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省级电网企业创新服务民企账款清欠实践研究论文

省级电网企业创新服务民企账款清欠实践研究论文

3

2025-04-09 16:40:4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工作是党*央、国*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省级电网企业结合自身管理实际,建成“智慧共享”的资金管理模式,高效服务民企账款清欠工作,完成无分歧民企逾期账款“零拖欠”“零新增”,推动民企清欠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摘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工作是党*央、国*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省级电网企业结合自身管理实际,建成“智慧共享”的资金管理模式,高效服务民企账款清欠工作,完成无分歧民企逾期账款“零拖欠”“零新增”,推动民企清欠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持续提升企业资金供应能力、效率效益和安全水平,为电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资金保障。


  关键词:民企账款清欠;资金;智慧共享


  一、省级电网企业民企账款清欠工作背景


  近年来,党*央、国*院就保障中小企业利益发布了国*院令,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作出了专项决策部署,习*平总书记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多次作重要讲话,强调民企账款工作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省级电网企业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央企,深刻领会习*平总*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讲话精神,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省级电网企业资产规模大、运营范围广,涉及会计主体多。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运用传统管理方式开展民企账款清欠工作,往往面临以下难题:一是往来数据体量大,民企账款“看不清”。省级电网企业内外部往来单位多,业务涉及输电、跨省及售电等,业务同质性强且工程周期长,往来数据管理维度多,数据体量较大。民企款项清理主要依靠财务部门线下手工信息统计及传递,业务部门无法快速精准定位民营企业、掌握合同履约状况、及时察觉合同执行异常状态,业财信息也未纳入统一台账管理,容易造成历史挂账长期未清理,业财日常对账不到位、对账不清、差异跟进不彻底等问题。二是管理系统复杂、业财信息整合困难。往来款项管理涉及招标、项目、经法、财务等多个系统,业务部门对物资、服务采购等往来款项按预付款、投运款、质保金等分类确认。财务部门按发票进行余额管理,往来账款清理过程中存在系统频繁切换、数据分散维护、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业财信息传递有断点,信息无法快速有效整合,资金安全风险高,难以满足往来款项“应付尽付”管理要求。三是资金管理链条长,民企账款结算效率低。省级电网企业落实“1233”司库管理体系,实施资金省级集中支付,所有市、县公司资金支付均需传递至省公司统一审核,实施电子支付“一口对外”。严格执行“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资金制度,全省资金支付数据集中且体量大,难以满足民企账款“应付快付”管理要求,若以提高资金结算效率为目标,资金安全风险则难以把控。四是往来对账难度大,供应商服务水平低。在电网企业省级集中支付的情况下,业务和财务、资金申请单位和资金支付单位相分离,管理层级多,结算链条加长。对内,往来科目现金流核算标准不统一,上下级往来核对难;对外,信息查询耗时长,供应商账务核对难度加大,容易引起新增逾期款项和负面舆情事件[1]。


  因此,整合信息系统资源,打造高效智能的资金管理体系,高质量完成清欠工作,是保障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权益有力措施,也是有效平衡安全和效率、效益的关系,持续提升公司资金供应能力、效率效益和安全水平的有力保障。

  二、省级电网企业创新服务民企账款清欠工作的做法


  现阶段,大多数省级电网企业创新服务民企账款清欠工作的做法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业财信息系统,开发往来款项管理智能平台;二是全面贯通系统链路,构建“智慧共享”资金结算新模式;三是实现信息多维共享,打造智能服务系统。


  (一)整合业财信息系统,开发往来款项管理智能平台


  整合业财信息系统,开发往来款项管理智能平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发往来管理平台,精准识别民企欠款;另一方面是开发清欠预警功能,智能发起支付提示。


  1.开发往来管理平台,精准识别民企欠款。全面梳理排查民企往来款项,对款项性质、账龄、是否民营企业等关键信息进行治理,完善主数据源端信息,建立多维度数据追踪规则,确保企业组织关系“明晰化”、民企欠款排查“便捷化”,建成往来款项管理“长效化”的工作管理机制。充分采集项目管理系统、经济法律等信息系统合同、订单等数据,按照款项类别、供应商、责任部门等多渠道多维度展示往来款项,从往来供应商中准确区分出民营企业单位,显示其合同执行情况。全面贯通业财数据接口,按月生成报表,及时推送财务部门及业务部门,共享业务财务台账信息,支撑往来款项便捷清账和定期清理,实现全业务链条线上管理。民企款项识别由人工核对转变为多维智能识别,精确识别、监测、管理民企账款,定位责任人,夯实清欠工作基础[2]。


  2.开发清欠预警功能,智能发起支付提示。在项目管理系统动态开展清欠预警,设置合同总价、支付时间、支付比例、质保到期时间等结构化字段,关联到资金支付环节,智能识别、预警未及时提交付款申请、支付比例与合同约定不一致、三年以上应付账款等异常情形,并分类设置稽核规则和预警提醒时间阈值,达到往来管理平台根据预设规则判断付款条件后,对经办人发出支付提醒。依法依规清欠、线上预警提示付款步入常态化工作轨道,实现了往来款型清理从问题源头和关键环节深度治理,民企清理从“治标”向“治本”转变,有效防范民企欠款拖欠风险,保障民企权益和社会民生福祉,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彰显央企责任。


  (二)全面贯通系统链路,构建“智慧共享”资金结算新模式


  全面贯通系统链路,构建“智慧共享”资金结算新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即规范业务源端数据,“信息流”业财协同;法财、业财多维协同,“业务流”横向共享;优化省级直付流程,“资金流”纵向联动;精细执行资金排程,开辟清欠绿色通道;构筑三维立体防线,精准防控资金风险[3]。


  1.规范业务源端数据,“信息流”业财协同。从业务的源头抓起,整合系统资源,业务需求单位在项目管理系统根据采购需求计划生成“采购申请”,并传输至电子商务平台(ECP),经过招投标环节确定中标结果后,生成“电子商务合同信息”再传输至项目管理系统生成唯一身份信息“采购订单”。资金申请单位、业务部门均可根据“采购订单”标识穿透查询合同信息,及时了解业务进展。项目管理系统将采购订单相关信息传输到经济法律系统进行合同会签,逐级审批生成正式合同。经济法律系统将合同收款信息、合同金额、支付比例等重要数据回传至项目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及往来款项管理平台,实现多系统业务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让业务操作更标准、更自动[4]。


  2.法财、业财多维协同,“业务流”横向共享。一是贯通经济法律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经济法律系统中签订合同时,设置合同总价、支付时间、支付比例等结构化字段,自动关联至“采购订单”、资金支付环节,确保财务结算环节信息真实、准确,高效执行。二是贯通业务与财务系统。在业务系统中统一预算及支付发起功能,业务人员在业务系统“一口登录”即可完成现金预算及支付提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注重业财数据源端互联聚合、流程协同融合,促进业财精益管理。拓展财务系统中应付账款信息反映功能,支持对供应商付款情况按照“采购订单”进行穿透查询,统一信息查询与反馈口径,建立财务核算与业务核算关联关系,实现付款业务信息穿透查询与全景展示,让资金管理更智能、更智慧,让数据共享更高效[5]。


  3.优化省级直付流程,“资金流”纵向联动。建立资金支付标准化流程,实现支付单据全寿命周期线上管理。对业务发起、预算申请、资金收支、凭证制证、往来清账各环节工作进行流程再造。将付款订单创建、支付审核向业务前端延伸,串联招标采购、合同签订、排程支付等各环节信息,符合付款条件的民企清欠往来款项从承载业务信息的“采购订单”经审批后自动转为承载财务信息的“付款订单”,确保民企款项“应付尽付”,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流程自动高效、规则自动匹配、信息自动生成;构建现金流核算智能管理体系,在系统中内嵌涵盖不同业务类型现金流核算规则,“付款订单”自动匹配现金流核算信息,现金流核算信息绑定“组织机构”,上下级凭证协同联动、内部交易自动抵消、财务信息准确一致,实现现金流核算“组织机构—业务类型—上下协同”三位一体管理,彻底解决省级直付模式下支付申请单位和实际执行单位分离,现金流核算科目准确识别难、上下级往来核对难等问题。

dcddd45939f7fa899c5e319cc1a91e9.png

  4.精细执行资金排程,开辟清欠绿色通道。深化业财融合,提前研判资金需求,实行现金流“按日排程”,以融资成本和资金存量最低为目标,以优化支付时序为手段,动态匹配资金收、支业务,实施资金排程与融资的一体化管理,为民企账款清欠工作提供坚实财力保障。建立资金日调度评分模型,设置评分因子,包括业务类型、电能类型、到达时间等因素,所有传递至省级集中支付的付款单据基于评分模型进行评分,得出每条付款记录的评分,省级统一调度支付。资金结算流程全程在线监控,所有付款单据结合资金余额按照评分高低分类为刚性、月内支付、可延缓支付,资金支付执行“刚性支出优先、柔性支出排队”的支付规则,将民营企业款项列为刚性支出,提高支付优先级,开辟清欠绿色通道,确保民企款项“应付快付”[6]。


  5.构筑三维立体防线,精准防控资金风险。为保障资金安全,依法依规开展清欠工作,规范合同管理,建立合同审核操作标准,对履约和结算等关键合同条款严格审核把关,相关法律风险得到提前防控。切实寻求安全与效率的平衡点,实施资金安全智能防控手段,加强在线监控,发挥系统排查和预警作用,辅助稽核模块植入往来款项监督规则,实现自动实时预警,避免逾期挂账,缩短供应商回款周期。部署“事前—事中—事后”资金监控,升级为“智防”为主、“人防”为辅的资金结算模式,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支付效率。


  (三)实现信息多维共享,打造智能服务系统


  1.对内整合“ECP—项目—经法—财务”多个信息系统,贯通信息链路,深化业财融合,向业务部门提供智能服务,可随时查询各类款型资金支付进度,资金申请单位根据业务需要可自助打印集中支付回单,实现数据共享高效、业财联动便捷。所有付款订单全部纳入付款结算池,省级集中支付部门可根据付款订单多维度穿透查询业务审批情况,掌握全省资金结算进度,高效安排资金调度,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优势,资金结算流程全程在线监控,从而实现存量资金高效运作,流量资金精益管理,增量资金集中管控,进一步提升资金保障能力、运作效益和安全水平[7]。


  2.对外向供应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探索供应商服务新模式,设立供应商服务大厅,配备供应商自助查询机、自助发票验审设备,提供物资款项智能查询、中标通知书领取、合同签订、发票收取等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供应商服务水平。定制集中支付专用银行回单,向银行自动推送智能提取的回单摘要“申请支付单位简称+付+采购订单+合同编号”,供应商在收到集中支付款项时,通过银行回单快速精准确定实际付款单位和对应合同事项,彻底解决支付申请和实际支付单位不一致存在的供应商对账难的问题。


  三、结语


  省级电网企业将民企清欠工作作为契机,以全业务价值链管理为理念、全链条数据共享为重点、全流程风险管理为导向,建成往来款项智能管理平台,推动清欠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贯彻落实央企司库管理系统建设总要求,深化“ECP—ERP—经法—财务”多系统集成联动,精益管理资金结算,精细执行资金排程,推动“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建成智慧共享资金管理新模式,促进业财精益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的战略引领和价值创造职能,既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又在资金精益管理方面抒写新的奋进与辉煌,也为全力打造充分融合、高度共享、先进智能的智慧共享财务管理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剑华,赵志刚,赖海联,等.国家电网司库管理体系建设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1(23):23-26.


  [2]周诗懿.基于智慧共享的新一代补助资金结算系统构建[J].财讯,2023(17):25-27.


  [3]刘国庆.全球司库管理推动数智化转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19):101-103.


  [4]陈逍潇,王云烨.电网企业信息服务供给侧改革探索与管理创新[J].企业管理,2019(S2):266-267.


  [5]孟浩.电网企业智慧司库管理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4(3):92-93.


  [6]丁伟斌,金翔,沈华强,等.司库管理体系数字化应用实践[J].创新世界周刊,2023(2):46-53.


  [7]张麟俐.我国电网企业资金管理措施探究[J].营销界,2023(2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