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对策探析论文

2023-11-19 20:04:43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当前的市场环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隐藏了大量潜在风险,一旦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就容易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可能面临破产,因此,风险管控工作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科学规避风险,以帮助企业筑牢风险管理的防线,是当前企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企业应当将财务风险管控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落实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不断优化财务内控机制,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当前的市场环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隐藏了大量潜在风险,一旦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就容易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可能面临破产,因此,风险管控工作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科学规避风险,以帮助企业筑牢风险管理的防线,是当前企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企业应当将财务风险管控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落实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不断优化财务内控机制,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对策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企业只有做好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工作,深化财务风险意识,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生存环境,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的发展目标。企业应当积极推进财务管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规范投融资等财务活动,根据企业整体的发展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与投资计划,并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动态监管,从而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隐藏问题,使企业不断对财务风险管控体系进行改进与优化,从而更好地解决财务问题,助力企业实现稳步、健康发展。本文就财务风险管控对于企业持续精益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财务风险的特点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从而规避财务风险,提升管理质量。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组织与开展财务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秩序正常运转,并对企业经济收益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1]。
二、财务风险管控的意义
财务风险管控根本目的就是科学地防范风险,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具体而言,企业应建立健全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投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投资项目评估与评价机制等,对企业各项具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各部门责任的有效落实,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企业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尤其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法转化风险或者防范风险,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范围,同时还可以将风险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每个人,促使管理人员能够时刻保持警惕,并提高风险管控意识,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减少企业的财务危机[2]。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现状及问题
(一)风险意识不强,识别与管控能力较弱
企业在前进与发展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因此,企业应当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尤其是管理人员,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全面深化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当风险来临时可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但是,企业人员整体的风险意识不强,特别是财务风险管控意识缺乏,管理层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会关注企业业绩情况,并专注于企业整体的经营收益与财务状况,甚至有些企业仅关注业务情况,而没有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投入较多关注,更没有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不能有效推动财务风险管控机制的建立与落实工作。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控的理论知识以及管理技能较为缺乏,尤其是财务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有些管理人员则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财务风险的事后管控环节,并未重视事前和事中环节的管理,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不佳。此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结果与各个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财务人员如果能准确识别与分析财务风险,并且可以运用自身的管理经验进行全面管控,那么就可以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避免企业遭受不利影响。但是,管理人员对市场的敏感度不足,难以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也不能运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当前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因此,不能根据市场的走势和动态发展改进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经营理念。而且,财务人员自身的风险识别与分析能力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在面对财务数据信息时,并不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也不能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性、实时性与真实性的判断,更不能深挖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因此,难以掌握经营规律,也无法科学地防范与管控财务风险。
(二)风险防范与管控机制不健全
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离不开财务风险防范与管控机制的支持,很多企业都结合现实情况制定并完善了风险管理体系,但是,该管理机制在内容方面还存在不规范、内容更新不及时以及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会影响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的全面落实与执行。第一,我国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控的时间较短,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也没有积极投身于风险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对风险管控机制的构建就缺乏充分的关注,而多数企业也只是将风险管理的重心放在事后的补救与管控方面,并未在风险预警与防范等方面过于关注,没有健全相应的风险预警与评估等机制[3]。同时,部分企业在建立风险管理规范后,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财务风险管控的相关理念与管理内容进行更新,也未对财务风险管控的方式进行调整与改进,无法有效规避风险。第二,财务风险机制如果无法充分落实与执行,那么该机制就会失去其意义,因此,企业还应当重视管理机制的落实情况。但是,由于企业全体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体系缺乏可操作性,企业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绩效管理机制,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无法全面推进绩效管理机制的落实,更无法发挥其作用。
(三)投融资活动不规范
第一,投资活动是企业提高经济收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企业应当更加重视投资活动的管控,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这样才能成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益的前提与保障。但是,部分企业比较热衷于对热门项目的投资,将企业的闲置资金都运用到热门项目的投资中,但并未关注一些潜力大的项目,而且企业并未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在投资之前,由于其未对该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成本投入等情况未加以了解,就开启了盲目投资之路。第二,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企业内部资金无法满足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多种融资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当前,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企业在制定融资计划时,并没有对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状况以及融资需求进行合理调研就开展了融资活动,而且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一般是银行贷款的形式,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企业在融资后,未能合理运用资金,同时也未加速资金流动,这样企业只会深陷泥潭。
(四)信息化系统作用未充分发挥
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各部门实时地共享财务管理的各项数据信息,同时还可以运用信息化系统加强对财务管理活动全程的动态监控,因此,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但是,企业并没有将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集成,未将所有的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连接,因此,企业各部门的数据无法实时共享。此外,企业运用信息化也只是完成一些简单的财务核算、报表整理等工作,并未将其运用到财务风险管理中,例如,企业在事前管控环节中,就未将信息化技术与预警机制相关联,企业未设置异常风险预警机制,系统也不会在数据发生异常之后自动报警,财务人员无法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
四、企业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风险管控意识,提高财务人员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
在企业管理运营中,要想加强企业内外风险防范,提高其应对能力,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注重风险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持续运营。企业应当组织和开展财务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基本规范,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实际管理情况,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所存在的主要风险与隐藏风险进行解读,全体人员针通过专题教育培训,可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规范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全体人员树立财务风险管控的意识,达到培训目的,对企业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掌舵者”,应当加强对风险控制理论的学习,积极推进风险管控意识理念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将财务管理风险融入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目标中。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核心工作加强管控,使每个员工都可以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投入企业该项工作中[4]。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重视管理人员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的培养。掌握财务技能,熟悉财务管理理念,开展财务评估与成本分析,同时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支持,这是财务人员的必要功课,因此,财务分析能力对财务人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财务人员应当加强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分析技能,不断加强对市场动态变化的追踪和掌握,定期分析企业的损益表与财务数据,只有真正掌握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才可以有效解决风险问题。
(二)健全风险防范与管控机制,有效防控风险
第一,企业应当加强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工作,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准确分析企业在经营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风险,并结合企业的业务模式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制定该体系时,企业还应当充分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与管理机制的内容,确保管理机制的先进性与全面性。同时,企业还应当重点关注风险管理的事前与事中环节的管理机制建设,例如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部门应当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思路与框架,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并对具体的实施主体及职责分工进行明确,在该机制通过企业审批程序后正式交付执行[5]。企业还应当重视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更新与完善,定期分析该机制中的所有内容,并针对不符合企业实际经营发展的内容进行调整与更新,并实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将其纳入管理机制中,有效推动科学的风险防控机制的健全与实施。第二,企业在实施风险防控机制后,应当及时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学习,并且通过培训的方式,向企业员工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强调与解释,使全体人员可以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与掌握。此外,企业还应当将该机制与绩效管理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激励机制,使全体人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风险管控工作中,以便于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实现。
(三)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投融资管控体系
企业应当加强投融资管控,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对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的调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还应当完善资金集中管理办法,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科学落实各个岗位的职责,同时还应当制定资金规划,按照具体的规划严格执行,确保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企业开展投资管理,就需要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在投资之前,应当对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成本投入与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按照企业的财务状况制定投资计划,并合理预见在投资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加速资金的流动速度,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而在融资活动中,企业更应当全面了解和衡量自身的资金需求与综合实力,按照资金需求制定融资计划,并全面衡量企业的还贷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及时回收更多的资金,以便于企业可以及时还款。企业需要优化资金结构,合理控制企业收入与支出,调节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并选择多种可行的融资途径进行融资,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健全业财一体化系统,强化内部监督
企业要想全面、有效解决财务风险,就应当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对各环节的流程进行重塑,打通业财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壁垒,实现业务数据到财务数据的有效转换,这样财务人员才可以站在业财一体化的角度综合分析问题,在掌握真实、准确的经营数据基础上开展财务风险管控,使其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各个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工作,将企业的人、财、物等内容都纳入信息化管理体系中,从而发现企业各个层面、环节的风险问题,进而进行合理地解决。企业还需要注意信息化技术的监控职能,以财务共享全业务为基础,对企业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加强对风险的动态监控,强化内部监督[6]。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十分必要,企业不仅应当推进相关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还应当重视财务风险的动态监控工作,时刻保持警惕,实时了解财务状况及其风险预警,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应当以数字化为导向,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对财务活动的实时监控,从而更深入、准确、快速地全方位识别风险并及时预警,从而帮助企业规避经济损失,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王守垠.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管控探讨[J].财会学习,2022(23):35-37.
[2]宋国锋.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J].审计与理财,2022(2):24-25.
[3]赵静静.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及管控策略研究[J].财经界,2021(35):99-100.
[4]张丽娜.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探究[J].会计师,2021(12):25-26.
[5]万莉.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1):90-91.
[6]刘春鸾.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20(16):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