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为例论文

2024-09-06 14:28:3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积极探索与本学院专业高度契合的企业共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锦都”实验班项目实施,探索建立“一理念”“双主体”办学、“双导师”教学、“两阶段”培养、“四环节”递进、“四角色”转换的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旨在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会计专业人才质量。基于此,文章具体介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并总结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相关院校提供参考。
[摘要]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积极探索与本学院专业高度契合的企业共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锦都”实验班项目实施,探索建立“一理念”“双主体”办学、“双导师”教学、“两阶段”培养、“四环节”递进、“四角色”转换的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旨在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会计专业人才质量。基于此,文章具体介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并总结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相关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推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引领职业教育从深化改革到提质培优,再到高质量发展,既相互衔接,又逐级递进,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框架,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携手重庆锦都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都公司)开展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组建锦都实验班,通过锦都公司提供的真实业务环境,切实提升该班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流程
2.1确立合作关系和组建班级
2.1.1构建校企长期协作关系
学院与锦都公司于2020年10月签订共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协议,于2021年3月签订定向联合培养协议,组建第一届“锦都定向班”。2022年,学院同锦都公司开设第二届“锦都定向实验班”,即第一届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验班,真正意义上落地实施现代学徒制。
2.1.2组建班级
在会计专业学生中,通过学院专业教师协同企业管理团队宣讲,学生自愿申请报名,锦都公司和学校进行面试和考核,最终确定现代学徒制锦都实验班学生(共40名),招工入岗。
2.2分阶段实施
现代学徒制锦都实验班除校内学习培养外,还要在锦都公司完成现代学徒制的两个阶段培养:真岗实训和真岗实习。
2.2.1第一阶段:真岗实训阶段
真岗实训阶段是现代学徒制“锦都实验班”推进教学运行试点,深度产教融合,将原校内联合培养的第一阶段调整为以企业师傅培养为主、学校培养为辅的企业真实会计岗位综合实训。(1)课程置换。将三门专业课程置换成锦都公司的产教融合真岗实训。置换课程具体如表1和表2所示。
三门课程与锦都公司产教融合创新实训课程进行模块化对接后,由锦都公司专业实训教师按照相关内容授课。在实践教学期间,由企业师傅管理整个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完成这些课程相应的实训内容,之后,企业可对学生成绩进行认定。
2.2.2第二阶段:真岗实习阶段
顶岗实习环节直接无缝衔接锦都公司真岗实习,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真账真做、真税真报、真岗真作。企业在安排学生真岗实习时,保证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需求,指派专业水平高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每位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5人。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实工作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学生交流探讨总结,不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践
3.1构建适合会计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学院探索建立“一理念”“双主体”办学、“双导师”教学、“两阶段”培养、“四环节”递进、“四角色”转换的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1所示。
3.1.1“一理念”
以现代学徒制理念为指导,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商共建校企利益与责任共同体,将学校学历教育与企业学徒制职业培训相结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基于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原则,校企双方共商共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岗位人数,招工与招生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实施。
3.1.2“双主体”办学
校企双主体、一体化办学是现代学徒制的精髓。校企双方秉持合作共赢和共商共建理念,全程参与,强化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新型办学模式下,企业不仅是人才的需求方,更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企业有意愿主动参与现代学徒制办学。结合实际行业需求和企业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施方案、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这样既能保障现代学徒制学生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需要,又能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3.1.3“两阶段”和“四环节”递进
目前,学院会计专业在落实现代学徒制模式时,采用先招生后招工方式。学校通过职高和普高两种途径招生组建班级并开展校内教学,合作企业在学生完成必要的理论学习后宣讲招工,学生自主自愿申请成为学徒,企业与学校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筛选学生,成立现代学徒制实验班。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采用“两阶段”“四环节”递进模式。
第一阶段是学校理论阶段,招生入学,也是第一个环节,即理论学习环节。学生通过普通高考、自主招生等方式入读会计专业,在校期间以课程理论学习为主,双师教学团队共商共议,重构学校课程学习内容。
第二阶段是企业实训实习阶段,招工入岗。这一阶段分为3个环节,即第二至第四环节。第二个环节是真岗实训环节,学生进入企业成为“学徒”,校企共同开发现代学徒制创新实训课程。第三个环节是真岗实习环节,“学徒”成为“准员工”继续在企业真账真做。第四个环节是直通就业环节,实习结束后经过校、企、师、生多方多元评价后,评定学生考核成绩。合作企业择优留用适合的“准员工”成为“员工”,直通就业。
3.1.4“四角色”转变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具有多重身份,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准员工和员工。通过“两阶段”“四环节”递进,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体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培养路径。
3.1.5“双导师”团队
“双导师”团队打通双师指导的渠道。校企共建“双导师”团队是现代学徒制推进的基础性工程。校企共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相结合的“双导师”教学师资团队,有效衔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打通双师指导的渠道。
3.1.6“多元考评”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考评体系。设计多元的考核评价标准,从职业认同、企业认知、岗位胜任、职业技能证书、学历提升等多方面完善评价标准。丰富考评参与主体,校企双方共同对“学徒”进行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2注重特色创新
一是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和企业实践,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相融合,再将学习任务与工作目标相匹配,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保障培养目标实现。
二是收集典型实务案例,“反哺”课堂教学。学校教师在参与企业实务操作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实务资料,与企业师傅共商共议、收集整理实务案例,凝练成典型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料,“反哺”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存在的不足和对策建议
4.1不足
4.1.1合作企业缺乏积极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的关键因素是合作企业积极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也是现代学徒制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当前,由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间长、成本高、见效慢等,合作企业缺乏参与激情,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4.1.2缺少具体指导政策和资金扶持
现代学徒制培养周期长、运行成本高,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和企业在人财物上投入很大,而短期内并未见收益[4]。如果仅仅依靠校企双方支撑难以长期开展下去,所以急需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具体的政策指导和给予资金扶持。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一些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政策,并鼓励职业院校试点,但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同时,政府没有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来减轻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成本负担。
4.2建议
4.2.1深化产教融合,多角度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可以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硬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多角度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如共商共议课程建设、共商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培养校企互通的“双导师”教师团队。
4.2.2健全现代学徒制相关保障体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试点到长远稳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健全相关保障体系。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参与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师资培养、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等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现代学徒制的具体政策指导文件,为参与的学校和企业提供具体的扶持政策。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搭建健全的现代学徒制保障体系,促进现代学徒制长远稳定发展。同时,政府应积极推广现代学徒制成功实践经验,广泛宣传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效,提高社会大众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建清,李秀丽,陆玉梅.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21(21):168-172.
[2]任伟峰,马珍珍.会计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商业会计,2021(23):127-129.
[3]陈海云,辛婉熙.现代学徒制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财会学习,2021(33):164-166.
[4]古翠凤,刘雅婷.行业协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建构[J].中国高校科技,2020(10):73-76.
[5]吴南中,夏海鹰.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变革逻辑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8):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