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业财融合模式嵌入全面预算管理架构的优化措施探讨论文

业财融合模式嵌入全面预算管理架构的优化措施探讨论文

5

2023-07-21 10:18:30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追求高质量、战略性、精细化的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但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主导和负责,其被禁锢在“财务主导”的传统观念中,未能实现与业务部门间的深度交流和沟通,业财配合度较低,因此,实际管理效果并不显著。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业财融合,在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基础上对全面预算管理不断优化,以确保业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并实现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深度融合,使业务活动与全面预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追求高质量、战略性、精细化的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但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主导和负责,其被禁锢在“财务主导”的传统观念中,未能实现与业务部门间的深度交流和沟通,业财配合度较低,因此,实际管理效果并不显著。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业财融合,在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基础上对全面预算管理不断优化,以确保业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并实现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深度融合,使业务活动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将全面预算管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业财融合视角,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业财融合的积极作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期为我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业财融合;全面预算管理

  当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其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落实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预算管理与实际业务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预算管理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从业财融合视角出发,对预算管理进行优化,确保在业财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实施预算管理,有利于预期管理效果的充分发挥,促使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业财融合及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业财融合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业务与财务活动之间的配合,确保二者的有效融合,在确保对企业当前财务形势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实时关注企业业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而实现对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77bf377daff878388c7a9549c74e0e89.jpeg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需要全员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是对企业各项财务、非财务信息采取分配、监督、控制等各项手段实现合理分配,并维持内外部经营活动协调,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最终实现既定的预算目标[1]。

  业财融合视角下,预算管理全面实施的关键在于实现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发挥出预算的积极作用,助力企业预算管理的全面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整体战略方针为指导,在实际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外界变化,注重内部价值链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实现财务信息与日常经营数据动态同步,并保证内部业财资源实现深度融合,在各项指标正常运转的同时做好风险预警工作。

  二、业财融合模式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意义

  有助于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导致企业在制定相应决策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当前背景下,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企业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需要从业财融合的角度出发,为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提供新思路。在业财融合视角下,构建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确保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进一步加快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有助于企业业财融合模式的深层次应用[2]。管理会计的发展为业财融合奠定了基础,通过管理会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业务与财务之间的距离拉近,在避免业务与财务出现脱节的基础上,对业财融合体系在企业管理发挥更深层次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落实业财融合体系,进一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效果。

  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关注的重点就是如何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化的价值和效益。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只有在财务人员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基础上,财务部门才能够针对不同业务活动进行资源的分配,并依据当前各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综合考虑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因此,业财融合对于预算管理的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预算管理中业财融合难以推进

  全面预算管理和业财融合逐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实践中,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及推进业财融合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首先,企业内部员工对于预算管理和业财融合缺乏清晰的认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员工单纯地认为预算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与自身关系不大,因此对于预算管理的参与程度不足。全面预算管理重点强调的是全面性,是覆盖企业所有业务活动实施的管理,但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缺少沟通,且对预算管理概念不清,这样就会出现无法及时了解业务状况以支持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效果不如预期。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往往过度关注短期效益,而针对预算管理的全面落实就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再加上部分企业管理者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因此,没有灵活地针对外部环境对战略目标进行调整。在预算工作开展过程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由于沟通不畅可能会出现一些冲突,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但业务部门极少参与其中,这样就容易导致预算目标与实际业务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后续相关预算工作的开展产生消极影响。

  (二)预算编制中业财融合不明显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基础就是严格进行预算编制,但由于财务与业务之间的融合存在问题,因此,会给预算的编制带来一些阻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首先,财务部门需要获取相关数据,以支持预算编制。针对多数企业预算编制而言其参考的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其将编制的重心会放在对过去年度财务报表的分析上,但这就忽略了实际业务活动,使预算编制所呈现出的效果与预期并不相符,预算编制最终的反馈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其次,预算编制是需要清晰了解当前业务和财务状态的,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预算的编制。但很多企业预算编制并未充分了解当前业务活动状态,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再加上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沟通壁垒,会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实际业务和财务状态的了解并不全面,导致最终的预算编制与实际不符,业财融合不明显,没有为预算编制提供正确、有效的编制基础。最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需要提前对不同业务进行潜在风险分析,并通过设立对应业务的风险假设,对风险进行防范,

  进一步加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但在实际预算编制中,部分财务人员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一点,未提前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管理[3]。

  (三)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和控制不彻底

  当预算编制完成时,预算执行对于企业而言就是最关键的步骤,是实际预算效果得到发挥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后,如果没有将预算编制按照严格的执行过程进行落实,那么预算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在全面预算执行中,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但多数企业对于预算执行的控制会忽略业务环节,没有将具体的预算分配到业务部门,因此,可能会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主导方向,难以抓住预算工作的执行重点,使预算执行存在漏洞,无法将预算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而对于预算执行,深度的业财融合能够帮助企业加强对预算的控制,也能够更加明确需要对业务活动实施的预算管理。但部分企业由于未实现业财融合,在实施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预算无法明确对应业务的情况,预算执行缺乏目的性,影响后续预算分析、考核等环节,不利于企业预算管理的整体性、全面性建设。

  (四)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企业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需要得到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完成预算信息化系统建设对企业而言是关键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沟通、管理上的缺陷。但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往往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缺口,这导致内部相关管理方法的实施存在阻碍。传统的预算编制是依据历史数据进行编制,对相关指标进行估算,而估算过程中难免其科学性、准确性会受到质疑,在信息化未应用的前提下进行数据整合、计算、分析等,就会导致数据时效性、灵活性等方面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预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4]。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并没有得到推进,一些方法的应用仍然是停留在基础数据的表面,在预算编制中仍应用Excel表格,对预算数据动态变化无法把握,就会出现预算偏差,而针对预算执行、控制方面,其力度也不足,在相关预算数据传递过程中耗时过长,降低企业工作的效率。

  四、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业财融合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

  企业要想将预算管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就需要改变原有的预算管理思维,将业财融合思维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中。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全体员工对于业财融合思维和预算管理意识的培养,提高业财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注重财务与业务活动的沟通配合,对业财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企业业务活动的整个流程,在熟悉业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管理;而针对业务人员,应该积极配合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要有基础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具有财务思维,消除两者之间由于思想差异导致的矛盾与冲突。另一方面,业务人员需要打破固有思维,避免出现预算工作仅由财务部门负责的固化思维,要清楚认识到预算工作的开展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并注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发挥,摒弃原有错误认知,充分加强业务与财务人员的联系,共同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在预算编制中发挥业财融合优势

  在当前背景下,企业对预算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的前提是,需要对业务活动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需要各部门集中参与预算编制,在保证编制效果的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目前,大多数企业进行预算编制时往往选择传统单一的增量、定期预算法,这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多变复杂的环境,因此,企业为了能够使预算能够更加准确、灵活,可以使用滚动预算法进行预算编制,其能够针对外部环境变动进行预算调整,与过去的预算方法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对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了优化,进一步增强了预算效果[5]。另外,预算编制也需要充分考虑将业财融合优势发挥出来,财务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业务情况,并依据准确的业务数据进行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将业财融合思想充分融入预算编制中。

  (三)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与控制职能

  企业在预算编制完成的前提下,需要充分落实预算执行,确保其控制效果的发挥。业财融合视角下,一方面,预算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内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在对资源进行配置过程中,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因素,还需要从大的战略目标角度去思考,站在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层面去配置内部资源,并综合对资源配置的效果进行考虑分析,维持企业长期经营。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注重将执行任务对应到具体业务上,明确具体业务的预算指标,并充分结合预算、业务信息,分析预算指标针对外界变化是否影响其效果和价值的发挥。

  (四)加大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

  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全面预算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平台,通过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实时共享,推动业财进一步融合,为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信息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数据整合、分析直接反映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

  因此,企业想要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并与业财融合思想进行结合,就需要建立信息操作系统,从而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高效互通,进一步加快业财融合的步伐,为企业相关决策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持[6]。在业财融合模式下,信息系统进一步为预算管理提供便利,预算平台对于数据的获取不再耗费较长时间,并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高效的整合和分析,还能实现对预算基础数据的动态掌控,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发现预算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后续针对差异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预算调整,以维持预算的可行性。此外,信息数据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传递的,因此,企业还需要格外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可以聘请专业的网络维修人员对内网安全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内部信息系统一直处于平稳状态运行,为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提供稳定保障。

  五、结语

  基于业财融合视角,全面预算管理是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积极地将业财融合模式嵌入全面预算管理架构中,将其作用和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质量,推动预算管理的全面落实,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管理价值的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部分企业在将业财融合模式嵌入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强媛媛.业财融合角度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质量与市场,2022(16):46-48.

  [2]程慧玲.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9):154-155.

  [3]吕艳艳.业财融合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策略探寻[J].商场现代化,2022(14):167-169.

  [4]马睿杰,王颖驰.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20):62-65.

  [5]耿昕.业财融合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措施探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3):45-47.

  [6]谢铭泉.基于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研究[J].当代会计,2021(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