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施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施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4

2024-06-29 10:50:14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印发后,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在上级主管部门部署下,以政府会计改革为契机,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系统内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工作,通过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会计账套的合并、初始化工作的优化,结合财会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和财务信息化软硬件能力建设,平稳、有序、规范、如期在规定时间完成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转换实施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的过程提高了财会队伍人员和财务信息化水平,提升了单位管理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希望这一研究结果能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一定现实参考。

  摘要:《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印发后,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在上级主管部门部署下,以政府会计改革为契机,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系统内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工作,通过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会计账套的合并、初始化工作的优化,结合财会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和财务信息化软硬件能力建设,平稳、有序、规范、如期在规定时间完成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转换实施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的过程提高了财会队伍人员和财务信息化水平,提升了单位管理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希望这一研究结果能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一定现实参考。

  关键词:政府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0引言

  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施行,行政事业单位首次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制度记账,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是将过去多样化的核算准则制度进行了一次糅合统一,目的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便利。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以下简称“长江局”)按照省财政厅和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精准实施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转换工作,经过3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以长江局为主体对其实施过程为例进行经验总结和建议思考,供其他类似单位提供参考。

  1案例介绍

  1.1主体情况

  长江局为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安徽省水利厅,主要负责安徽省境内长江干流河道、堤防、水行政管理和采砂监管工作,直接管理着同马大堤、枞阳江堤、无为大堤共380.981公里的长江堤防及5座中型水闸、35座小型涵闸。现有在职人员666人、离退休人员430人,另负担遗属人员113人。下辖独立核算的局本级和11个局属水利工程管理预算单位。

  长江局2019年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局属单位既有单位按收付实现制、也有单位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相关会计业务。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2019年1月1日起统一正式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1]。长江局设立财务审计科,负责省局本级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负责指导和监督局直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施情况,局直单位对应设置财务会计机构,负责具体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财会人员年龄结构两极分化严重,“75前”和“90后”较多,中间年龄段人员较少,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财会人员较少。

  1.2实施准备

  1.2.1提前规划核算衔接工作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工作由分管领导亲自部署,财务审计科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要求统一安排,组织单位财务人员提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核算业务能力,及时升级财务软、硬件,督促各独立核算单位对新旧制度核算账务进行提前规划调整,确保新旧制度衔接准确,新制度实施后精准衔接准确核算单位各类经济业务和事项,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具体实施来看,衔接和实施工作总体有序、平稳、顺利。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各单位对现有的资产、负债等进行全面清理,纠正以前年度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具体思路为:一是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学习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了解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总结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组织各单位进行讨论,提出可行性合理化建议;二是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新旧会计科目对照表,并及时更新会计核算软件,设立2019年新账,在确保会计数据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表进行调整,确保政府会计制度有效平稳过渡实施[2]。

  1.2.2超前理顺财务核算体系

  长江局以此次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改革为契机,超前谋划,对2019年以前账务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发现并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财务问题,进一步理顺了财务核算体系,为服务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由财务审计科牵头,负责单位政府会计改革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局直单位及相关科室根据其涉及情况参与实施,全力配合。根据实施的需要与财务软件公司进行对接,按照单位行业特点和规划好的核算衔接方案,定制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模块,为后续准备实施政府会计核算奠定基础。通过局财务审计科统一规划和设置,聘请第三方财务软件公司设置统一的账务处理方案,在会计科目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了涵盖预算管理、资金管控、资产管理、往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多部门联动总账系统,通过固定的报表模板输出会计信息的新体系(见图1),长江局直单位按方案执行的新模式,既在会计核算上更加高效、规范,又减轻了系统财务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后续还可以通过财务云系统进一步促进信息共享和相互校核,为长江局财务信息化工作质量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施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1.2.3精准开展准则制度实施

  长江局多次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集中培训学习,认真做好账实核对、资产盘点及往来款清理等工作,为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做好充分准备。及时与财务软件公司沟通,对各单位财务软件同步进行升级改造,要求软件供应商重新构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满足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及适应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需要(见图2)。在实施前,长江局多次组织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座谈和研讨,针对政府会计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集中商讨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及时与财政和主管部门请示沟通,对遇到的问题寻求上级和专业人员解决方法,通过精心组织和准备,使基层广大财务人员从一开始时畏首畏尾、无从下手观望着,变成信心十足、积极推行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者。长江局本级及部分局直单位因历史原因曾多账套并行,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和新会计制度的需要,这种过时的核算模式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会计核算要求,借助衔接工作契机,对各单位现有账套进行整合优化,同时为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而对现有的会计岗位进行调整和优化,将账套交叉岗位负责调整为岗位流程负责制,为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提供了基础。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施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1.3实施过程

  长江局由分管财务的局领导部署具体实施工作,按照既定流程(见图3)由财务审计科组织局本级和局直单位财会人员、软件公司及其他相关人员负责落实工作。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施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1.3.1全面清查期末账务,核准期初数据,提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精准性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初数据的准确性。期初数据至关重要,只有期初数据准确,才能科学设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核算账套的初始化工作,合理筹划相关的明细科目和辅助账项。为此,在实施时长江局要求局本级及局直单位建立新账前,对以前账务数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复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在全面厘清年度账务时,对以往的错账、漏账进行调整和补记,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盘点、核实并准确分类,核准其投入使用时间和使用年限,按照要求进行折旧和摊销的计算和补提。受历史原因影响,部门局直单位存在多个账套,本次在清查的基础上对各单位除党费和工会经费单独开户建账核算外,其他账套进行了合并,尤其是对基建账套进行了账户和账套的完全合并,统一了核算方式和模式,实现了全口径核算。

  通过组织专人开展资产全面盘点和往来款清理工作,摸清了长江局各单位资产实际情况,掌握了资产的类别、数量、价值和使用状态详细信息,为下一步确定权益,准确计提折旧、摊销费用等工作提供基础。对事实清晰的往来款项及时组织催收、支付等清理,确保单位利益不受损;对账龄较长或有争议的往来款项形成历史遗留问题的,由责任单位或部门逐一与相关单位、个人查证核实,制定整改措施限期厘清;对因历史遗留原因无法清理的款项,进行详细调查事实情况和形成原因,收集相关证据材料,经集体研究后形成处置意见,既做到每笔清晰明了,又推进了往来款长期挂账问题的解决。

  1.3.2结合单位特点设置核算初始化工作,重造优化业务流程、合理设置会计科目

  (1)重造优化业务流程。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平行记账”是在反映财务会计的同时同步反映预算会计,原有的业务流程已不再能适应核算需求,需要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优化,实施过程中长江局组织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充分沟通,对经济业务各类事项进行探讨,结合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要求分类进行了流程优化。将经济业务事项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涉及的要素进行分类,从资金的进出、资产负债的确认计量等关键因素出发,对其中的会计要素进行标记,以此修订和完善业务流程,从而将会计核算和业务流程相结合,提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的准确度。

  (2)合理设置会计科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已经对核算所需的会计科目进行的统一和设定,但各单位业务性质差异较大,为便于上级主管部门数据调阅和内部核算需要,均须不同程度设立明细会计科目或辅助项进行核算。结合长江局直单位水管单位业务性质和单位日常管理关注财务数据的关键点,经多次讨论和商定,设立了本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二级和三级会计科目,制定了统一会计科目模板,下发各单位遵照执行。同时按照新制定的会计明细科目,对旧会计制度的科目余额进行对照转换,编制科目对照转换表,辅导局直单位进行期初余额录入和核对工作,确保后期会计核算标准一致,防止出现新旧制度转换差异。

  1.3.3注重日常核算实务处理和问题解决,切实提高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核算准确性

  长江局财务人员年龄结构分布两极化明显,年龄较大的熟悉预算会计,年龄较小的熟悉财务会计,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核算初期经常出现平行记账不准确问题,为此长江局加强了核算辅导工作,将《政府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及报表》印发给财务人员,对照学习录入,针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讨论,并在2020年11月在安徽财经大学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强化,不断提升局直单位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核算运用能力。在日常核算中,注重收集局直单位出现的核算疑问和难题,进行集中研讨和商议,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引领财务人员查询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进行探索解决。关注财政部会计司和省财政厅会计处等专业政策解答模块,及时了解最新、最全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的政策更新和解释,确保财务人员知识结构的与时俱进,提升财务核算专业水平。同时还在年度报表和报告编制期间,组织全局财务人员集中会编会审,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财会人员整体业务能力。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施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1.3.4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数据生成和核对优势,提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核算的正确度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中,财政主管部门逐步建立了预算一体化系统和财务云核算系统,统一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绩效监控平台,搭建了标准化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核算软件,实行全省统一平台、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财务信息化集成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利用好财政部门建立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监控反馈的问题,并与之和财务云平台信息对比,及时发现并解决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财务核算问题,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核算的正确度。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正确核算也能翻作用于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各单位适时快速准确地掌握单位预算执行进度及对预算执行情况,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建设,为决算的准确快速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大大提高了各单位预决算编制和管理水平。同时还有利于单位管理方式的转变,从过去单位管理者往往靠经验管理,逐步建立管理者利用财务报表及分析报告进行决策的习惯,逐步树立数据管理、科学决策及创新意识,推进了单位管理理念的转变。

  2案例启示

  2.1学用结合,不断提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务核算水准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的“双功能、双核算”模式,同时兼顾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将八要素完全融入账务核算,通过提供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双报告”方式,满足了对政府部门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汇总和资产、负债、费用、收入等的数据统计需求[3]。其基础是实务核算的准确度,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在长江局尚处在经验积累阶段,需要财会人员不断学习探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业务拓展能力,通过学用结合,强化自身业务核算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务核算水准。

  2.2融会贯通,切实加强多系统逻辑复核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深入贯彻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工作,通过使用双重会计核算模式,使财务会计报告与预决算报告有效衔接起来,利用财务报表与决策报告之间的勾稽关系,进一步提升会计核算质量。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变化,针对性修改和完善了长江局一系列新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保障单位资金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长江局还进一步加强了会计信息系统融会贯通工作,通过财政一体化平台、预算编制系统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多联式复核,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4]。2022年度实行财务云核算系统与预算一体化平台对接后,财政支付资金能够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财务人员只需进行核对,而且系统在将相关公式设定后,能够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手工录入错误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财务人员将工作精力转移到后续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支持工作中去,将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资金、资产使用效率,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2.3加强思考,着力解决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核算后续问题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及财务信息化建设初期,会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特别对长江局基层单位而言,原本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就相对薄弱,形势就更为严峻。同时,由于对政府会计准则把握不准、会计制度掌握不全面和类似核算经验的不足,还存在期初建账科目设置、科目转换、辅助核算设置等不够合理问题,造成在实际核算时进入无法破局的被动局面。长江局在注重收集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还是通过强化财务人员责任意识,组织好专业业务学习与培训工作,通过业务自学、参加培训、与相关单位交流研讨、升级完善财务核算软件系统等多种方式,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得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5]。同时注重经验总结,将问题的解决方式凝练成制度,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流程,通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促进单位管理高质量发展。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施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3结语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设施好坏影响因素很多,但只要财会人员技术力量过硬,组织机制健全,通过提前精密谋划,制定实施思路,结合单位特点,做好新旧账务的衔接工作,理顺核算体系,因地制宜设置会计科目和核算规则,并在实施中予以优化调整,必将能够形成一套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核算模式,保障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邢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对水利财务工作的影响[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1(32):53-54.

  [2]高西,王利刚.水利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海河水利,2022(5):119-122.

  [3]苗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经济管理,2022(6):138-141.

  [4]王琛.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国际商务财会,2021(6):68-70.

  [5]凌丹.政府会计准则实施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7):12-14.