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研究论文

2025-04-09 14:34:0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企业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与控制的核心手段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入国内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企业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与控制的核心手段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入国内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阶段多数企业对预算管理已不再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但其在实际运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难以充分发挥在支撑企业战略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及防范经营风险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对企业预算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优化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预算执行;预算考核
预算管理既涉及设定目标、分配资源、考核评价等功能,还需企业全员参与,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有机整体。当前,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目标设定不明确、预算编制过程粗糙、预算执行与监控不力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稳健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入探索企业预算管理现存问题及其优化策略,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企业预算管理概述
企业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内涵深远且丰富。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财务计划与控制工具,更是一种战略导向的管理机制,旨在科学、系统地规划、分配、监控和评估企业资源,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经营计划的有机统一[1]。企业预算管理流程分析包括目标设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分析与调整、预算考核与激励。
二、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设定不明确,缺乏科学依据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资源配置和战略实现的桥梁,其目标设定应紧密围绕企业战略,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一些企业在设定预算目标时,通常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内部能力分析,导致目标设定过于笼统或过于理想化,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有的目标设定过程中缺乏科学依据,如未充分考虑历史数据、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状况,使得目标设定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2]。这种不明确和缺乏科学依据的目标设定,难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可能导致预算执行的困难和目标的无法实现。
(二)预算编制过程粗糙,缺乏细化与灵活性
部分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编制环节,通常会暴露出过程粗糙、缺乏细化与灵活性的问题。在编制预算时,一些企业未能充分考虑到各部门、各业务线的特性和需求,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制订预算,导致预算计划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细化,如未将预算分解到具体的月份、季度或项目,使得预算难以有效指导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决策。
(三)预算执行与监控不力,缺乏有效的控制体系
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不畅,使得预算计划的实施受到阻碍,甚至出现预算超支、资源浪费等现象。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缺乏一套完善的预算控制体系,无法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和调整,导致预算目标的实现受到严重影响。这种预算执行与监控不力、缺乏有效的控制体系等问题,不但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效果,还可能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四)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公正性与激励性
在预算考核方面,一些企业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导致考核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业绩贡献。而在考核过程中,这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观性强、透明度低的问题,使得员工对考核结果产生质疑,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激励机制方面,部分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如奖励力度不够、惩罚措施不明确等,导致员工对预算管理缺乏积极性和参与度[3]。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企业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存在不公平现象,如优秀员工未能得到应有的奖励,而表现不佳的员工却未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不公平的考核机制不仅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还可能引发内部矛盾和团队不稳定。
三、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强化预算导向性
预算目标的设定是企业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整个预算管理过程的核心。明确的目标可以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方向,也可以为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提供依据。因此,企业在设定预算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定位、市场环境、内部资源与能力等因素,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现性。在科学规划方面,企业应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预算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这包括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各部门、各业务线的具体目标以及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建立预算目标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情况的调整,及时对预算目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种动态调整有助于保持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有助于确保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在强化预算导向性方面,企业应强化预算目标的设定和分解,明确各部门、各业务线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预算管理氛围。
(二)细化编制灵活调整,提升预算精准度
预算的编制是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执行效果和企业的运营决策。因此,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注重细节,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细化编制要求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各项预算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预测。例如,在销售预算编制中,企业应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状况,对销售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同时考虑不同产品、不同客户、不同地区的销售差异,以确保销售预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4]。在成本预算编制中,企业应对各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类和分析,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同时考虑成本的变化趋势和可控性,以制订合理的成本预算。这种细化编制的方式,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把握预算项目的实际情况,提高预算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
然而,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情况的变化通常会对预算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应注重灵活性,建立动态的预算调整机制。例如,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企业应及时对成本预算进行调整,以确保预算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当企业内部情况发生变化,如生产计划的调整、新技术的引入等,企业也应对相应的预算项目进行修订和完善。这种灵活调整的方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企业内部情况的变化,提高预算的适应性和准确性。而在提升预算精准度方面,企业还应加强预算的审核和审批流程。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预算审核和审批制度,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核和审批。同时,企业还应加强预算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部门之间的预算目标和计划相互衔接、相互支持。这种加强审核和审批、加强沟通和协调的方式,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预算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为企业的运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强化执行严格监控,构建预算控制网
预算的执行与监控是确保预算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检验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预算执行的跟踪和监控,确保预算计划得以严格执行。一是企业要强化执行要求,建立明确的预算执行责任制度。这包括将预算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明确每个人的预算执行责任和任务。企业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反馈,确保预算执行的进度和质量符合预算计划的要求。例如,在销售预算执行中,企业可以设定销售目标完成率、回款率等关键指标,定期对销售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在成本预算执行中,企业可以设定成本控制率、成本节约额等指标,对成本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这种强化执行的方式,有助于企业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二是企业要建立预算执行的监控机制和预警系统。监控机制可以确保企业对预算执行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例如,企业可以设立预算管理部门或专员,负责对预算执行的日常监控和定期报告[5]。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预算执行的信息系统,实现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预警系统则可以在预算执行偏离预算计划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企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和调整。例如,当销售部门的销售目标完成率低于预算计划时,预警系统可以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销售部门加强销售推广和客户关系管理,以确保销售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构建预算控制网方面,企业还应注重预算执行的协同与联动。预算执行既涉及销售、成本等单一部门,还涉及财务、采购、生产等多个部门。因此,企业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各部门之间的预算执行目标和计划相互衔接、相互支持。例如,在成本控制中,生产部门可以提出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等成本控制措施,采购部门可以寻找性价比更高的供应商,财务部门可以加强对成本费用的审核和审批。这种协同与联动的方式,有助于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预算目标的实现。
(四)完善考核激励并举,激发预算执行力
第一,完善预算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预算考核体系是评估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它应该具备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公正性。企业应根据预算目标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如销售额、毛利率、成本控制率等,确保这些指标能够真实反映预算执行的成果;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如采用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KPI)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沟通,让员工了解自己在预算执行中的表现,明确改进的方向。例如,某企业设立了“预算执行之星”评选活动,每月对预算执行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这种正向激励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预算执行动力。激励机制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推动预算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如设立奖金、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让员工在预算执行中能够获得实际的利益。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根据员工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贡献程度,实施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制度,确保激励机制的公正性和有效性[6]。例如,某企业设立了“预算执行奖励基金”,对预算执行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现金奖励,这种物质激励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员工的预算执行动力。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还应加强精神激励,如表彰优秀员工、颁发荣誉证书等,让员工在预算执行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第三,加强预算考核与激励的协同作用,形成合力推动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考核与激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应加强预算考核与激励的协同作用,确保它们能够共同推动预算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企业应将预算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让考核优秀的员工能够获得更多的激励和奖励;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加强预算考核与激励的沟通和反馈,让员工了解自己在预算执行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例如,某企业设立了“预算执行改进计划”,对考核不达标的员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预算执行能力和水平。这种协同作用方式有助于提升预算执行力,还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研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深入分析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预算管理的挑战和机遇。而有效地优化策略可以显著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研究,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毅.炼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策略[J].品牌研究,2023(14):33-36.
[2]赵燕玲.新常态下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2(17):127-129.
[3]王娟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首席财务官,2022,18(21):43-45.
[4]蒋傲.民营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讨[J].中国经贸,2024(18):188-190.
[5]刘明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2):3.
[6]闫翠云.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及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4(6):13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