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劳保用品管理分析与创新策略论文

2024-03-07 09:41:03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对现代企业而言,如何利用数智技术做好劳保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很多企业劳保用品管理意识淡薄,标准不清晰,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存在诸多问题,为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解决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问题非常必要。文章针对现代企业劳保用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进行创新模式分析,讨论现代企业劳保管理的方向,为企业开展劳保用品管理提供帮助。
摘要:对现代企业而言,如何利用数智技术做好劳保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很多企业劳保用品管理意识淡薄,标准不清晰,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存在诸多问题,为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解决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问题非常必要。文章针对现代企业劳保用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进行创新模式分析,讨论现代企业劳保管理的方向,为企业开展劳保用品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企业,劳保用品,管理,创新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劳保用品管理没有与时俱进,不能与企业战略目标协调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和危化品行业等综合型企业,高空、高温、噪音、有毒有害作业多,安全风险大,大量协作方农民工参与到企业生产活动之中,原始的劳保用品管理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1]。为适应企业战略、更好地完成经营目标,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就要促提升、补短板,强化劳保用品管理。本文提出几点创新思路,供企业管理人员参考,希望通过做好企业劳保用品管理,为企业筑牢安全生产屏障,达到管理效益最大化。
二、企业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的重要性
劳保用品是劳动保护用品的简称,是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要措施,可以提升岗位安全系数,预防和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给劳动者和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可以降低劳动者因劳保问题造成的生命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同时,国家也设立了监管执法机构,监督企业是否根据岗位工种和劳动条件为劳动者提供劳保用品,对违规企业进行现场执法。因此,企业要建立规范的劳保用品管理制度,为劳动者适时适量发放适用的劳保用品[2],要始终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和职业健康,确保企业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实现安全生产。
三、企业劳保用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对劳保用品管理的重视程度
虽然国家在法律层面对劳保用品作了相关规定,但仍然有很多企业对劳保用品的管理并不重视。这一现象大多存在于一些民营企业或企业的长期协作方,他们没有按法律规定制定劳保用品管理制度,规范地为劳动者发放劳保用品,主要原因是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劳保投入,给劳动者发放不合格的劳保用品,或者发放周期超过劳保用品使用寿命,以致劳动者被动使用过期产品,这是一种对劳动者和企业双方都不负责任的现象,应该予以杜绝。
(二)劳动者缺乏安全意识
一些企业的劳动者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对自己安全负责的积极、主动要求,认为企业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要完成工作任务,穿衣戴帽不需要刻意规范。特别是长期协作方的外来短期务工人员,在正确穿戴和使用劳保用品方面,没有养成习惯,认为劳保用品起不了什么作用,还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日常工作中不使用劳保用品,也不会造成什么危险。这种思想意识会为企业的经营生产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缺乏对劳保用品的使用监督
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安全机构,但安全机构没有很好地履职尽责,或者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足,或者责任心不强,并没有卓有成效地开展监管工作[3],违规穿戴、使用劳保用品的情形因监管不到位,没有受到及时惩罚,增加作业风险乃至事故发生。另外,由于少数管理者的安全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缺失,在劳保用品的管理上没有持之以恒,监管不力,导致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障。
(四)管理制度、发放标准及新技术应用问题
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劳保用品管理制度条款有局限性,未将与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协作方劳保管理纳入管理范畴,一些农民工穿戴居家衣服、鞋子、帽子,衣服没有工作环境要求的反光警示条,鞋子不耐高温不防砸,佩戴过期安全帽、不系好帽带,起不到防护作用,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在制度上予以规范[4]。
2.发放标准不够科学合理。有的企业按高温岗、常温岗、管理岗设置几种劳保发放标准,实际高温岗还有是否面对高温熔融铁渣和火星以及面对高温时间长短之分,常温岗有电工、钳工、机械、液压点检等,即使都是天车工岗位,也有高温液态钢包吊运与常温产成品吊运差别。有的按劳保品种、岗位名称横竖列表选填,几百个岗位在几十个劳保品种中选填发放周期或数量,极易出错又很难被发现,在处理岗位调整、人员调动、标准变更时,无法编制修改对照表,信息处理过程较长,及时性受限。有的是品种发放周期与有效期不匹配,如:工作鞋有效期2年,发放周期3年,存在劳保用品超期服役问题。
3.发放模式等服务性工作不到位。实行个人领用制、集体领料制还是配送制,不同单位需求不同,发放流程简单采取固定的一种方式,分厂与部门之间意见有分歧;个人劳保信息查询受限;因生育、疾病等致体型变化或岗位调动,劳保信息修改处理速度慢,部分员工颇有微词。
4.新技术应用不够。从手工记录到计算机管理,是一次质的飞跃,如果仅停留在原有系统功能,不进行技术开发、系统升级,人工统计仍然繁琐落后。人力系统和劳保系统是两个独立系统,没有接口,员工退休、辞职、调动、长病假、返聘情况无法自动获取,以纸质报告传递信息,效率低下。企业如何利用新技术,打造一套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优员增效,对现代企业而言非常有必要。
四、企业劳保用品管理的创新思路
面对企业劳保用品管理的不足,必需要探索劳保用品管理创新,将有效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促使企业、劳动者、监管机构、智信部门各尽所能,多方协同,在安全、经济、管理等方面协同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管理者对劳保用品管理的重视
企业在劳保用品管理上想要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这往往跟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有关。管理者要提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从企业文化入手,注重劳保用品制度及标准的建立、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发放服务、平台构建等全方位系统化标准化管理,切实为企业奠定安全生产基础。
(二)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劳动者是企业经营的主体,他们的职业健康水平代表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在钢铁等大型重工业企业中,岗位多,危险性大,劳动者结构多元,流动性强,素质参差不齐,对劳动者进行的劳保用品专项教育培训必不可少。结合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大班化安全意识宣贯,小班化安全技能培训演练,请专业人士传授苏生器、空气呼吸器、除颤仪、逃生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安全有奖竞赛等多种方式使劳动者达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最大程度地避免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劳保用品的使用监管
安全生产“三必须”要求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因此,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勤检查、严监管,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对违规穿戴和使用劳保用品的员工,必须给予应有的惩处,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对关键时刻熟练使用劳保用品处理紧急情况的,给予宣传和奖励。长期推行全员“随手拍”活动,畅通举报通道,制定并落实奖励条款,鼓励全员齐抓共管,增强监管力量,巩固劳保用品管理效果。
(四)管理制度、发放标准及技术应用优化创新
1.优化劳保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石。企业制度要不断创新,对不适应管理需要的老旧制度,要与时俱进修订完善。以某公司《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为例:将原管理规定中的安全监督管理部负责制定劳动保护用品的样式、品牌,并参与招标或议标工作;负责制定劳保用品发放标准改为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审定;负责组织制定,对劳动保护用品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协作方劳保纳入主体单位红线管理;从事多工种工作的,依据工作量最大或最危险的工种发放劳保用品;安全帽使用期按照生产厂家粘贴的合格证上标识的使用期限为准,到期后强制报废;简化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等特殊情况的领用手续;强调穿工作服要做到三紧“紧领、紧围、紧袖口”等。通过因时制宜的修订,增强制度生命力,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2.科学合理制定劳保用品发放标准。通过需求调研和专题讨论会,确定分两个层级建立一二级劳保用品发放标准。一级标准制定品种、发放周期、数量、标准编号;二级标准制定岗位对应的一级标准编号,由分厂编制,主管部门审核,公司领导批准。
一二级标准的建立,可根据员工的单位加岗位信息,系统自动带出标准编号,无需人工配置岗位劳保明细,大大减少标准编制工作量,有利于建立系统数据库,在劳保信息变更维护、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也得到根本性优化。
对于存在有效期的劳保用品,发放标准和验收作业要考虑产品从生产到交货的合理库存期,发放周期必须小于产品有效期,并为验收作业制定《验收标准指导书》,明确超过规定时限的拒收,避免超期产品损害公司和员工利益的情况发生[5]。
3.服务方式柔性化。根据单位规模和岗位工作性质,实行柔性化发放劳保用品。劳保发放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尽可能做好柔性化服务。生产分厂人员多、生产忙,实行配送制;机关部门人员少,自有车辆富余,实行集体领用制;对有个性化要求的员工,以员工进厂证为信息载体,实行员工个人刷卡领用制。
在信息查询方面,利用手机微信、办公电脑邮箱首页、终端刷卡机建立多种查询方式,不仅便于员工掌握个人信息,还便于管理者普及管理制度,有利于相互理解,化解矛盾。
员工体型变化、岗位调动、劳保补发要及时做好劳保信息处理。利用办公系统软件,开发电子版劳保信息修改申请单、劳保补发申请单、新员工劳保维护单,统一模板,固化流程,采取文档导入方式,将纸质申请传递需要的2~5天时间缩短到“见单即改”,保障员工及时穿戴合体、适岗的劳保用品,提升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满意度、认同感。
4.加强协同和管理模式创新。建立一套企业劳保用品管理信息系统,可将劳保管理全业务流程融为一休,达到科学合理库存,实现优员增效的目的[6]。在传统的劳保管理时代,某企业配置的是一个6人组的劳保管理专班,实行管理创新后,仅需一名系统信息维护人员和一名库房管理人员,这两名管理人员同时兼管了其他方面的大部分工作,优员增效可观。系统运维方面,不但节省了聘请外部专业人员的运维成本,还提高了运维的及时性、系统升级、功能补充完善的便捷性。
创新库存管理模式。手套、口罩等常耗物资,联合供应商在企业内部设置仓库,商定库存补给规则和以领代入的结算方式,助力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降低供需双方成本费用,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5.劳保管理系统升级与功能设计开发。新系统基于PHP技术,通过授权账号管理、标准管理、卡片管理、到期推送、发放管理、数据导入、搜索查询七大模块,将计划、入库、出库、盘点与发放标准、信息维护、各种查询有机融合在一起。授权账号管理用于维护登录权限,标准管理用于新增、修改、删除两级劳保管理标准,卡片管理用于存放个人岗位标准、劳保尺码和领用时间等信息;到期推送可自动发送计划申报和预发信息提示框;发放时,可选择性地一键完成局部或全部发放记录;数据导入利用模板快速上传数据,瞬间完成信息维护;搜索查询集各种查询功能于一体,可查询库存方便盘点,查询不同岗位人数预测计划品种和数量,可自定义组合条件查询,生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七大模块功能,助力企业实现精准采购、优化储备,避免计划过量与欠缺产生的各种问题。
现代企业各种应用系统应运而生,劳保管理系统在追求功能开发的同时,还要做好与人力系统、ERP系统的接口设计,提高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劳动,促进企业各项工作高质量协调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劳保用品管理在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优化劳动力资源、管理创效等方面非常重要。由于劳保用品管理是一个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这就需要多方协同,在制度修订、规范标准、信息系统、库存策略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让现代企业劳保用品管理与时俱进,不仅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提供保障,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增添企业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翔杰.劳保用品管理系统优化与提升[J].安全,2022,43(11):77-80.
[2]刘冰,藏贻敏.劳保用品选什么职工说了算[N].中国煤炭报2022-04-02(006)
[3]徐琳琳.创新模式探索企业劳保用品管理新思路[J].中国化工贸易,2013(06):135-135.
[4]伯影.劳保用品的使用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71-71.
[5]岳朝隆.油田企业劳保用品的质检与管理探讨[J].商情,2018(38):143.
[6]施志勇,蒋武.钢铁企业劳保用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3,49(06):7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