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2

2025-10-28 11:08:1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 想要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充分意识到绿色金融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恶劣环境下,我国绿色金融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特质的绿色金融市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想要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充分意识到绿色金融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恶劣环境下,我国绿色金融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特质的绿色金融市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当前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更具有可行性的应对策略,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也有助于绿色金融建设达到既定要求。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我国当前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但并未对绿色金融进行专门的立法,相应的监管体系约束力也十分有限,这不利于监管工作的全面推进和开展。还有部分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分散在规范性文件和不同部门的规章中,因此其本身并不具备权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权责归属不明晰等方面的问题,难以保障监管工作顺利完成。目前多数绿色金融产品仍处于行业自律的状态中,有关各方正倡议鼓励相关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因此法律法规缺位现象十分严重。从当前使用的法律规章制度来看,也难以对金融机构现阶段形成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必要的激励和约束。由于绿色发展的技术性规范正处在逐步完成的过程中,绿色金融的立法工作也因此受到一些影响。

a8c2ad57a073fddc1bef74cf449e7aae.png

  资金供需不平衡。想要让当前的绿色金融发展在更短时间内实现“双碳”目标,是需要花费巨额资金的。根据国家的气候战略中心测算不难发现,到2060年我国的绿色投融资需求规模将会达到139万亿元,而每年的资金缺口大约在1.6万亿元。绿色投融资工作普遍面临收益低,回报周期长等困境,这会桎梏社会资本的积极投入和参与。虽然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使用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的重要意义,并希望通过上述举措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建设当中来,但相应效果并不理想,庞大的绿色低碳转型资金需求仍然难以得到满足。目前绿色金融的供给大多是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有关绿色保险,绿色信贷和碳金融产品的发展相对要更滞后一些,且规模也更小一些,很难为不同生命周期和不同类型的绿色项目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资金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十分激烈,这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


  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就目前而言,我国仅仅在债券和信贷两个领域构建了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执行标准,其余领域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标准体系建构工作并未开展。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所拟定的绿色债券标准,以及国家银保监会制定的绿色信贷标准,在具体的项目分类和支持范畴界定方面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因此,相关金融机构在开展一些绿色金融业务时,会面临标准不一致方面的困扰,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业务操作的风险和成本。由于绿色金融标准不够统一,导致当前绿色项目的识别十分困难,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形式化特质,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发展。


  环境信息披露不够规范。虽然国资委,证监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不同部门已经就信息披露制度拟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研讨和交流,尝试建构出了较为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框架。但相应制度与国际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相比较而言,仍然存在较大的出入。我国目前的强制披露范围十分有限,相应信息披露要求也并不严格,这就导致许多企业所披露的信息存在质量方面的差异。不同机构和部门的披露标准不统一,使披露结果缺乏操作对比性,这不利于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环境风险的评估,会制约绿色金融市场资源的配置。


  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要推动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对专门立法工作重视起来。只有进一步明确绿色金融的基本原则,法律地位以及整体监管框架,才能为后续绿色金融的建设提供更加扎实有效的法律保障。基于此,有关部门人员需要整合现有的法律法规条文,在规避法律与法规矛盾冲突的同时,构建更权威的法律法规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尽可能完善金融环境背景下的法律责任制度,让金融机构进一步明确自身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阶段的责任,相应机构一旦触犯了环境法律法规,就应当接受严厉的裁断。不同监管部门之间也要学会合作协调,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绿色金融市场监管合力,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争取让绿色金融市场秩序得到更稳定的维护。


  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为了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结合当前绿色债券的标准和信贷基础,进一步明确绿色信托、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保险以及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的具体标准,尝试在短时间内形成全覆盖的标准体系。这有助于不同领域的绿色金融活动建立统一的规范,并及时完成绿色项目分类方面的工作,有效明确不同项目的评估指标。只有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建设,才能强化其可操作性,让绿色金融活动具有更明确的方向。具体而言,有关部门需要构建绿色金融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一定要根据当前的金融市场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现行标准进行应有的完善和修订,以便其能够更快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需要全面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培训和宣传方面的活动,不断深化市场参与者和相关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标准的认知,否则有关标准很难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得到有效落实。


  规范环境信息的披露。在绿色金融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借鉴先进的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信息的披露制度,从扩大强制披露范围的角度着手,尝试提高信息披露的标准并加强信息披露质量监管力度。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信息披露的具体标准,结合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置适用性较强的统一披露标准,同时明确披露格式、披露内容和时间要求。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披露信息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也有助于后续构建更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只有不断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效率,才能让市场参与者获得更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让环境信息的披露更具有实际意义。相关企业也需要接受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把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绿色金融的创新。有关部门需要鼓励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创新方面的工作引起重视,除了要加大资金投入之外,还需要尽可能组建专业的绿色金融创新研发团队,对当前绿色金融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以碳金融产品创新为目的的各项活动,设计诸如碳期权、碳期货等一系列衍生品,在全面完善碳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同时,让碳市场的交易工具得到更全面的丰富和完善。这能从侧面提升碳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让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实现深度的融合。有关部门也可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对现行绿色项目进行精准的风险评估和研究,并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信息共享或绿色金融交易的追溯活动。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也能让绿色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上一层楼。

7043883e40e3fbc5631963e3931ca753.png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中小银行绿色金融创新的引导,通过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及业务指导,帮助中小银行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方面的创新能力,鼓励其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这也能从侧面满足中小微企业在绿色项目开展方面的融资需求。


  优化资金资源配置。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当前绿色金融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合理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各类政策手段,全面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绿色产业当中来。政府部门可通过设置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方式撬动财政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的投资,共同分担绿色金融风险,尝试构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一体的风险分担体系,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压力,让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积极性得到更有效地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也需要有意识地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一系列绿色金融服务,在不断拓宽绿色融资渠道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保险、绿色股权融资、绿色信托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这些措施有助于支持金融机构进行绿色资产的证券化业务,能在有效盘活绿色资产的同时,让资金使用效率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对绿色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分析和监测工作,在有效引导资金流向的同时,进一步确保绿色领域和项目的资金配置,让资金使用效率获得更全面的提升。


  促进绿色金融的均衡发展。区域间的绿色金融协调合作是值得引起重视的,政府部门需要构建区域间的绿色金融发展协调机制,尝试让金融资源逐步向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流动。只有通过技术输出或产业转移等方式,尽可能带动中西部地区实现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建设,才能有效推动高碳行业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有关政府部门需要研究制定出更具有可行性的金融支持产品和政策,让金融机构为高碳行业的转型提供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方面的资金支持,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碳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除此之外,相应金融机构也需要全面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在政府的引导下,构建绿色惠普金融体系,加大对绿色农业、绿色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政府部门需要尽可能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完善绿色普惠金融的服务和产品,尽可能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面。


  总而言之,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不仅在绿色经济转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还在推动产品服务革新方面获得了卓越的进展。只有结合当前绿色金融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绿色金融创新项目,才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全社会经济建设的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