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基于改良风险矩阵法的压力管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研究论文

基于改良风险矩阵法的压力管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研究论文

4

2025-08-18 17:37:5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基于风险矩阵法对压力管道风险进行了分析,从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管控4个环节着手,全面构建了压力管道风险分级管控模型,通过增加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力,对传统风险矩阵法进行了改良,使其更加符合压力管道的监管特点。

  摘要:为研究一套适合压力管道的风险分级理论体系,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文章基于风险矩阵法对压力管道风险进行了分析,从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管控4个环节着手,全面构建了压力管道风险分级管控模型,通过增加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力,对传统风险矩阵法进行了改良,使其更加符合压力管道的监管特点。通过实践试点,结果与预期基本符合,说明本理论对企业开展压力管道双重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压力管道;风险矩阵法;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管控


  0引言


  压力管道作为八大类特种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其安全运行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在册压力管道99.13万km[1],庞大的设备总量蕴藏巨大的风险。近年来,压力管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及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我国提出对发生重大以上事故的领域实施“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2]。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推动特种设备双预防工作。之后,各地百花齐放,尝试探索各种不同的特种设备双重预防工作方法,而风险分级管控作为双重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各地探讨和尝试的重点,但其理论体系至今尚未成熟。如何创新风险分级管控方法,研究适合压力管道的风险分级理论体系,提高政府监管效能,亟需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指导。


  1国内研究现状


  在监管方面,目前我国部分省份已经发布了特种设备双预防工作指南,方法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分为2类。(1)企业自主型。监管部门不提供具体的工作方法,由企业根据设备情况自主选择风险分级方法。以上海为例,企业自主选择适用的风险辨识方法和风险评价方法,包括且不限于工作安全分析法、作业危害分析法、事件树法、事故树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等,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或相关专家在本单位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开展特种设备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工作。(2)政府指导型。由监管部门提供具体的工作方法,企业按照政府工作指南开展双预防工作。以四川省为例,企业根据《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设定的辨识标准、程序和方法,按特种设备台(套)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在学术研究方面,朱炳昊[3]介绍了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的4种方法: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回避。王利杰[4]研究了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分级评价模型,并以锅炉为例做了分析。王新浩等[5]以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过程中积累的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张倩倩等[6]提出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建立了ANP-CM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对内地31个省的宏观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测算。


  本文根据压力管道的风险特点,基于风险矩阵法,从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管控4个环节构建了风险分级管控模型,并在企业进行实践,以期为各地开展特种设备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2压力管道风险分级管控方法


  2.1风险分级管控


  压力管道风险具有内在特质,难以完全消除,但是可以通过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加强设备检验或维保、规范防护管理等手段来降低风险[7]。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对特种设备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其风险等级,并依据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8]。


  本文围绕压力管道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模型。首先,对压力管道开展风险辨识,形成风险清单;其次,采用风险矩阵法评价其风险程度;最后,根据风险评价与风险分级结果,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从而消除或者降低风险。随着压力管道条件的改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提升。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2风险辨识


  从人员、管理、设备、环境4个方面来开展风险辨识。(1)人员风险因素。人员持证情况、人员安全培训情况、人员配置情况等;(2)管理风险因素。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安全技术档案、


  操作规程、相关记录、安全附件及仪表、应急预案及演练、隐患排查;(3)设备风险因素。设备来源、设备使用年限、类别、介质、压力、安全状况等级、安全保护装置、事故及运行情况等;(4)环境风险因素。自然因素和运行因素等,各类风险因素均会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造成影响。


  2.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针对危险源开展定性或定量的评价,需全面综合考虑设备使用的整个环节。本文采用风险矩阵法对设备进行风险评价,以此来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矩阵法包括后果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可能性两大维度,建立坐标轴,横坐标为后果严重程度、纵坐标为事故发生可能性,横纵坐标综合指向的区块,即为最终的风险等级。


  2.3.1后果严重程度


  横坐标风险严重程度按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分为5级,如表1所示。

  2.3.2事故发生可能性


  事故发生可能性根据企业对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状况来确定,可通过可能性评价表来进行评价。一级指标:人员、管理、设备、环境;二级指标:作业人员配置、作业人员培训、作业人员工作经验、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档案、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接受安全监察、定期检验、停用管理、设备来源、使用年限、使用工况、安全保护装置、使用状况、事故情况、自然风险等。详细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通过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价表对每一项指标进行评分,统计得分总和,再根据表3得出对应的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以直接将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判定为5级。例如,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压力管道、超期未检、长期超温、长期超压、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或年度检查结论为不符合要求。


  2.4风险分级


  风险等级分为4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传统的风险矩阵图具有斜对称性,如图2所示。后果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可能性对风险等级的影响力相当,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大幅降低危险压力管道的风险等级。

  在实际中,压力管道自带风险往往很难通过管理水平降低。危化介质的高压管道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因此,本文根据压力管道的风险特点,对传统风险矩阵图进行了改良,大大增加了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力,当风险严重程度达到5级时,哪怕风险发生概率只有3级,依然会判定为重大风险。改良的风险矩阵图如图3所示。

  2.5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是企业针对风险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目的是降低风险至可接受程度,其原则是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就越高。不同风险等级对应的管控层级及管控要求,如表4所示。

  3风险分级管控在企业中的实践


  3.1 D公司压力管道情况


  D公司成立时间超过10年,主要从事食品生产和经营,拥有1.78 km压力管道。其中,空气管道0.52 km、工作压力4.0 MPa,蒸汽管道1.76 km,工作压力为0.8 MPa。


  3.2风险分级结果


  首先对D公司开展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价,对照表2逐一打分,最终D公司的可能性评价分数为32分,主要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日常巡检不到位的情况,对照表3可以得出,其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为3级。


  然后确定压力管道的后果严重程度,根据以往事故经验、管道运行参数,以及管道周边人员数量等因素来判断,空气管道的后果严重程度为3级,蒸汽管道后果严重程度为2级。


  根据图2的风险矩阵图可以得出,空气管道的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而蒸汽管道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D公司压力管道的最高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总体分级结果与预期较为一致。


  3.3风险防控措施


  对于空气管道,应采取部门级防控措施,由部门层面负责管控,具体车间和班组落实。应构建部门管理体系,在限定期限内落实相关防控整改举措。在可能导致重大损害的场合,要进一步评估,优化管控手段,务必使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同时,要做好管控过程的档案保存。


  对于蒸汽管道,应采取班组级管控措施,由班组层面负责管控,作业人员落实。作业人员和相关员工在工作时要增强安全意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要提高警觉。


  4结语


  (1)本文通过增加后果严重程度影响力对传统风险矩阵法进行改良,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风险分级管控的全过程,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管控4个环节,更加契合压力管道的风险特点,对企业开展压力管道双重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压力管道风险是固有属性,无法彻底根除,但是可以通过风险管控,如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加强日常巡检维护等措施来降低风险。风险分级管控的关键落脚点在风险管控环节,企业一定要引起重视,真正做到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3)通过压力管道的相关人员、管理、设备、环境等因素来综合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助于企业在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的同时,全面了解压力管道的现状,及时查漏补缺,补齐并管理短板。


  (4)对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实践,结果显示该方法得出的风险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可用于指导其他企业开展压力管道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5)本文介绍的风险防控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在判定风险的后果严重程度时,难以客观确定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只能通过以往经验和现场状况来综合判断,可能会有所偏差,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加科学客观的判定方式。


  (6)目前国内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方法各不相同,各地实行差异化管理。同一个地方也会采取不同的风险分级管控方法,导致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结果具有差异。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实现风险分级的统一性,方便数据比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强化监管效能。

 参考文献:


  [1]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3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2024年第9号[A].北京:市场监管总局,2024.


  [2]李爽,贺超,许锟.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理论、应用与发展研究[J].中国煤炭,2021,47(10):23-30.


  [3]朱炳昊.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2(12):233-235.


  [4]王利杰.探究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过程的风险分级方法[J].中国设备工程,2020(23):176-178.


  [5]王新浩,罗云,李桐,等.基于大数据的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4):160-166.


  [6]张倩倩,张亦冰,丁日佳.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0,20(2):397-405.


  [7]廖安.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现状及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2(20):41-43.


  [8]刘凯悦.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实施综述[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23,39(12):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