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 “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论文

2025-07-16 16:36:3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十大瓷厂”工业遗存,作为千年瓷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与宝贵资源,通过融合互驱式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景德镇的创意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还能够极大地提升景德镇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摘要: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十大瓷厂”工业遗存,作为千年瓷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与宝贵资源,通过融合互驱式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景德镇的创意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还能够极大地提升景德镇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文章结合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和“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的实际,探究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两者在这种关联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助力其卓越发展。
关键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
2008年以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成熟乃至深化的各个阶段,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最终实现了品牌建设与产品创新的双重突破。自2019年以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迈入了深化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聚焦于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智能制造的强化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等方面[1]。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不仅积极融合当地传统陶瓷工艺,更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打造了一系列既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又彰显创新特色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的景德镇“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一部分瓷厂,诸如人民瓷厂、光明瓷厂、红星瓷厂、红旗瓷厂及华风瓷厂,虽然厂区与厂房大体保留了原始风貌,但更多地被分块或整体出租,部分外围地块甚至已转型为商品房开发。另一部分瓷厂则开始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如建国瓷厂、宇宙瓷厂、雕塑瓷厂不仅保留了历史的痕迹,更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赋予了旧厂区新的生命;为民瓷厂转型为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曙光瓷厂打造为陶瓷小微企业创业园,使得整个区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造力[2]。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的关联
(一)“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是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机载体
1.“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是景德镇陶瓷工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见证了景德镇社会历史和陶瓷文化的变迁,原本是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原本就包括对陶瓷工业遗存的创意式改造、利用和发展,悠久的陶瓷工业历史构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和资源[3]。
2.“十大瓷厂”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发展场地,老厂区、老厂房及周边居民区的改造,不仅盘活国有资产,解决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用地不足、发展空间受限问题;还能较好地保留城市人文记忆,给城市带来空间重塑和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提升生活品质。
3.“十大瓷厂”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中的景观改造催生出激活老厂区活力的各种可能形式,并吸引新的业态产生和入驻;其功能改造体现为工业生产功能向生活休闲功能的转变,由此带来人口和业态的重新规划,为工业遗存带来各种可能的改造模式,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创造出新的发展形式。
(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的产业基础
1.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十大瓷厂”工业遗存转型,将其重塑为工坊、博物馆及创意园区,有效促进了传统陶瓷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这些老厂区、老厂房改造后,不仅汇聚了众多文创人才与本土精英,还促进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思维的融合创新,为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4]。
2.“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打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聚集区,不仅重振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还通过商业运营逐步为“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和利用的“自我造血”提供重要支撑。同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创新的“角色卡”,吸纳文化创意的人才,为“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与利用提供人才支撑与技术支持,促进“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与利用[5]。
二、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的进一步思考
虽然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但两者仍存在一些不足并影响这种关联,进而影响两者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不断优化两者之间的衔接点,以更好地促进“十大瓷厂”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
(一)存在的弊端
1.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宇宙瓷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为民瓷厂等,在其改造和利用过程中,将老厂区、老厂房打造为“网红”文创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但其周边地块目前大多基础设施不完善,停车位(场)、公共厕所、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的建设滞后或体量不足以保障旅游旺季(时间段)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各类人群的消费体验。如陶溪川文化创意街区(宇宙瓷厂)每年数百万的游客量,导致节假日等旅游旺季(时间段)时周边地段城市交通拥堵、街道卫生环境恶劣、共享单车随意丢弃等不良情况。这些问题影响了“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后的商业运营,进而影响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一方面,红旗瓷厂、光明瓷厂、红星瓷厂等,老厂区大部分旧厂房已年久失修,甚至已成为危房;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陶瓷作坊,基本采用原有的生产方式,粉尘较大、空气污染较为严重;装修简陋的店铺、作坊和年长的手工艺者,不能很好地吸引各类消费群体。另一方面,除建国瓷厂因并入陶阳里御窑历史文化街区而加快了建设进度之外,即便是为民瓷厂作为毗邻宇宙瓷厂的陶溪川二期项目,至今尚未建成对外开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德镇老城区中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预留空间,进而影响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一方面,目前已围绕陶瓷文化创意推进改造利用的宇宙瓷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为民瓷厂等,无论是厂区总体规划设计、建筑(物)设计,还是单个店铺、单个摊位的装修设计等,均呈现出较大程度的雷同。另一方面,改造后的老瓷厂内,无论是陶瓷文创、非遗文化,还是商业配套等各种业态的重复,甚至各入驻商家的产品、服务和促销活动都非常相近。如宇宙瓷厂打造成为陶溪川文创街区后,其他几个国营瓷厂的改造利用几乎是简单的复制前者。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差异化的竞争力,降低发展的动力和潜在发展空间。
4.陶溪川文创街区(宇宙瓷厂)作为“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的样板,前期建设资金和后期商业运营资金的投入量均较大。虽然其陶瓷产业生态链和商业地产(商铺)在持续为公司和项目带来资金流,但文创集市开办、文创活动举办以及陶瓷产业生态链中自营项目的运作等,亦需持续投入足量的资金。而且,入驻陶溪川文创街区(宇宙瓷厂)的陶瓷文化创新、创意、创业的主体大多为个人,规模以上的陶瓷文化创意生产或贸易企业占比较少。为此,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时间差和体量差,导致“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难以立竿见影式地实现“自我造血”。
5.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和工业遗存改造利用人才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但两者在人才能力、技能以及工作性质、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的工作重心是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设计和推广;而后者的工作重心则是“十大瓷厂”工业遗存的改造、保护和商业化利用。景德镇拥有丰富的陶瓷文化创意人才,但工业遗存尤其是“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人才相对缺乏。
(二)优化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1)建议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协同,加快“十大瓷厂”工业遗存周边地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增设停车位(场)、公共厕所、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以改善空间环境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等,进而强化“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后的“文化+商业”吸引力和辐射力。
(2)建议交通警察部门、环境卫生部门及第三方公司、“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后的运营公司等协同,在旅游旺季和高峰期(时间段),在“十大瓷厂”工业遗存周边地段增加警力、环卫工人以及志愿者的投入,以加强交通疏导和城市卫生管理。
(3)建议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督促共享单车公司,并协调城市管理部门、交通警察部门、“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后的运营公司等,合理规划“十大瓷厂”工业遗存周边的共享单车停放区域,对随意摆放和丢弃共享单车的行为进行管理,确保人车通行顺畅。
2.加快对“十大瓷厂”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
(1)建议地方政府对为民瓷厂、建国瓷厂、人民瓷厂等已进行改造,但尚未完工甚至尚未开放运营的“十大瓷厂”工业遗存,从政策和资金进行双重保障,以加快其改造进度,确保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支撑作用的早日达成。
(2)建议地方政府在景德镇总体发展规划的框架内,将红星瓷厂、红旗瓷厂、光明瓷厂等纳入“十五五”规划的改造利用项目,以总体实现“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3.力促“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的异质化
(1)建议政府等相关主体在审定和监管、设计和施工等改造利用过程中,注重景德镇全域“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的总体规划和协同发展,注重结合每个瓷厂的历史和现状、特点和优势等,从整体建筑设计到单个建筑物的设计、从总体商业功能和业态规划到单个业态经营主体的遴选,避免简单复制,打造该工业遗存独特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2)建议“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后的运营公司在前期招商和后期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严格制定和控制业态规划及遴选标准的落地,并鼓励入驻商家创新业态,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和雷同。以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内涵,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构筑“政府支持”+“自我造血”的双重资金保障
(1)建议地方政府和项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政策和项目实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以政府各级各类陶瓷文化创意、创新、创业等项目扶持资金与商业银行商业贷款、政策银行贴息或免息贷款、发行企业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组合的方式,为“十大瓷厂”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减轻资金压力。
(2)建议“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后的运营管理公司围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自营项目的运作,提高资金流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对入驻的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和商家的引导和扶持,提升其盈利能力。运营管理公司还可以采用购物中心的方式,对入驻企业和商家采用统一收银,以优化自身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5.引培“陶瓷文化创意+工业遗存改造利用”复合型人才
(1)建议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等多个主体,在原有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培育等工作基础上,针对“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的需要,加强“陶瓷文化创意+工业遗存改造利用”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并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复合型培养,以人才和团队的综合素质助推“十大瓷厂”工业遗存改造、利用和运营。
(2)建议景德镇陶瓷人才服务中心、景德镇市招才引智局等部门,在评定相关人才级别和招才引智的工作过程中,促进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和工业遗存改造利用两类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助力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进程中,推动“十大瓷厂”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
参考文献
[1]娄春雪,薄宏涛.工业遗存与科幻产业的融合——以首钢金安桥科技创意园区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3,30(10):25-32.
[2]胡晨.城市更新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遗存改造[J].产业创新研究,2020(21):9-11.
[3]江生林.简述景德镇陶瓷发展史[J].景德镇陶瓷,2020(5):45-47.
[4]管悦.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存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价值构成和发展困境——以“871文化创意工场”为例[D].云南大学,2020.
[5]许剑雄.“瓷都”的资源优势——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助推力[J].中国市场,2017(10):189-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