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前3年在学校完成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每一个暑期实施为期4周的小学期(即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一年是包含毕业论文(设计)和专业见习实习的实践教育。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其课程体系各部分学分占比如表1所示。其中,实践教育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小学期)占比为19.89%,再加上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中的课程实验部分,其占比超过20%,达到工程认证标准。小学期课程为阶段性综合实践课程,专业见习实习为就业前的综合实习课程,主要在企业完成,二者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从产业、职业和岗位等需求出发,创建多元的产教融合合作机制,如项目合作、师资合作、课程资源及实验实训室共建共享等。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教学资源,教学练测评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应用,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的兴趣点,对其就业和未来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2.jpg

  2.5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抓手。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严格制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审慎选用符合学校特色的实践教材,完善教学监控,并严控教学环节考核。

  二是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引入实践教学中,应用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演练。通过项目组的分工对成员进行个性化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三是赛教融合。学科竞赛是检验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因此,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相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6]。计算机类竞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颇高,因此,在不同教学阶段,合理选择竞赛尤为重要。大一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入门期,此阶段主要学习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因此可选择程序设计大赛等基础赛事来促进程序设计实践课程的学习。大二和大三是专业知识的储备期和应用期,此阶段可以根据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选择相关竞赛,通过竞赛检验和巩固专业课程的学习。

  2.6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7]。首先,根据专业知识、工匠精神等要求,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科学概论时,可通过技术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人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讲解数据挖掘等学科知识可以结合软件应用于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中国速度,坚定学生的爱国信念,增强文化自豪感。其次,结合时事热点及突发事件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后,目前高校学生以“00后”为主,因此课程思政元素还要注意与当下新媒体相结合,通过学生视角,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束语

  本文探析了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分析了目前民办本科院校中专业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然后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课程和竞赛融合等方面提出应对方法,目的是促进计算机类专业在实践改革中不断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凤宝.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刍论:天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7):8-12.

  [2]蒋宗礼.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8):34-39.

  [3]王育虔,辛督强,高小阳.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大学,2022(34):14-17.

  [4]杨静,张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108-111.

  [5]李晓明.我对“101计划”的认识与期待:一个以改进为宗旨的实验性项目[J].中国大学教学,2022(8):4-6,73.

  [6]袁书萍,张蕊,叶承琼.基于教学竞赛平台的“递进式”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22(4):110-112,116.

  [7]王婷,谢夏明,谭长银.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的困境与实现路径[J].高教学刊,2023(15):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