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关于部队固定资产核算标准的优化路径研究论文

关于部队固定资产核算标准的优化路径研究论文

4

2025-09-25 15:51:1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围绕部队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展开分析,紧密结合相关文件规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历史演变,深入探讨了当前部队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摘要:文章围绕部队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展开分析,紧密结合相关文件规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历史演变,深入探讨了当前部队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文章指出,2000年制定的固定资产标准已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此外,大批量物资的入账标准缺乏统一规定。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建议构建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指数化模型定期更新入账标准,量化批量物资的核算标准,并根据新的标准,对历史固定资产进行销账,多措并举以提升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关键词:部队;固定资产;入账标准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部队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如下:专用设备单价需达到或超过800元,一般设备单价需达到或超过500元,且使用寿命需超过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此外,凡是使用寿命达到一年以上的批量物资,在单位价值计算未达到入账标准的情况下,同样纳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该标准主要参照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执行[1]。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变化过程


  1998年1月6日发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六条明确,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达到规定标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其中,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需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需在800元以上。对于单位价值未达到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2]。


  2012年2月7日,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了修订,并于同年4月1日起施行。新规则第四十条规定,单位价值超过1000元(专用设备超过1500元),在满足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在过程中维持外观不变情况下,确认为固定资产。对于批量物资是否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标准则是,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批量物资,在单位价值未达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情况下,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3]。


  《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其第二条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业务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且单位价值达到规定标准的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对于单位价值未达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家具等),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4]。


  由此可见,固定资产入账的最低标准由1998年的500元,提升至2012年的1000元,而2017年施行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中,并无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方面的明确规定,只是在实务中,遵循了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其余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进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对于大批量物资在满足何种条件才确定为固定资产方面,始终未对具体的数量、金额进行规定[5]。


  二、当前部队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不合理之处


  (一)部队固定制度的参照与固化


  部队2000年直接参照1998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设定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未引进调整机制,未建立与通货膨胀率、全要素生产率联动的动态模型,未能体现物价上涨、生产率提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导致部队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偏低;二是批量物资核算仅做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各单位之间缺少一个共同的执行标准,使固定资产的入账显得随意、无序。以上结果,是因为部队所具有天然的封闭性导致制度的固化性,从而使部队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与行政事业单位形成明显的代际差[6]。


  (二)单项固定资产入账标准过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2000年制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已明显滞后于当前的经济环境。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人民币0.79万元,而2023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8.94万元,增长了超过10倍,见图1。按年通胀率1.94%(算术平均)计算,见图2。2000—2023年期间,累计通货膨胀率已达58.59%,带动各项资产名义价格不断攀升,见图3。与此同时,2000—2023年的技术进步因素,会对冲一部分资产价格的上涨因素,但沿用20多年前的低标准,与行政事业单位相比,会有数量更多、种类更繁杂的各项资产被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如大量低值易耗品(电话机、沙发等办公用品)就会被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这些物品不仅价值逐年下降,且容易损坏、更换频繁,没有必要按固定资产的规则进行管理,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如折旧、盘点、检查等),使得固定资产的界定和核算范围变得模糊,影响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大批量物资入账规定不明晰


  大批同类物资确认为固定资产的规定,单价、数量、总价均无明确限定,部队各级单位情况差异很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造成各个单位之间固定资产的核算出现重大差异。以常见的购买书籍和家具为例,是一次性购买50册、100册或者更多数量的书籍才需要投入固定资产,每册又需要限定单价多少,总价需要达到多少金额?还是同批次购买50张、100张或者更多的椅子才需要投入固定资产?每张又需要限定单价多少,总价需要达到多少金额?这些问题,根据部队固定资产的入账规定,均无法找到答案。

  三、部队固定资产入账问题的优化路径研究


  第一,建立价值标准指数化模型:

  其中V0为基期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Vt为第t年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CPI0为基期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t为第t年后的消费者物价指数。TFP0为基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t为第t年后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β为技术的进步对资产价格的对冲强度系数(建议取值0.3~0.5)。在该模型中,物价的上涨对入账标准为正向作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对入账标准为负向作用。为避免标准频繁变动,可以5~10年为一周期进行入账标准的调整。


  第二,量化批量物资核算标准设计“双维度”认定矩阵,见表1。

  从最低批量数量、总金额这两个维度,在满足使用寿命为一年以上的前提下,设定图书、家具、电子耗材这三类日常需要大批量购进物资入账固定资产的标准。即一次性购买图书类物资达到100册(含)、总金额2万元(含)以上,一次性购买家具类物资达到50件(含)、总金额4万元(含)以上,一次性购买电子耗材类物资达到200件(含)、总金额6万元(含)以上,才纳入固定资产核算。

  第三,按新标准对历史的固定资产进行销账。


  部队的固定资产账上存在不少低价值资产,该部分资产可能因为频繁的人员变动早已灭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及时进行处理,经过日积月累,成为一些单位的负担。面对这种情况,可通过提升入账标准、明确量化物资核算标准后,对账上挂着的未达到新的标准的原固定资产进行销账处理,即将此部分的原固定资产划为一般性物资,从固定资产账上消除。原来的固定资产重新划分为一般性物资,后续针对该部分资产的处理,就无须遵照严苛的固定资产处理程序,如报废或盘亏等,本单位就可处理数量大、总金额高的物资,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


  四、结语


  与时俱进地提高及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入账标准,是优化部队资产管理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物价指数的上涨及社会生产率的提高,沿用过去的标准已无法适应当前的管理需求。通过科学调整入账标准,一方面,可以在未来有效精简固定资产的范围,避免大量低价值、短寿命的资产(如电话机、办公桌椅等)被纳入核算,防止固定资产数量剧烈膨胀,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按照新的标准,对许多本不该纳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资产进行销账处理,减少了历史包袱,便于轻装前进。

 参考文献


  [1]徐兆巍.部队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3(10):33-38.


  [3]许为.论部队会计制度改革构想及政策取向[J].现代商贸工业,2013,25(20):137-138.


  [4]陈艳林.深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154-155.


  [5]贺国栋.浅谈如何抓好部队固定资产管理[J].时代经贸,2011(17):109-110.


  [6]郑志超.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J].财讯,201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