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国有企业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讨论文

国有企业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讨论文

8

2024-01-31 09:23:2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背景下,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则因市场竞争激烈、管理不善等原因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存在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指标权重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国有企业需要科学构建并落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了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背景下,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则因市场竞争激烈、管理不善等原因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存在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指标权重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国有企业需要科学构建并落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了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期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策略

  进入新时期,国企要想实现自身的转型,进而实现稳定发展,加强财务管理方面转型至关重要。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财务管理的内部分支,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执行效率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国有企业各部门必须重新审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全员对其认识,对风险问题等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制定更加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助力。

  一、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为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推动自身发展,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利用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而有效融合数据和绩效评价,完善评价制度和体系和方法,对内部财务业务工作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落实及后续战略决策的有序实施[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少、精、准”原则,即企业财务考核指标的选择要力求少而精,明确相关的需求,指标不要求多,而在于客观、精准、真实。设定的指标应能够反映出企业财务运营的实际情况和质量,同时有利于通过考核指标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第二,分类分层原则,即依企业规章制度对相关财务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调整,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区分企业的不同功能和类别,结合实际突出不同考核的关键点,合理制定财务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实施差异化考核标准。第三,问题导向原则,即企业要树立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问题导向,培养和形成问题意识,重视顶层设计和战略目标制定,明确战略目标和应用方向。第四,客观评价原则,即在财务绩效考核评价时要坚持客观、真实、全面的原则,切勿主观臆想,避免因相关人员决策不全面而造成的评价指标主观化,以确保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国有企业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经济效益和确保企业稳定运行

  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财务经营管理数据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企业财务工作中的盈利、运营管理、偿债能力等,深入落实考核评价的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完善很大程度上能够客观地评价财务数据,从而找出财务管理和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倾斜,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行。

  (二)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国有企业内部加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一方面,在遵循各方面原则的基础上,能够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提高员工对其认可程度;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员工薪酬紧密联系也能够督促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中,提高其岗位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评价体系的完善还有利于员工对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可视化的财务数据帮助相关人员顺利开展后续工作。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三、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科学性不足

  首先,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缺乏科学性,这类企业管理者将职工薪酬作为考核的重点因素,所进行的评价体系并非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而是一味地迎合员工。其次,一些企业将绩效考核结果简单地作为薪酬分发、年终奖等依据,并未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能力培养、评优选拔人才等方面,这种管理理念只能为企业带来短期效益,而不能从长期的发展战略上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最后,部分国有企业在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还存在评价不全面等问题,未将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有效结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也并未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核心。这样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会因与实际发展不符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经济负担。

  (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管理体系不健全

  制定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也可以对员工的工作发挥一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避免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但仍有很多国企内部存在着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不完善情况,未能及时给企业各岗位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一,企业工作人员或管理层未能充分认识到财务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性,未从战略视角进行考核,而将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视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导致国企的财务绩效考核流于形式[2]。第二,员工对财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不信任或不配合,使企业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在企业层面,对制度的完善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造成财务绩效考核体系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会很大程度上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财务绩效考核评价存在脱节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纠偏不合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的作用,通过专业、客观的财务绩效考核评价结果,能够发现财务绩效考核指标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避免因与实际偏差等问题而影响财务工作,进而完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制度。

  (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单一、灵活性不足

  现阶段,部分国企在有关财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存在绩效考核形式单一、不够灵活的情况,很大程度降低了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一方面,企业采用的领导评分制、考核部门检查制等形式上过于单一,甚至一些企业的评价体系流于形式,这就难以发挥出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不少国企未及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其他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本企业进行生搬硬套,造成财务考核评价工作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例如,部分企业的财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采用领导式季度考核制,这会造成企业内部人员因业务完成度不佳,在临近考核期时强烈表现,考核过后又开始“摆烂”,这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绩效考核指标单一化,不仅无法全面地了解各岗位员工的工作情况,还可能会对其工作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

  (四)对内部人员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定量分析

  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应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优化,其应用模式、管理方式应能够有效反映出企业内部财务工作情况。但实际上,很多企业不重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量化,没有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有效结合,或者过多地采用定性分析,造成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过于主观、流于形式,或者一些管理人员仅以盈利和短期的利润指标等作为指标达标的主要方式,未通过制定合理的、结合战略目标规划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而仅仅注重短期效益,不关注长期效益,这非常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部分企业还因评价体系定量指标设计得不够合理而造成员工工作落实不到位,财务数据错误频发,债务坏账风险增加,最终导致资金链不足而断裂[3]。因此,国企要想确保自身财务工作能够稳定落实,就不能仅开展单一的数据分析,而要加强指标的定量分析,提高评价体系的规范性、科学性。

  四、国企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制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首先,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就应全面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内部实际情况,切勿盲目主观构建指标体系。企业相关部门可以将绩效工作指标细分为多个小目标,再根据不同目标所实施的阶段和部门,重点分析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资源。例如,可分为年度、季度、月度财务考核指标,结合以往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工作实际落实情况综合评判其考核指标,还要将企业指标与其他同期同行业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所需改进的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其次,企业要充分掌握各个部门的职能,要了解部门、员工与绩效考核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情况将量化要素及时量化,确保制定的考核指标能够实现长短期相兼容,指标间的可行性不冲突。此外,还要依据不同的战略目标、岗位的重要性、岗位职责、工作完成难易程度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指标设置,企业管理部门要注意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进行差异化考核,对考核指标进行逐步分解,突出考核指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4]。同时,要将制定的考核指标在企业内部进行传达,以确保企业全员对指标体系的认识和了解;还要将指标任务全面落实到各部门各工作人员,保障财务绩效考核指标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最后,可以适当加大现金流量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例如,可以适当增加销售现金比率的比重,通过其反映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的比率情况,可以充分说明企业资金的回笼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的风险。

  (二)完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管理制度,积极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国有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出财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就需要对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确保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能够在制度规范的保障下有序落实。一是要提高管理层和全体人员的财务绩效考核意识,全面认识有关绩效考核的管理工作,将其纳入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中,发挥好管理者的示范领导作用。二是在财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管理制度完善方面,企业要深入分析内部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明确有关自身盈利、经营管理、风险管控、偿债方面能力,并在对其相关能力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规范的管理制度[5]。三是在落实财务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上,要将财务日常的会计核算、监督、资产资金管理、财务报表编制、税费申报缴纳等一系列业务工作纳入管理制度的考核范围中,并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优化。

  (三)结合不同阶段情况,优化考核评价方式

  在完善财务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企业还应注重对指标设置的灵活性,切勿单一、简单化,以保证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一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发展性质、规模情况,科学选取考核方法。根据不同岗位工作性质和职位等级进行相应的分类,企业可以采取不定期个人自评与领导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层面综合评估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指标体系中不适合的考核方法,坚持“保大放小”原则,针对不同部门的不同岗位要采用个性化的考核方法;拓宽考核评价方式,例如相对和绝对评价、专业小组评价、线上视频方式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四)合理运用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为避免国企不合理的财务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导致各种财务工作落实不到位情况出现,企业必须细分各项考核指标,合理采用定量分析法提高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第一,合理利用考核体系的指标,紧密结合实际的财务工作,认真研究各部门需要落实的财务绩效指标和重要环节,明确所有员工的职责,严格将其量化、细化至全员的考核体系中,明确区分各部门不同岗位的考核指标。第二,要善于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员工的考核情况,利用数据分析处理功能研判某些指标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调整修正、再制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能力和业绩相结合的发展导向。第三,要加强考核体系的风险管控,通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等指标作为风险因素的修正指标,这有助于企业上级领导通过其指标数据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从而进一步降低账款逾期延期支付、坏账等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通过构建财务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财务绩效考核作为一项流程繁琐、操作面广的工作,需要企业财务部门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共同努力。同时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财务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力度,采取科学的考核指标及方法,制定不同生命周期产品、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考核制度,以确保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国有企业还应积极面对考核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加快解决问题的步伐。国有企业还应不断完善财务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以增强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确保财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进而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娜.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24):40-42.

  [2]何佳.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产经,2021(5):49-50.

  [3]吴婉雯.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3):39-40.

  [4]吴俊.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财会学习,2020(32):48-49.

  [5]董书忱.分析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J].商场现代化,2020(15):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