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探讨论文

2024-04-03 09:24:48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面临着较大压力和挑战。流动性管理作为企业运营发展的生命线,它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极端情况下对流动性的不利影响,更是商业银行预警的关键点。本文从会计角度探讨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通过对资产端、负债端和资金头寸管理的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摘要: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面临着较大压力和挑战。流动性管理作为企业运营发展的生命线,它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极端情况下对流动性的不利影响,更是商业银行预警的关键点。本文从会计角度探讨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通过对资产端、负债端和资金头寸管理的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负债;资金头寸
一、资产端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
商业银行的资产从会计角度分析,按照经营管理可以划分为现金资产、贷款资产、债券资产、固定资产等。其中,流动性较好的包括现金资产和债券资产;贷款资产和固定资产由于变现能力差,无法及时弥补流动性风险。当商业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时,能否满足应对危机就取决于变现资产质量和在市场上迅速筹集资金的能力,从而应对突发的流动性风险危机。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应以流动性安全为重要前提,以综合价值贡献与效益为根本导向。重点关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和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做好资产品种配置规划与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要以市场风险管理为重点,强化流动性风险主动管理的意识,保持商业银行综合收益与风险的匹配。
(二)债券资产的重要性
为预防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必须保持适度的现金和易变现的资产。为了获得良好收益,商业银行往往不会保存大量现金资产,而是倾向于将富余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较强的债券。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是银行间市场,市场参与主体众多,筹措资金的手段多样化且灵活性较大,商业银行通过投资债券从而在银行间市场迅速筹集资金。
债券资产在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会计科目中主要涉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这三类金融资产在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投资债券资产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满足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的流动性管理目标,而且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债券投资组合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基于配置、流动性管理和安全考虑进行投资债券资产。
(三)债券的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银行间市场不断的创新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品种结构齐全、信用分类合理的债券品种结构,包括利率债、信用债、地方政府债等。其中,利率债的发行主体有国家或者存在国家信用的机构为其提供信用背书,具有很强的信用保证,出现违约风险的概率较低,因此该类债券变现能力较强,受到广大商业银行的投资青睐。
商业银行在配置债券资产时,由于存在期限错配的情况,要考虑投资期限的问题,因此,债券资产的久期长短也成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关键因素。短久期的债券比长久期的债券可以提前释放投资的资金,同时,在银行间市场上交易更容易变现,流动性相对来说更好。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更倾向于考虑久期短、收益相对较高的债券资产。
二、负债端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
商业银行的负债从会计角度分析,来源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及向央行借款三个部分。其中,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负债来源,在总负债中占比最大;同业负债包括存放同业、正回购和发行的同业存单等,是商业银行负债来源的重要补充渠道,也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向央行借款包括央行的再贷款、再贴现和支农支小贷款等,是商业银行防止流动性危机发生的最后保障。
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吸收存款、同业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后,才能获得充足的资金进行经营运作和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同业融资是商业银行补充临时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不能作为扩大经营收入的唯一渠道,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控制对同业负债的依赖程度,不断优化负债业务结构,以此提高负债来源的稳定性。
(二)吸收存款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石,应始终坚持存款优先的原则。现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频频发生表明,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于能否做好吸收存款工作,负债端的存款是可以随时提取的,发生挤兑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只有筑牢铸久稳定的存款基础,持续拓展客群渠道,提升负债集中度,才能确保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进入新时期,商业银行存款管理不容忽视,“存款立行”或“负债为王”的观念并没有消失。商业银行必须把吸收存款作为一项长期性重点工作,注重提升存款资源挖掘意识和低成本沉淀资金的留存能力培养,特别是加强对储蓄存款的吸收,通过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市场化的利率定价,保证商业银行的存款稳定性。
(三)存款的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存款的结构呈现多样性,主要包含储蓄存款、对公存款、政府存款等。其中,储蓄存款是居民个人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及银行卡存款,对公存款是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政府存款是当地政府的财政性存款。商业银行要避免存款的负债来源过于单一,不能过于集中于个别类型的对公或对私大户,以保持存款来源的多样化和稳定性。
存款按照期限可以分为两类: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低,资金流动频繁,稳定性相对较差;定期存款期限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通俗来讲,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稳定性越强。对公存款和财政存款一般情况下都是低成本的活期存款,稳定性较差;而个人定期存款期限稳定,应受到商业银行高度重视,发展成为存款业务的主力军。
三、资金头寸管理
(一)加强资金头寸管理
资金头寸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支付、防范风险留存的资金余额。商业银行不仅要关注资产与负债匹配的合理性,安排正常资金划转,而且要根据每日资金头寸情况,开展对资金来源进行统筹和主动性管理,及时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缺口。资金头寸管理作为商业银行内部运转的“大心脏”,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经营运转带来资金活力。
商业银行应建立高效的资金头寸管理机制,明确专职人员负责,通过采取资金往来报备和每日监测统计,对资金往来进行科学分析和统一调度,从而保证商业银行合理的流动性。增加资金头寸管理的灵活度和适应性,可以实现商业银行从静态的被动管理向动态的主动决策转型。
(二)定期开展压力测试
流动性压力测试是按照一定周期进行的模拟测试,采用情景模拟法和历史数据模拟法等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商业银行在遇到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后果,从而做出合理的流动性评估和判断,采取必要措施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可以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控,筑牢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安全屏障。
流动性压力测试目的在于检验商业银行承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揭示可能存在的不确定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可以将面临的市场条件划分为紧张、恶化、极差三种情形,结合现有的情景分别对应采取轻度、中度和重度流动性压力测试,在得出压力测试结果后展开重点分析,考虑每种情景下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供基础依据。
(三)保持较高的流动性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经营中面临的风险首先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是用现金偿还债务的能力,流动性风险指由于商业银行对流动性不能适当量化,因而引起效益恶化和信用不稳定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不能满足正常提款的需求和无法在金融市场上迅速融资的情形。
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流动性管理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当前金融市场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模式和资产配置方法面临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需要平衡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关系,保持合理的期限错配水平,做好跨周期调节工作,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全面资产负债的管理,系统地调节资产和负债结构,从事保证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动态平衡。
四、结语
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流动性管理的探讨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商业银行要建立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要保持资产负债管理与银行经营目标的高度一致,结合商业银行整体治理架构,建立高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决策机构和专业化团队,有效识别和管理各类风险,合理配置和管理各类资源。其次,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要用好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工具,充分考虑各类风险情形,做好极端情况下的风险应对预案,使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与资产负债结构相匹配,强化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参考文献
[1]杨丽娇.G农商行债券投资业务优化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21.
[2]王洁优.负债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8.
[3]陈嘉燕.C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