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基于师资学术转型背景下高等学校教学行政模式的创新构建论文

基于师资学术转型背景下高等学校教学行政模式的创新构建论文

1

2024-04-15 10:59:34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在师资学术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在各个领域不断强调高校教育改革,结合国家对各级各地区高校的行政管理提出新的“放管服”要求,梳理出高等教育中的部分学校教学行政模式,在新时期已经不适合高校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的开展和推进;通过对比高校教学行政各个时期发展演化的历程,构建出教学行政新模型框架。本文以C高校为例,进行案例数据信息分析,进一步验证构建的模型框架,总结归纳出教学行政新模式思考与对策,以期为高等学校的教学行政运作给予更多有效的科学决策参考。

  [摘要]在师资学术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在各个领域不断强调高校教育改革,结合国家对各级各地区高校的行政管理提出新的“放管服”要求,梳理出高等教育中的部分学校教学行政模式,在新时期已经不适合高校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的开展和推进;通过对比高校教学行政各个时期发展演化的历程,构建出教学行政新模型框架。本文以C高校为例,进行案例数据信息分析,进一步验证构建的模型框架,总结归纳出教学行政新模式思考与对策,以期为高等学校的教学行政运作给予更多有效的科学决策参考。

  [关键词]师资学术,高等学校,教学行政模式

  引言:2019年4月22日,清华大学发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拉开对科研专利的考量进入调整转型的帷幕。在师资学术转型的时代需求下,教学与行政的衍生发展产生出新的问题。其一,高校教学要求和行政管理模式还继续沿用吗?其二,高校教学和行政的当下运作需要适当改革吗?这项《规定》传递出关于高校行政教学模式的新变化,即在师资学术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进行必要的转型。在政策导向上,教学行政新模式的研究成为了高校发展的新议题。同样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不断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调了教育模式对学术人才驱动的迫切性。

  1文献回顾

  1.1关于高校教学与行政的研究

  国内专家学者已经进行过系统的阐述,例如主流的教学和行政两者关联性研究,学者们从科研本身、教学评价、行政管理等方面展开了实际研究:赵俊芳(2012)围绕教学评价,从“学术人”和“行政人”身份角度上,系统描述了“行政人”作为高校权力主体,对“学术人”教学评价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外行管内行”的相应对策[1];张云英(2014)等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构建了校府协作、实践设计、保障机制三部分,来对教学新模式进行研究[2];来俊军(2016)等从行政干涉、科研过度来对高校现状进行剖析,解释高校教学严重弱化,高校行政需要重新“行政”,对行政管理提出几方面的建议:分散高校行政权力、平衡高校决策机构、建立问责机制、采取平衡财政分配模式[3]。

111.png

  1.2关于国内高校的教学行政整体研究

  在高校的运行机制和内部演化机理上,郭平(2012)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以现代大学制度为视域,以大学内部运行机制的实际为切入点,对高校学术权及行政权这对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论证,提出了关于现代大学制度下,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构架[4];在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倾向上,陈杰君(2017)结合国内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学术权和行政权的依附互存关系进行机制政策性研究,通过将二者进行有效剥离,让教学和科研回归本位,提出教学管理去行政化的方案、对策及措施路径[5]。

  众多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内高校的教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查询文献数据库、馆藏书籍,找出教学与行政关系,结合教学人员的信息、学生的论文文献反馈上,却鲜有所见;同时搜索“时代背景下的师资学术方向上”,结合“教学”与“行政”关系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故文章围绕这一“转型时期”,对高校的教学行政新模式进行研究,构建新模式并发掘科学决策以供参考。

  2高校教学行政模式的演化梳理

  2.1近代“高校教学行政”

  近代高等教育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教学行政模式开始形成,高校教学的主导性未变,而行政管理的职能被加强;在高校尚且有一定的自治前提下,政府开始对大学加大干预力度。教学由学术人才、教师队伍的松散管理,进入到行政人员的正式管理阶段,行政管理为“教学自由、学术自由”服务[6]。该时期的洪堡大学最为典型,洪堡理念将科学研究职能赋予高校,同时在此过程中德国大学的行政权力开始对教学加大管理规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规范,学生需要满足在校的相关规章制度;②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规范,教师同样需要满足相关规章制度;③对学术的确立进行规范,教师、学生及在校人员必须围绕教学和研究展开。

  2.2当今“高校教学行政”

  现代高等教育在近代演化的基础上,逐渐出现行政管理约束力大于学术影响力的高校现象[7]。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政府部门的加强领导,高校校长、书记及重要教学领导来自于政府行政部门,高校的行政权力得到了提升。

  其次,教师群体中教授群体即教学、科研地位较为深厚的教师,对于高校的科研投入较多,无心进入仕途,造成学术因素无法更好地进入行政管理,行政管理队伍的“教学理念”的补充难以为继。

  最后,如今高校多数具备高效管理经验的教师群体对学术研究极为热情,在对课题获取、科研成果、职称评定三方面全力投入,而对于行政队伍的晋升并不积极,在学术上不断进取,造成更多“行政权力”逐渐倾向到了来自公务系统的职员干部队伍上;而新的年轻高校教师却对行政入职、仕途当官渴望度逐渐积极,主要年轻血液流淌方向更多地到了行政而非教学学术本质上。

  3高等教学新模式框架构建

  3.1新模式引入因素

  在原有的教学部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基础上,加入优秀学生参与管理;在原有的行政部分(包括:教师教学管理、教师待遇管理、教师科研管理、教师奖惩体系)基础上,加入优秀学生参与反馈;整体教学和行政的基础上引入“职位互轮”及“校外优秀教育单位定期定岗交流指导”。

  3.2教学行政模式框架演化过程

  现行阶段,高校的教学行政模式中,行政管理部分主要的构成因素:教师教学管理、教师待遇管理、教师科研管理、教师奖惩管理;教学部分主要构成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往往大于学术权,行政对教学单方面起到规范约束,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111.jpg

  部分高校教学行政改革走在前列,在现行阶段高校教学行政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职位互轮”,即在教学岗和行政岗位进行人员轮岗[8]。走在改革前列的高校,选拔高校校内优秀教师担任行政职务,行政职务人员进行教师上岗考核,进行一定工作期限的交替,让教学和行政人员了解彼此在学校内的工作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行政“盲目”干预教学的影响,教学对行政的科学管理形成了实际补充。部分高校教学行政改革的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

222.jpg

  3.3教学行政新模式框架

  优秀学生是学校教学和行政培养的优秀榜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参与、反馈及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优秀学生很好地遵守了现有的行政管理规定,而且在学习上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两方面都是表现很好,具备本校相应教学行政的参与心得,即有两部分的发言权,因此在高校行政部分引入“优秀学生参与反馈”,教学部分引入“优秀学生参与管理”。

  校外优秀教育单位是本校教学或者行政学习的直接榜样,他们的相应岗位对应的本校岗位也是直接借鉴学习的参考;同时,学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定期定岗交流指导,可以将优秀单位的行政教学经验成果,定期不断地向本校对应岗位传送,形成教学行政发展模式的一部分,借助定期定岗交流动态对学校的教学行政起到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动态地使得学校的教学行政信息流动,科学地推动了教学行政模式的发展。

  如前所述,在教学和行政两部分构成要素上加入了优秀学生参与管理、优秀学生参与反馈;而在部分高校教学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实施职位轮岗的模式基础上,引入“校外优秀教育单位定期定岗交流指导”,而形成新的教学行政模式,如图3所示。

333.jpg

  4 C高校案例分析

  4.1 C高校组织简介

  调研的高校C是国内三线城市的高校,在国内该高校的师资科研较为典型:校内行政权大于教学权,C高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428人,硕士学位以上207人,博士生2人,高级职称以上99人,作为本地的高等院校,学生构成上以女生为主,男生相对较少。校内主要领导是政府“平调或者空降”任命,校内领导整体上带有政府公务员的管理风格,管理方式上也是以机关单位的模式为主。C高校主要分为教育系部和管理机构,教育系部组成:教育系、管理系、护理系、医学系、艺术系、基础系、思政系;管理机构组成: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纪委、教务处、督导室、学生处、总务处(保卫处)、财务处、工会、计算机中心、招生就业处、继续教育中心、图书馆、科研处、团委、实验实训中心。组织结构上发现:行政部门设置数量上和人员配置多于教学系部。

  4.2 C高校教学行政模式

  C高校教学主要以师范类及医学护理类为主,教学方式分为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校内主要系部均有教师在行政队伍中参与行政管理,部分身兼领导;C高校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师资队伍匮乏,部分行政领导和工作人员也被教务处安排选修课程并实施教学,教师与行政人员彼此情况比较熟悉,C高校教学与行政信息是互通的。

  C高校职称评定建立在行政任命与行政工作的“影响”下,教师职称评定倾向于具备行政职务或行政事务的教师群体,而不是以教学学术水平为重心,即教学上具有一定水平和科研实力的优秀教师为主,导致自身教学与行政人事管理较为“混乱”,人事任命上存在高校初期主要“双肩挑”特征,一肩挑教学、一肩挑行政,教学队伍和行政队伍的建设不细化明晰。

  C高校主观和客观上管理分工不够明细,培养体系的不健全也是该校建校发展初期的主要发展桎梏,但在改革的发展上,C校积极向前推进,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开始细化和优化,“放管服”理念开始落实,因而在行政教学模式上,C高校是处于国内发展比较前列的“部分高校改革之列”,即上述图2阶段。

  4.3 C高校教学行政模式改革情况

  C高校教学与行政领导为更好地发展学校、建设好学校,对教学与行政的改革尤为重视,对各系部和各个管理办公室的部门领导都实行校外培训政策,提升教学行政“带头人”的能力和视野,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学教师和行政教师抽取领导代表寒暑假去校外优质教学单位学习,交流自己学校目前的教学与行政经验,并听取优秀教授和专家的点评;其次,部分优质校内教师,学校安排其到优秀高校去学习进修一定年限,期满后回校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定期邀请优秀校外友人或校外优秀教育单位来学校指导教学或行政。

  C高校在行政岗位上安排部分职位给平级政府组织人员就职,引入校外政府行政管理,对行政权进行不断“放管服”,努力将学校长期存留的行政主导,“党委治校”管理的理念进行淡化。学校向“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师治学、师生互动”的校园运行路径深化发展。

  教学上提供部分教学课程,让校外优秀教师来教学,实施教学引入,大力引入优秀学校知名教学、科研专家来校进行教学科研讲座,对学校的初期发展给予教学指导和科研支持,不断优化学校主体建设,让教学与行政模式朝着上述图3方向演进。

  5思考与对策

  提倡高校行政管理“放管服”理念,提升教学自主是现在多数高校的当务之急。当前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高校的官僚气息、行政权较重,教学重视较低,学术被行政约束固化程度较深,高校“政府属性”的“放管服工作”推行不到位。当然,高校行政也不能忽视,在维持教学、学术在校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高校行政管理,让行政权力和教学学术权力各自回归本位,让行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教学创新自由而不自大,真正按照教书育人、人才培养的规律发展高校教学行政。

  师资转型的背景下,高校发展要加强校内外教学与行政的信息传递。高校不仅仅具有学校属性,也具有政府事业单位的属性,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是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成员,彼此不能形成信息壁垒,阻碍彼此信息的合理流动,但也不能在职工队伍中,形成自上而下、多数“双肩挑”的局面,可以让主要领导身兼教学行政职务,以方便对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的有效理解。同时加强校内和校外的教学与行政教师沟通,让行政权和教学学术权彼此处于合理的平衡状态,共同合理地推动教学与行政模式的发展演进。

  教学行政管理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应当具备一定的韧性。高校是学术教学的“圣地”,高校文化的属性要求管理制度体现更多的师生自由,过度统一规范,容易扼杀学术创新和教学民主氛围。因此教学学术和行政应当在学校内部找到一个“纳什均衡”点,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还给教学、学术一定的自由权限,提升行政效率,真正树立起以师生为主体的服务型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学术委员会成员,应当由教学与行政人员及少量优秀学生共同构成,适当保留少量席位留给校外优秀专家。学校教学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教学文化的管理组织,合理的委员会组成至关重要,原先的以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的构成是不符合教学学术实际的,“外行或者半外行”领导“一线内行”造成了不科学的局面,校内优秀学生的参与,让优秀教学对象更为直接地进入自己日常学习管理中,增加了教学行政管理的可行性;同时为了加强教学学术委员会的权威性,少量校外优秀专家的席位更是外部信息不断流入的必要渠道,这样学校教学学术委员会具有更为合理的存在性,教学行政新模式在师资学术转型的背景下得以更为良性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俊芳.高校教学评价:“学术人”与“行政人”的博弈[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5):28-32.

  [2]张云英,刘艳斌.校府合作育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4(3):82-84.

  [3]来俊军,闫亚歌.博弈中的一流大学:当行政、科研和声望反超教学宗旨[J].教育探索,2016(6):59-61.

  [4]郭平.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D].重庆:西南大学,2012.

  [5]陈杰君.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去行政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6]黄泽龙,陈瑶,黄合婷.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革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26-28.

  [7]龙彦君.基于学术人力资本的高校师资人才队伍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2):247-249.

  [8]钟哲.论应用人才培育导向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