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集团样本: 多品牌战略破局运动产业困局论文
2025-10-17 12:00:1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全球运动产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分化,多品牌战略已成头部企业突破增长瓶颈、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路径。安踏集团依托“收购+自主孵化”双轮驱动,构建覆盖大众、时尚、专业及高端市场的品牌矩阵。
全球运动产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分化,多品牌战略已成头部企业突破增长瓶颈、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路径。安踏集团依托“收购+自主孵化”双轮驱动,构建覆盖大众、时尚、专业及高端市场的品牌矩阵。不过,规模扩大后,品牌定位模糊、技术壁垒薄弱、国际化运营低效、数字化协同不足等问题可能会逐渐凸显。我们围绕安踏集团多品牌发展战略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转型方向。
安踏集团发展现状
品牌定位情况。安踏集团瞄准多层次消费市场,构建起多元品牌矩阵。主品牌安踏以大众专业运动市场为核心,依托高性价比产品吸纳大批消费者,涵盖跑步、篮球等主流运动领域;旗下斐乐(FILA)专注时尚运动范畴,把运动与潮流元素结合,满足追求个性和品质的消费者需求;迪桑特、可隆等品牌则各自在高端专业运动、户外运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凭借精准的品牌定位,安踏对多数消费层级及运动场景实现覆盖,品牌整体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运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研发创新情况。安踏集团对研发创新极为重视,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健全研发体系。集团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配备专业研发团队,还和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在运动科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像闪能科技、氢科技等,为产品提供出色性能保障。针对不同运动项目与消费者需求,集团研发针对性专业装备,提升运动效果;同时聚焦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提升产品舒适度和耐用性。依托持续研发创新,安踏不断推出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引领行业技术革新潮流。

国际化布局发展情况。安踏集团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拓展全球市场。集团通过收购国际知名品牌,比如亚玛芬体育旗下的始祖鸟、萨洛蒙等,快速获取国际品牌资源、技术专利与销售渠道。在海外市场,安踏将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当作突破口,逐步搭建销售网络,提高品牌认知度;同时主动参与国际体育赛事赞助,借助赛事影响力提升品牌国际形象。此外,集团还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实现全球资源的高效整合,推动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全球化协同,为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化转型情况。安踏集团紧跟数字化时代趋势,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在零售环节,集团依靠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与偏好,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让消费者购物体验得到提升;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做到智能补货与库存预警,提高运营效率。在产品生产环节,集团引入智能生产设备与技术,推动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既提升产品质量,也加快生产速度。另外,安踏主动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着力打造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数字化转型帮助安踏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安踏集团多品牌发展战略的优化策略
重塑品牌定位与优化品牌结构
面对主品牌高端化遇阻、子品牌增长乏力的困境,安踏需锚定主品牌“专业运动”的核心定位,剥离时尚化标签,围绕篮球、跑步等细分领域打造旗舰产品,并使其具有科技特性,以便支撑高端形象。
集团要结合市场变化与消费者需求升级,重新明确各品牌定位,精准瞄准目标客群。主品牌聚焦专业运动领域,强化“科技赋能运动表现”核心价值的影响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跑步、篮球等细分赛道,为专业运动员与运动爱好者提供高性能装备。
FILA品牌保持高端时尚运动定位,通过联名设计、明星代言等方式,深度绑定潮流文化,抢占中高端时尚运动市场份额。迪桑特品牌立足高端专业滑雪、训练等领域,凭借出色产品性能与独特品牌格调,吸引高净值运动人群。
强化研发创新与构建技术壁垒
安踏集团应将研发创新作为多品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加大研发资源投入,设立专项研发资金,扩大研发团队规模,引进材料科学、人体工程学等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集团可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外部科研团队攻克运动鞋服材料、功能性设计等关键技术难题。针对主品牌在专业运动领域的需求,联合科研团队研发更轻便、透气且支撑性强的新型面料,提升产品运动表现,补齐核心技术短板。
安踏可将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营收的5%以上,搭建全球研发中心,整合中、美、日、韩的研发团队,聚焦中底缓震、轻量化面料等关键技术攻关。与此同时,还要深化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制定3—5年技术发展路线图,推动产学研成果从实验室到量产的闭环转化。依托专利布局构建技术壁垒,安踏能够逐步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实现从“代工贴牌”到“科技驱动”的转变。

加速国际化布局与提升本土运营能力
安踏应制定“区域聚焦+品牌分层”的国际化战略:在东南亚市场,依托主品牌性价比优势抢占份额;在欧美市场,借助始祖鸟、萨洛蒙等高端品牌切入专业群体。同时组建本地化设计、营销团队,在北美设立运动科学实验室,研发贴合当地人体工学的产品。针对收购品牌,安踏采用“去中心化”的运营方式,保留原有管理团队与文化内涵,仅通过供应链整合、渠道共享实现协同,避免“一刀切”式整合导致品牌价值缩水。
深化数字化转型与提升全链路效率
安踏需以数据中台为核心推动全链路数字化。前端依托APP点击、门店试穿等用户行为数据,构建精准用户画像,实现“千人千样”的精准营销;中端打通供应链各环节数据流,运用AI预测需求波动,将库存周转率提升至4次/年的行业领先水准;后端借助“5G+工业互联网”技术升级柔性工厂,支持小批量、多批次生产,使新品上市周期缩短至30天以内。同时搭建数字化会员体系,通过积分互通、跨品牌权益提升用户粘性,推动数字化从“成本中心”向“增长引擎”转化。
安踏集团在推进战略落地的过程中,需运用“精准分层”手段重塑品牌结构,明确主品牌专业运动定位,提升子品牌差异化竞争力。集团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协同,突破中底缓震、面料科技等核心技术,构建专属技术壁垒。在国际化层面,推行“区域聚焦+本土化深耕”举措,提高收购品牌与集团资源的协同效率。同时依托数据中台,重塑“需求预测—柔性生产—全渠道融合”的全链路效率。安踏需平衡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将技术、品牌及数字化能力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方能在全球运动市场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