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2

2025-07-28 17:17:2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卫生健康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已成为提升医疗健康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关键。然而,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面临数据标准化、信息安全、数据质量、专业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卫生健康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已成为提升医疗健康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关键。然而,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面临数据标准化、信息安全、数据质量、专业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文章从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征与意义出发,剖析当前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区*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前沿技术,提出构建统一标准、强化隐私保护、提升数据质量、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管理流程等对策,以期深入推进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


  [关键词]卫生健康档案;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

  0引言


  卫生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状况、医疗服务质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公共卫生管理、医疗质量评价、健康风险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卫生健康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成为大势所趋。数字化可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采集、传输、存储、分析与利用,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医疗资源整合。然而,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须从管理与技术等多维度探索创新策略。


  1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征与意义


  1.1特征


  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化时代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创新,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电子化,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与传输;二是管理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分析海量数据,以提取知识、优化流程、辅助决策;三是应用集成化,打通医疗、医保、公共卫生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四是服务个性化,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居民提供精准化、连续化的健康管理服务[1]。这些特征反映了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先进性、科学性。

8be868781c5f2f9a54876508ffe80c3.png

  1.2意义


  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推动医疗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二是强化居民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治病为主”向“健康为主”转变,构建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三是丰富医学大数据资源,为流行病学研究、卫生政策制定、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四是保障医疗数据安全共享,保护患者隐私,促进医疗资源整合与健康服务公平可及。可以说,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提升档案利用价值、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数据标准化与系统兼容性问题


  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数据标准化与系统兼容性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存储、交换等规范和标准,不同医疗机构、管理部门搭建的档案信息系统差异较大,数据格式、字段定义、编码体系不一致,导致数据难以有效汇聚和共享[2]。同时,各系统间缺乏必要的接口设计和互操作机制,“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数据标准化和系统兼容性不足,制约了卫生健康数据的深度整合与应用,影响了档案数字化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


  2.2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


  在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亟待应对的重大挑战。档案数据涵盖患者身份、病史、诊疗方案等隐私,一旦泄露,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大数据时代,数据汇集、流转速度加快,海量数据对个人隐私的揭示能力空前提升,隐私保护难度增加。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足、隐私防护能力弱的问题,数据库漏洞、软件缺陷、网络入侵等风险时有发生,疏于管理、随意操作、滥用权限等不良行为也时有发生。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攻击手段,如何筑牢安全防线,做好隐私保护工作,是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面临的一道难题。如果没有隐私安全保障作为信任基石,档案数字化将失去根基和动力。


  2.3数据质量与完整性问题


  在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数据质量与完整性问题不容忽视。档案数字化是指将历史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版,涉及大量的回溯性数据录入工作。由于纸质档案字迹模糊,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录入错误、信息缺失等数据质量问题。同时,档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各医疗机构数据缺失、不完整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汇聚后的档案数据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居民健康状况。此外,缺乏必要的数据质量管理规范和控制流程,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偏差。数据质量和完整性问题直接影响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制约智慧医疗、精准医学等新模式的推广。


  2.4专业人才短缺


  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管理、医学、统计、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然而,目前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多数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基层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需求。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设置偏少,人才培养规模有限,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实训环节薄弱,难以为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医疗卫生机构的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持续的在职培训,基层人员难以全面掌握数字化管理技能。专业人才匮乏导致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不高。


  2.5管理机制与流程不完善


  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业务流程。但在当前实践中,管理碎片化问题突出。其一,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规范,各地区缺乏协调联动机制,职责边界模糊,管理效率低下。其二,数字化管理流程不够规范,数据采集、录入、审核、共享等环节缺乏可操作的规程和标准,数据权限管理混乱,难以实现闭环管理[3]。其三,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新形势,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影响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管理机制和流程不完善制约了档案数字化管理效能的发挥,影响了卫生健康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


  3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3.1构建基于区*链的统一数据标准与互操作框架


  区*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为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基于区*链的统一数据标准与互操作框架,可有效解决“数据孤岛”、信息壁垒等问题。首先,利用区*链的共识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数据标准制定机制,形成全国统一的卫生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应用规范,实现数据语义层面的一致。其次,基于区*链搭建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网络,通过智能合约设置数据访问权限,实现跨机构、跨地域的数据互认与交换,打破信息壁垒。再次,利用区*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对档案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溯源管理,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信、流向清晰可查,提高数据质量。最后,整合区*链与密码学技术,探索分布式身份认证、隐私保护等创新应用,确保档案数据安全。


  3.2应用人工智能强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人工智能技术以其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为卫生健康档案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海量档案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自动识别异常访问行为,及时预警数据泄露风险,提高安全事件发现与响应效率。另一方面,应用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等隐私保护手段,在保护原始数据不出本地的前提下,实现多方数据融合分析,既满足数据共享利用需求,又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隐私[4]。同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对非结构化的医疗文本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实现自动化隐私信息过滤。此外,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主动防御体系,通过智能建模、行为分析等手段,动态评估系统的脆弱性,优化安全策略,提升系统免疫力,构筑风险防控的“智慧防线”。


  3.3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数据质量与完整性


  大数据技术给提升卫生健康档案数据质量与完整性带来了新契机。第一,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档案数据质量管理平台,运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技术,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等进行多角度评估,自动生成数据质量报告,为持续优化数据治理提供支持。第二,利用数据清洗、数据集成等工具,对存量档案数据进行批量化校验、标准化与关联性融合处理,全面提升数据的规范性、可用性。针对档案信息中普遍存在的缺失值等问题,创新性地研究数据插补、数据增强等方法,最大限度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第三,面向档案数据应用需求,构建科学的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建立数据质量问题快速响应与持续改进机制。第四,积极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数据治理试点工作,强化成果推广,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质量提升经验模式。

c84fc9f7045641bbb2e3f89f0fea79d.png

  3.4发展“互联网+”模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互联网+”时代对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应积极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模式,为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拓宽引才渠道,利用互联网打造线上招聘平台,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档案数字化管理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养模式,开发数字化管理实践培训课程,提升人才数字化素养和实践能力。三是创新用才机制,为数字化管理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完善人才激励措施,畅通人才成长通道[5]。四是深化人才交流协作,依托互联网打造人才交流平台,加强与其他信息中心的人才交流,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做法[6]。唯有多措并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才能为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保驾护航。


  3.5引入敏捷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机制与流程


  敏捷管理强调快速迭代、持续改进,为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机制与流程优化提供了崭新视角。卫生健康信息中心要引入敏捷管理理念,优化档案数字化管理机制与流程。应根据管理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敏捷方法。定期收集服务对象的相关数据和相关部门需求,经分析论证后分解任务,制订敏捷管理计划。要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建立敏捷型跨部门协同机制,实现高效横向协作。要精简审批流程,优化决策机制,赋予一线管理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提高纵向管理效率。引入敏捷管理工具,实现管理可视化和透明化,强化进度和风险管控。鼓励持续创新,倡导创业精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敏捷创新氛围。制定和持续优化敏捷实践标准与规范,保障敏捷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入敏捷管理理念,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和流程,提升数字化管理效能,推动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3.6加强多方协同,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协调机制


  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应加强与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大数据管理部门等的协同与配合,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协调机制,共同推进数字化管理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一是要推动数据共享,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探索建立医疗健康数据汇聚共享机制,促进档案数据与医疗、医保、科研等数据的融合应用,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二是要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数字化改造,推动数字化档案在分级诊疗、远程医疗、慢病管理等场景的应用,助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7]。同时,促进数字化档案与医保数据融合,为医保精准监管赋能。三是要加强多方联动,积极争取各部门支持,形成档案数字化管理合力[8]。联合医疗机构开展数字化档案应用试点,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档案大数据分析,联合产业界探索档案管理创新解决方案,以多部门协同促进档案数字化管理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


  4结束语


  卫生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卫生健康信息中心要立足自身特点,加强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动态优化。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链等新兴技术,促进信息共享,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提升数据质量,最终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同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完善管理机制。通过点面结合、示范引领等手段,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居民健康信息化管理效能,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菁.人工智能技术在老龄健康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台内外,2024(14):31-33.


  [2]刘洋.医疗健康数字档案全链条管理模式优化与整合应用研究[J].山东档案,2024(1):56-57.


  [3]黄敏.医疗档案数字化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化,2023(12):115-116.


  [4]李晋,王昆,张媛媛,等.公立疗养院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23(7):548-550,561.


  [5]刘立杰,薛亦杉,董帅.浅谈卫生健康监督机构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以沧州市卫生健康监督档案管理为例[J].档案天地,2022(6):62-64.


  [6]郑其武.新时期卫生监督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分析[J].文化产业,2023(5):31-33.


  [7]张娟.医联体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22(16):145-147.


  [8]赵延红,邢磊.卫生监督档案数字化管理思路与实践研究[J].兰台内外,2021(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