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校企合作培养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研究论文

校企合作培养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研究论文

1

2025-07-01 17:06:2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经管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合作是经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机制和手段,它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更是一种深层次变革。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经管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合作是经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机制和手段,它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更是一种深层次变革。文章从校企合作入手,着重于提高经管人才的实践能力,梳理校企合作培养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的相关研究,在分析校企合作培养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深度校企合作提高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的路径,希望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也为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校企合作;经管人才;实践能力


  0引言


  校企合作推动应用型人才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人才培养中应用广泛,经管类人才培养要充分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创新,有效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更符合市场要求的经管人才。校企合作还能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1校企合作培养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的相关研究


  1.1校企合作的相关研究


  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目前,国外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4种:第一种是学校为主的模式,如卡耐基梅隆大学;第二种是企业为主的模式,如日本产学合作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等;第三种是校企并重模式,如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工读交替”模式等;第四种是行业为主的模式,如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


  近年来,我国众多学者也对高校与企业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研究,研究内容包含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中的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校企合作的制度缺陷和现实障碍、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等。国内的校企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洋务运动时期,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如今,校企合作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道路1。

  1.2校企合作培养经管人才的相关研究


  徐志花和罗文宝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下经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有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方式陈旧,课程内容设置单一,校企共建课程比重偏低,缺乏双师型教师等,从而提出设计产业导向的课程与实践项目、建立双导师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及创新基于数字化的教学模式等建议,旨在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深度合作模式和教学策略[2]。


  张肃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基于经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阐释经管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基本思路及培养成果,提出校企双方达到“双赢”已成为当今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与人才育成的主流趋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也是高等教育融入现代社会生产实践的重要途径和模式[³。


  李安琪对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及要点加以阐述,然后就深度校企合作下经管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改革实践措施进行详细探究,提出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优化,才能真正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理论层面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推进提供了有益思路[4]。


  2校企合作培养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现状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变革,数字经济时代快速发展,教育工作不断分化,使得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独立开来,经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由此逐渐显现。部分理论研究仅仅是为了论文的发表,不能真正服务于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者也缺乏实地考察和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导致研究成果和实践需求脱节。此外,很多高校经管专业开设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实训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有很大落差,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欠缺,对口就业率不高,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工作,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2.2课程设置偏向于理论教学


  经管专业课程设置偏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往往被设置成理论课程的补充,没有充分考虑实践对学科知识掌握的重要性,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少,实操能力弱。由于理论课时占据总课时的比例很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无法有效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动手能力不强,短时间内难以胜任工作岗位。


  2.3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高校要培养创新实践型经管人才,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但是,经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还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高校在教师招聘时只注重其学历和科研成果,忽视了实践经验,教学中教师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情况真正结合,学生也不能从教师那里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影响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时,往往只侧重于学术方面的积累,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


  2.4校企合作模式不完善


  目前,国内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完善,难以保障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经管类专业的校内实践环境以机房和模拟环境为主,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实习实训、人才培养等浅层次合作上,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但无法实现真实的生产性操作,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经管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相对单一,部分校外实践基地仅仅停留在参观、实习的层次,没有真正纳入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和灵活的合作机制,难以满足不同企业和学校的需求。


  2.5实践教学中企业参与度不足


  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的目标不同,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人才,企业追求的是竞争优势和利润,而且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和风险,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部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比如,企业的产业升级对人才学历层次要求高,大学生无法胜任,导致企业合作意愿下降。此外,校企合作缺乏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也是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因素。


  3深度校企合作提高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的路径


  3.1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学校在培养经管人才方面应注重其实践能力,积极与企业和行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企业开展经管专业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其可以把理论和实践深度结合。学生和教师在理论学习之余,应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使理论的实践过程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提高经管专业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毕业后胜任本专业工作岗位的能力。


  3.2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拓展实践教学途径


  高校在设置经管专业的课程时,可以根据实践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和课时,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实践指导教材等。高校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对校企合作中积极奉献、主动作为的专业教师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上加大倾斜力度,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意愿。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过程管控和评价,改变现有校企合作项目中“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实施全过程管理,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持续跟踪和反馈,建立动态评价指标对项目成效进行动态评价,实现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对项目进行共同评价,尤其是要将参与项目的学生作为评价和管控的重点对象,避免项目流于形式,保障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有所收获。


  3.3双导师完成实践教学,高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稳步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参与企业咨询和项目合作等实践工作,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交流合作,积累实践经验。依据经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等环节,培育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企业技术骨干可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课程开发、特色教材建设等教学过程,以讲座、授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提高5。


  3.4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


  3.4.1项目驱动模式


  项目驱动模式就是把企业中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实际项目应用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通过对企业实际项目的学习、实习、训练等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项目驱动模式在经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可以围绕企业的项目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参加相关学科竞赛,进行创新创业等,以任务为导向,真抓实干,主动探索,团队合作,让产学研完全互动起来,不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融合。

d39b0d24d0686ad8453192cee0d349e.png

  3.4.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可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依据企业的用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职责和胜任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内容的确定,并严格按照培养计划和方案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只要考核合格,就能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模式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充分提高学生在专业知识和理论实践方面的能力,促使其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4.3校企双制模式


  校企双制模式是高校经管专业和行业企业以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合作机制,将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工作的过程关联起来,让教育教学和企业生产相互融合。校企双制模式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引企入校”,就是学校通过精选合作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目标后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现经管人才的培养;另一种是“入企实践”,就是采用项目教学和岗位实习等方式,将行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职场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课堂。


  3.5多方面协同提高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参与度


  3.5.1政府层面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权益和优惠条件,降低企业的参与成本,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通过政策手段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使学校和企业都能在合作中受益。例如,政府可以设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合作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


  3.5.2学校层面


  学校应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寻求合作机会,通过组织交流活动、举办合作论坛等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建立合理的实习机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5.3企业层面


  企业应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将校企合作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获得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企业应与学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制定长期合作规划和发展目标,通过定期交流和合作评估等方式,确保校企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4结束语


  校企合作能够提高经管人才实践能力,因此要注重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手段,也要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充分考虑市场机制和实践对学科知识掌握的重要性,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校为抓好教育质量,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经管人才,注重经管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大力推进学校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真正实现技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36-41,68.


  [2]徐志花,罗文宝.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14):92-94.


  [3]张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长春理工大学经管类专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31-134.


  [4]李安琪.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经管类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20(17):181-182.


  [5]吕晓敏.新文科下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对外经贸,2024(8):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