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供电企业“四化”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2024-07-03 16:10:38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为响应国网公司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建设工作要求,文中以“低能耗碳排、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融合仓储管理发展新要求,开展“四化”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助力电力物资零碳仓库管理向作业自动化、管理数智化、运营绿色化、发展协同化方向发展,推动供应链管理质量的提升。
【摘要】为响应国网公司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建设工作要求,文中以“低能耗碳排、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融合仓储管理发展新要求,开展“四化”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助力电力物资零碳仓库管理向作业自动化、管理数智化、运营绿色化、发展协同化方向发展,推动供应链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电力企业;零碳仓库管理体系;绿色低碳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国强大的内需市场和世界级的开放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电网作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单位,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求,在全网组织开展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建设,促进能源电力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数字智能转型[1-2]。“十四五”期间,能源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电网建设持续保持高位,物资作为保障电网建设的主力军,需聚焦仓储环节,将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意识作为物资管理人员的优先选择和自觉行动,开展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在管理和技术变革上寻突破,在业务运营上下功夫,着力提升物资仓储管理、仓储运营水平,推动供应链管理升级。
1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现状
当前,盐城市市级供电企业的零碳仓库管理工作正处于积极推进的状态。盐城市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仓库,通过采用光伏发电、储能技术等手段,实现仓库的零碳排放。此外,还注重对仓库能源消耗的严格把控,通过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实现仓库能源的低碳化。在具体实施中,盐城市市级供电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在仓库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使用储能设备来储存清洁能源以及引入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等。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仓库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碳排放量。
然而,尽管当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零碳仓库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光伏发电系统的初期投资较大,储能设备的成本也较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仓库的运营成本。此外,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设备应用不齐全
部分仓库的设施设备部署比较单调,没有智能叉车、行车等,大部分仓储物流作业需人工手动操作,无法实现仓库自动化作业。这一问题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运营效率低下:人工操作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充分利用仓库的资源,影响了仓库的运营效率。②管理风险增加:人工操作容易出错,可能导致仓库管理成本和安全隐患的增加。③能源管理困难:缺乏自动化设备使得仓库难以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的能源管理,不利于降低碳排放量。④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缺乏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的仓库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1.2管理决策不科学
在物资仓储管理工作中,在进行平衡利库、实物储备额度制定、实物统筹调度等管理决策时,过于依赖管理人员的主观经验,缺乏具体业务数据的支撑,制约了仓储管理运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由于缺乏数据支持,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往往无法准确把握仓库的实际情况,导致决策可能不符合仓库的实际情况,甚至出现误判。这种情况下,仓库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资源浪费或出现安全隐患。
此外,由于过于依赖个人经验,管理决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可能受到影响。不同管理人员可能对同一情况有不同的看法和判断,导致管理决策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这不仅会影响仓库的日常运营,还可能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问题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决策失误:由于缺乏具体业务数据的支持,管理人员可能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导致仓库运营效率低下或安全隐患增加。②资源浪费:由于决策可能不符合仓库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③难以提升运营水平:由于缺乏数据支持,企业难以准确把握仓库的实际情况,导致无法进一步提升仓储管理的运营水平。④管理效果不稳定: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可能导致管理效果不稳定,不同管理人员可能对同一情况有不同的看法和判断,增加了管理的风险。
1.3仓库碳排不环保
仓库结构设计方面,库房整体未进行保温处理、屋顶未采用高反射性颜色或涂料,导致室内温度调节的能耗和成本增加。节水节能方面,办公区域自然采光效果较差,即使白天也需要灯光进行照明,电能浪费较严重。这一问题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耗增加:由于仓库结构设计和节水节能方面的问题,仓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和水资源来维持正常的运营。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会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②碳排放增加:由于能源消耗的增加,企业的碳排放量也会相应增加。这不仅不符合零碳仓库的管理目标,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③管理成本增加:为了解决仓库结构设计和节水节能方面的问题,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改造和优化。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也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④竞争力下降: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可能会处于劣势地位。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2“四化”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
“四化”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是指实现仓库的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和低碳化[3-4]。这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可以共同推动零碳仓库管理体系的建设。基于国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国网公司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建设行动的要求,市级供电企业以问题为导向,融合物资仓储管理发展趋势、要求,建设以低能耗碳排、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四化”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实现智慧与低碳并重的运营管理升级[5]。
2.1集成设备,建设“自动化”作业系统
2.1.1制定设备标准,促进规范作业
首先,制定通用设备管理制度。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及设备供应商,全面梳理设备结构、使用、维护、保养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参考《设备管理体系-要求》标准[6],制定仓储设备管理相关的规定、标准、制度等,提高仓储设备应用规范化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
其次,制定创新设备管理标准。针对创新研发的堆垛机、自动盘点机器人等设备,制定操作手册、使用维护说明书、规范运行手册,便于员工了解创新型设备的结构、使用指南、安全操作流程、维护与检修方法,提高设备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1.2研发创新设备,推动高效作业
首先,按需部署设施设备。根据仓库的高度重新规划仓库空间布局,建成堆垛机立体库、3D穿梭车立体库、立体货柜等高密度存储系统,进一步结合历史仓储数据及存储物资特性,优化货架摆放、作业通道,按业务实际需求配置设施设备等,设备之间集成、联动、协同作业,实现机器代人,减少仓储用工成本[7-8]。
其次,创新研发智能设备。在仓库现有仓储物流设备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云计算、视觉识别、智能盘点等先进技术,研发长件管材类堆垛机、自动盘点机器人、安全管控机器人等新型智能设备,在有效解决大型超重物资的装卸难点的同时,大幅减少仓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1.3统筹设备应用,实现协同作业
建成立体库作业调度系统,连接全市仓库设备与WMS、ERP及其他辅助系统数据库,系统给设备下发指令,监控设备运行,实现全区设备调度、设备视频监控和设备状态可视,强化设备运行过程管控,降低设备运行故障率。
2.2依托平台,推行“数智化”管理模式
2.2.1业务数字化,归集业务数据
首先,制定数据采集清单。充分结合仓储业务实际,基于入库、抽检、盘点、出库等标准化仓储业务流程,明确仓储业务各环节关键控制点、风险点,梳理需采集的数据字段,细分为业务通用字段和关键字段,制成业务数据采集清单[9]。
其次,推动业务线上管理。一方面,结合仓储业务需求和电子签章技术,推进业务单据电子化实施,推动全区仓储业务实现线上化、无纸化管理。另一方面,推进仓储业务数据多终端采集、存储。借助线上APP、电子物流卡等方式,数字化采集、分类、汇总仓储全环节的信息。
2.2.2分析智能化,支撑业务决策
首先,支撑仓储网络优化。通过系统采集全市仓库位置、资产属性、设施设备、辐射范围、存储物资类型及用途等信息,建立仓储物流基础数据库。在多源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仓库现状以及效能评估结果,合理裁撤低效能仓库,进一步统筹配送成本、配送时效等要素规划主动配送路径,最终形成市域仓储绿色保供生态圈。
其次,支撑仓储运营管控。统计分析全区仓储运营指标数据,自动研判物资到货、领料等仓储业务运营趋势,辅助业务人员获悉仓储业务全景及重点问题,针对性提出业务流程与管理优化措施,实现痕迹化、闭环式管控,全面提升仓储运营效率与规范化管理水平[10]。
最后,支撑仓储物资调度。依托市级供应链运营平台,建立全量物资资源池,智能管理物资配送信息,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加强主动配送作业动线规划,合理安排配送批次,动态调控业务峰谷,生成最优资源统筹调配方案,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全力保障物资及时供应。
2.3低碳发展,践行“绿色化”运营理念
2.3.1构造绿色建筑,压降仓库能源消耗
首先,使用绿色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特性。例如,库房和室外料棚采用可再生的资源、各种新型环保材料(例如新型材料NALC保温装饰一体外墙板)以及可循环利用(例如钢结构)的建筑材料,降低结构用料指标;屋顶采用浅色双层压型钢板,降低屋顶在夏季的辐射导热,提高屋顶在冬季的保温性能,从而降低碳排放量。
其次,采用绿色照明是实现零碳仓库的重要环节。在照明系统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节能照明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同时,为了更合理地利用照明,应合理设置照明分区,根据仓库的实际情况确定照明设备的数量和布局。在满足基本照明需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线进行采光,以减少电能的消耗。库房通过增加窗户数量、扩大窗口面积、屋顶布设采光带的方式,增加光照面积,从而节省电能损耗。
再次,实现绿色通风是保证仓库空气流通和空气质量的关键。在仓库的设计中,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方式,通过搭配库房屋脊无动力通风帽以及机械排烟窗,实现自然和机械的混合通风。这种方式既能保证空气流通,又能减少机械通风对能源的消耗。同时,对于仓库内部的空气质量,也应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以确保仓库内的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最后,绿化蓄水是提高仓库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仓库的周边,可采用乔木、灌木、草地组合的复层绿化方式,提高仓库绿化覆盖率。这种绿化方式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减少仓库周围的尘土和噪音。同时,建设绿化蓄水池,应用雨水回收技术,将雨水沉淀净化后用于仓库绿植的灌溉,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灌溉方式上,应采用喷灌、滴灌、地下滴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充分节约水资源。
2.3.2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替代
首先,实现绿色能源供给。充分利用仓库屋顶和幕墙闲置面积大、遮挡物少、自身用电量大的特点,建设分布式小型光伏电站、电池储能系统,平移光伏出力高峰,保障重要负荷的应急供电,助力仓库实现由“耗能者”到“供能者”的身份转变;同时,合理规划充电设施的位置与容量,设置充电桩系统,为仓库所有新能源车辆提供电能。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应用。相较于其他一次性能源,电能具有绿色、安全、环保、便捷等突出优势,结合储能、充电桩等技术,构建以电力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提高仓储作业电动工器具占比(如堆垛机、输送线、叉车、货车等采用电能驱动方式),逐步淘汰燃油叉车等非环保仓储设备,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2.3.3建设能控系统,促进运营低碳发展
首先,综合能源监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电表、水表、热表、汇流箱、逆变器、电源设备、保护模块、测控设备、环境监控设备等的信息采集,对数据进行聚类、清洗、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实现仓库全量能源能耗的全感知、全管控,为资源合理调配、仓库节能减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设备能源监测。配置智能化设备终端,应用智能电表、温湿度监测、智能监控等物联网能源采集终端,对仓库自动化设备、物联网终端进行实时监测,统计、分析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等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找出能耗异常环节,同时,基于对用能监测点的运行参数、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工况监测和用能分析,给出节能策略,实现设备的在线节能控制与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仓库能耗成本。
2.4多级联动,打造“协同化”发展格局
2.4.1共享能力资源,强化专业级协同
首先,建立业务协同管理团队。选调物资各专业骨干成员,组建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柔性管理团队,共同攻关仓储自动设备研发、仓储全环节数智运营等方面的难点、堵点,有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实现跨专业协同献策,使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得更立体、更全面。
其次,建立资源协同共享平台。统筹物资各专业的业务需求、信息资源等,常态化组织物资部周例会、编制物资部工作月报,及时共享供应链管理前端、中端、后端与仓储管理相关的专业资源,为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实时、公开、透明的交流反馈平台,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效能。
2.4.2推进战略合作,深化公司级协同
首先,协同信息开发单位实现数智管理。依托信息开发单位技术专业优势,发挥企业自身仓储业务管理经验,积极与信息开发单位沟通仓储业务数字化、管理决策智能化需求,打通现有仓储管理系统堵点,贯通仓储运营各环节信息传递、共享,实现仓储运营全环节数字信息自动归集、智能分析,切实提升仓储运营管理数智化水平。
其次,协同综合能源单位建设绿色仓库。积极协同综合能源单位,在建筑材料选择、库内照明设计、建筑结构设计、绿化实施等方面,开展绿色仓库建设全环节信息、要求的交流,以精准落实双碳战略在电力能源行业的具体要求,切实提升仓库绿色低碳运营水平。
2.4.3营造共赢生态,推进行业级协同
首先,深化与供应商协同。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要求,积极履行经济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仓储运营监控中心平台优势,推动绿色技术标准等信息及时与供应商共享,以有效引导供应商低碳化、品质化、精益化生产,推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其次,深化与行业协会协同。充分发挥市级供应链运营中心的“大脑中枢”作用,与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将“四化”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及时共享至行业协会,为电力能源企业建立零碳仓库管理体系提供示范,助推电力能源供应链建设全面发展。
3结语
本文在梳理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优化物资仓储管理机制,促进跨部门业务协作、跨专业知识共享,高效开展“四化”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建设实践,探索出了一个符合市级供电企业供应链业务实际、实用高效的精益零碳仓库管理体系,实现了业务模式快速转型,推动电力物资仓储管理质效提升、业务运作降本、企业形象升级。
[参考文献]
[1]陈颖,沈璇,施嘉敏,地市供电公司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24):158-160.
[2]郭伟东,许玉斌,周勇,张思,张国远,史志峰.基于绿色代数智供应链的智慧低碳服务大厅应用研究[J].供应链管理,2023,4(8):79-87.
[3]李刚,张明哲,王晓明,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绿色安全低碳仓库管理系统设计[J].物流科技,2021,44 3):56-60.
[4]王丽,赵阳,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库管理“四化”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1):58-61.
[5]张明哲,李刚,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智慧仓库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7):51-55.
[6]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工程服务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发布会在山东招远召开[J].中国设备工程,2017(12):1-2
[7]单梦蕊,周明珠,徐雪峰,邵传斌,杨海,基于仿真的穿梭式立体库方案设计及优化[J]物流技术,2021,40(8):108-111
[8]何亮,高密度穿梭板式立体仓库总体设计中的问题研究一以泸州老窖穿梭板式立体仓库为例[J].产业科技创新,2021,3(4):22-24.
[9]宋晓杰,安春梅,侯岩,李春花,李建,新时期我国粮食仓储管理关键控制点及对策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23,31 4:162-169.
[10]任亮,王文正,李肖肖,闫飞峰,姚乔木,基于现代智慧供应链思维的电网物资全景质控业务链创新与运营[J].电力系统装备,2022 12:167-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