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我国钢铁出口竞争力的分析论文

我国钢铁出口竞争力的分析论文

3

2025-07-23 11:58:5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2023—2024年我国钢材出口量连续攀升,引发海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文章回顾了我国钢铁出口的历程,从量和价两个角度衡量了我国钢铁出口竞争力的全球排名,并对我国钢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SWOT分析。

       摘要:2023—2024年我国钢材出口量连续攀升,引发海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文章回顾了我国钢铁出口的历程,从量和价两个角度衡量了我国钢铁出口竞争力的全球排名,并对我国钢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我国钢铁出口量上升的同时,出口结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与海外对高品质钢材日益增长的需求完美匹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未来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应主动提升钢铁出口竞争力,升级出口产品结构;加快推进发展绿色低碳钢铁,应对出口门槛的抬升。


  关键词:钢铁出口;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钢铁综合供应能力的提升,如何合理有序地发展海外市场,更好地满足其他国家对中国钢铁产品的需求,成为比较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钢铁出口历程,科学评估我国的钢铁出口竞争力,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出口环境,剖析自身的优势、劣势,试图找到适合我国的钢铁出口发展路径。


  一、我国钢铁出口历程回顾


  回顾2000年至今中国钢铁出口的历程,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2001—2007年:第一次上升期。21世纪初开始,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化,中国钢铁产能逐年增加,出口量也整体提升。2006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和俄罗斯,成为全球钢铁出口量最大的国家。2007年出口量5438万吨,达到这一阶段的峰值。


  2008—2009年:第一次调整期。外需受金融海啸影响而下滑,钢材出口量分别下降23.9%和53.3%。


  2010—2016年:第二次上升期。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投资方案,其中包括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钢铁产业位居首位。中国钢铁工业从此走上由大变强的道路,出口竞争力随之增强。2015年,中国钢材出口量达到历史峰值11240.7万吨。


  2017—2020年:第二次调整期。2015年底,中国政府开始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而国内钢材需求受益于房地产等行业的增长,此后几年钢材出口量有所下滑,2020年出口量达到近年来的最低点53677.3万吨。


  2021年至今:第三次上升期。2020年,海外供应链断裂,下半年大量海外订单涌入中国,出口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2021年中至今,国内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深度影响国内钢材需求和钢材价格,钢材出口的优势开始体现,出口量继续维持增长态势。2023年钢材出口量达到90264.1万吨,增长33.8%。2024年1—9月,中国出口钢材8087.6万吨(包括棒线材、角型材、板材、管材、铁道用材、其他钢材),同比增长1389万吨,增幅21.4%。2021年至今,新一轮的钢铁出口量上升,也反映了我国钢铁产品质量和结构水平的提高,以及“一带*路”等国家战略实施所带来的出口需求增加,见图1。

  二、中国钢铁出口竞争力分析


  中国钢材在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和印度。本文分别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三个指标来比较中国与上述国家钢材出口的竞争力水平。


  国际市场占有率能够体现一国某种产业出口产品市场上的地位,比较直观地反映该国此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的值越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分品种看,2015年长材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峰值38.5%,2022年已经下降到14.3%;2022年,板材和管材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经恢复或超过第二个出口上升期的峰值。在产业政策层面,2021年8月1日,中国取消钢铁产品出口退税,但并没有影响国际市场份额,从侧面也反映海外对中国钢材的需求旺盛,见图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钢铁工业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产业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数值越大则竞争力越强。用该指标衡量的钢铁出口竞争力,2010年以前中国经常排第5、6名,2010年后比较稳定地排第5名。总体上不及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仅高于德国。


  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反映的是贸易总额的相对值,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其大小在-1~1之间,贸易竞争力指数越接近-1,表示此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越弱;越接近1,代表该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越强。2000年以来,日本和俄罗斯的贸易竞争力保持相对高位;中国属于赶超型发展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一度打断中国的赶超节奏,2009年以后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峰值。2016—2020年,该指数逐年下降。2021—2022年重新回升。


  从以上三个指标综合来看,出口量并不能全面表征出口竞争力水平,价格因素往往更为重要。影响出口价格的因素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钢铁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偏低,出口定价权被削弱。按产量口径计算,2023年中国钢铁行业前三位的企业行业集中度22%。同一年横向对比来看,欧洲70%,日本86%,美国67%,俄罗斯51%,印度47%,韩国94.5%,中国远远低于这些国家和区域。第二,从用途来看,中国出口的钢材主要用来满足东亚、东南亚、中东、南美、东欧等国家的基础需求,这些国家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与之相适应,中国的钢铁出口产品结构更倾向于大众化的普材,而利润丰厚的高端产品占比较低。


  三、中国钢铁出口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一)中国钢铁出口的优势


  中国有充足的优质产能,品种丰富,配套齐全。以热轧卷板为例,该品种及其下游产品,如冷轧卷板、镀锌卷板、硅钢板等,广泛应用在汽车、家电、机械、造船、钢结构、能源等行业。其技术含量比较高,能代表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整体的发展水平。2023年中国粗钢产量102886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热轧轧机产量32386万吨,占比31%。2023年中国钢材出口量9027万吨,其中56.4%为此类型中高端钢材品种。


  规模效应明显,综合生产成本全球最低。全球50%以上钢铁产能集中在中国,原燃料市场、物流运输、金融服务、劳动力、技术创新等都形成一定规模,能将综合生产成本降至全球最低。


  (二)中国钢铁出口的劣势


  高端产品竞争力有待提高。日本是中国在国际板材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中国在高端板材领域的竞争力事实上不及日本。中国钢铁行业技术创新与钢铁产业规模不匹配。中国的粗钢产量规模世界第一,是日本的7.5倍,但钢铁产业专利数仅为日本的54%[1-2]。


  (三)中国钢铁出口面临的机会


  虽然中国钢材出口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从出口量占粗钢产量的比例来看,中国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22年,德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的钢铁出口占比分别为60.4%、38.7%、35.6%、24.9%、9.7%,而中国仅为6.7%,位列倒数第一。未来,随着国内需求见顶回落和落后产能的淘汰,这一比例有较大提升空间。


  海外很多新兴国家还处在工业化中早期,对板材等中高端钢材需求量较大,但由于自身工业能力不足,也缺乏相应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产能,只能选择进口。尤其是2020年后,各国更加重视制造业的投资,大量地新建工厂、购买设备,提升该国工业化水平,承接制造业的转移,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2024年1—9月,中国出口钢材分品种看,板材增1142万吨,增幅26.2%;棒材增114万吨,增幅13.8%;角钢及型钢增50万,增幅13.6%。分区域和国别看,亚洲占比68.5%,美洲占比13.9%,非洲占比11.4%,欧洲占比5.5%。出口前十的国家分别是:越南、韩国、菲律宾、泰国、阿联酋、印尼、沙特、土耳其、巴西、印度。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钢材能较好地满足这些国家的需求。


  (四)政策建议


  中国钢铁的出口遵循从低端到中端、从邻国向远洋贸易的发展规律。中国有必要主动提高钢材出口的竞争力。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优先满足国内需求,实现进口替代。出口最初的定位,只是作为销售渠道的一种补充,导致中国钢材出口占粗钢的比例一直不高[3]。2021年国内螺纹钢需求开始下滑,中国通过自身减产实现了自我平衡。面对欧盟征收碳关税带来的挑战,中国加快推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的挑战。


  四、结语


  当前中国钢铁出口处于第三次上升期。从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出口排名全球第一。且相较于2013—2016年的第二次出口上升期,中国出口钢材的品种结构有了较大提升,由长材为主转变为板材为主。


  从全球六个主要出口国家横向对比来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排在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之后,仅高于德国。主要原因是我国钢材的出口价格偏低:一方面,我国钢铁行业自身的行业集中度太低,出口定价权被削弱;另一方面,海外高端市场被西方国家提前占领,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出口钢材产品主要用来满足广大新兴市场的大众化需求,附加值不够高[4]。中国钢铁出口的优势:规模效应明显,综合生产成本全球最低;充足的优质产能,产品丰富。劣势:劳均产出偏低,高端钢材市场竞争力不够。机会:横向对比来看,中国出口占粗钢产量的比例偏低,还有增长空间;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仍然需要大量进口钢材。挑战:国内产能相对过剩,自身的调整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海外一直在提高中国钢材的进口门槛。

参考文献


  [1]刘丹.中国出口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及政策建议[D].天津商业大学,2016.


  [2]韩珍堂.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3]王志远.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情况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2025(1):30-33.


  [4]马建峰,宋珍.中国钢铁出口竞争力及产品结构变化的国际比较——基于1995-2010年的数据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2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