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分析——法治环境、人文环境论文

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分析——法治环境、人文环境论文

17

2024-07-24 11:20:1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近年来,民营企业的数量显著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政府持续强调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有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与之配套。国家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多次强调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优化,并且在《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显示,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满意度不断增强,并期待持续优化。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重点分析营商环境中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摘要:近年来,民营企业的数量显著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政府持续强调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有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与之配套。国家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多次强调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优化,并且在《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显示,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满意度不断增强,并期待持续优化。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重点分析营商环境中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绪论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民营企业的数量显著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据中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 700万家,并且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国家税收,就业贡献占比也超过80%。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且,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显示,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满意度不断增强,并期待持续优化。

  加强营商环境优化已在进程中,从各个方面保障民营企业权益,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便利,营造有安全感的发展环境等,鼓励并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政策不确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外部冲击所导致的经济不景气,另一方面是当经济处于下行压力时,不确定性会自发形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为广泛,有部分学者认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创新。张倩肖等(2018)通过银行信贷角度,证实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使得企业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从而抑制创新[1];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降低会促使企业提高产品的研发力度,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2]。李雄飞(2023)以A股上市民营公司为例,实证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得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正向作用,对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起到正向作用[3]。邹薇等(2021)将营商环境纳入资源错配理论研究框架发现,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对行业的资源错配情况起到较大的改善作用,但同时这种作用的效果会因地区以及行业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偏差[4]。张海君(2017)将内部控制和制度环境相结合,研究对企业融资效率产生的影响,进而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她认为企业治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内部控制制度会影响企业融资效率,地区法制环境和产权性质等也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5]。黄爱菊(2023)认为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也负有重要的责任,企业的配合程度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有极大的影响[6]。目前,客观存在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已经对营商环境的优化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有关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研究,是探索先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的重要内容。

  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指标种类繁多,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政务环境、基础设施、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四种指标,基于上述文献,选择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具体探讨了各自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路径。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一、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法治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以创新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企业创新活动周期长,风险大,尤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往往企业本身所拥有的资金无法满足创新周期的资金需求量,此时,就需要企业获得外部资金支持,也就是融资。在寻求融资过程中,融资效率的高低对企业之后的业绩经营、市场竞争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有重大影响,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则会影响企业融资效率。根据文献查阅可得,法治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营商环境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进而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为: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状况获得改善,此处的营商环境具体为指标之一——法治环境。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环节,一是优化法治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提升作用,二是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改善作用。也就是说,法治环境越好时,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越好,而企业的内部状况越好时,越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当然,除了企业内部控制这条中间路径外,也存在其他路径,例如企业信心等,路径并不唯一。

  法治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约束企业违法行为、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善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质量,以及规范员工行为等,而这与内部控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五个目标相吻合,说明作为营商环境指标之一的法治环境会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治理效果。

  1.法治环境影响企业内部控制

  法治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并且随着市场发展以及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在遏制欺诈和债务逃避行为,保护主体产权以及降低经营风险等方面的震慑和惩治作用越来越突显。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从强调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转向以防控风险为主导,以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为目标,是当今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与法治环境是保持一致的。

  关于防控风险方面,良好的法治环境可以增强企业管理层以及员工的法治观念,并使其产生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管理层在决策、合同签订、企业日常经营等方面,以及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法律相关规定,会有利于保护交易契约的履行以及抑制契约履行过程的违规行为等。并且,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巨大的犯罪成本会震慑企业内部员工,尤其是管理层,起到监督和防范的作用。例如康美药业造假案,在最终的判处结果中,兼职的独立董事也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折合人民币约为3.6亿元,然而他们在康美的工资每个月只有1万元左右,也正是在这之后,掀起了一阵独立董事辞职潮,巨大的犯罪成本使得部分人直接选择远离风险,而剩下的大部分人,估计在短时间内都不会再去触碰这条警戒线了。

  关于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方面,当管理层以及员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时,首先,会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可以减少人力管理以及监督的成本;其次,当人人都遵守规定时,财务舞弊也就无从谈起,就使得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最后,当信息真实有效时,也会减少企业和企业以及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相关法规的执行需要强而有力,但我国各地区法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法治环境的优劣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和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法治环境较差的地区,司法的公平、公正性较弱,相关法规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则其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便会大打折扣;在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司法的公平、公正性较强,相关法规得到高效执行,有效地捍卫了法律的威严和震慑力,则其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较大。

  2.企业内部控制影响企业融资效率

  一方面,当企业内部控制良好时,可以控制并协调筹资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成本发生;另一方面,融资的多少受到预算控制,而预算的准确与否就需要看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劣,同时,企业内部控制越好,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融资需求,对企业资金有一定优化作用,实现成本-收益的最优化资金结构。此外,在决定是否进行融资时,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经营水平等都是考察的重点,所以,内部控制有时可以直接决定融资的成功与否。

  上文提到过,创新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支持,企业自身无法提供,只能通过融资获得,但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企业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其实不仅仅是用于创新,用于经营、生产等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则能很好地避免以及控制风险,可以通过决策、预算以及结构安排等环节进行系统化的运作,有效察觉错误或舞弊行为,及时纠正错误,减少风险的发生。

  若想要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基于内部控制而言,一方面,可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融资预算制度,预算是决定企业融资是否成功的基础性工作,融资预算作为经营、投资预算的起点,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和投资状况,应该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以融资资金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以及市场环境合理安排融资规模和融资方式;另一方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安排,在进行融资计划时,需要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若企业内部控制混乱,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则会影响融资效率,甚至可能会直接失去融资。

  3.应对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融资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时,内部控制作为中介连接二者,所以根据分析的内容提出相关建议。

  一方面,完善营商环境法制体系,建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明确监管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反馈机制。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违规企业的信息进行透明公开,增加其违法成本;同时,可以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对企业的相关行为进行前期排查以及后期调查。

  另一方面,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明显更强,所以,着力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充分保障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权益。比如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的权利,平等使用国家支持发展的政策的权利以及平等招标投标等。同时,可以大力发展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可以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增加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比重,丰富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二)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属于营商环境的软环境,主要包括文化价值观念、文教事业、创业意识等。在民营企业经营中,不仅仅只是政府不断优化政策,为其发展创造日趋清朗、和谐以及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企业作为受益者,也负有重要责任,主要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高管和员工认知水平,特别是目前处于经济与数字化飞速发展的阶段,人文环境的重要性日渐增强。

  1.人文环境中企业的失责表现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政府鼓励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在,有很多企业由于社会责任感不高,过度追求利益,以至于违背社会责任。例如,随着营商环境的优化,民营企业的利润也在不断增加,进而税负也会增加。安徽某药业公司股东鲍某就为偷逃相关税款另行伪造股权转让协议进行纳税申报,少缴税款合计1 175.48万元,这样做不仅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经营,也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对营商环境优化起负面作用;再好比,很多民营企业对排污问题并不关注,企业在环保投入、污染物排放方面并不能达标,这不仅影响生态环境,也对营商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企业管理人员认知水平。有很多企业员工,尤其是高管人员,并不能深刻理解“绿色经营”“可持续发展”等,也无法清楚认识到社会责任的忽视或不履行会对营商环境起负面作用,进而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利益驱使。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尤其是在强大利益的诱惑下很难坚守本心,企业高管人员在肩负巨大业绩压力的同时面对诱人的利益时,往往会将个人职责放在一边,选择利益。

  2.提升企业在人文环境中责任感的建议

  提升企业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企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因此,民营企业需要提升发展理念,以“五大发展理念”来引领发展,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此来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

  改变管理人员不良认知,重视引进人才政策。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企业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配合政府的一系列工作,同时,也要认识到,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对企业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兴盛,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端人才不仅拥有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其对于社会责任依然具有高度认同感,他们更加明白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优化的作用,紧跟新经济发展,拥有新理念的他们能在企业维护良好营商环境时出谋划策;同时企业新发展的“五大理念”,也需要人才的支撑,因此人才的引进十分重要。

  加强制度约束、鼓励社会监督以及提高违法成本。首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不仅仅只靠企业的自我约束,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制度约束;其次,对于企业的故意违法行为,执法机关很难发现,此时,社会监督就是很好的方法,因为社会公众贴近实际并且消息渠道广泛,可以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可以鼓励社会公众举报违法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但也要保证好举报人员的匿名性;最后,企业之所以敢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纪违法,除了是对高额利益的追求,还因为违法成本低,以食品安全为例,近几年对食品安全的报道层出不穷,某餐饮在21年就被曝光使用过期食品,后厨卫生过差,但在进行约谈以及整改之后,其仍然在营业,尽管有处罚金,但对于餐饮资本大鳄而言,处罚金无非就是毛毛雨,不痛不痒,所以就形成了错了就改、改了再犯,循环往复。所以可以提高违法成本,例如对情节严重的企业不仅仅是整改,还可以责令其停业,周期依照严重程度判断;对于违法违纪的企业而言,将其信息进行完全透明公开,并限制其融资发展等,以此来促使企业在经营中三思而后行。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二、结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民营企业的数量显著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不断增加。此时需要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便利、营造有安全感的发展环境等,鼓励并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别从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分析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且根据具体分析,结合实际内容提出应对策略。

  结合全文来看,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营商环境的优化作为基础,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并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但在企业经营以及政策执行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最终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倩肖,冯雷.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8,40(4):48-57+126.

  [2]毛其淋,许家云.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储蓄行为——基于中国加入WTO的准自然实验[J].管理世界,2018,34(5):10-27+62+179.

  [3]李雄飞.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经济问题,2023(3):94-101.

  [4]邹薇,雷浩.营商环境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制造业层面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74(1):121-139.

  [5]张海君.内部控制、法制环境与企业融资效率——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7):84-97.

  [6]黄爱菊.加强企业责任履行助力营商环境优化[J].焦作大学学报,2023,37(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